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不同撑开高度时椎间隙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袁峰 杨惠林 +2 位作者 张志明 殷骏 金敏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3-585,共3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时椎间隙中间高度和椎间角度的变化规律。方法:10具成人颈椎标本,截取C2-7节段,按照Smith-Robinson手术方法进行C4/5间隙减压,用Caspar型颈椎撑开器加压2 mm和撑开2 mm、4 mm,在CR机上摄4种情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时椎间隙中间高度和椎间角度的变化规律。方法:10具成人颈椎标本,截取C2-7节段,按照Smith-Robinson手术方法进行C4/5间隙减压,用Caspar型颈椎撑开器加压2 mm和撑开2 mm、4 mm,在CR机上摄4种情况下颈椎左侧位片,Pacsout程序软件测量椎间隙中间高度和椎间角度,并统计分析。结果:撑开器压缩2 mm,C4/5椎间隙中间高度的变化值x(mm)和椎间角度的变化值y(°),分别为-1.3±0.5和-2.7±0.89;从原始状态撑开2 mm时,该变化值分别为1.5±0.84和4.6±2.0,从2 mm撑开至4 mm则分别为1.2±0.6和4.7±1.2;两者回归方程式y=2.24508x+1.482462,r=0.824(P<0.001)。结论:该方程式为解剖型颈椎间内植物的设计和应用等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应避免手术中过度撑开颈椎撑开器和在此状态下的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开器 高度 椎间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解剖型钛笼可提高终板的支撑强度:基于影像学及生物力学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卢腾 高中洋 +8 位作者 贺西京 李家良 刘宁 梁辉 王一斌 闻志靖 张廷 王栋 李浩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9-414,共6页
目的评价新型解剖型钛笼(AA-TMC)在单节段及双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ACCF)中与终板的贴合程度以及对手术节段颈椎生理序列的重建效果。方法使用12具颈椎尸体标本完成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手术,使用AA-TMC进行椎体重建。通过X线... 目的评价新型解剖型钛笼(AA-TMC)在单节段及双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ACCF)中与终板的贴合程度以及对手术节段颈椎生理序列的重建效果。方法使用12具颈椎尸体标本完成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手术,使用AA-TMC进行椎体重建。通过X线测量手术前后手术节段高度及角度以评价AA-TMC对手术节段生理序列的重建效果。同时测量术后AA-TMC与终板之间间隙大小以评价AA-TMC与终板的贴合程度。根据美国材料与实验学会F2267脊柱植入物沉陷试验标准对比AA-TMC与传统钛笼在终板支撑强度上的差异,评价AA-TMC在防止钛笼下沉方面的效果。结果单节段ACCF手术前后节段高度(23.90±2.18 mm vs 24.23±1.13 mm)及角度(11.62±2.67°vs 12.13±0.69°)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节段ACCF手术前后节段高度(42.93±3.51 mm vs 43.04±1.70 mm)及角度(15.63±5.06°vs 16.16±1.05°)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A-TMC与终上下板贴合良好,平均间隙0.37±0.3 mm及0.42±0.28 mm。相比于传统钛笼,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使用AA-TMC进行椎体重建可显著提高终板支撑强度(单节段ACCF:719.7±5.5 N vs 875.8±5.2 N;双节段ACCF:634.3±5.9 N vs 873±6.1 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中使用AA-TMC进行椎体重建可显著提高终板支撑强度,从而有效降低了钛笼下沉发生的可能。并且,使用AA-TMC可有效重建颈椎生理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笼 下沉 融合术 终板 支撑强度 高度 椎间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