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楼阁式木塔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宋晓滨 吴亚杰 +1 位作者 罗烈 顾祥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91-95,102,共6页
考虑七度多遇至八度罕遇烈度水平,对一个缩尺比例为1/5的七层传统楼阁式木塔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运用模态分析和系统识别理论,辨识了各水准地震作用后模型结构X向和Y向前四阶振型、频率和阻尼比。试验发现七度罕遇和八度罕... 考虑七度多遇至八度罕遇烈度水平,对一个缩尺比例为1/5的七层传统楼阁式木塔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运用模态分析和系统识别理论,辨识了各水准地震作用后模型结构X向和Y向前四阶振型、频率和阻尼比。试验发现七度罕遇和八度罕遇水准地震作用下模型部分栌斗和散斗出现横纹劈裂裂缝,但模型结构未发现局部构件明显损坏或整体倒塌。模态识别结果表明模型结构X向和Y向一阶阻尼比均大于10%,其余模态阻尼均大于5%;震后结构X向一阶频率下降了17%,一阶模态阻尼比增加到16%。研究可为传统木结构抗震研究提供试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阁式木塔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模态分析 系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多高层楼阁式木塔摇摆侧剪行为分析
2
作者 吴亚杰 宋晓滨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118,共12页
中国传统多高层楼阁式木塔的结构设计和抗震性能持续受到关注。提出楼阁式木塔建模方法,利用某七层唐风木塔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开展结构摇摆分量和侧剪分量的变化对传统多高层楼阁式木塔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 中国传统多高层楼阁式木塔的结构设计和抗震性能持续受到关注。提出楼阁式木塔建模方法,利用某七层唐风木塔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开展结构摇摆分量和侧剪分量的变化对传统多高层楼阁式木塔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增加结构的侧剪分量能增强结构的刚度、减小结构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位移反应,但同时增大了结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和层间剪力;提高结构的摇摆分量会增强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反应,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加,结构下部楼层层间位移角和层架剪力均增大,上部楼层加速度放大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阁式木塔 抗震性能 摇摆分量 侧剪分量 建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应县木塔1962年实测数据的再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毅捷 叶皓然 韩效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4期80-85,共6页
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为高大的纯木结构古建筑之一,对这栋建筑建筑设计手法的研究一直是东亚建筑史的经典课题。本文将在前学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应县木塔建筑设计方法的问题。通过对应县木塔1962年实测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前学的研究... 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最为高大的纯木结构古建筑之一,对这栋建筑建筑设计手法的研究一直是东亚建筑史的经典课题。本文将在前学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应县木塔建筑设计方法的问题。通过对应县木塔1962年实测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前学的研究推测该塔当初曾以一定的模数制为方法进行设计。这个模数制包含三级模数:最高一级的模数为A=884 cm,控制建筑大的比例关系;二级模数区分为平面尺度模数N_P=8.5 cm和垂直尺度模数N_E=22.1 cm,而A=884 cm为N_P、N_E最小公倍数的8倍,同时N_P:N_E=5:13,准《营造法式》中的八棱边长与斜径之比,这一级的模数控制着该建筑的中等规模的空间尺度;三级模数为该塔"分"值:a=1.7 cm,N_P=5a,N_E=13a,A=520a,这一级的模数控制着构件的尺度以及一些空间尺度的微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县木塔 模数制 材分制 楼阁式木塔 古建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