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口咽前路枢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术 被引量:15
1
作者 尹庆水 刘景发 +4 位作者 夏虹 吴增晖 昌耘冰 章凯 艾福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枢椎体次全切除椎管扩大减压治疗寰枢椎脱位伴以C2后方脊髓受压为主的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2例先天畸形或外伤(10例先天畸形,2例外伤)引起的寰枢椎脱位伴高位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经口咽前路C2椎体次全切除术,11例仅...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枢椎体次全切除椎管扩大减压治疗寰枢椎脱位伴以C2后方脊髓受压为主的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2例先天畸形或外伤(10例先天畸形,2例外伤)引起的寰枢椎脱位伴高位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经口咽前路C2椎体次全切除术,11例仅行C2椎体次全切除,1例行C2椎体次全切除同时切除C1前结节和齿突。结果:无术中脊髓损伤、血管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按Symon和Lavender临床评定标准和影像学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临床总有效率100%,显效率42%,术后影像学椎管减压改善率平均为75%。结论:该术式减压充分,是治疗以C2后方受压为主的脊髓压迫症较好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咽前路 切除 管减压 寰枢脱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后壁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俊杰 袁文 +1 位作者 张竞 王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评价保留椎体后壁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将6具人新鲜颈椎骨韧带标本分为正常颈椎标本组(N组)、保留后壁的C5椎体次全切除组(RC组)、C5椎体次全切除组(C组),同一组标本先后进行不同处理,后两组均行钛网... 目的:评价保留椎体后壁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将6具人新鲜颈椎骨韧带标本分为正常颈椎标本组(N组)、保留后壁的C5椎体次全切除组(RC组)、C5椎体次全切除组(C组),同一组标本先后进行不同处理,后两组均行钛网植骨及前路钢板固定,分别测定其应变、刚度、扭矩、运动范围等数据。结果:标本C4 ̄C6节段RC组轴向刚度、扭转刚度均高于C组;而其各方向运动范围均小于C组;但两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保留后壁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与传统术式比较,其术后即刻稳定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保留后壁 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颈椎椎体次全切除钛笼植骨融合术后钛笼下沉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宋萌 朱灏宇 +3 位作者 朱庆三 刘昊川 宋显吉 张伯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1-685,共5页
目的 :分析单节段应用钛笼植骨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钛笼下沉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统计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间应用钛笼植骨的单节段ACCF的44例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 :分析单节段应用钛笼植骨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钛笼下沉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统计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间应用钛笼植骨的单节段ACCF的44例患者临床资料,测量术前、术后3d内和术后3个月复查时所拍摄的颈椎X线平片,根据术后3个月随访时融合节段高度与术后3d内融合节段相比高度变化,将患者分为下沉组(高度丢失>2mm)与未下沉组(高度丢失≤2mm),测量并分析两组间撑开角、钛笼倾斜角、钛笼深度、钉板夹角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钛笼下沉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时,17例(38.64%)患者纳入未下沉组(高度丢失≤2mm),27例(61.36%)患者纳入下沉组(高度丢失>2mm)。下沉组与未下沉组之间钛笼倾斜角、钛笼深度、钉板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撑开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钛笼倾斜角增加是钛笼下沉的危险因素[95%置信区间(1.065,1.374),P<0.05]。结论:钛笼下沉为ACCF术后常见的现象。钛笼倾斜角为钛笼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若该角度>8.6°将增加钛笼下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并发症 钛笼下沉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下颈椎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改平 陈楠心 +3 位作者 宋燕美 陈二云 马童 凃意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4,共8页
目的建立人体下颈椎C3~7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术后椎体稳定性及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前路椎体C5节段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颈椎C3~7节段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C3~7节段下颈椎原始... 目的建立人体下颈椎C3~7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术后椎体稳定性及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前路椎体C5节段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颈椎C3~7节段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C3~7节段下颈椎原始模型。对术后模型分别施加0.5、1.0、1.5、2.0 N·m扭矩,分析前屈、后伸、侧弯及轴向旋转时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关节突关节最大应力与内固定器械整体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后,C5重建节段ROM随扭矩的增大而增加,与无损模型在1.0 N·m、预载荷50 N工况下相比,C5重建节段、C3~4,C6~7和C3~7节段ROM分别下降81%、62%、58%和80%;C5重建节段后方关节突关节最大应力减小,临近节段关节突关节应力显著升高;钛网应力主要分布于运动受压侧,螺钉根部承受较大载荷。结论 ACCF术式会较大提升颈椎稳定性,降低手术节段后方关节突关节应力,对于减缓因脊髓型颈椎病引起的脊髓压迫有较好疗效。研究结果可为ACCF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切除减压融合 钛网植骨 钢板螺钉固定 下颈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临床疗效随访 被引量:4
5
作者 黄红云 刘宗惠 +2 位作者 段国升 冯涛 于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56-358,共3页
