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楔形模型分析煤厚与地震振幅属性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邹冠贵 彭苏萍 +2 位作者 郝小霞 张健 王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91,100,共5页
为实现通过地震振幅属性预测煤层厚度,采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建立楔形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楔形厚度小于楔形地震波波长的1/4时,顶界面反射波波形随着楔形厚度的增大而逐渐与底界面波形分开,不仅有顶底干涉,还有楔形内部的层间多次波干... 为实现通过地震振幅属性预测煤层厚度,采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建立楔形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楔形厚度小于楔形地震波波长的1/4时,顶界面反射波波形随着楔形厚度的增大而逐渐与底界面波形分开,不仅有顶底干涉,还有楔形内部的层间多次波干涉,这是引起地震振幅属性变化的原因,振幅属性与楔形厚度主要是负相关的关系。楔形厚度大于楔形地震波波长的1/4时,煤层顶底板界面的反射波波形完全分开。通过地震振幅属性预测寺河煤矿煤层厚度可知,矿区西采区中部向斜轴部煤层较厚,勘探区西部煤层相对较薄,煤层厚度与振幅包络为负相关,与楔形模型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网格有限差分 楔形模型 地震振幅属性 煤层厚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薄层和薄互层砂体厚度估算的复合地震属性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延光 李皓 +3 位作者 李国发 刘立彬 曹国明 张会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3-160,10,共9页
振幅和频率是两种最基本的地震属性,当地层厚度小于四分之一波长时,一般使用这两种地震属性对地层厚度进行估算。然而,这两种地震属性与地层厚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降低了砂体厚度定量预测精度。另外,支撑这两个参数与砂体厚度之间函数关... 振幅和频率是两种最基本的地震属性,当地层厚度小于四分之一波长时,一般使用这两种地震属性对地层厚度进行估算。然而,这两种地震属性与地层厚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降低了砂体厚度定量预测精度。另外,支撑这两个参数与砂体厚度之间函数关系的理论模型是单砂体楔形模型,因此当将这种关系应用于薄互层模型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估算误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由振幅和频率构成的复合地震属性。首先,以模型作为实验,分析单砂体楔形模型的砂体厚度估算精度;然后,分析双楔形砂体叠置模型,估算砂体累计厚度;最后,利用实际地震数据估算薄互层砂体累计厚度。结果表明:该复合地震属性不仅提高了薄层情况下单砂体厚度的估算精度,也可定量预测薄互层情况下砂体累积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楔形模型 薄互层 砂体厚度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可夫随机场反演在火山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磊 张达 +1 位作者 李宁 荆锡贵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7-174,共8页
常规反演方法识别火山岩储层通常会因为地质模型与地下地质情况差异较大而导致反演结果准确率不高。针对火山岩储层预测的难点,将波阻抗与测井曲线进行贝叶斯分级划分的岩相作为随机变量,分角度叠加地震数据作为连续变量,通过马尔可夫... 常规反演方法识别火山岩储层通常会因为地质模型与地下地质情况差异较大而导致反演结果准确率不高。针对火山岩储层预测的难点,将波阻抗与测井曲线进行贝叶斯分级划分的岩相作为随机变量,分角度叠加地震数据作为连续变量,通过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建立两者的关系,并将其引入到火山岩地震叠前反演算法当中。该方法克服了叠前同时反演方法必须建立低频模型的缺点。利用楔形模型进行反演测试,反演结果与模型吻合且边界收敛。将该方法应用于长岭龙凤山火山岩内幕储层预测,通过合理的划分岩相,绕开了对火山岩的岩性预测而直接进行物性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反映火山岩物性的密度体与实钻井结果吻合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可夫随机场 叠前反演 火山岩 低频模型 Bayes理论 楔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多次高压注浆预应力锚固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振华 杨栋 范冰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21,共6页
为了治理露天矿山破碎岩质高陡边坡,增强边坡稳定性,从分析锚杆预应力锚固技术和高压注浆技术机理入手,采用水力劈裂应力场计算得出高压劈裂的浆液走向,提出了结合2种技术优点的分层多次高压注浆预应力锚固技术。然后,通过在实验室中对... 为了治理露天矿山破碎岩质高陡边坡,增强边坡稳定性,从分析锚杆预应力锚固技术和高压注浆技术机理入手,采用水力劈裂应力场计算得出高压劈裂的浆液走向,提出了结合2种技术优点的分层多次高压注浆预应力锚固技术。然后,通过在实验室中对普通锚固体与分层多次高压注浆劈裂形成的锚固异形体模型分别进行拉拔对比试验,采集锚杆应力分布数据,分析其应力传递规律,得出分层多次高压注浆预应力锚固技术能使锚固段的承载力提高约39.25%,同时可以避免应力集中。最后,利用FLAC3D软件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取4组不同起劈宽度和4组不同的起劈长度,施加相同的拉拔力,分别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内部应力分布及传递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锚固异形体,分层多次高压注浆劈裂形成的锚固异形体可以承担更多的剪应力,并且随着劈裂程度的增大,浆脉的长度更长,起劈宽度更大,浆脉应力场的影响力更大,锚固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岩质高陡边坡 稳定性 分层多次高压注浆 预应力锚固 拉拔试验 应力分析 FLAC^3D 楔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受荷桩桩周土体应变范围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康舜 赵其华 刘斌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7-162,共6页
