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计“城市自然”:城市森林设计方法探究——以三林城市森林(楔形绿地)项目为例
1
作者 陈灏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2期95-98,共4页
城市森林作为兼具生态功能与城市属性的绿色空间,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文章以上海三林楔形绿地为例,探讨其生态性与城市性设计策略。通过总结米兰城市森林计划和柏林蒂尔加滕公园等案例,分析城市森林在改善环境、提升生物多样性... 城市森林作为兼具生态功能与城市属性的绿色空间,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文章以上海三林楔形绿地为例,探讨其生态性与城市性设计策略。通过总结米兰城市森林计划和柏林蒂尔加滕公园等案例,分析城市森林在改善环境、提升生物多样性和生活质量方面的经验。研究提出基于地形塑造、水系设计、植被营造、道路与建筑规划五大要素,以自然、生态和野趣为核心,构建稳定生态系统。设计中,通过地形塑造构建多样生境,形成通风廊道;结合水体构建蓝绿网络;利用本土植物群落实现生态自我演替。研究强调城市森林在生态保护、城市韧性和人居环境改善中的多重价值,并为规划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楔形绿地 生态设计 三林楔形绿地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营建的上海浦东张家浜楔形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卓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251-253,共3页
在城市化导致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背景下,规划总面积约14.5km2的上海浦东张家浜楔形绿地,作为上海开发时间最早、规模体量最大、完成度最高的楔形绿地之一,是确保中心城生态质量,丰富生境系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 在城市化导致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背景下,规划总面积约14.5km2的上海浦东张家浜楔形绿地,作为上海开发时间最早、规模体量最大、完成度最高的楔形绿地之一,是确保中心城生态质量,丰富生境系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载体。文章结合绿地总体功能布局,规划构建森林和林地、湿地和水生栖息地、草甸开放栖息地等生态类型,结合目标物种的觅食、防御和筑巢等需求,提出密林地、疏林地、开阔水域、草地灌丛、溪流、矮草甸、湿塘等生境单元,营造适宜目标物种的近自然、多样化生境,并对绿地的人工设施营建和人为干扰也提出了具体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 生物多样性 楔形绿地 张家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城市楔形绿地空间规划及综合效益发挥探讨——以上海浦东张家浜楔形绿地为例
3
作者 黄卓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249-251,共3页
楔形绿地作为超大城市重要的生态空间类型,是锚固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市民游憩休闲品质、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手段。上海浦东张家浜楔形绿地规划总面积约14.5km~2,是上海开发时间最早、规模体量最大、完成度最高的楔形绿地之一,其规划设... 楔形绿地作为超大城市重要的生态空间类型,是锚固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市民游憩休闲品质、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手段。上海浦东张家浜楔形绿地规划总面积约14.5km~2,是上海开发时间最早、规模体量最大、完成度最高的楔形绿地之一,其规划设计理念在同类项目中具有代表性,其建设经验和综合效益值得研究。回顾了上海楔形绿地空间规划历程,并通过深入剖析张家浜楔形绿地的规划目标、功能定位、场地特征、生态设计特色和关键技术,进而阶段性评估其建成效果和综合效益,据此全方位、系统性地探讨超大城市楔形绿地实践的经验与挑战,以此为后续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实务参考和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绿地 空间格局 规划建设 综合效益 张家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近自然城市森林营建策略研究——以上海浦东张家浜楔形绿地为例
4
作者 黄卓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235-237,共3页
通过调查研究上海本地群落结构、年龄级和更新苗,分析评估主要植被类型的动态,提出基于“宫胁法”的近自然营林理念,采用典型植被类型的复育方式,为张家浜楔形绿地城市森林实践提供可行的技术途径:秉持修复生态系统为目标,以“近自然林... 通过调查研究上海本地群落结构、年龄级和更新苗,分析评估主要植被类型的动态,提出基于“宫胁法”的近自然营林理念,采用典型植被类型的复育方式,为张家浜楔形绿地城市森林实践提供可行的技术途径:秉持修复生态系统为目标,以“近自然林”为建设理念,通过乔灌草合理搭配、植物种类的组合、功能性植物的置入,构建丰富、自然的生态植被,营造具有自我演替、自我更新能力的低管护成本的“城市森林”体系,发挥“城市绿肺”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 城市森林 楔形绿地 群落结构 张家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都市区楔形绿地规划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颖 陈雪娇 +1 位作者 吴艳平 南月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7期2999-3003,共5页
