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郴州西晋简牍看“笔势”影响下的隶楷之变
1
作者 张彪 《中国书画》 2024年第6期50-57,共8页
张怀瓘在论及东汉徐斡的书法时,谈到徐幹“善章草书,班固与超书称之曰:得伯张(笔者按,徐斡,字伯张)书,稿势殊工。”[1]陈志平认为班固在《与超书》中所论及徐斡书法的文字,为“今存最早的书论文字”[2]。可见在传统书论中,或在书法审美... 张怀瓘在论及东汉徐斡的书法时,谈到徐幹“善章草书,班固与超书称之曰:得伯张(笔者按,徐斡,字伯张)书,稿势殊工。”[1]陈志平认为班固在《与超书》中所论及徐斡书法的文字,为“今存最早的书论文字”[2]。可见在传统书论中,或在书法审美自觉之初,“势”便早早成为书法理论与实践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专业术语和品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审美 张怀瓘 书论 理论与实践 笔势 专业术语 笔者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早期书体由隶向楷的演变兼及分期等问题——以吐鲁番出土书迹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石澍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39,共7页
隶书向楷书演变是文字演变史、书法史上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十六国时期前后吐鲁番出土书迹的书体使用情况,然后结合其他地区出土魏晋时期书迹并参照其时吐鲁番当地与中原南北方书法的关系,重点探讨了十六国时期及南北朝早期日常... 隶书向楷书演变是文字演变史、书法史上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十六国时期前后吐鲁番出土书迹的书体使用情况,然后结合其他地区出土魏晋时期书迹并参照其时吐鲁番当地与中原南北方书法的关系,重点探讨了十六国时期及南北朝早期日常书写当中的隶楷演变过程,并归纳了隶楷之变的不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变 十六国书法史 吐鲁番出土书迹 日常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金龙墓表墓志》隶楷用笔
3
作者 范笑笑 《艺海》 2021年第7期49-51,共3页
通过对北魏《司马金龙墓表墓志》用笔隶楷杂糅的现象进行研究,来展现在字体由隶书到楷书演变过程中,其用笔发生变化的具体表现。主要是为了阐述《司马金龙墓表墓志》笔画与隶书笔画的不同之处,以及它的用笔产生隶楷杂糅现象的原因,并对... 通过对北魏《司马金龙墓表墓志》用笔隶楷杂糅的现象进行研究,来展现在字体由隶书到楷书演变过程中,其用笔发生变化的具体表现。主要是为了阐述《司马金龙墓表墓志》笔画与隶书笔画的不同之处,以及它的用笔产生隶楷杂糅现象的原因,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本文研究《司马金龙墓表墓志》笔法隶楷杂糅变现象共有两个目的;1.通过探索《司马金龙墓表墓志》字体笔法演化的具体的形式,以及这些形式如何在隶书和楷书中起到过渡作用,以小见大思考在字体演进过程中,笔法演化的规律。2.探究《司马金龙墓表墓志》用笔隶楷杂糅现象形成的原因,这些原因在字体演进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糅 笔法演化 书体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伊隶衣钵 成一家之妙
4
作者 苏士澍 《福建艺术》 2020年第10期20-20,共1页
福建书法家陈吉,是当今书坛追摹取法伊秉绶隶书卓有成就的书法家.其自幼学书,家学渊源,后又转益多师,隶楷行草诸体兼擅,而隶书令人印象最深.清代乾嘉以来,书坛学伊隶者代不乏人.伊秉绶先生隶书灵动拙朴、充实宽博、平中出奇、稳中有险,... 福建书法家陈吉,是当今书坛追摹取法伊秉绶隶书卓有成就的书法家.其自幼学书,家学渊源,后又转益多师,隶楷行草诸体兼擅,而隶书令人印象最深.清代乾嘉以来,书坛学伊隶者代不乏人.伊秉绶先生隶书灵动拙朴、充实宽博、平中出奇、稳中有险,与邓石如并称"南伊北邓",得到何绍基、杨守敬、康有为、沙孟海等书坛巨匠高度赞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秉绶 邓石如 宽博 代不乏人 沙孟海 何绍基 转益多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朝书体演变的生动见证——《王绍明墓碑》碑主身份及书法价值考略
5
作者 阎小鹏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1期173-179,共7页
《王绍明墓碑》刊刻于西魏大统四年(538年),1979年发现于今甘肃省秦安县西川镇境内,该碑面世以来书法界鲜有考证研究。从碑刻内容及形制分析,应是一方西魏时期罕见的小型墓碑。依碑文提及的官职、军号和籍贯等信息合并分析,可断定碑主... 《王绍明墓碑》刊刻于西魏大统四年(538年),1979年发现于今甘肃省秦安县西川镇境内,该碑面世以来书法界鲜有考证研究。从碑刻内容及形制分析,应是一方西魏时期罕见的小型墓碑。依碑文提及的官职、军号和籍贯等信息合并分析,可断定碑主应为出生于今甘肃省秦安县境内,任职于河州的军事将领。碑文书法布局规整,字型扁长,字体楷书意味明显,拙雅互用,笔画带有隶书痕迹。由于秦州地区东接关中平原,西通河西,加之佛教东传等因素影响,该碑书风上既有“凉州书体”的基本特征,又深受“长安书体”的影响。《王绍明墓碑》与同时期河西陇右地区的石刻一道,构成了北魏西魏之交书体变革的生动景观和独特审美现象,因而颇具书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州刺史 凉州书体 长安书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山石间流淌:《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6
