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叠合楼板组合梁-钢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
作者 龚永智 闭家静 +1 位作者 单英杰 李明明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40,共13页
为解决组合框架中装配式楼板装配率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周边叠合全预制楼板。通过开展4个新型叠合楼板组合梁-钢柱中节点和1个现浇楼板组合梁-钢柱中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探究此新型叠合板对组合梁-钢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分析... 为解决组合框架中装配式楼板装配率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周边叠合全预制楼板。通过开展4个新型叠合楼板组合梁-钢柱中节点和1个现浇楼板组合梁-钢柱中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探究此新型叠合板对组合梁-钢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后浇带厚度、后浇带混凝土类型、叠合面宽度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普通混凝土的新型叠合楼板和现浇楼板的组合梁-钢柱节点表现出相似的抗震性能;对比后浇带材料采用普通混凝土(OPC)的节点,以UHPC为后浇带材料的节点的正、负承载力分别提升35.1%、31.2%,正、负延性系数分别提升34.6%、22.9%,正、负初始刚度分别提高38.4%、22.2%,正弯矩极限状态下的有效翼缘宽度减小49.3%,抗裂性能、整体刚度和初始转动刚度也有显著提高;当叠合面宽度由300mm增大至600mm时,节点的正、负承载力分别提升12.4%、4.1%,正、负延性系数分别提升12.5%、24.3%,正、负初始刚度提高42.1%、26.3%,整体刚度和初始转动刚度也有明显提高;增大后浇带厚度能显著提高节点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叠合全预制楼板 楼板组合效应 组合节点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抗震性能 UH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压比对带楼板模块化SRC柱-钢梁组合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刘震涛 李昊 +3 位作者 任杰 王修军 吴成龙 赵建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2-362,共11页
为进一步探究轴压比对带楼板模块化SRC柱-钢梁组合节点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在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ABAQUS建立了无楼板作用时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正确性校验.建立了4个带楼板模块化SRC柱-钢梁组合节点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轴... 为进一步探究轴压比对带楼板模块化SRC柱-钢梁组合节点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在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ABAQUS建立了无楼板作用时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正确性校验.建立了4个带楼板模块化SRC柱-钢梁组合节点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轴压比对节点承载能力、初始刚度及应力分布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节点核心区模块和下柱柱端钢骨的剪切应力集中现象越发明显,节点承载力和初始刚度整体呈递增趋势.然而,当轴压比超过0.4时,节点发生破坏时的变形能力降低.提出了考虑轴压力引起的二阶效应的组合梁抗弯承载力修正公式,为新型模块化SRC柱-钢梁组合节点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 钢混组合节点 楼板组合效应 受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楼板效应对带低屈服点钢耗能梁段高强钢框筒结构滞回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子棋 连鸣 +1 位作者 苏明周 张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8-599,共12页
含剪切型耗能梁段高强钢框筒结构(简称HSS-FTS-RSL)具有良好的抗侧、抗扭刚度以及耗能能力,为研究楼板组合效应对结构抗震性的影响,针对大震下楼板过早与裙梁脱开问题,提出了相应构造措施加以改善.采用ABAQUS建立HSS-FTS-RSL子结构模型... 含剪切型耗能梁段高强钢框筒结构(简称HSS-FTS-RSL)具有良好的抗侧、抗扭刚度以及耗能能力,为研究楼板组合效应对结构抗震性的影响,针对大震下楼板过早与裙梁脱开问题,提出了相应构造措施加以改善.采用ABAQUS建立HSS-FTS-RSL子结构模型进行滞回分析,以连接件构造措施、楼板厚度、混凝土强度和耗能梁段长度为参数,分析其对子结构滞回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设置T型连接件可以在裙梁错动位移较大时延缓栓钉从RC楼板中拔出,并且T型连接件腹板宜沿跨度方向布置;考虑楼板组合效应可以提升结构的初始刚度和承载力,楼板越厚、混凝土强度越高以及耗能梁段越短,提升幅度越大,但楼板的存在会一定程度上限制耗能梁段的转角,从而影响耗能梁段的塑性发展;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设计建议:耗能梁段长度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耗能梁段长度比取值范围宜在0.95~1.25内,在满足结构性能需求及连接件构造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厚度较薄的楼板,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C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板组合效应 耗能梁段 钢框筒 滞回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楼板装配式钢混组合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4
作者 马聪林 陈诗颖 +4 位作者 宋海涛 辛柯萱 任杰 王修军 吴成龙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702,共16页
