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孔镜BEIS技术与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被引量:19
1
作者 丁寅 赵国辉 +2 位作者 陈孜 张云坤 徐南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1-725,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广泛-简单-直接”技术(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BEIS)与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8年8月89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微创手术的患者资料,其中BEIS手术55...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广泛-简单-直接”技术(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BEIS)与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8年8月89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微创手术的患者资料,其中BEIS手术55例,微创通道手术3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术后1年以及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腰腿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术后1年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采用腰椎正侧位片及动力位片评估术前、术后1年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以及腰椎稳定性。结果BEIS组手术时间[(123.0±50.6)min]明显长于微创通道组[(56.5±19.1)min](t=8.791,P=0.000)。术后2组各个时间点VAS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术后3天BEIS组明显优于微创通道组(P<0.05),其他时点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BEIS组MacNab优良率为90.9%(50/55),微创通道组为88.2%(30/34),差异无显著性(χ^2=0.002,P=0.964)。2组术后1年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2组下降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术后1年腰椎不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孔镜BEIS技术和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相对于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术,BEIS手术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但术后短时间内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盘摘除 孔镜 beis技术 微创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嗣生 刘法银 +3 位作者 罗汉民 王秀廷 张美玲 毛凤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426-430,共5页
目的:经皮椎间孔镜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行椎板开窗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经皮椎... 目的:经皮椎间孔镜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行椎板开窗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与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差异。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VAS疼痛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及术后1周的VAS疼痛评分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ODI评分组间比较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椎板开窗术,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具有创伤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势,自制简易定位器减少透视次数,提高定位准确率,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 beis技术 板开窗术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阻滞用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麻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婉璐 安海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0-214,共5页
随着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ARS)及舒适化医疗理念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部分脊柱手术,其通过孔道式入路及内镜技术实现损伤最小化。为了避免术中医源性神经损伤,常采用区域阻滞联合静脉镇痛药... 随着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ARS)及舒适化医疗理念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部分脊柱手术,其通过孔道式入路及内镜技术实现损伤最小化。为了避免术中医源性神经损伤,常采用区域阻滞联合静脉镇痛药作为其主要的麻醉方式以保留病人意识及神经易感性。围手术期良好的镇痛管理不仅是术者手术操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更是加快病人功能锻炼及康复的关键。现已有多种区域阻滞方式联合可视化技术成功应用于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手术的围手术期镇痛。本文将依次介绍近年应用于椎间孔镜技术区域阻滞的方案及其优劣势,旨在使病人更舒适更安全的完成微创手术,缩短病人术后功能锻炼和康复时间,提高满意度及再手术意愿,实现快速康复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技术 区域阻滞 快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I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核心肌群康复训练 被引量:10
4
作者 毛丹 熊敏 +2 位作者 周升 王林 陈洁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康复训练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26例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康复训练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26例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核心肌群康复训练干预。结果干预3个月时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疗效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实施核心肌群康复训练干预,有利于减轻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 beis技术 核心肌群训练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5
作者 陈付强 于洋 +3 位作者 杨文荣 谢平 孙明洁 王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59-763,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技术行病变处"椎管扩大成形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神经根松解术",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技术行病变处"椎管扩大成形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神经根松解术",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3个月、6个月时采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JOA评估治疗分数,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变化。结果:根据Mac Nab疗效评定的标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优秀、良好、一般、差率依次为60.0%(24/40例),35%(14/40例),5.0%(2/40例),0.0%(0/40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时点VAS及JOA评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同组治疗后3、6个月时VAS评分,JOA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技术 退变性腰管狭窄症 微创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置引流管对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翀 姜飞 +2 位作者 宋兴华 徐磊磊 王腾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823-1827,共5页
