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楚简《五行》成德进路的“体知”维度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卫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4-98,共5页
从楚简《五行》篇非概念化的表达方式和由“思”而“一”、“独”,由“闻见”而“聪明”而“圣智”的成德进路来看,成德证道并非一种经验性的认知活动,而是一种内在直观在个体生命中的呈现,即体悟之知。“体知”与“认知”的根本区别在... 从楚简《五行》篇非概念化的表达方式和由“思”而“一”、“独”,由“闻见”而“聪明”而“圣智”的成德进路来看,成德证道并非一种经验性的认知活动,而是一种内在直观在个体生命中的呈现,即体悟之知。“体知”与“认知”的根本区别在于:“体知”是一种非对象化的内证性认识活动,我与认识对象在本体意义上合为一体;“认知”则是主客二元对立的对象化认识活动,二者在知行关系、获得途径、表达方式等方面均有不同。儒家的“德性之知”是在“体知”的基础上统合“认知”,因此不能将“体知”之道完全套用西学知识论的框架加以解释,而应当具有中国文化本位的解释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五行》 早期儒家 圣智 体知 认知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