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清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作用的临床观察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孟胜喜 霍清萍 +7 位作者 王兵 彭文波 王宇新 梁芳 黄侃 汪天湛 谈嘉路 李文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研究恒清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VBI)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方法:收集VBI眩晕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9)及对照组(67)。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下,治疗组采用恒清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疗... 目的:研究恒清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VBI)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方法:收集VBI眩晕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9)及对照组(67)。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下,治疗组采用恒清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疗程4周,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眩晕症状评分、欧洲眩晕量表及国际DHI眩晕障碍量表评分,经颅多普勒检测(TCD)及生化检查,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S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51%,对照组总有效率73.1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眩晕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后差值明显降低(P<0.01),EEV分值及DHI分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两侧VA和BA的Vp、Vm均升高(P<0.05或P<0.01),两侧VA和BA的PI和RI均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的TC下降(P<0.05),HDL-C升高(P<0.05),ASI明显下降(P<0.01),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黏度、RBC聚集指标、纤维蛋白原均下降(P<0.05,或P<0.01)。结论:恒清汤对VBI眩晕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VA和BA血流速度,降低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ASI,改善血流变指标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清汤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作用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迎寸口脉诊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钟娟 青姚 +3 位作者 卢丽梅 曾晓虹 常丽萍 吴曙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956-957,共2页
目的:探讨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的中医内治与中医外治联合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影响。方法:12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中医内治和外治... 目的:探讨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的中医内治与中医外治联合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影响。方法:12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中医内治和外治治疗,治疗组的"内治"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照组的"内治"用强力定眩片;治疗组的"外治"用人迎寸口脉指导针刺,对照组的"外治"用平补平泻针刺法。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的中医内治与外治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症状,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脑血流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寸口脉诊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痰浊中阻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从虚痰瘀论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立新 崔祺 +2 位作者 肖蕾 张庆杰 张晨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49-250,共2页
通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中医病机的论述,提出从虚、痰、瘀立论施治,并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加以论证,为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提供另一种思路。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证 气虚 痰浊阻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明晓 陈秀华 陈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3D CE MRA及CDFI检查,观察椎动脉走形、管径,是否...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3D CE MRA及CDFI检查,观察椎动脉走形、管径,是否存在狭窄、血流参数以及病变的部位。结果CDFI检查阳性38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32例,双侧受累6例。3D CE MRA检查阳性发现者40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33例,双侧受累7例,两种方法对对椎动脉狭窄诊断符合率较高(平均88.1%),对椎动脉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CDFI检查对细小的局限性病变及其所致狭窄的诊断较准确,检查中可变换体位,缺点是由于骨骼干扰不能全面显示椎动脉整体结构。3D CE MRA容易诊断弥漫性长节段狭窄,闭塞及走形异常,不足之处为对局部微小病变及所致狭窄诊断率稍低,检查中无法随时改变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磁共振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全脑血管造影诊断及支架治疗 被引量:14
5
作者 帅杰 刘勇 +1 位作者 李黔宁 谷月玲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作用及支架治疗效果。方法对18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其中48例适合介入治疗的VBI患者实施脑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CAS)。结果131...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作用及支架治疗效果。方法对18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其中48例适合介入治疗的VBI患者实施脑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CAS)。结果131例VBI患者存在不同类型的椎-基底动脉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所致狭窄76例、椎动脉起始部扭曲34例、颈椎横突孔骨性狭窄所致椎动脉狭窄2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18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病变中,包括锁骨下动脉狭窄9例、基底动脉狭窄8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59例、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4例。在DSA诊断基础上对适合血管内治疗的48例患者实施了CAS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6~12个月随访,48例患者均未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后循环供血系统脑梗死。结论DSA对VBI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因为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的VBI行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可能是今后治疗本病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管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葛定眩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丽晔 陈路 +1 位作者 李学军 陈志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512-1514,共3页
目的:观察天葛定眩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纳入5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给予天葛定眩颗粒治疗2周,通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值量表、欧洲眩晕量表及国际DHI眩晕障碍量表分值比较,明确该方的临床疗效。结... 目的:观察天葛定眩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纳入5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给予天葛定眩颗粒治疗2周,通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值量表、欧洲眩晕量表及国际DHI眩晕障碍量表分值比较,明确该方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值、欧洲眩晕量表及DHI眩晕障碍量表分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葛定眩颗粒可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及眩晕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天葛定眩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迎寸口脉诊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针刺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钟娟 吴曙粤 +1 位作者 李相援 谭小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474-2475,共2页
目的:探讨人迎寸口脉诊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针刺治疗的影响。方法:6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运用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针刺补泻,对照组予平补平泻针刺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 目的:探讨人迎寸口脉诊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针刺治疗的影响。方法:6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运用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针刺补泻,对照组予平补平泻针刺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较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的针刺补泻法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症状,增加脑血流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寸口脉诊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眩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文金 梁楠 +5 位作者 伊璠 阳浩 冷玲 何楠 于树巍 韩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85-2386,共2页