目的比较放置与未放置引流管对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肿瘤外科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 目的比较放置与未放置引流管对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肿瘤外科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置引流管组57例,未放置引流管组53例。观察放置引流管组术后引流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下地时间,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3、6个月和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放置引流管组术后引流量为(50±10)ml,引流管放置时间为(26.0±2.2)h;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放置引流管组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地时间均短于放置引流管组(P<0.05)。处理方法与时间对VAS无交互作用(F_(交互)=2.981,P>0.05);处理方法对VAS的影响主效应显著(F_(组间)=20.200,P<0.05);时间对VAS的影响主效应不显著(F_(时间)=4.241,P>0.05);其中,术后1 d放置引流管组VAS高于未放置引流管组(P<0.05)。处理方法与时间对ODI无交互作用(F_(交互)=2.298,P>0.05);处理方法、时间对ODI的影响主效应均不显著(F_(组间)=1.090,F_(时间)=4.391,P>0.05)。结论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不放置引流管,其并发症发生率未增加,且可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和术后下地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经皮孔镜 引流 TESSY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maxMore技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宏 李纯志 +3 位作者 方煜 刘伟 程继伟 幸永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maxMore技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2009年6月~2015年5月对69例青少年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maxMore技术,经后外侧入路进入椎管建立工作通道,经工作通道切除突出病变的髓核。采用视...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maxMore技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2009年6月~2015年5月对69例青少年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maxMore技术,经后外侧入路进入椎管建立工作通道,经工作通道切除突出病变的髓核。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Oswestry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简体中文版和Nakai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手术时间53~146 min,平均83 min;住院时间4~15 d,平均5.7 d。术后平均随访8.9月(6~15个月)。腰痛VAS术前评分中位数7分(3~9分),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中位数2分(0~5分)(Z=-8.883,P=0.000)和术后6个月中位数2分(0~5分)(Z=-8.934,P=0.000);下肢痛VAS术前评分中位数7分(4~9分),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中位数1分(0~6分)(Z=-9.369,P=0.000)和术后6个月中位数2分(0~5分)(Z=-9.504,P=0.000)。术前ODI为(48.7±11.5)%,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14.6±6.7)%(P=0.000)和术后6个月(15.3±5.5)%(P=0.000)。根据Nakai评分标准,术后6个月优28例,良33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8.4%(61/69)。结论经皮椎间孔镜maxMore技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疗效满意,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盘突出症 孔镜 maxMore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神经根阻滞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被引量:12
8
作者 岳兵 叶志方 +5 位作者 王泽昊 蒋国强 卢斌 罗科锋 陆继业 沈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精准定位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7年8月92例多...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精准定位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7年8月92例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且责任神经根定位不明确,预先判断可能性最大的责任神经根并行SNRB。单根神经根阻滞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缓解率≥70%视为明确责任神经根,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侧隐窝及责任神经根。采用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腿痛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对患者入院时、PTED术后3d和1年进行评估。结果SNRB确定单根责任神经根70例(76.1%),具体责任神经根分布情况:L415例,L534例,S121例。术后3d和1年VAS、JOA评分和ODI较入院时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SNRB精准定位联合PTED治疗多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可行,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经皮孔镜技术 多节段腰侧隐窝狭窄症 责任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9
作者 谭海涛 孟志斌 +3 位作者 李俊 黄涛 王挺锐 符国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8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32例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TESSYS组)...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32例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TESSYS组),以本院同期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开放手术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天、1周、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术前和术后2周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评估两组患者行动能力,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估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术后第1天、1周、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TESSYS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开放手术组(P=0.000)。术后2周两组患者TUG结果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TESSYS组患者TUG结果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t=5.087,P=0.000)。术后3、6及12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TESSYS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TESSYS组无一例患者发生硬脊膜破裂、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开放手术组1例患者发生马尾神经损伤,经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末次随访仍存在鞍区麻木。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开放手术,可有效维护患者脊柱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 TESSYS技术 游离型腰盘突出症 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冠军 苗洁 +1 位作者 李晓东 刘炳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4-1358,共5页
为研究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术中情况、并发症发... 为研究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术中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采用Macnab量表评价手术疗效。结果表明: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术中出血量(32.34±12.45)mL,平均手术时间(64.14±16.42)min,术后卧床时间(1.23±0.82)d,平均住院时间(3.34±1.12)d;1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6个月优良率为90.83%。12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其中术侧感觉迟钝与腰痛复发各3例、手术部位再突出与损伤血管丛各2例。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技术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盘突出症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8