作者 臧华 《书法教育》 2024年第9期20-29,共10页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摩崖石刻,刻于山东泰安县泰山经石峪花岗岩溪床之上。此石刻庄重宁静,格调高雅。字径平均约50厘米,被康有为称为“大字鼻祖”。《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刻于南北朝时期北齐天宝年间。北朝后期刻经最为显著的特征是隶...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摩崖石刻,刻于山东泰安县泰山经石峪花岗岩溪床之上。此石刻庄重宁静,格调高雅。字径平均约50厘米,被康有为称为“大字鼻祖”。《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刻于南北朝时期北齐天宝年间。北朝后期刻经最为显著的特征是隶楷相参,表现出明显的复古意味。北齐刻经也受到文字复古的影响,隶楷相杂,有的隶多于楷,有的楷多于隶。大多数刻经从笔画形态上分析,隶书的成分更多。我们以《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为例,主要从笔画形态的视角探讨北齐刻经的字体,并且与汉代隶书和唐代楷书进行比照,从而判别北齐刻经的字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经石峪 金刚经 山东泰安 摩崖石刻 泰山石 南北朝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农诗歌中的书法变革轨迹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惇 《中国书画》 2003年第2期28-35,共8页
金农作为'扬州八怪'中的代表书画家,其书法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笔者曾撰文,将其作品分为五类:行草书、隶书、写经体楷书、楷隶、漆书。并根据其创作年代,考证了五类作品出现的时间顺序,分别是:一、早期。从青年时代至50岁... 金农作为'扬州八怪'中的代表书画家,其书法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笔者曾撰文,将其作品分为五类:行草书、隶书、写经体楷书、楷隶、漆书。并根据其创作年代,考证了五类作品出现的时间顺序,分别是:一、早期。从青年时代至50岁前,金农行草与隶书成熟于这一时期。其写经体楷书和楷隶在四十七八岁时已出现。二、中期。从其50岁至70岁。漆书、写经体楷书、楷隶皆成熟于此期,这三种书体皆为历代书家旷古未有之创作,故此期是金农书法变革的高潮期。三、晚期。金农自言70以后始创'渴笔八分',自认为前无古人,故此期为金农之衰年变法期。由于他的书法作品面貌多,存世数量多,加上'新'而'怪',故而在其书法师承由来、用笔特征、品类上,长期存在着臆测和混乱。我们注意到臆测和混乱的来源,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清代以来因无法为这些面貌不同的书作定名,故将其作品类别相混,尤其是写经体楷书、楷隶类混于隶书,又将漆书与楷隶相混,致使今日出版物中金农作品的分类常常张冠李戴。二是沿用旧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楷隶 写经体 行草书 渴笔 扬州八怪 飞白书 华山庙 创作年代 天发神谶碑 西岳华山庙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拉梢寺摩崖铭刻《尉迟迥造像题记》看北周书法艺术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珍 《西部文艺研究》 2022年第1期154-158,共5页
甘肃武山拉梢寺摩崖铭刻题记《尉迟迥造像题记》是北周书法的真迹,它以实物表明了北周书法从隶向楷过渡的特点,但是在此幅碑刻中又体现出区别于北魏方笔、三角入笔等凌厉的刀斧凿痕,而有自己较为柔和的点画特点,字体结构带有隶意而浑朴... 甘肃武山拉梢寺摩崖铭刻题记《尉迟迥造像题记》是北周书法的真迹,它以实物表明了北周书法从隶向楷过渡的特点,但是在此幅碑刻中又体现出区别于北魏方笔、三角入笔等凌厉的刀斧凿痕,而有自己较为柔和的点画特点,字体结构带有隶意而浑朴有力,通过比较看出它是北周较早时期的书法作品,是西北地区现存的北周碑刻书法中的一个重要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迟迥造像题记》 北周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云书画(二章) 被引量:1
9
作者 柯文辉 《书画世界》 2016年第5期17-23,2,共7页
第一章摹今摹古,塑己塑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畅饮流霞,意邀弱水。宠辱两忘,成败莞尔。亲小草幼虫,友稚子邻翁。苍松对坐,老鹤代琴。谢云道兄心仪红尘路,志尊高洁士。前二十岁习楷隶,父师指南;中三十年灵为形役,悟昧搏击。复攻草篆二十... 第一章摹今摹古,塑己塑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畅饮流霞,意邀弱水。宠辱两忘,成败莞尔。亲小草幼虫,友稚子邻翁。苍松对坐,老鹤代琴。谢云道兄心仪红尘路,志尊高洁士。前二十岁习楷隶,父师指南;中三十年灵为形役,悟昧搏击。复攻草篆二十春,灵犀钻毛锥,旷达唤墨韵。年过六十,纸上自由,腕线同飞,雅兴益添。八十收拾丹青,笔笔是笔非笔,张张非画是画。积稿百数十,烟岚啸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篆 洁士 楷隶 云道 形役 流霞 万卷书 出版工作者 中国书法家协会 出版局局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正书风扬正气 清俊翰墨写风流——陈吉书法作品选登