以石家庄都市区为例,以合理控制城市形态,实现绿地系统城乡一体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热岛效应"为主导思想;以楔形绿地布局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与区域环境相协调为原则提出了7条楔形绿地的规划设想及建设途径,指出在建... 以石家庄都市区为例,以合理控制城市形态,实现绿地系统城乡一体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热岛效应"为主导思想;以楔形绿地布局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与区域环境相协调为原则提出了7条楔形绿地的规划设想及建设途径,指出在建设中要科学设置各层次绿地宽度、合理配置各层次植被、科学调配规划区域内地表类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绿地 石家庄市 都市区 绿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整合与场所营造:上海市张家浜楔形绿地浦东足球场周边地区城市设计探析
6
作者 陈泳 袁琦 《城市建筑》 2019年第11期46-50,共5页
基于资源整合的城市设计理念,文章以上海市张家浜楔形绿地浦东足球场周边地区为案例,从基地资源分析、设计目标确立与系统策略研究三个环节开展城市设计工作。通过优化地区功能布局、完善空间结构、构建水绿网络、鼓励绿色出行、凸显地... 基于资源整合的城市设计理念,文章以上海市张家浜楔形绿地浦东足球场周边地区为案例,从基地资源分析、设计目标确立与系统策略研究三个环节开展城市设计工作。通过优化地区功能布局、完善空间结构、构建水绿网络、鼓励绿色出行、凸显地段特征等城市设计策略,发扬基地资源优势,塑造地区空间形态,强调场地与环境、要素与系统、人工与自然的整合设计,将此地区建设成为生态型的、以TOD为导向的居住办公体育综合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营造 张家浜楔形绿地 浦东足球场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楔形绿地规划实施评估和思考 被引量:9
7
作者 仇昕晔 《上海城市规划》 2017年第3期109-115,共7页
楔形绿地是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城市"风道"、确保中心城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结构性空间。从1993年初步构思起,楔形绿地规划历经了从总规层面的布局引导,到单元层面框定规模指标,最后到详细规划层面的层层... 楔形绿地是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城市"风道"、确保中心城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结构性空间。从1993年初步构思起,楔形绿地规划历经了从总规层面的布局引导,到单元层面框定规模指标,最后到详细规划层面的层层深入。但是在规划构想与具体现实的角力过程中,存在生态作用未体现、公共功能未发挥、实施建设不同步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规划编制体系不完善、生态价值观未建立、政策管控与建设配套不足、既有实施机制存在缺陷、建设用地与生态要素实施不同步。建议在规划层面完善编制体系,提升生态地位;制定专项政策,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加强财政补贴;在实施层面建立区域平衡机制,严格捆绑开发,以促进楔形绿地的实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绿地 规划实施 规划体系 上海市生态网络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以上海三林楔形绿地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青青 梁晶 +2 位作者 伍海兵 郑思俊 黄军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2-1068,共7页
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引起的有机碳含量变化,识别土壤有机碳的空间格局,对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以上海市三林楔形绿地为对象,通过遥感影像资料获取其土地利用方式和面积,并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采样,... 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引起的有机碳含量变化,识别土壤有机碳的空间格局,对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以上海市三林楔形绿地为对象,通过遥感影像资料获取其土地利用方式和面积,并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影响,估算三林楔形绿地拟建成后的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三林楔形绿地开放土壤和封闭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7.51 g·kg^(-1)和4.67 g·kg^(-1),绿地开放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显著(P<0.05)高于封闭土壤。相比现有土壤有机碳储量(2.99×10^(4) t),拟建成后土壤有机碳库变化较大,有机碳储量预估可达到6.29×10^(4) t,其中开放土壤的有机碳储量为5.38×10^(4) t,约为现有土壤有机碳储量的1.8倍。本研究阐明城镇化建设中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对准确量化城市化土壤有机碳库及评估城市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利用方式 楔形绿地 开放土壤 封闭土壤 有机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区楔形绿地景观设计——以上海普陀区桃浦工业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8期188-190,共3页
