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容量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 被引量:5
1
作者 朱平增 焦岩 +5 位作者 丁建强 贾真 李秀兰 屈江西 王度轩 吴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62-363,共2页
目的 比较低容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腰段硬膜外麻醉行椎间盘镜手术时的临床效果。 方法  15 0例临床拟行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病人 ,随机分为 0 8%罗哌卡因 (n =5 0 ) ,0 .6 % (n =6 1) ,0 .4% (n =39) 3组。硬脊膜外穿刺置管后 ,给... 目的 比较低容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腰段硬膜外麻醉行椎间盘镜手术时的临床效果。 方法  15 0例临床拟行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病人 ,随机分为 0 8%罗哌卡因 (n =5 0 ) ,0 .6 % (n =6 1) ,0 .4% (n =39) 3组。硬脊膜外穿刺置管后 ,给 2 %利多卡因 5ml试验量 ,有麻醉平面后 ,每组分别一次性注入不同浓度罗哌卡因 5ml。以Bromage分级法判断运动神经阻滞分级 ,比较起效、恢复时间和分离麻醉情况。 结果 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小于运动神经 ,而其维持时间大于运动神经。Ⅱ组对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明显 ,与Ⅰ、Ⅲ组比较P <0 .0 1。 结论  0 .6 %的低容量罗派卡因用于椎间盘镜手术时 ,对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效果满意 ,麻醉的起效时间随药物浓度递增而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 罗哌卡因 硬膜外麻醉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 神经阻滞 药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造影在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的指导意义
2
作者 黄强 杨安礼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在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中手术方法选择的意义.方法经CT/MRI提示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96例术前行脊髓造影检查且椎管通畅者,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脊髓造影检查结果采用3种不同手术...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在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中手术方法选择的意义.方法经CT/MRI提示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96例术前行脊髓造影检查且椎管通畅者,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脊髓造影检查结果采用3种不同手术方法.①脊髓造影显示在椎间隙水平有侧方压迹,伴有神经根鞘袖偏移者采用椎间盘镜下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105例.②脊髓造影显示伴神经根鞘袖受压者采用椎间盘镜下相应部位减压和突出髓核摘除70例.③脊髓造影显示伴神经根鞘袖呈半球形压迫、类'7'字形者采用半椎板切除和突出髓核摘除21例.结果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50 min.术中出血量30~120 ml,平均50 ml.无术中并发症.中转开放手术21例,其中椎管部分狭窄16例,椎板增厚5例.196例随访3~58个月,平均34个月,按照日本骨科协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MED术后(25.86±2.96)分较术前(13.21±4.96)分明显提高(t=38.24,P=0.000).按照综合Macnab及Watts标准,优123例,良41例,中11例;优良率为93.7%(164/175).结论脊髓造影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采用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造影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单节段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永刚 韦继南 +4 位作者 陆军 王宸 吴小涛 何仕诚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与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单节段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与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单节段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应用MED治疗23例,应用PLD治疗40例,分别比较两组手术适应证范围,病变节段,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MacNab评分。用配对t检验κ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ED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1±0.6)年,PLD组平均随访期为(6.6±0.7)年。MED组的远期ODI、MacNab评分要好于PLD组,而MED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则明显长于或多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MED组3.49%,PLD组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MED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长期疗效好的特点,PLD临床普及率广,而MED相对学习曲线长,技术要求较高,手术风险较大,但MED的临床远期疗效高于P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摘除术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