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赖欧杰 胡勇 +3 位作者 袁振山 董伟鑫 孙肖阳 朱秉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联合后方椎弓根螺钉治疗21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5~5...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联合后方椎弓根螺钉治疗21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5~58岁,平均45岁。术前ASIA神经功能损伤分级,A级3例,B级7级,C级6例,D级4例,E级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相关并发症。评价术前及术后的VAS评分、ODI及Cobb角。分析末次随访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通过CT三维重建评价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50~240(192±47)min;术中出血量380~750(603±120)ml。术中发现3例由外伤导致的硬膜囊撕裂及脑脊液瘘,均给予缝合修补;1例术后浅表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24~45(37.0±9.5)个月。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的8.9±0.4降低至术后即刻的4.2±1.3(P<0.05)。至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进一步降低至3.6±0.8。ODI由术前的(95.30±3.52)%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32.51±6.30)%(P<0.05)。Cobb角由术前的(21.2±8.8)°矫正至术后即刻的(2.3±3.1)°(P<0.05)。至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3.2±2.5)°,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末次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分级为A级3例,B级3例,C级5例,D级6例及E级4例。21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椎间植骨融合,融合时间为8~13(10.3±2.5)个月。结论:对于主要累及椎间盘及终板平面的胸腰椎骨折脱位,采用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不仅手术创伤小,而且能够有效的重建三柱结构及获得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此外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脱位 减压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袁鑫 王彦辉 +5 位作者 陈学明 于振山 崔利宾 许崧杰 刘亚东 祁文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9月~2014年5月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实施诊治的84例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椎间孔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9月~2014年5月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实施诊治的84例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实施椎间孔减压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疼痛评分及ODI评分。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90.3±25.4)min,住院时间为(9.3±3.4)d,术中出血量为(200.3±20.4)m L,切口疼痛评分为(7.41±1.47)分,术前ODI评分为(31.68±9.26)分,术后ODI评分为(19.44±2.61)分;研究组手术时间为(60.3±15.4)min,住院时间为(4.3±1.4)d,术中出血量为(12.6±5.6)m L,切口疼痛评分为(2.08±1.03)分,术前ODI评分为(29.34±11.56)分,术后ODI评分为(11.05±3.59)分。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疼痛评分和术后ODI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椎间孔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对于脊柱稳定结构所产生的破坏小,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 管狭窄症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可扩张通道管精准定点减压椎间融合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0例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晓陆 刘艺明 +4 位作者 张之栋 杜怡斌 李春 马力 尹宗生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7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经可扩张通道管精准定点减压椎间融合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4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20例采用经可扩张通道管精准定点减压椎间融合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微创组),20例采用经后路全椎板... 目的观察经可扩张通道管精准定点减压椎间融合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4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20例采用经可扩张通道管精准定点减压椎间融合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微创组),20例采用经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融合钉棒内固定术(开放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总出血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切口疼痛,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定标准评分及改良Mac Nab评定标准评分评价患者腰椎功能。结果与开放组比较,微创组总出血量低(P<0.05)。与开放组比较,微创组术后24 h及术后6、12个月VAS评分降低(P均<0.05);与同组术前24 h比较,两组术后6、12个月VAS评分降低(P均<0.05)。与同组术前24 h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JOA评分增加、ODI评分减少(P均<0.05)。结论经可扩张通道管精准定点减压椎间融合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较好,其可减少出血量,减轻切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可扩张通道管精准定点减压融合钉棒内固定术 管狭窄症 VAS评分 ODI评分 JOA评分 改良MacNab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孟映福 郭礼跃 吴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0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 目的:探讨使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使用日本骨科协会治疗分数评估法(JOA)评价患者治疗的效果,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其腰腿疼痛的程度。结果:术后2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这些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其术前的VAS评分(P<0.05),其JOA评分均高于其术前的JOA评分(P<0.05)。结论:使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减轻其腰腿疼痛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 内固定术 后路减压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
5
作者 高笛 马腾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55-58,69,共5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行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减压术治疗的37例患者设为研究组,行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5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术...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行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减压术治疗的37例患者设为研究组,行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5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后第6个月末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两组的手术效果,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术前、术后12 h、24 h、48 h切口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两组术前、术后1个、3个及6个月末腰腿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评定两组术前、术后1个、3个及6个月末腰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3个、6个月末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日本骨科学会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效果显著,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腰椎、下肢功能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孔镜下神经根减压 视觉模拟评分法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日本骨科学会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王迪 徐松山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对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间歇性跛行评分的影响。