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弓根内固定加椎间植骨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伴椎管狭窄症
1
作者 温晓阳 廖世文 +3 位作者 杨勇 袁永忠 严宜琦 廖劲松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7期463-463,共1页
关键词 管狭窄症 椎间植骨术 不稳 弓根内固定 退行性 治疗 弓根固定 歇性跛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万小彬 徐启飞 赵广辉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微创组予以小切口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ILF)。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 d、3 d免疫功能、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ODI评分)、疼痛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低,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较短(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4.26%)与常规组(12.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降低,且微创组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改善,且微创组改善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总满意度(95.74%)显著高于常规组(80.85%)(P<0.05)。结论同传统PLIF相比,TILF治疗单节段LSS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引流时间,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椎管形态恢复,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融合内固定 管狭窄症 硬膜囊面积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术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湘达 吕成昱 +2 位作者 王亭 陈晓亮 胡有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脊柱结核 Ⅰ期病灶清除 前路内固定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何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0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期间大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37例患者。对A组患... 目的 :探讨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期间大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37例患者。对A组患者进行椎管减压术,对B组患者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Cobb’s角和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的评分。结果 :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患者,其VAS的评分和Cobb’s角均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维持其脊柱的生理性稳定,减轻其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内固定 退行性脊柱侧弯 管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益锋 武文 +3 位作者 李泳 何飞平 盖景颖 李强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9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用脊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90例患者均进行脊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联合... 目的:探讨用脊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90例患者均进行脊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体间植骨术。然后,对比手术前后这90例患者腰椎滑脱的距离、腰椎滑脱的角度、VAS评分及无疼痛步行的距离。结果: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6个月这90例患者腰椎滑脱的距离较短,其腰椎滑脱的角度较小,其VAS评分较低,其无痛步行的距离较远(P <0.05)。结论:用脊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其各项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棒系统内固定 滑脱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戴婷 陆虹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1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21年10月—2022年3月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21年10月—2022年3月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术后3个月,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改善其负性情绪及腰椎脊髓神经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融合内固定 脊髓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欲燃 张玉民 +1 位作者 郭浩 王献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5期2728-2729,共2页
目的比较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7年8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2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单纯减压组和融合组,每组51例。单纯减压组接受单纯椎管减... 目的比较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7年8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2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单纯减压组和融合组,每组51例。单纯减压组接受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融合组接受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手术前后Cobb角进行比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融合组总有效率为96.08%(49/51),单纯减压组总有效率为78.43%(40/51)。融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纯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单纯减压组比较,融合组患者Cobb角较小,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减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9%(8/51),融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2%(2/51)。融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纯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椎管减压术相比,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Cobb角度,减轻疼痛程度,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单纯管减压 融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辛 安婷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4期58-59,共2页
目的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10例。参照组采用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10例。参照组采用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Cobb角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0%高于参照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Cobb角为(10.4±2.2)°, VAS评分为(2.79±0.26)分;参照组患者Cobb角为(15.3±5.4)°, VAS评分为(5.15±0.37)分;研究组患者Cobb角小于参照组, 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7、16.503, P<0.05)。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可获取显著的效果,同时可维持脊柱生理性稳定,可在临床工作上推广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融合内固定 管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付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9期1680-1681,共2页
目的探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及椎体前后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10月柘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及椎体前后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10月柘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佩戴支具下地活动时间,采用Nurick脊髓功能分级评价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量两组患椎前缘高度、患椎后缘高度。结果观察组佩戴支具下地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脊髓功能Ⅰ、Ⅱ级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患椎前缘高度、患椎后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加快骨折愈合,恢复患椎前后缘高度,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 弓根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陆锡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6期39-40,共2页
目的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取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56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 目的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取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56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obb角度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度(24.69±3.14)°显著小于对照组(35.73±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83±0.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7±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取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缩小Cobb角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明显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内固定 退行性脊柱侧弯 管减压 Cobb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南松 吕伟胜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10期1154-1155,共2页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既往采用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有减压不彻底、术后复发率高等缺点,而行椎间隙融合术,有植骨坏死、患者术后不能早期下床活动等缺点。本科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既往采用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有减压不彻底、术后复发率高等缺点,而行椎间隙融合术,有植骨坏死、患者术后不能早期下床活动等缺点。本科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现将一组资料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腰盘突出症 弓根螺钉内固定 治疗 融合 开窗髓核摘除 后复发率 早期下床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永兵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2018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中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患者10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这10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2018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中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患者10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这10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来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方法Cobb角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obb角为11.23°±1.52°,对照组患者Cobb角为15.50°±1.78°,观察组Cobb角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上升多(P<0.05)。结论:在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治疗中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够更好地改善Cobb角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其他医院可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融合内固定 管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威 赵杰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1期115-115,共1页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2012年12月于我科治疗的65例退行性脊椎侧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椎管减压术,观察组采取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记录并作回...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2012年12月于我科治疗的65例退行性脊椎侧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椎管减压术,观察组采取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度数低于对照组而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融合内固定 管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滑脱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建良 张龙君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6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滑脱 融合 治疗 生物力学 后路 峡部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卢宁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0期75-77,共3页
目的:分析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后路融合固定组和经椎间孔融... 目的:分析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后路融合固定组和经椎间孔融合固定组。为后路融合固定组25例患者采用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为经椎间孔融合固定组25例患者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及硬脊膜撕裂所致脑脊液漏)。结果:经椎间孔融合固定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后路融合固定组患者,其手术的时间、术后卧床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后路融合固定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后路融合固定组患者,P<0.05。结论: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为理想,可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融合固定 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史晓娟 王哲 +2 位作者 刘建华 杨静 杨红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495-1497,共3页
关键词 胸、腺结核 自体椎间植骨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TLIF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明 张英华 +3 位作者 孙景云 贾堂宏 鞠亮 黄寿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89-91,共3页
目的评价微创经椎间孔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LIF)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DVT的影响。方法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163例,分别采用了微创TLIF(微创TLIF组)和开放TLIF(开放TLIF组)术式,检测其术前24 h内、术后24 ... 目的评价微创经椎间孔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LIF)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DVT的影响。方法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163例,分别采用了微创TLIF(微创TLIF组)和开放TLIF(开放TLIF组)术式,检测其术前24 h内、术后24 h、术后7 d的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D二聚体水平,平均随访了12个月,于术后第2周、第12个月分析随访结果,并采用ODI评分、VAS评估手术效果。结果微创TLIF组术后第2周、第12个月时腰背痛VAS明显低于开放TLIF组(P均<0.05);术后第2周、第12个月两组之间ODI评分比较,P均<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P均<0.05,上述指标术前两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微创TLIF治疗老年腰椎病患者效果优于传统开放TLIF,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D二聚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病变 微创经孔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凝血酶原时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血浆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