目的:观察止眩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止眩宁治疗组)22例、对照组(西比灵治疗组)18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72.22%。结论:两组比较... 目的:观察止眩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止眩宁治疗组)22例、对照组(西比灵治疗组)18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72.22%。结论:两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止眩宁治疗此病的疗效优于西比灵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止眩宁 西比灵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池穴不同针刺方向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芬芬 孟智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943-1946,共4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风池穴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是治疗VBI最常用的腧穴之一。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针刺风池治疗VBI,但在进针角度...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风池穴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是治疗VBI最常用的腧穴之一。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针刺风池治疗VBI,但在进针角度即针刺方向上,各家经验不一:有向鼻尖斜刺者,有向喉结刺者,有向对侧眼球刺者,有向下颌刺者,更有横刺透风池穴。文章总结近年来针刺风池穴治疗VBI的相关文献,探讨各种不同针刺方向的疗效,为临床量化治疗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池穴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针刺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概念过时了吗?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焰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09-212,共4页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 眩晕 头晕 神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合并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勇 付玲 +2 位作者 陈云清 付恒 郑左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合并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谱勒(TCD)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丁咯地尔治疗,... 目的:观察葛根素合并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谱勒(TCD)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丁咯地尔治疗,治疗组用葛根素合并丁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水平及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血流改善情况无差异;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两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葛根素合并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优于单用丁咯地尔治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丁咯地尔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尿激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传洲 鞠晏钟 刘建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71-171,共1页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尿激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眩宁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文金 伊璠 +4 位作者 冷玲 韩丹 何楠 阳浩 于树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03-1604,共2页
目的:观察止眩宁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TCD)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包括治疗组(止眩宁胶囊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组)30例。结果:... 目的:观察止眩宁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TCD)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包括治疗组(止眩宁胶囊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组)30例。结果:治疗组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脑血流速度平均值(Vm)改善率分别为86.7%、90.0%;对照组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脑血流速度平均值(Vm)改善率分别为63.3%、40.0%。结论:止眩宁胶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双向调节作用明显优于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眩宁胶囊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T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治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鲁妮 张源源 肖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2期2590-2591,共2页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动脉不足 动脉不足 一过性意识障碍 诊治 临床常见 颈内动脉系统 后遗症状 心源性晕厥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熊嘉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3-924,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法(以益气升阳,活血通窍法为治疗原则);对照组30例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在判断其疗效的基础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CD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法(以益气升阳,活血通窍法为治疗原则);对照组30例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在判断其疗效的基础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CD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对TCD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理想的疗效,这可能与针刺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针灸 TCD 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卫民 陈仰昆 +1 位作者 袁伟杰 李润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诊断中 发作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艳微 叶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检测 患者 VBI眩晕 常见病种 临床诊断 临床价值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像学检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甜 孟智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488-1490,共3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文章现总结近期文献,对VBI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MRA、CTA、TCD、CDFI、DSA等对VBI的诊断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影像检查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研究简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文 陈尚杰 +1 位作者 翁泰来 梁立安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3期549-550,共2页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针灸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用穴位为颈夹脊穴、风池、后顶、大椎等。所选用的穴位都以近部取穴为主 ,尤其以颈部夹脊穴为多。以阵发性眩晕或头痛为主要特征 ,针刺可以调节血管运动...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针灸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用穴位为颈夹脊穴、风池、后顶、大椎等。所选用的穴位都以近部取穴为主 ,尤其以颈部夹脊穴为多。以阵发性眩晕或头痛为主要特征 ,针刺可以调节血管运动平衡 ,兴奋动脉壁细胞上的 β受体 ,使血管扩张 ,脑血流量增加 ;对血流速度增高型 ,由于针刺对血管壁神经系统的作用 ,使血管痉挛解除 ,管径扩张而致血流速度减缓。针灸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好的疗效 ,与药物尤其是西药相比 ,其优势在于见效快 ,疗程短 ,复发率低 ,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TCD及BAEP变化
20
作者 刘枢晓 周玉兰 +3 位作者 张晓馨 王玲 梁燕 李云玖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70,共2页
目的 :了解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 (ILIB)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的经颅超声多谱勒 (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的影响。方法 :将 2 95例VBI患者分为治疗组 (常规治疗 +ILIB治疗 )及对照组 (常规治疗 ) ,治疗前、... 目的 :了解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 (ILIB)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的经颅超声多谱勒 (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的影响。方法 :将 2 95例VBI患者分为治疗组 (常规治疗 +ILIB治疗 )及对照组 (常规治疗 )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TCD及BAEP检测。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TCD及BAEP各项参数均有显著改善 ,治疗组较对照组更着显。结论 :ILIB确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及脑血液循环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量 氦氖激光 管内照射治疗 TCD BAEP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经颅多普勒超声 体感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