11
作者 徐恒 简伟 +4 位作者 谷福顺 信金党 郭锐 王爱国 郑昆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镜技术即TESSYS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5月行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2例,其中15例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局麻下...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镜技术即TESSYS技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5月行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2例,其中15例伴腰椎神经根管狭窄。局麻下行突出髓核摘除、椎间孔成形及神经根管减压术。结果术前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为(7.18±0.84)分和(36.50±3.90)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分别为(2.59±0.81)分和(18.95±2.57)分,明显改善(配对t检验,t=30.72、25.57,P=0.00、0.00)。随访6~12个月,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ac Nab评价标准,优6例(27.3%),良12例(54.5%),可3例(13.6%),差1例(4.5%),优良率81.8%。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在摘除突出髓核的同时能够充分对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能够有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管狭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技术 盘突出症 神经根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隙感染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唐建华 赵丽丽 +2 位作者 黄春明 钟诚凡 刘付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6-450,共5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辅助抗生素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1月~2017年4月28例腰椎间隙感染,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辅助抗生素治疗腰椎间隙感染15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及卧床保守治疗13例腰椎间隙感染,比较...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辅助抗生素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1月~2017年4月28例腰椎间隙感染,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辅助抗生素治疗腰椎间隙感染15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及卧床保守治疗13例腰椎间隙感染,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3.6±1.3)周,明显短于对照组(7.1±0.7)周(t=-8.645,P=0.000);红细胞沉降率正常时间(4.4±1.7)周,显著短于对照组(9.8±1.1)周(t=-10.134,P=0.000);观察组C-反应蛋白转阴时间(3.6±1.3)周,显著短于对照组(8.2±0.9)周(t=-10.851,P=0.000)。观察组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ODI和JOA评分组间、时间和组间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8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3.7月,观察组和治疗组末次随访改良MacNab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3.3%(14/15)、76.9%(10/13),差异无显著性(Z=-1.270,P=0.204)。结论椎间孔镜技术辅助抗生素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简便,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技术 隙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术后MRI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46
13
作者 赵兵善 王世东 吕文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MRI变化的关系。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10月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3例。采用局麻加强化,行椎间孔扩大成形,突出髓核摘除,神经根松解和减压。术后采用改良Mac...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MRI变化的关系。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10月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3例。采用局麻加强化,行椎间孔扩大成形,突出髓核摘除,神经根松解和减压。术后采用改良MacNab进行疗效评价,比较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RI椎管横截面积、椎间孔中部矢状径(椎间盘后缘中点到椎间孔后缘的矢状距离)、椎间孔面积、神经根Pfirrmann分级变化。结果6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5~10 ml。手术时间84~134 min,平均107 min。术后住院时间4~14 d,平均7. 3 d。63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8. 8月。改良MacNab疗效:优24例,良34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92. 1%。术后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 <0. 05),MRI椎管横截面积、椎间孔中部矢状径、椎间孔面积、神经根Pfirrmann分级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 <0. 05)。术后VAS评分变化与MRI椎管横截面积变化呈负相关(r=-0. 268,P=0. 034),与椎间孔中部矢状径、椎间孔面积变化无相关性; VAS分级变化和改良MacNab分级与神经根Pfirrmann分级变化无相关性。结论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术后MRI椎管横截面积改善有关,与椎间孔中部矢状径和椎间孔面积的增加以及神经根在椎管内受压情况变化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技术 TESSYS技术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与纤维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14
作者 徐峰 李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0-335,共6页
目的 :比较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可视化经皮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visualiza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VPTE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侧隐窝狭... 目的 :比较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可视化经皮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visualiza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VPTE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49例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21例接受VPTED治疗,28例接受MED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手术疗效,应用Oswestry功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末次随访行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男女比例、随访时间、腰痛症状、肌力减退、感觉障碍及腱反射、突出节段(L3/4、L4/5、L5/S1)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术后与术前VAS、ODI评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VAS、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VPTED组手术切口长度(0.78±0.06cm)较MED组(1.95±0.12cm)小,手术时间(87.51±30.46min)较MED组(47.53±13.61min)长,透视次数(15.86±2.66)较MED组(2.18±0.38)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疗效,VPTED组优1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4%;MED组优2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2.8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视化椎间孔镜技术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近期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盘突出症 孔镜 盘镜 微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成形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崇皓 李利军 马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3-357,共5页
