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L4/5单节段融合术后椎间高度指数恢复情况对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培培 马亚超 +4 位作者 凃志鹏 解放 王哲 胡学昱 罗卓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3-318,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L4/5单节段融合术后椎间高度指数恢复情况对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radiographic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rASD)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08年3月~2014年3月行L4/5节段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 目的:探讨后路L4/5单节段融合术后椎间高度指数恢复情况对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radiographic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rASD)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08年3月~2014年3月行L4/5节段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手术病例354例,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58例入组,将其按年龄分为青年组(20~40岁,16例,A组)和中年组(41~60岁,42例,B组)。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L4/5椎间高度指数(intervertebral height index,IHI)、脊柱-骨盆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和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分析rASD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术中是否将IHI恢复至正常值范围,进一步将病例分为IHI恢复组(青年组与中年组分别为A1、B1组)和未恢复组(青年组与中年组分别为A2、B2组),比较各组rASD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59.3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指标(VAS、ODI及JOA)均显著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发生rASD者23例(39.7%)。A1组无rASD发生(0/6),A2组共发生rASD发生1例(1/10,10%);B1组发生5例(5/16,31.25%),B2组发生17例(17/26,65.4%),两组间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1)。rASD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年龄、随访时间、术后L4/5的IHI及术后LL,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L4/5的IHI是显著的危险因素(OR=17.1,P<0.001)。结论:后路L4/5单节段融合术后,对于41~60岁的患者,术中将IHI恢复至正常值参考范围,可以减少rAS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高度指数 影像学相邻节段退变 单节段 孔腰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针刺注射无水乙醇法构建椎间盘退变大鼠模型的比较
2
作者 常青 林旭鑫 +1 位作者 尚利杰 赵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8-655,共8页
目的:比较针刺髓核、纤维环、终板注射无水乙醇所构建三种大鼠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模型的差异。方法:将45只6周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分别采用髓核注射(髓核注射组)、纤维环注射... 目的:比较针刺髓核、纤维环、终板注射无水乙醇所构建三种大鼠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模型的差异。方法:将45只6周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分别采用髓核注射(髓核注射组)、纤维环注射(纤维环注射组)以及终板注射(终板注射组)三种针刺注射无水乙醇法对大鼠Co6/7椎间盘构建IDD模型,在造模术后1、2、3、4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在三组各随机挑选3只大鼠进行X线透视检查,并测量计算大鼠Co6/7的椎间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DHI),随后进行过量麻醉处死取下Co6/7椎间盘连同相邻椎体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退变情况并对退变程度进行组织学评分。结果:髓核注射组、纤维环注射组各有1只大鼠因麻醉意外死亡;终板注射组有2只大鼠因术后感染死亡。造模术后1、2、3、4周在各组剩余大鼠中每组选取3只,共36只大鼠纳入结果分析,剩余大鼠通过过量麻醉处死。各组造模后1周Co6/7 DHI均较造模前降低(髓核注射组0.117±0.002 vs 0.134±0.005;纤维环注射组0.126±0.005 vs 0.133±0.005;终板注射组0.127±0.002 vs 0.130±0.007,均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均逐渐降低。各组造模后,纤维环断裂,纤维排列逐渐紊乱,髓核基质、细胞逐渐丢失甚至全部消失,椎间盘逐渐坍塌,椎间隙逐渐狭窄。髓核注射组较另外两组退变速度更快,程度更高,造模4周后,髓核注射组DHI为0.090±0.008,低于纤维环注射组(0.106±0.007,P<0.05)及终板注射组(0.109±0.000,P<0.05);组织学评分髓核注射组为10.00±0.82分,高于纤维环注射组(9.00±1.41分,P<0.05)及终板注射组(8.75±0.96分,P<0.05)。结论:三种针刺注射无水乙醇法构建的三种IDD模型各有其特点,髓核注射法退变最快、程度最高,终板注射法退变最慢,但更符合自然退变过程,纤维环注射法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退变 针刺注射无水乙醇 大鼠 椎间高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