方法:106例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行开放式减压椎骨植骨融合术,观察组53例,行经皮...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对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间歇性跛行评分的影响。方法:106例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行开放式减压椎骨植骨融合术,观察组53例,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功能障碍和间歇性跛行均得到改善(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效果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 孔扩大成形减压 单侧神经根症状 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镜减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围手术期患者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爱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5期179-180,共2页
目的:观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围手术期患者应用经椎间孔镜减压术护理方法及效果的分析。方法:2016-2017年采用颈椎间孔镜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则采取... 目的:观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围手术期患者应用经椎间孔镜减压术护理方法及效果的分析。方法:2016-2017年采用颈椎间孔镜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则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应用颈椎经椎间孔镜减压术治疗围手术时期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恢复效果,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孔镜减压 综合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间管切开减压术的应用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8
作者 李鸣 孔抗美 +2 位作者 齐伟力 李甲振 吴爱群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9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间管切开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定术中神经根的减压范围。方法:测量17具成人颈椎标本的椎间管长度及内径,并摹拟手术。采用颈椎间管切开减压治疗症状严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7例,32侧,随访1...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间管切开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定术中神经根的减压范围。方法:测量17具成人颈椎标本的椎间管长度及内径,并摹拟手术。采用颈椎间管切开减压治疗症状严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7例,32侧,随访10个月~3年,按Odom标准评定疗效。结果:颈椎间管长度平均为574mm,上下径平均为901mm,前后径平均为613mm。临床27例患者,优15例,良9例、改进3例,优良率88%。结论:非手术疗法久治无效;后外侧型颈椎间盘脱出有明显单根神经功能障碍者,适合于颈椎间管切开减压术,手术减压范围以切除关节突关节内侧6m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切开减压 关节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椎板间开窗减压在单节段A3型腰椎爆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师蓝达 王玉强 +6 位作者 张书豪 赵耀 阮天臣 李朋飞 熊英杰 王庆彬 刘屹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3期6156-6161,共6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椎板间开窗减压在单节段A3型腰椎爆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的56例单节段A3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是否CT引导分为CT引导...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椎板间开窗减压在单节段A3型腰椎爆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的56例单节段A3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是否CT引导分为CT引导组(CT引导)和非CT引导组(无CT引导)。评价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影像学参数、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CT引导组和非CT引导组在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引导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椎管侵占率比非CT引导组降低(P<0.05);CT引导组日本骨科协会(JOA)、生活质量(SF-12量表)评分比非CT引导组高,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SIA脊髓损伤分级)比非CT引导组好(P<0.05)。结论CT引导下椎板间开窗减压治疗单节段A3型腰椎爆裂骨折获得了更好的骨折复位和手术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A3型腰爆裂骨折 开窗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微创方法治疗包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莫世奋 李健 +3 位作者 曾勉东 黄海 吕玉明 杨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8期721-725,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ectomy,PCD)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percutaneous coablation nucleoplasty,PCNP)治疗包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发症、对椎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吸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ectomy,PCD)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percutaneous coablation nucleoplasty,PCNP)治疗包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发症、对椎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6月94例包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PCD(PCD组,n=53)和PCNP(PCNP组,n=41)的临床资料,比较PCD和PCNP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手术并发症及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94例均获得随访,PCD组平均随访13个月(5~21个月),PCNP组平均随访11个月(7~15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PCD组和PCNP组术后1周优良率分别为83.0%和80.5%(χ2=0.010,P=0.944),术后半年优良率分别为81.1%和78.0%(χ2=0.136,P=0.712),术后1年优良率分别为78.4%和74.4%(χ2=0.205,P=0.651)。PCD组在随访期间内有3例(5.7%)因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改行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PCNP组2例(4.9%)因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改行ACDF,2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椎间盘炎等不良事件。PCD组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半年、术后1年椎间高度(intervertebralheight,IVH)分别为(7.14±0.84)、(7.12±0.93)、(7.09±0.78)、(7.11±0.82)mm,与PCNP组相应时点(7.32±0.95)、(7.23±0.87)、(7.21±0.81)、(7.22±0.91)m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未见颈椎不稳征象。结论 PCD和PCNP治疗包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PCD和PCNP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IVH无明显丢失,对颈椎间的稳定性也无明显影响。