为明确土体应变范围,通过三维物理模拟加载系统开展4组不同桩基埋深下的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通过桩前土压力数据引入最大应变截面积S0和最远应变距离L两个参数,并以此为基础,在已有应变楔形模型上,通过公式推算,得出桩周土体应变范围随水... 为明确土体应变范围,通过三维物理模拟加载系统开展4组不同桩基埋深下的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通过桩前土压力数据引入最大应变截面积S0和最远应变距离L两个参数,并以此为基础,在已有应变楔形模型上,通过公式推算,得出桩周土体应变范围随水平荷载和桩基埋深的变化情况。通过试验获得桩顶位移-荷载曲线图和桩顶位移-埋深曲线图,通过理论计算可知,桩周土体应变范围和最远应变距离随水平荷载增大呈类S型函数非线性增大,随桩基埋深增大呈类指数型函数非线性减小,应变范围和L随荷载等级及桩基埋深变化呈现良好的协同性。当桩土应力应变过程进入塑性阶段或桩基埋深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土体应变范围逐渐趋于平稳。提出了L与桩基埋深的函数关系,可为桩基布设位置的选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土体应变范围 楔形模型 桩基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线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国富 郑涛 +2 位作者 王渭明 路林海 孙捷城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8-95,共8页
研究目的:曲线盾构隧道掘进施工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受盾构刀盘超挖、盾壳挤压内壁土体和千斤顶不对称推力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开挖面前方变形复杂,开挖面稳定性难以控制。基于筒仓理论,本文提出曲面梯度楔形棱柱体开挖面极限平衡模型,推导... 研究目的:曲线盾构隧道掘进施工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受盾构刀盘超挖、盾壳挤压内壁土体和千斤顶不对称推力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开挖面前方变形复杂,开挖面稳定性难以控制。基于筒仓理论,本文提出曲面梯度楔形棱柱体开挖面极限平衡模型,推导曲线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理论计算公式;进而以济南地铁R1线王府庄至大杨庄区间段曲线盾构隧道为工程背景,探究不同曲率半径下开挖面的变形分布特征,以期为曲线盾构隧道掘进开挖面稳定性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研究结论:(1)曲线盾构隧道开挖面破坏呈现不对称分布,受开挖面偏心支护压力的影响,开挖面前方土体形成曲面梯度楔形棱柱体平衡模型;(2)随着曲率半径的减小,开挖面位移和极限支护压力先增大后减小,且支护压力非常规的按中心支护力进行计算,而是偏向于曲线外侧,其值大于直线盾构隧道;(3)极限支护压力随开挖面土体黏聚力、内摩擦角增大而增大,随两侧破裂角的差值增大先呈现增大趋势,当β1>32.3°后减小,最后趋于平缓;(4)本研究成果可为曲线盾构隧道施工开挖面稳定性及其支护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盾构隧道 开挖面失稳 筒仓理论 曲面梯度棱柱体平衡模型 极限支护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TODYN的乳化炸药水下爆炸能量分布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韩崇刚 郭成更 王娜峰 《工程爆破》 2018年第1期27-31,77,共6页
基于AUTODYN软件建立了水下爆炸一维楔形模型,对空气不耦合装药结构下爆炸能量的输出进行研究。首先获得炸药冲击波压力以及气泡脉动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进一步获知径向不耦合状态下水下爆炸的冲击波峰值压力、气泡最大半径以及脉动周期... 基于AUTODYN软件建立了水下爆炸一维楔形模型,对空气不耦合装药结构下爆炸能量的输出进行研究。首先获得炸药冲击波压力以及气泡脉动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进一步获知径向不耦合状态下水下爆炸的冲击波峰值压力、气泡最大半径以及脉动周期等数据,并最终得到了不耦合系数下冲击波能以及气泡能的变化情况。将计算结果与已有的水下爆炸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证明了利用数值计算手段可以实现定量化表征炸药输出能量随不耦合装药结构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能量分布 空气不耦合装药结构 一维楔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矩和剪力组合作用下混凝土梁截面抗剪计算理论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胡可 刘畅 +1 位作者 端木祥永 王胜斌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5-141,共7页
为准确计算钢筋混凝土梁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在弯矩和剪力组合作用下的截面抗剪承载力,进行钢筋混凝土梁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截面抗剪计算理论研究。根据混凝土梁抗剪破坏特征,考虑混凝土、纵向钢筋、竖向箍筋、弯起钢筋以及预应力筋... 为准确计算钢筋混凝土梁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在弯矩和剪力组合作用下的截面抗剪承载力,进行钢筋混凝土梁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截面抗剪计算理论研究。根据混凝土梁抗剪破坏特征,考虑混凝土、纵向钢筋、竖向箍筋、弯起钢筋以及预应力筋对梁抗剪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楔形截面的抗剪计算模型,并对抗剪承载力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进行分析。开展轻型T梁计算和足尺模型静载试验,并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楔形截面抗剪计算模型解释了混凝土梁纵向钢筋、竖向箍筋、弯起钢筋的抗剪承载力贡献,并为抗剪承载力的设计提供了实用的公式;该模型的抗剪上限值为最小腹板厚度提供了理论解释,即纵向钢筋、竖向箍筋均存在一个充分配筋率下的腹板厚度;通过实例计算和足尺模型静载试验,楔形截面抗剪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更为准确和合理,具有更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混凝土梁 截面抗剪计算模型 抗剪承载力 最小腹板厚度 静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