10
作者 陈吉 《艺苑》 2020年第6期52-57,共6页
陈吉幼承家学,其书法艺术清健秀逸、典雅自然,既深植传统、法度谨严,又入古出新、自成一格。其先后师从书法名家朱棠溪、沈觐寿,并得章友芝先生、潘主兰先生指导。其楷隶行草诸体兼善,在追摹取法伊秉绶隶书上造诣尤深。陈吉学书临习由... 陈吉幼承家学,其书法艺术清健秀逸、典雅自然,既深植传统、法度谨严,又入古出新、自成一格。其先后师从书法名家朱棠溪、沈觐寿,并得章友芝先生、潘主兰先生指导。其楷隶行草诸体兼善,在追摹取法伊秉绶隶书上造诣尤深。陈吉学书临习由唐楷入手而溯二王,遍及宋明行草、清代隶篆,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已故著名书法家沈觐寿评曰:“其书以形神言心迹,倜傥不羁,多才蕴蓄,笔调利落开展,甚得赞赏,诚书如其人也。”陈吉坚持“文化为民”,重视传统与时代交融、艺术与人民同行,通过各种讲坛、课堂传播书法艺术,传承传统文化,其作品题材也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如其人 伊秉绶 临习 楷隶 同频共振 自成一格 书法名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艺术的三次变革
11
作者 黄思源 《美术之友》 2002年第4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艺术构成 书风 现代艺术 墨法 张芝 涨墨 字法 《兰亭序》 汉文化圈 楷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康殷墓志铭
12
作者 范曾 《中国书画》 2004年第6期124-125,共2页
康殷(1926~1999年),字伯宽,世称大康先生;辽西宁义县人,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员。幼承庭训,冰雪聪颖,名于乡里。总角之年,即诵读古文辞章,攻习许慎说文。及长,转益多师,为时彦所重,而悟性开觉于金、甲文字形,破绎其构成奥秘,勾玄发微,解读... 康殷(1926~1999年),字伯宽,世称大康先生;辽西宁义县人,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员。幼承庭训,冰雪聪颖,名于乡里。总角之年,即诵读古文辞章,攻习许慎说文。及长,转益多师,为时彦所重,而悟性开觉于金、甲文字形,破绎其构成奥秘,勾玄发微,解读鸿儒所未详者逾干,刊正先贤典籍错讹,功劳至钜,先生之学于此最著。先生腕力过人,楷书、草书駸骎与汉晋隋唐巨擘争驱,偶为隶书,妙入汉人堂奥,楷隶榜书所擅长;而大康最精于篆书,雄睨阔步,奔逸绝尘,古今无匹。要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殷 冰雪聪颖 楷隶 时彦 发微 首都师范大学 于金 甲文 转益多师 汉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怪为乐——赏读金农漆书楹联
13
作者 包呈强 《书画世界》 2017年第4期23-23,共1页
远观金农《汲古处和四言联》,其既强调整体横势的本体语言,又有空间的变换,呈现出了一种浑厚朴茂、古朴大方的风貌。近观该作品,可以看到其笔锋齐整成就了斩截的笔画,横画粗,竖画细,横竖的粗细反差强烈。其中撇画遒劲有力,飞扬生动。撇... 远观金农《汲古处和四言联》,其既强调整体横势的本体语言,又有空间的变换,呈现出了一种浑厚朴茂、古朴大方的风貌。近观该作品,可以看到其笔锋齐整成就了斩截的笔画,横画粗,竖画细,横竖的粗细反差强烈。其中撇画遒劲有力,飞扬生动。撇画的成功运用破开了笔画方折的呆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遒劲有力 破开 本体语言 天发神谶碑 文化暴力 临习 楷隶 书学 书风 碑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彦湖的书法
14
作者 邱才桢 《中国书画》 2008年第7期120-121,共2页
刘彦湖,祖籍吉林,1960年生于黑龙江。198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88年任长春大学书法、篆刻教师。1998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 刘彦湖,祖籍吉林,1960年生于黑龙江。198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88年任长春大学书法、篆刻教师。1998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篆刻艺术院副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彦湖 篆刻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书法院 中国画学院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 赵之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汉字与字体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薇 《美术大观》 2007年第12期36-37,共2页