PCD和PCNP是2种安全而有效的经皮椎间减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颈盘切吸术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 经皮椎间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腿疼痛、腰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芳 田秀峰 程士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6期6800-680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腰腿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患者...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其对患者腰腿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患者纳为对照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治疗的患者纳为研究组,每组49例。记录两组患者各项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患者腰腿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障碍程度,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围手术期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提示,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阶段VAS、ODI评分均下降(P<0.05);术后各阶段,研究组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手术治疗,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术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能够有效缓解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腿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经皮孔镜下减压 腰腿疼痛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家祥 戴坤 +4 位作者 陈家荣 黄发元 杨勇 郑泉 宋林玻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2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独减压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独减压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90.91%高于对照组的5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2.02±0.4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8±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89.24±5.4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3±4.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手术优良率较高,还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植骨 内固定术 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例高龄LSS患者采用椎间孔镜选择性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区杰雄 李启中 林顺鑫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8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38例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选择性椎管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探析。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7年1~5月期间38例高龄LSS患者,均行TESSYS选择性椎管减压术,观察所有患者手术情况,比较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自我腰部及... 目的探讨38例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选择性椎管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探析。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7年1~5月期间38例高龄LSS患者,均行TESSYS选择性椎管减压术,观察所有患者手术情况,比较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自我腰部及下肢疼痛感受和脊椎功能改善情况,评估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情况:38例患者选择左、右侧入路分别为17例、21例;椎间隙为L3-4、L4-5及L5-S1分别为9例、23例及6例,手术时间95~126min,平均(86.89±8.61)min,均未进行术中输血,仅2例存在神经根瞬间异常,均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3.42±0.59)d,出院时患者背部及下肢疼痛症状均有所改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8例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3-4、L4-5及L5-S1椎管面积较术前均有所增加(P<0.05),38例患者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11%。结论高龄LSS患者行TESSYS选择性椎管减压术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LSS患者 孔镜选择性减压 疼痛 功能改善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景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5期2749-2750,共2页
目的分析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新密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LSS患者,依照手术方案分为微创组(36例)与开放组(36例)。开放组接受传统后路开放减压术治疗,... 目的分析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新密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LSS患者,依照手术方案分为微创组(36例)与开放组(36例)。开放组接受传统后路开放减压术治疗,微创组接受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估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疼痛度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微创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较开放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微创组VAS评分较开放组低,JOA评分较开放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LSS患者采取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创伤小,术后疼痛度轻,腰椎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术 疼痛程度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治疗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宗健 王斌 +3 位作者 吾尔开希·托合提 丁江平 李双元 何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4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对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别采用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术以及全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参照组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治疗... 目的探讨对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别采用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术以及全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参照组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及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1、3个月,研究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109.39±11.15)min、下床活动时间(2.99±1.07)d、切口长度(3.06±0.63)cm短于参照组的(125.65±13.53)min、(5.05±1.09)d、(8.16±1.89)cm,术中出血量(128.55±13.49)ml少于参照组的(220.39±19.1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术比较,临床采用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术治疗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效果明显,手术创伤小,腰椎功能障碍以及疼痛程度得到显著缓解,且安全性较高,患者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入路孔镜双侧减压 板切除双侧减压 中老年腰管狭窄症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肌脂肪浸润水平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功能评分的影响