以桃浦工业区楔形绿地的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设计原则、理念、总体结构和功能、设计手法及道路广场等内容,并对该设计涉及的水元素、地景元素和驳岸等景观小品进行阐述,提出老工业区楔形绿地更新规划时注重生态防护和遵从自然的新理念... 以桃浦工业区楔形绿地的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设计原则、理念、总体结构和功能、设计手法及道路广场等内容,并对该设计涉及的水元素、地景元素和驳岸等景观小品进行阐述,提出老工业区楔形绿地更新规划时注重生态防护和遵从自然的新理念。该楔形绿地设计旨在给桃浦老工业区带来无限生机,以期为其他老工业区更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工业区 楔形绿地 景观设计 设计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楔形绿地景观规划——以上海张家浜楔形绿地景观规划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宫明军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5期123-125,共3页
楔形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中心城区与市郊的纽带,是从城市郊区沿城市的辐射线方向插入城市内的绿地。上海市张家浜楔形绿地作为上海市级大型的楔形绿地,是上海市生态规划特色的重点,也是贯彻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 楔形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中心城区与市郊的纽带,是从城市郊区沿城市的辐射线方向插入城市内的绿地。上海市张家浜楔形绿地作为上海市级大型的楔形绿地,是上海市生态规划特色的重点,也是贯彻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举措。在详细分析绿地现状优势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通向自然的城市绿场"的规划理念。结合其功能定位,将该绿地景观结构定为:群湖、群岛、两轴、4片、5湾、6桥。探索了大型城市楔形绿地的景观规划,对相关项目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绿地 景观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楔形绿地内公共体育健身设施适应模式研究——以上海碧云绿地为例
11
作者 汪思慧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的发布标志着城市进入健康城市建设的新发展阶段,提升全民身体素质成为焦点。体育建设用地紧张使得包括楔形绿地在内的绿色空间复合利用成为体育服务空间增长的重要实现...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的发布标志着城市进入健康城市建设的新发展阶段,提升全民身体素质成为焦点。体育建设用地紧张使得包括楔形绿地在内的绿色空间复合利用成为体育服务空间增长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由于楔形绿地具有生态功能优先特性,因此有必要对楔形绿地内公共体育健身设施适应模式进行研究。首先依托公园绿地与体育健身设施相关规范,提出“生态兼容、空间适应、安全公平”3个适应原则。其次分析提炼水陆生物涵养、迁徙通道、风道管控等生态核心管控要素,使用人群常态化、大众化、时尚化、友好化的需求趋势,以及空间适应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细分类型与布局形式,构建楔形绿地内公共体育健身设施适应模式,并应用于上海碧云绿地规划实践。最后对规范标准、规划统筹、建管机制3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绿地 公共体育健身设施 适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系统在张家浜楔形绿地中的应用设想
12
作者 朱志平 陈国华 《建筑节能》 CAS 2008年第1期54-56,61,共4页
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高舒适度、低能耗型节能系统。简单介绍了地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优点,结合张家浜楔形绿地规划控制和开发机制的实际情况,重点论述了地源热泵系统在张家浜楔形绿地开发建设中可能的应用设想并举例说明。
关键词 地源热泵系统 楔形绿地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高桥东沟楔形绿地市政配套道路绿化规划设计
13
作者 顾海玲 《中外建筑》 2011年第8期82-84,共3页
外高桥东沟楔形绿地是整个上海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承担着新市镇重要的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功能。市政配套道路绿化规划是在绿地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对周边住宅、商业、休闲等功能区域的影响,把道路景观融入整个地域的环境... 外高桥东沟楔形绿地是整个上海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承担着新市镇重要的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功能。市政配套道路绿化规划是在绿地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对周边住宅、商业、休闲等功能区域的影响,把道路景观融入整个地域的环境氛围中,营造出人、车、环境相互和谐的宁静交通,打造出舒适、宜居的国际化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高桥 楔形绿地 道路绿化 行道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环线浦东段东段工程张家浜楔形绿地建设方案研究
14
作者 胡佳萍 《中国市政工程》 2015年第2期13-15,19,共4页
