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品系椰扁甲啮小蜂寄生对2种寄主脂肪体组织的影响
1
作者 付浪 孟娥 +5 位作者 付婷婷 乔婷 吴江林 林亚平 汤宝珍 侯有明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1,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品系椰扁甲啮小蜂(水椰八角铁甲繁育的Tb-On品系,椰心叶甲繁育的Tb-Bl品系)寄生对水椰八角铁甲和椰心叶甲蛹脂滴形态的影响,为解析该蜂调控靶标寄主脂肪体代谢过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油红O染色观察椰扁甲啮小... 【目的】探究不同品系椰扁甲啮小蜂(水椰八角铁甲繁育的Tb-On品系,椰心叶甲繁育的Tb-Bl品系)寄生对水椰八角铁甲和椰心叶甲蛹脂滴形态的影响,为解析该蜂调控靶标寄主脂肪体代谢过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油红O染色观察椰扁甲啮小蜂幼体内脂滴以及被寄生的水椰八角铁甲和椰心叶甲蛹脂肪体组织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在相同发育时段(在寄主体内分别发育至48、72和96 h)内,Tb-On品系与Tb-Bl品系幼体脂滴的形态及分布无明显区别,在发育早期仅头部及表皮可见少量脂滴,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脂滴逐渐充满整个幼体体腔。不同品系椰扁甲啮小蜂分别寄生同一种类寄主时,不同处理寄主间的脂肪体组织结构变化无明显差异;但同一品系椰扁甲啮小蜂寄生不同寄主时,不同处理寄主间的脂肪体组织结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水椰八角铁甲蛹被寄生后24 h脂滴逐步裂解,脂滴的染色面积上升而光密度值下降,而椰心叶甲蛹在被寄生后48 h其体内的脂滴才逐步裂解。随着寄生蜂幼体的不断发育,2种寄主蛹内脂滴染色面积和光密度值均呈持续下降趋势,脂滴着色逐渐变浅甚至消失。【结论】不同品系椰扁甲啮小蜂幼体脂滴的形态及分布在相同发育时段内无明显区别;被同一品系椰扁甲啮小蜂寄生后,水椰八角铁甲蛹脂肪体组织的裂解早于椰心叶甲,裂解出的脂滴可为椰扁甲啮小蜂幼体的生长发育提供脂类营养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扁甲啮小蜂 八角铁 心叶 脂滴 寄生 幼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扁甲啮小蜂寄生对椰心叶甲蛹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奎 林健荣 +2 位作者 符悦冠 彭正强 金启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1-1016,共6页
为了测明椰扁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寄生对寄主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蛹的血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开展了椰扁甲啮小蜂寄生对椰心叶甲蛹血细胞数量和延展性、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血淋巴黑化百分率和血细胞凝集素... 为了测明椰扁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寄生对寄主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蛹的血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开展了椰扁甲啮小蜂寄生对椰心叶甲蛹血细胞数量和延展性、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血淋巴黑化百分率和血细胞凝集素活性等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同期未被寄生蛹相比,寄生蛹血细胞总量在寄生后2d显著降低,但寄生后4d显著升高;寄生蛹的浆血细胞延展率在寄生后2d显著降低,寄生后4d显著升高;寄生蛹的血淋巴黑化百分率在寄生后0.5~2d较高,寄生后3~4d降低直至为0;寄生蛹的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在寄生后0.5d,1d和4d时显著升高;寄生蛹的血凝素活性在寄生后2d较高,寄生后1d和4d较低。结果说明椰扁甲啮小蜂寄生使寄主椰心叶甲蛹血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呈现不规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扁甲啮小蜂 心叶 寄生 免疫反应 血细胞 酚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扁甲啮小蜂寄生后椰心叶甲蛹血淋巴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奎 林健荣 +2 位作者 符悦冠 彭正强 金启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8-594,共7页
分析昆虫被寄生蜂寄生后血淋巴蛋白质组分及组分含量变化,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寄生蜂寄生引起寄主昆虫的生理变化,有利于探索寄生蜂调控寄主的机理。以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和椰扁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为研究材料,采用... 分析昆虫被寄生蜂寄生后血淋巴蛋白质组分及组分含量变化,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寄生蜂寄生引起寄主昆虫的生理变化,有利于探索寄生蜂调控寄主的机理。以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和椰扁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为研究材料,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及图像分析技术分析了椰心叶甲蛹被椰扁甲啮小蜂寄生后不同时期血淋巴蛋白质图谱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寄生后0.5,1,2,3和4d,被寄生蛹血淋巴共检测到的蛋白斑点数分别为982,926,712,636和680个,其中特异性蛋白斑点的数量分别为650,400,336,229和150个;同期未被寄生蛹血淋巴共检测到的到的蛋白斑点数分别为645,817,640,873和940个,其中特异性蛋白斑点的数量分别为313,291,264,466和410个;被寄生蛹和同期未被寄生蛹能匹配的蛋白斑点分别为332,526,376,407和530对。被寄生蛹血淋巴蛋白斑点数量的异常变化表明寄主的生理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扁甲啮小蜂 心叶 寄生 血淋巴蛋白质 双向电泳 图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甲截脉姬小蜂与椰扁甲啮小蜂混用对椰心叶甲控制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钱军 苟志辉 +1 位作者 钱小香 罗湘粤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04-105,111,共3页
研究了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对椰心叶甲协同控害技术。结果表明:每个放蜂器中放置椰甲截脉姬小蜂40~60头、椰扁甲啮小蜂10~20头,即椰扁甲啮小蜂与椰甲截脉姬小蜂以1∶(3~4)的比例释放,对椰心叶甲控制效果最好。
关键词 心叶 截脉姬小蜂 椰扁甲啮小蜂 协同控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心叶甲两种寄生蜂过冷却点及冰点测定 被引量:9
5
作者 吕宝乾 韦曼丽 +3 位作者 金启安 温海波 彭正强 白成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8期1537-1540,共4页
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是入侵性害虫椰心叶甲的重要天敌。为了了解这两种寄生蜂的耐寒能力,测定了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从过冷却点和冰点来看,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具有一定的耐... 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是入侵性害虫椰心叶甲的重要天敌。为了了解这两种寄生蜂的耐寒能力,测定了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从过冷却点和冰点来看,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可在椰心叶甲发生区越冬存活。两种寄生蜂的过冷却点和冰点不同发育阶段有所不同。寄生蜂蛹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高。雌、雄蜂之间的过冷却点和冰点皆没有显著差异。笔者认为,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扁甲啮小蜂可在中国椰心叶甲所有发生区释放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叶 截脉姬小蜂 椰扁甲啮小蜂 过冷却点 冰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