16
作者 林自力 詹洋 +2 位作者 郑萍 刘文革 翁绳健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了解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ACDF)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前椎旁肌脂肪浸润水平同术后疼痛和功能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行单节段ACDF的神经根型颈椎病... 目的了解行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术(ACDF)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前椎旁肌脂肪浸润水平同术后疼痛和功能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行单节段ACDF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67例,通过术前颈椎核磁共振图像测量椎旁肌表面积,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功能区肌肉比例同手术前后VAS评分差值相关(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行单节段ACDF,功能区肌肉比例同术后VAS评分相关,同术后NDI改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肌 神经根型颈 前路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视觉模拟评分法 功能障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武兴国 李爱民 +1 位作者 朱本清 魏可为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1939-1940,1971,共3页
目的:分析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使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97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治疗,n=44),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术,n=53)... 目的:分析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使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97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治疗,n=44),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术,n=53)。治疗后30 d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障碍;同时治疗后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亮脑啡肽(Leuenkephalin,LEK)、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并观察治疗后30 d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VAS、ODI评分、GFAP、PGE-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VAS、ODI评分及GFAP、PGE-2水平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LEK均升高,其中观察组LEK升高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手术在退行性腰椎狭窄症治疗中临床使用价值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下选择性减压 退行性腰管狭窄症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秦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7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用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庆东华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用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庆东华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更短,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引流量均更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治疗的优良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腰痛、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的评分均更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均更低,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的水平更高,P<0.05。结论:用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且具有手术的时间和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短、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引流量少、安全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盘突出 管狭窄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加椎体间植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19
作者 刘清平 王春 何晓宇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1Z期1232-1233,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加椎间植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后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2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随访1年至3年,平均2年采用JOA29分法进行术...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加椎间植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后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2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随访1年至3年,平均2年采用JOA29分法进行术前和随访时评分及统计植骨融合率。结果: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中均采用手术部位有不同程度粘连,有72%为原间盘脱出,JOA评分由术前13.3分至术后24.5分,平均改善率为71.3%,植骨融合率为95%。结论:充分彻底减压和坚强椎弓根钉固定是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关键,椎间植骨是骨性融合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 盘突出症 后路减压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造影CT扫描在椎间孔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峥 王翀 +4 位作者 崔泳 刘晓蓓 徐磊磊 张杰 张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1790-1794,共5页
目的探讨椎管造影CT扫描在椎间孔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患者21例,术前行椎管造影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myelography,CTM),明确... 目的探讨椎管造影CT扫描在椎间孔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患者21例,术前行椎管造影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myelography,CTM),明确责任节段及受累神经根。所有患者在局麻下行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腰椎管减压术(transforaminal-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on,t-PELD),观察患者术前、术后情况,记录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腰痛及坐骨神经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评分。结果21例患者CTM明确单侧单节段、双侧单节段责任节段数多于MRI检查(P<0.01);双侧双节段、单侧3节段及以上、双侧3节段及以上责任节段数少于MRI检查(P<0.01)。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10 min,平均85 min。2例责任节段为L4/5的患者,术后出现L4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减退,经中频脉冲理疗1~2周后症状缓解。其余19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21例全部获得完整随访数据,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5)个月,术后腰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年随访MacNab评分11例优,8例良,2例因术后腰痛间歇性发生判定为可,优良率为90.47%(19/21)。结论CTM检查有助于明确椎管狭窄责任节段和受累神经根,提高DLSS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指导t-PELD术中行突出髓核摘除、椎管及神经根致压部位减压、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管狭窄症 经皮孔镜腰减压 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