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速磨削楔形区气流场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韩振鲁
李长河
王胜
张强
-
机构
青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出处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115,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5276)的资助
-
文摘
在磨削加工中,由于砂轮高速旋转在砂轮表面形成空气附面层,特别是在工件与砂轮楔形间隙内,附面层的压力场与速度场急剧变化,且在楔形间隙内出现了明显的返回流,严重制约磨削液的有效注入。利用附面层和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平面磨削中楔形区气流场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砂轮线速度的增大,楔形区的气流压强增加,气流速度也随之增大;随着砂轮与工件间最小间隙的减小,楔形区气流压力、水平方向气流速度以及垂直方向气流速度明显增加,返回流趋于剧烈,流场能量增加。
-
关键词
磨削
气流场
气障
楔形区
返回流
-
Keywords
Grinding
Air Flow
Gas Barrier
Wedge-shaped Gap
Back Flow
-
分类号
TG743
[金属学及工艺—刀具与模具]
-
-
题名砂轮/工件楔形区流体动压力的建模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张强
李长河
王胜
-
机构
青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出处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0-62,66,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5276)
-
文摘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建立了浇注式供液方式下,考虑砂轮、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砂轮/工件楔形区流体动压力数学模型。在平面磨床上进行了流体动压力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测量的动压力值与相同条件下模型理论值基本吻合,理论模型可很好地预测粗糙表面间楔形区压力场的分布;考虑粗糙度的楔形区流体动压力的理论曲线是不光滑的;楔形区流体动压力随着砂轮速度的增加、最小间隙的减小而增大,最大压力峰值分布在砂轮、工件最小间隙区域,且在该区域压力梯度变化明显。
-
关键词
磨削
楔形区
浇注式供液
流体动压力
粗糙表面
层流
-
Keywords
Grinding
Wedge-Like Zone
Flood Delivery
Hydrodynamic Pressure
Rough Surfaces
Laminar
-
分类号
TH16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TG743
[金属学及工艺—刀具与模具]
-
-
题名滇东南楔形构造区发震构造背景探讨
被引量:15
- 3
-
-
作者
何宏林
李玶
方仲景
-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7-226,共10页
-
文摘
滇东南楔形构造区的区域断裂几何结构突出地表现为半棋盘格式。具有区域应力场分界意义的红河断裂,把其它几条断裂限制在其北部,并与小江断裂带构成第一级的半断块。构造区内,曲江断裂被李浩寨断裂限制在其西侧;后者与异龙湖断裂交汇于建水盆地中;建水断裂把黑泥地断裂限制于其东,并与李浩寨断裂构成建水盆地右阶拉分岩桥区,向南终止于山花。 深部构造、区域形变及断裂活动表明该构造区是一个断块挤压隆起构造区。最后,对楔形构造区的地震活动与挤压隆起断块运动的关系作了简要的分析。
-
关键词
滇东南
楔形构造区
地震
发震
-
Keywords
Southeastern Yunnan Province, Wedge tectonic region, Geometric combination, Reginal deformation, Mode of fault-block movement
-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水压作用下防砂安全煤岩柱失稳机理及留设方法
被引量:33
- 4
-
-
作者
许延春
杜明泽
李江华
曹旭初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8-334,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3CB2279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炭联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U1361209)
-
文摘
针对厚松散含水层、薄基岩等特殊地质条件下楔形区工作面防砂安全煤岩柱失稳溃砂的问题,以赵固一矿11071工作面突水溃砂灾害为例,结合地质钻孔资料,建立了楔形保水压采动溃砂地质模型。通过黏土液塑限试验,风化带岩石干燥饱和吸水率和崩解试验,得出了底黏及风化带泥类岩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可形成楔形保水压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水压作用下风化带泥类岩采动裂隙扩展试验研究了受采动损伤的煤岩柱保护层在水压作用下失稳的内在致灾机理。结果表明:在高水压的作用下,风化带泥类岩采动裂隙扩展为管道,防砂煤岩柱保护层的阻砂性能失效;考虑煤岩柱保护层的损伤厚度,提出了水压作用下防砂安全煤岩柱的留设方法,并在11191工作面进行了工程应用,取得了预期效果。研究成果补充完善了我国防砂安全煤岩柱的留设方法,可减少煤矿溃砂事故。
-
关键词
水压
楔形区
风化带
裂隙扩展
突水溃砂
防砂煤岩柱
-
Keywords
water pressure
wedge area
weathered zone
crack extension
water inrush and sand inrush
sand-prevention coal and rock pillars
-
分类号
TD823.2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TD74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
-
题名磁流变动压复合抛光基本原理及力学特性
被引量:4
- 5
-
-
作者
付有志
路家斌
阎秋生
谢殿华
-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出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63,共9页
-
基金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2019A1515010720)
NSFC-广东省联合基金(U1801259)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04010300)。
-
文摘
目的探究磁流变动压复合抛光基本原理及抛光力学特性。方法通过建立磁流变动压复合抛光过程中流体动压数学模型,分析抛光盘面结构化单元对抛光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优化其结构。搭建磁流变动压复合抛光测力系统,探究工作间隙、抛光盘转速、工件盘转速和凸轮转速对抛光力的影响规律,基于正交试验,优化抛光效果。结果抛光盘面结构化单元的楔形区利于流体动压效应的产生,且流体动压随楔形角和工作间隙的增大而减少,随楔形区宽度的增大而增大。结构化单元较为合理的几何参数为:楔形角3°~5°,工作间隙0.2~1.0 mm,楔形区宽度15~30 mm。法向力Fn随工作间隙的增大而减小,随工件盘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随抛光盘和凸轮转速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剪切力Ft随工作间隙的增大而减小,随工件盘、抛光盘和凸轮转速的增大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优化工艺参数为:抛光盘转速60 r/min,工件盘转速600 r/min,凸轮转速150 r/min。在羰基铁粉(粒径3μm、质量分数35%)、SiC磨料(粒径3μm、质量分数5%)、工作间隙0.4 mm和磁感应强度0.1 T工况下,抛光2 in单晶硅基片4 h后,表面粗糙度Ra由20.11 nm降至2.36 nm,材料去除率为5.1 mg/h,初始大尺度纹理被显著去除。结论磁流变动压复合抛光通过在抛光盘面增设结构化单元,以引入流体动压效应,强化了抛光力学特性,并利用径向往复运动的动态磁场实现柔性抛光头的更新和整形,最终达到了提高抛光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
关键词
磁流变动压复合抛光
抛光力学特性
结构化单元
楔形区
单晶硅基片
-
Keywords
magnetorheological hydrodynamic compound polishing
polish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structured element
wedge region
single-crystal silicon wafer
-
分类号
TG356.28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
-
题名综采工作面覆岩破断规律试验及高位钻孔参数优化
被引量:5
- 6
-
-
作者
陈爱和
-
机构
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50,55,共5页
-
文摘
根据祁东煤矿6135工作面开采工程条件,运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对上覆岩层随工作面推进时的破断规律进行研究,结合经验公式和相似模拟结果综合判定了工作面上覆岩层垮落带高度范围为0~7.1m,断裂带高度范围为7.1~30.1m;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得出覆岩裂隙发育区角度范围,为优化高位钻孔布置参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关键词
覆岩破断
楔形裂隙发育区
高位钻孔
参数优化
-
Keywords
overburden strata rupture
development zone of wedge-shaped fissure
high-level borehole
parameter optimization
-
分类号
TD32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TD712.6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