采用改良式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66例多节段脊髓型或脊髓神经根混合型颈椎病。手术有效率为95.5%(63例),优良率为84.8%(56例),无手术死(或重残发生。该术式的优点是手术野较大,脊髓损伤机会少,能同时直接去... 采用改良式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66例多节段脊髓型或脊髓神经根混合型颈椎病。手术有效率为95.5%(63例),优良率为84.8%(56例),无手术死(或重残发生。该术式的优点是手术野较大,脊髓损伤机会少,能同时直接去除椎间盘水平和椎体后方的脊髓压迫,且可避免椎体切除过多和脊髓减压不充分,镶嵌植骨和术后颈胸石膏围领外固定能防止植骨块脱出和确保植骨融合。最为适宜2~4个节段的脊髓型或脊髓神经根混合型颈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外科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前壁潜式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庆国 江曙 +1 位作者 张建湘 申才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评价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前壁潜式扩大植骨融合术治疗合并局限性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肥厚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前壁潜式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184例 ,根据JOA评分和术后X线片判定改善... 目的 :评价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前壁潜式扩大植骨融合术治疗合并局限性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肥厚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前壁潜式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184例 ,根据JOA评分和术后X线片判定改善率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84例中有 10 8例获 12~ 74个月 ,平均 38个月的随访。切除 2~ 3个椎间者 ,术后 3~ 4个月植骨融合 ;切除 4个椎间者 ,术后 5~ 6个月获骨性融合。优良率 81 1% ,改善率 3 7%~ 84 4 % ,平均 71 3%。无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前壁潜式扩大术可使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肥厚的脊髓型颈椎病获得直接而彻底的脊髓前方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前路减压 切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海龙 贺石生 +3 位作者 丁悦 顾广飞 李忠海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4,共3页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是治疗神经根及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但随之而来的邻近节段退变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既往文献报告引起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达7%~17%,部分患...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是治疗神经根及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但随之而来的邻近节段退变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既往文献报告引起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达7%~17%,部分患者需要手术干预。1997年8月~2007年8月对42例ACCF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行再手术治疗,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切除 再手治疗 邻近节段病 邻近节段退变 脊髓型颈 退变性疾病 文献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中的运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宁 陈勤 +1 位作者 钟红发 潘奇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081-308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中运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ACCF患者41例,其中术中使用超声骨刀21例,传统器械2...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中运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ACCF患者41例,其中术中使用超声骨刀21例,传统器械20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JOA评分疗效、VAS评分、NDI指数、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超声骨刀组和传统器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2.5±11.25)min和(93.2±19.7)mL,(110.8±16.79)min和(167.2±31.29)m L,超声骨刀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器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VAS评分、N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改善优良率、VAS评分、N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有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结论 ACCF术中运用超声骨刀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安全,有效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外科手 超声骨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刘鑫 王翔宇 +1 位作者 温冰涛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的病例51例。根据术中切除椎体的工具分为两组。超声骨刀组(A组)应用超...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手术的病例51例。根据术中切除椎体的工具分为两组。超声骨刀组(A组)应用超声骨刀切除椎体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52.7±7.3岁(37~66岁);传统工具组(B组)应用咬骨钳及高速磨钻切除椎体2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50.5±7.9岁(38~67岁)。记录两组患者椎体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d的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住院时间等。结果:A组切除每节椎体的平均时间为8.3±1.5min,显著低于B组的11.3±1.5min(P<0.05)。手术出血量A组为122.6±28.0ml,显著低于B组的163.4±39.0ml(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脊髓损伤或硬膜撕裂,A组出现吞咽困难1例;B组出现喉上神经损伤1例、泌尿系感染1例。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分别为7.2±1.6分与6.8±1.4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3d的JOA评分11.3±1.5分,B组患者术后3d的JOA评分10.9±1.3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两组分别为(41.7±13.6)%与(40.4±9.3)%,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6.80±0.89d与6.84±1.06d,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中应用超声骨刀安全有效,与传统的咬骨钳与高速磨钻相比,应用超声骨刀可以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脊髓型颈 超声骨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颈前路保留椎体后壁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晓伟 徐海栋 +3 位作者 刘刚 孙国静 康文博 许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63-765,共3页