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腰椎间盘疾患、退变性腰椎侧凸和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等。随着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已成为治疗腰椎退... 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腰椎间盘疾患、退变性腰椎侧凸和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等。随着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经皮孔镜 盘切除术 退变性腰管狭窄症 退变性腰侧凸 退变性腰滑脱症 微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亮 方立铭 +1 位作者 牛涛 杨孝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5期1688-1690,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对照组行椎板开窗术进行LDH治疗;视觉疼痛模拟...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对照组行椎板开窗术进行LDH治疗;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进行术前及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估,抽取术前及术后3、6、12、24、48h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两组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VAS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各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s-CRP、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s-CRP、IL-6水平各时间点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LDH具有创伤小、应激反应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孔镜 TESSYS技术 HS-CRP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恢复、创伤程度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王威威 连鸿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8-653,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ELD)技术对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LDH)患者功能恢复、创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LLDH患者9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46)、对照组(n=46)。对照组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ELD)技术对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LDH)患者功能恢复、创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LLDH患者9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46)、对照组(n=46)。对照组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观察组应用PELD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及术前、术后1、3 d血清创伤程度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脊髓功能指标(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术后随访1年,统计两组疗效与术前、术后6、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观察组射线暴露量高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时血清CRP、IL-6、β-EP、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潜伏期低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手术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技术治疗LLDH患者可取得与PLIF相当的手术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减轻创伤应激,更有效改善腰腿痛症状及脊髓、腰椎功能,但射线暴露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技术 巨大型 盘突出症 功能 脊髓功能 创伤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红梅 史美萍 +1 位作者 付本升 丁宇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7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海军总医院采用TESSYS技术治疗的88例LDH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海军总医院采用TESSYS技术治疗的88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术后感染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显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腰腿疼痛程度明显改善或缓解,治疗总有效率达95.4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的(8.67±0.81)分降低至(2.14±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5,P<0.05)。结论 TESSYS技术治疗LDH效果良好,护理人员熟练细致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技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一丹 许阳阳 +6 位作者 苏宝科 戴丽娜 徐雪彬 和雨洁 王海燕 李筱贺 李志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8-491,共4页
腰椎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腰椎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等退行性疾病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病因,发病初期其治疗方式为保守治疗,当疼痛严重、反复发作、经保守治疗无效时需采用手术治疗。随着... 腰椎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腰椎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等退行性疾病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病因,发病初期其治疗方式为保守治疗,当疼痛严重、反复发作、经保守治疗无效时需采用手术治疗。随着技术的革新,由最早的传统椎间盘切除术发展到现在的内窥镜技术,经皮椎间孔镜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因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疼痛轻、提高腰椎脊髓功能等优势在临床应用广泛[1],并以其安全、微创的优势不断扩大手术适应症范围[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内窥镜技术 盘切除术 手术适应症 管狭窄 经皮孔镜 下腰痛 常见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侧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5/S1节段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龙付 吴发林 +3 位作者 胡睿 张晓宇 王高军 陈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8-141,15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侧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L5/S1节段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4年4月~2018年6月,采用改良侧入路PELD治疗L5/S1椎管狭窄症34例。用2 mm克氏针穿刺,环锯...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侧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L5/S1节段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4年4月~2018年6月,采用改良侧入路PELD治疗L5/S1椎管狭窄症34例。用2 mm克氏针穿刺,环锯结合骨钻进行椎间孔成形,多种操作工具进行椎管内成形。结果手术时间(81.9±15.8)min,均获得6~12个月随访,平均8.1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2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1.2%。术后1周、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采用改良侧入路PELD技术治疗L5/S1节段椎管狭窄症效果确切,短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 管减压 L5/S1 经皮孔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