为了研究楼板组合效应对模块化钢混组合十字形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在已有试验研究基础上,通过ABAQUS软件建立了模块化钢混组合十字形节点的三维实体模型并进行可靠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轴压比、楼板宽度、楼板厚度和配筋率对节点... 为了研究楼板组合效应对模块化钢混组合十字形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在已有试验研究基础上,通过ABAQUS软件建立了模块化钢混组合十字形节点的三维实体模型并进行可靠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轴压比、楼板宽度、楼板厚度和配筋率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压比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显著,轴压比大于0.4时,节点塑性转动性能随轴压比的增大而降低。当楼板宽度增大为1200 mm时,承载力和初始刚度分别降低约25.3%和28.5%,但其对节点的延性和承载力退化影响较小。楼板厚度和配筋率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均较小,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楼板组合效应 钢混组合节点 抗震性能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楼板作用的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陈珊珊 王磊 +1 位作者 刘继明 吴成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71-679,共9页
为研究楼板组合效应对装配式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拟静力试验,运用ABAQUS软件对栓焊混合连接形式的装配式边节点进行有限元验证,在有效模型的基础上,对装配式SRC柱-钢梁及其考虑楼... 为研究楼板组合效应对装配式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拟静力试验,运用ABAQUS软件对栓焊混合连接形式的装配式边节点进行有限元验证,在有效模型的基础上,对装配式SRC柱-钢梁及其考虑楼板组合效应的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系统地对比分析;进而研究楼板厚度、宽度两个参数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所得的节点模型的骨架曲线、承载特性及刚度退化与试验结果一致,所建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节点的实际受力情况;楼板与钢梁的结合使节点试件承载力和刚度均显著提升,破坏时H型钢梁下翼缘连接板屈曲变形明显,提高了上翼缘的局部稳定性,延性系数和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均减小,环线刚度退化明显,强度退化不明显;增加楼板厚度使装配式SRC柱-钢梁节点试件的承载力以及刚度和耗能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会减缓刚度退化速度;在600~1000 mm范围内,楼板有效宽度的增加对节点承载力、初始刚度及耗能能力均有较明显的提升,但其延性有所降低。楼板设计时应合理选取各参数。研究成果可为装配式SRC框架节点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 组合节点 楼板组合效应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荷载下足尺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国强 王静峰 刘清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3-51,62,共10页
为研究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在静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竖向荷载下两榀足尺的两层两跨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试验。组合框架由H型钢柱和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组成,钢节点由焊接到钢梁端部的平端板通过螺栓与钢柱翼缘连接。为了解半刚性... 为研究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在静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竖向荷载下两榀足尺的两层两跨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试验。组合框架由H型钢柱和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组成,钢节点由焊接到钢梁端部的平端板通过螺栓与钢柱翼缘连接。为了解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的结构性能和破坏特征,考察不同荷载水平作用下半刚性连接和楼板的组合效应对钢框架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框架整体性能、节点性能和梁性能。试验表明:平端板型组合节点为半刚性连接、部分强度节点,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其极限转角可满足不小于30mrad的延性设计要求;半刚性连接和楼板的组合效应对钢框架的强度、刚度和延性有较大影响,设计时应加以考虑。试验结果可为今后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理论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连接 组合框架 楼板组合效应 平端板连接 竖向荷载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体系非线性分析的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多尺度高效数值模型 被引量:11
7
作者 陶慕轩 聂建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7-69,共13页
基于组合结构非线性分析软件COMPONA-MARC V1.2,提出面向体系非线性分析的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多尺度高效数值模型,该模型能准确反映梁端、柱端以及节点域的耗能特征。首先建立模型的总体框架,采用较为简洁的多尺度连接方案,并从节... 基于组合结构非线性分析软件COMPONA-MARC V1.2,提出面向体系非线性分析的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多尺度高效数值模型,该模型能准确反映梁端、柱端以及节点域的耗能特征。首先建立模型的总体框架,采用较为简洁的多尺度连接方案,并从节点传力机理的角度证明其合理性。其次,在单向地震作用下楼板空间组合效应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极限正弯矩有效宽度进行折减,提出双向地震作用下考虑楼板空间组合效应的组合梁纤维模型。随后,选取基于裂缝带模型的组合节点域混凝土单轴受拉软化模量计算公式,重点讨论平均裂缝间距这一关键参数的取值方法,给出与开裂应变相关的剪力传递系数计算方法的建议。最后采用本模型对一系列平面和空间组合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进行模拟,充分证明本模型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模型 双向地震 楼板空间组合效应 组合节点域 受拉软化模量 平均裂缝间距 剪力传递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