对于压迫范围为连续型二节段的颈椎病患者,若其椎间隙严重狭窄,或合并经椎间隙难以切除的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钙化及巨大骨赘,单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鄄CF)可提供较... 对于压迫范围为连续型二节段的颈椎病患者,若其椎间隙严重狭窄,或合并经椎间隙难以切除的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钙化及巨大骨赘,单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鄄CF)可提供较大的操作和减压空间。为了降低ACCF术中切除椎体大部分骨性结构导致术中出血增加、颈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Groff等[1]提出了颈前路保留椎体后壁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PWCF)的概念,袁文等[2]、唐步顺等[3]的研究也证实了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自2009年开始对符合PWCF指征的33例连续型二节段颈椎病患者实施了该术式,对术后1年的临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切除 减压融合 病患者 单节段 疗效观察 治疗 后纵韧带骨化 椎间盘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浩 刘洋 +5 位作者 王贝宇 丁琛 孟阳 王宏 戎鑫 洪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2-601,共10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X-shape-corpectomy and fusion,ACX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行ACXF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X-shape-corpectomy and fusion,ACX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行ACXF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比较。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信息、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及1年时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和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测量ACXF组术中前方截骨距离以及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e unit,FSU)活动度及高度、后方减压范围、骨性椎管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APD)和面积(spinal canal area,SCA)等影像学参数,评估椎间融合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其中17例行ACXF,29例行ACCF。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ACXF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44.71±30.44min、109.41±55.51ml和8.35±1.46d,ACCF组分别为155.17±27.86min、126.90±51.55ml和12.03±3.34d,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ACXF组住院时间显著性少于ACCF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JOA评分、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NDI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两组同时间点的JOA评分、VAS评分和ND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颈椎曲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即刻、6个月和1年时ACXF组显著性大于ACCF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FSU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性降低(P<0.01),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即刻FSU高度较术前显著性增加(P<0.01),ACXF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CXF组后方减压范围为11.66±1.31mm,显著性小于ACCF组(16.32±2.00mm)(P<0.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骨性椎管APD和SCA均术前显著性增大,ACXF组术后各时间点的骨性椎管SCA及术后1年时的APD小于同时点ACCF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的融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CXF组内置物下沉的发生率分为别17.65%(3/17)、23.53%(4/17)及23.53%(4/17),均显著性低于同时间点ACCF组(P<0.05)。ACXF组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予以保守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出院时症状消失;无脑脊液漏发生。ACCF组术后出现4例吞咽困难,行康复训练,出院时症状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3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予以延迟拔管等对症治疗,出院时治愈。结论:ACXF可以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临床疗效与ACCF一致;且在保证充足减压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降低术后内置物沉降的发生,是治疗合并椎体段狭窄的双节段颈椎病的一种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颈 前路X形切除融合固定 前路切除融合固定 段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次全切加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日高 樊效鸿 余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990-991,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骨科采用该法治疗1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骨科采用该法治疗1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术后并发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量表系统及Odom临床效果分级评定临床结果。结果:本组患者1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2月,平均18.4个月。术前JOA评分(7.35±1.18)分,术后(14.04±1.02)分,末次随访时(15.34±0.97)分。根据Odom临床效果分级,优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7%。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疗效满意,手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 多节段脊髓型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9
13
作者 湛琅 蒙小燕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8期16-17,共2页
目的总结25例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5例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术前进行身体状况及理解力的评估和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呼吸功能管理、体位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基础护理、... 目的总结25例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5例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术前进行身体状况及理解力的评估和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呼吸功能管理、体位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基础护理、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6例症状完全消失,19例好转;均未发生并发症;患者四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严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术后护理和合理的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钛网笼植骨融合 钢板固定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秀萍 周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1期1650-1651,共2页
