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冰洋楚科奇边缘地北风深渊中碱性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与白云母原位Rb-Sr等时线年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1
作者 朱亚博 陈华勇 +1 位作者 董彦辉 糜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7,I0014-I0017,共16页
楚科奇边缘地位于北冰洋美亚海盆的核心位置,作为水下高地,其从阿拉斯加-楚科奇大陆架延伸至美亚海盆中。楚科奇边缘地的研究对于重建北极地区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非常关键。目前关于其地壳性质、起源和演化过程仍不清晰。本次研究对楚... 楚科奇边缘地位于北冰洋美亚海盆的核心位置,作为水下高地,其从阿拉斯加-楚科奇大陆架延伸至美亚海盆中。楚科奇边缘地的研究对于重建北极地区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非常关键。目前关于其地壳性质、起源和演化过程仍不清晰。本次研究对楚科奇边缘地北风深渊平原斜坡上获取的碱性火山岩样品进行了详细分析,使用矿物自动定量分析(TIMA)方法研究了其岩性特征,运用LA-ICP-MS测定了样品中119颗锆石的U-Pb同位素年龄,同时使用LA-ICP-MS技术对样品薄片中的微晶白云母进行了原位Rb-Sr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表明, 119颗锆石的年龄可划分为94~636 Ma、929~1369 Ma、1655~2040 Ma和2439~2735 Ma四组。结合前人对在楚科奇边缘地获取的变质岩锆石U-Pb年龄和加拿大北极地区碎屑锆石年龄特征发现,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捕获锆石可能来源于加拿大北极群岛基底。第一组年轻锆石Th/U值较高,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其中最年轻的6颗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00.9±1.2 Ma,可能代表该碱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白云母原位Rb-Sr等时线年龄为72±17 Ma,稍晚于样品中最年轻锆石年龄,能够与镜下白云母多呈脉状交代碱性岩的现象相对应,因此,样品中脉状白云母很可能是后期海底构造-热液活动的产物。本次研究所获得的锆石与白云母年龄从地质年代的角度证实了美亚海盆是由阿拉斯加-楚科奇微板块在早白垩世期间从北美板块边缘分离形成的,并且经历了后期的海底构造-热液叠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美亚海盆 楚科奇边缘地 锆石U-Pb定年 白云母原位Rb-Sr定年 北极地区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冰洋楚科奇边缘地的地球物理场与构造格局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官保 刘晨光 +2 位作者 华清锋 韩国忠 刘保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9-79,共11页
利用高分辨率水深、重力、地磁和多道反射地震数据,综合分析了楚科奇边缘地及其周边区域的地形地貌和地球物理场特征,划分了区域构造单元。研究表明,楚科奇边缘地不仅是楚科奇大陆架外缘独特的地形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构造单元,与... 利用高分辨率水深、重力、地磁和多道反射地震数据,综合分析了楚科奇边缘地及其周边区域的地形地貌和地球物理场特征,划分了区域构造单元。研究表明,楚科奇边缘地不仅是楚科奇大陆架外缘独特的地形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构造单元,与周边的加拿大洋盆、阿尔法-门捷列夫大火山岩省、北楚科奇陆架盆地和阿拉斯加被动陆缘等构造单元在地球物理场和区域构造上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楚科奇边缘地是一个地壳减薄的微陆块,新生代早、中期发生了大规模的E-W向构造拉伸作用,基底断块的差异性升降塑造了当前的地形地貌和沉积层的发育。边缘地可能形成于北楚科奇盆地侏罗纪-早白垩纪的张裂作用,而内部盆-脊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则可能与加拿大海盆相边缘地俯冲作用停止后的均衡调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科奇边缘地 地球物理场 构造单元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冰洋北风海盆的碎屑流沉积
3
作者 徐逸鑫 沈中延 +1 位作者 杨春国 张涛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共13页
极地区域大陆边缘广泛发育水下碎屑流沉积,其中很多是冰川成因,是冰盖到达陆架边缘的产物。位于北冰洋楚科奇陆缘的北风海盆,其西侧陆缘已识别出大量碎屑流事件,而对北风海盆内部碎屑流的研究却几乎没有开展。该文利用高分辨率的浅地层... 极地区域大陆边缘广泛发育水下碎屑流沉积,其中很多是冰川成因,是冰盖到达陆架边缘的产物。位于北冰洋楚科奇陆缘的北风海盆,其西侧陆缘已识别出大量碎屑流事件,而对北风海盆内部碎屑流的研究却几乎没有开展。该文利用高分辨率的浅地层剖面数据,勾勒出了北风海盆上部地层的碎屑流平面展布,且进行了期次划分;并结合周边的大型冰川线理(MSGL)的分布及走向,对所有识别出的碎屑流进行了成因推断。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碎屑流主要分布在西部次海盆的西南斜坡和中北部斜坡、东部次海盆的东南部以及部分海山/陡崖之下,其来源包括周边陆架、海脊高地和盆内海山。绝大多数碎屑流与MSGL伴生存在,推测为冰川成因,其中以西南斜坡最为发育,发现了超过9期的冰川碎屑流事件,代表了在其西南的冰蚀槽(宽水深槽)内曾发生超过9次的冰流事件,这一数据远大于前人所推测的冰流事件次数(3~5次)。同时也发现部分碎屑流邻近的海山/高地上不发育MSGL等冰川触地地貌,推测其为非冰川成因,邻近区域的冰盖/冰架触地或构造活动所引发的震动可能是这类碎屑流的触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风海盆 楚科奇边缘地 冰川碎屑流 大型冰川线理 浅地层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