对于上海中环线浦东段东段工程在张家浜楔形绿地范围内,设置地面辅道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分析。结论认为:从交通需求看,建设张家浜楔形绿地地面道路是中环线东北段与张江地区联系的有效途径;从工程效益来看,建设张家浜楔形绿地地面道路是... 对于上海中环线浦东段东段工程在张家浜楔形绿地范围内,设置地面辅道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分析。结论认为:从交通需求看,建设张家浜楔形绿地地面道路是中环线东北段与张江地区联系的有效途径;从工程效益来看,建设张家浜楔形绿地地面道路是中环线建成后即刻发挥其作用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中环线浦东段 张家浜楔形绿地 建设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浦东结构性绿地空间管治模式及政策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一磊 陈晨 陈喆华 《风景园林》 2022年第10期95-101,共7页
中国特大城市结构性绿地区域具备空间类型丰富、社会关系复杂以及利益主体多元等特征,其空间管治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厘清结构性绿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将其空间管治模式原型分为“自上而下主导的中心化”模式... 中国特大城市结构性绿地区域具备空间类型丰富、社会关系复杂以及利益主体多元等特征,其空间管治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厘清结构性绿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将其空间管治模式原型分为“自上而下主导的中心化”模式和“自下而上主导的去中心化”模式2类,进而应用“主体—工具—机制—内容”的管治分析框架,对上海市外环绿带浦东段和张家浜楔形绿地2个案例的空间管治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揭示这2种空间管治模式的优势和局限。研究发现:在当前地方政府简政放权引起的分权化、城市空间分异导致的碎片化以及利益主体分级的多元化背景下,仅靠政府、市场或者社会单方面管治结构性绿地难以达到理想状态。进一步提出“网络式”的精细化管治模式或将成为中国特大城市结构性绿地空间管治的发展方向,可为相关理论和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结构性绿地 外环绿带 楔形绿地 空间管治模式 政策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富有常熟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生态绿地的思考
16
作者 浦振祥 周清 《常熟高专学报》 2003年第5期15-16,共2页
根据常熟历史文化及城市绿地特色和现状,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发挥常熟城市个性与特色,以植被地理分布规律为依据,建设体现常熟城市个性和地域风貌的城市生态绿地体系。
关键词 江苏 常熟市 城市生态绿地 历史文化 楔形绿地 城市规划 城市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下水位地区海绵城市的研究和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一磊 《中外建筑》 2021年第2期94-97,共4页
海绵城市有别于传统市政工程导向的治水模式,是在城市建设和治水理念上的重大转变;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和地貌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不同地域构建海绵城市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后提出相对应的策略。本文以上海市张家浜楔形绿地... 海绵城市有别于传统市政工程导向的治水模式,是在城市建设和治水理念上的重大转变;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和地貌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不同地域构建海绵城市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后提出相对应的策略。本文以上海市张家浜楔形绿地为例,研究在规划和实施层面海绵城市在中国东部高地下水位地区建设当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提出适合当地特点的建设思路和技术手段,从而为中国东部地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楔形绿地 高地下水位城市 东部地区 低影响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市生态规划简述
18
作者 曾龙炜 陈秀福 《安徽建筑》 2019年第1期43-44,共2页
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中,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味,必须做好城市的生态规划。文章以上海城市为例,分析其规划方法理论,疏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在周围建设卫星城市,增加了绿地面积,增加了开放空... 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中,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味,必须做好城市的生态规划。文章以上海城市为例,分析其规划方法理论,疏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在周围建设卫星城市,增加了绿地面积,增加了开放空间,有效减少容积率,降低建筑的整体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绿地 城市 生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