目的回顾并总结22例行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加强对22例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9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3例患者好转,均未发生... 目的回顾并总结22例行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加强对22例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植骨融合钢板固定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9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3例患者好转,均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且患者四肢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严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术后护理及合理的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钛网笼 植骨融合 钢板固定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15
作者 李振宙 曹峥 +2 位作者 赵宏亮 朱加亮 侯树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2-371,共10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我科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14例(20个节段)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我科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14例(20个节段)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3.3±12.6岁;2例三节段病变,2例双节段病变,10例单节段病变。硬性致压物分类包括:钙化性椎间盘突出3例、骨赘性椎间盘突出6例、不典型休门氏病合并椎间盘突出3例,椎体后缘离断症2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表现脊髓或马尾神经症状,其中6例合并神经根性症状。手术先采用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突出椎间盘切除减压,继而行全麻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术。观察术后第2天、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影像学变化,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时疼痛症状及功能恢复状况。背痛及神经根性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神经学功能评估采用Nurick评分及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胸椎功能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更换手术方式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胸腰段MRI及CT检查均显示脊髓或马尾神经减压充分,无致压物残留;术后1年随访时,所有手术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所有患者术后背痛、神经根性疼痛均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恢复。术后Nurick评分、mJOA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术后1年较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mJOA平均恢复率72.5%,优7例、良5例、可2例。有2例术中出现硬脊膜撕裂,未予特殊处理,但随访未见脑脊液漏及假性脊膜膨出发生;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突出椎间盘切除结合全麻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是治疗位于胸腰段脊髓或马尾神经腹侧的硬性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下间融合 椎间盘切除 间孔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人工椎体与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应用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树虹 王建华 +1 位作者 孙贺 吴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6-433,共8页
目的:评估3D打印人工椎体与传统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单椎体ACCF的50例脊髓... 目的:评估3D打印人工椎体与传统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单椎体ACCF的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5例术中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观察组),25例术中应用传统钛笼植骨(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及随访时间.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体次全切除节段椎间高度(H1、H2)、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及T1倾斜角,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影像学参数;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应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颈部疼痛.根据Kandziora标准判断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12~33个月(24.16±4.95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2~33个月(22.60+5.91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JOA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椎体间高度、C2-7 Cobb角、C2-7 SVA及T1倾斜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19例人工椎体存在下沉,下沉距离为0.1~0.9mm,无严重下沉患者;对照组20例钛笼下沉,下沉距离为1.3~3.5mm,有4例严重下沉患者;观察组人工椎体下沉距离小于对照组钛笼下沉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融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ACCF时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和传统钛笼植骨均可恢复椎体间高度,重建颈椎稳定性及颈椎生理曲度;3D打印人工椎体能够减缓术后支撑假体的沉降,进而维持减压椎体间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前路切除减压植骨融合 3D打印人工 传统钛笼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4
17
作者 姜宇 袁磊 +7 位作者 郭昭庆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曾岩 孙垂国 钟沃权 孙卓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46例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行TLIF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初次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31例(PETD组),初次行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5例(PEID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水平、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等。结果PETD组翻修术中出血量(239.7±91.8)ml,PEID组(235.3±47.9)ml;PETD组翻修术后引流量(483.4±248.0)ml,PEID组(342.7±99.0)ml。翻修手术时5例发生脑脊液漏,均发生在PETD组。PETD组7例(22.6%)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加重,PEID组仅2例(13.3%)。46例术后随访(34.8±9.2)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复发和再次翻修手术,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PEID、PETD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3.3%(14/15)、93.5%(29/31)。结论TLIF治疗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 间孔腰间融合 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 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翻修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ith-Robinson技术联合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被引量:8