  将古汉字融入字体设计,并以我国常见的成语作为设计的载体,以使古汉字纳入易读的快乐,这是笔者近期在字体设计领域的新尝试.……
关键词 字体设计 古汉字 祖国传统文化 字法 程邈 表声 印刷字体 秦始皇统一中国 单位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汉字学刍议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长安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2-34,共3页
一、汉字的划代费锦昌同志在《汉字研究中的两个术语》(载《语文建设》1989年第5期)一文中,建议把“文字学”正名为“汉字学”,我很赞同。文中提出的汉字划代问题,引起我的很大兴趣,因为这也是我长时间以来一直在琢磨的问题。1.
关键词 汉字学 《语文建设》 现代汉字 字形结构 唐兰 古文字学 新增字 字源 《康熙字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画异同论——兼论书画艺术的审美内涵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励民 《民族艺术研究》 1988年第3期65-69,共5页
善书者多能画,而能画者必善书,这是中国书画史上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书画同源”理论的提出,不仅因为中国书画都共同使用毛笔、墨、纸、砚,而且因为书源于画,画中含书,情趣相近,同是我国民族文化综合表现形式的缘故。然而有意无意地... 善书者多能画,而能画者必善书,这是中国书画史上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书画同源”理论的提出,不仅因为中国书画都共同使用毛笔、墨、纸、砚,而且因为书源于画,画中含书,情趣相近,同是我国民族文化综合表现形式的缘故。然而有意无意地混淆书法与绘画的界限,无视书和画这两种艺术类别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把“书画同源”理解为“书画同体”,无疑将造成书法理论及书法实践上的混乱;此种理论一旦付诸实践,其作品将可能失去书法艺术特有的审美内涵,并从而大大降低作品的审美价值。因此,分析和研究书、画的异同,探索书画艺术的特定审美规律,对于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创新都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艺术 书画同源 书画史 审美内涵 中国书画 善书 我国民族文化 方块汉字 审美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书法的行气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小华 《书法艺术》 1994年第4期36-36,共1页
宋苏轼《东坡集》云:“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这里所说的“气”指气韵,“血”指血脉,而气韵和血脉都来源于书法的行气。行气指行书中各字的连惯性,是衡量一件书法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它似乎包括书法作品在... 宋苏轼《东坡集》云:“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这里所说的“气”指气韵,“血”指血脉,而气韵和血脉都来源于书法的行气。行气指行书中各字的连惯性,是衡量一件书法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它似乎包括书法作品在章法上的所有得失。我们把它放到笔与笔之间,行与行之间去分析,使作品具有行气,必从有形笔画间的连线、笔断意连以及结体奇正三个方面去考虑。有形笔画间的连线较直观,在一些豪放的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断意连 结体 《兰亭序》 祭侄文稿 论书 黄州寒食诗帖 祭侄稿 变化无穷 米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琴棋书画
19
作者 邢力钧 张艺军 《当代音乐》 2015年第6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仓仓 车马 行书 书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棘 气酣 神耸——试析朱成国先生的书法艺术
20
作者 王荐 《美术大观》 2008年第2期138-139,共2页
  朱成国,现为中国书协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辽宁书协副主席、篆刻委员会主任,曾担任全国第五届篆刻展和其他书法篆刻展事评委.先生的篆刻在当代印坛颇负盛名,其实他的书法亦非同反响,书名为印名所掩而已.对其篆刻艺术,许多名家好手...   朱成国,现为中国书协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辽宁书协副主席、篆刻委员会主任,曾担任全国第五届篆刻展和其他书法篆刻展事评委.先生的篆刻在当代印坛颇负盛名,其实他的书法亦非同反响,书名为印名所掩而已.对其篆刻艺术,许多名家好手为其撰文评介,予以曾有专文论及,故不再赘述,本文仅就其书法试析一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生 朱成国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 试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