18
作者 唐步顺 颜程 +1 位作者 胡汉祥 张小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1-316,共6页
目的 :探讨采用Smith-Robinson技术(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联合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多节段(≥3个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科采用SmithRobinson技术联合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 目的 :探讨采用Smith-Robinson技术(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联合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多节段(≥3个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科采用SmithRobinson技术联合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52.6±9.7岁(42~71岁)。脊髓型23例,混合型10例(脊髓型+神经根型6例,脊髓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4例)。病变节段:C3/4~C5/6 12例,C4/5~C6/7 14例,C3/4~C6/7 7例。保留后壁次全切除的椎体:C4 8例、C5 18例、C6 7例,其余病变间隙采用Smith-Robinson技术减压。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6、12个月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术后3个月行颈椎CT重建,了解内固定物的位置,以Bohlman法结合CT重建评估植骨融合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以JOA评分法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以目测类比疼痛评分(VAS)评估患者的颈肩痛,测量颈椎侧位C2~C7 Cobb角以评估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05±24min(95~138min);术中出血量为270±95ml(180~450ml)。术后4例出现声音嘶哑,2~3周后自愈。2例中途失访,31例患者获得16.3±5.6个月(12~24个月)的随访。术后1个月JOA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后1个月时明显改善(P〈0.05),其中优18例,良10例,有效3例,优良率为90.3%。术后1个月时的C2~C7 Cobb角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末次随访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6个月植骨全部融合,无钢板松动、钛网或cage移位、椎体塌陷、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Smith-Robinson技术联合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疗效满意、操作安全、减压彻底、植骨融合可靠及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 Smith-Robinson技 切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体次全切除与钛网植骨钢板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9
作者 苏再发 贾连顺 +4 位作者 张美超 陈日齐 吴培增 王芳泰 孙永耀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目的利用螺旋CT建立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高度数字化方法,为研究颈椎减压手术的生物力学实验提供标准模型。方法对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T扫描,获得C4~C7节段的断层图片,将数据保存为Dicom格式,导入Mimics... 目的利用螺旋CT建立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高度数字化方法,为研究颈椎减压手术的生物力学实验提供标准模型。方法对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T扫描,获得C4~C7节段的断层图片,将数据保存为Dicom格式,导入Mimics9.1软件进行三维几何模型重建,形成三维图像,利用Freeform软件进行模型修改和表面划分,以IGES格式转入有限元软件Ansys9.0完成颈椎骨性模型的建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9.0,在颈椎骨性模型的基础上,补建终板、补充建立终板、椎间盘、髓核、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等结构。然后模拟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将C5椎体、前纵韧带、上下椎间盘切除,将建立的钛网、钢板实体模型添加到减压区。采用合适的材料性质和实体单元类型对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结果颈椎脊柱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结果: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和有限元软件Ansys9.0,成功进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钢板固定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整个模型共有138995个节点和94039个单元,建成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结论建立的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固定手术三维有限元模型接近真实的生物力学标本,可以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钛网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网格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13
20
作者 马维虎 徐荣明 +7 位作者 黄雷 孙韶华 校佰平 阮永平 应江炜 蒋伟宇 胡勇 赵刘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46-850,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8例,其中坠落伤12例,重物压伤7例,车祸伤9例。合并颅脑伤3例,股骨骨折1例,脾破裂1例,跟骨骨折2例。新鲜骨折26...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8例,其中坠落伤12例,重物压伤7例,车祸伤9例。合并颅脑伤3例,股骨骨折1例,脾破裂1例,跟骨骨折2例。新鲜骨折26例,陈旧骨折2例。均为单椎体爆裂骨折,T114例,T1210例,L18例,L24例,L32例。均经后路行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椎体前中柱重建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AS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及CT片比较伤椎前缘高度变化及椎管容积的变化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5h,平均3.8h;出血量650~2300ml,平均985ml。胸膜损伤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治愈,无血管、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5~25个月,平均14.5个月。脊髓功能除6例A级无恢复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正常椎体的45.45%,术后即刻为95.82%,末次随访时为94.43%,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椎管容积(CT测量实际椎管容积占正常椎管容积的百分比)术前平均为44.19%,术后即刻为94.79%,末次随访时为96.21%,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植骨全部获得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前中柱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椎管容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 爆裂性骨折 切除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