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1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连生 李学民 李玉龙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35-241,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142例行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LDH患者,均采用通道下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根据... 目的:探究不同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142例行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LDH患者,均采用通道下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根据植入cage类型及数目不同分为单枚解剖组、2枚解剖组和单枚香蕉组。单枚解剖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39~65(53.74±5.68)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62~28.13(22.08±2.15)kg·m-2;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0.5~4.0(2.7±0.8)年;L3,45例,L4,535例,L5S111例;植入单枚解剖型cage。2枚解剖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7~66(54.15±6.02)岁;BMI为18.25~28.44(21.74±1.83)kg·m-2;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0.5~5.0(2.7±0.9)年;L3,44例,L4,532例,L5S110例;植入2枚解剖型cage。单枚香蕉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38~65(54.49±6.45)岁;BMI为18.85~28.20(21.63±1.59)kg·m-2;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0.5~5.0(2.6±1.0)年;L3,43例,L4,536例,L5S16例;植入单枚香蕉型cage。观察并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前凸曲度及术后椎间融合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和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腰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3组患者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无病例脱落。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枚解剖组、单枚香蕉组术后6个月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11.08±1.78)mm、(10.95±1.62)mm]、前凸曲度[(12.05±1.86)°、(11.63±1.57)°],高于单枚解剖组(10.14±1.54)mm、(10.92±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枚解剖组、单枚香蕉组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率(95.65%、95.56%),高于单枚解剖组(78.43%);3组术后1、6个月腰部VAS、ODI较术前下降(P<0.05);3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融合器治疗LDH术后复发均能取得显著效果,但植入2枚解剖型cage和单枚香蕉型cage更有助于维持LDH术后复发患者椎间隙高度、前凸曲度,可获得良好椎间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隙高度 椎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瑞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疼痛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刘裕婷 林丽敏 +4 位作者 林晓峰 薛厚军 施金婉 蓝雁霞 温娟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3期110-113,共4页
目的研究艾瑞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术后开始采用艾瑞昔布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 目的研究艾瑞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术后开始采用艾瑞昔布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术后未口服任何镇痛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平均住院日,术后24 h内曲马多注射液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12 h及1、3 d,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2.93±0.52)、(2.49±0.40)、(1.92±0.89)、(1.24±0.7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6±0.51)、(3.19±0.75)、(2.75±0.93)、(2.19±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5 d,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虽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日为(7.29±1.5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38±1.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6,P<0.05)。试验组术后24 h内曲马多注射液用量为(0.0049±0.022)g,而对照组术后24 h内曲马多注射液用量为(0.1000±0.000)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39,P<0.05)。试验组术后6、12、24、48、72 h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2.50%、10.00%、7.50%、2.50%、2.50%,而对照组术后6、12、24、48、72 h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00%、7.50%、5.00%、2.50%、0,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125、0.157、0.213、0、1.013,P=0.723、0.692、0.644、1、0.314>0.05)。结论艾瑞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的镇痛效果确切,还可减少曲马多注射液用量,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瑞昔布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肌群训练对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及日常活动的影响
3
作者 娄小菊 赵迎亚 +2 位作者 罗梦思 李颖 陈思思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7期140-143,共4页
目的:针对罹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开展核心肌群训练,观察其术后疼痛情况、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安顺市人民医院接受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目的:针对罹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开展核心肌群训练,观察其术后疼痛情况、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安顺市人民医院接受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分阶段康复训练,观察组第一周训练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从第二周开始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对比两组疼痛情况、腰椎活动度、腰椎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前屈、后伸以及左右旋转角度大于对照组,腰椎功能中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可以帮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核心肌群训练 术后疼痛 日常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和局部压痛的影响
4
作者 武云鹤 祁鹏 +3 位作者 刘贝贝 苏雪萍 张茜茜 梁增辉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和局部压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LDH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联...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和局部压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LDH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联合常规腰背肌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局部压痛、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和5-羟色胺(5-HT)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手术联合银质针温热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LDH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局部压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手术 银质针温热疗法 椎间盘突出症(LDH) 功能 局部压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并发症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涛 巩陈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17-220,F0003,共5页
目的: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近年来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应用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但随着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术相关并发症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对近些年经皮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及防治措施作... 目的: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近年来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应用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但随着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术相关并发症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对近些年经皮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及防治措施作一系统综述,以期为开展此技术的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椎间孔镜 椎间盘突出症 并发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分析
6
作者 刘立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8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疗效。方法48例LD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观察组经OLIF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功能... 目的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疗效。方法48例LD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观察组经OLIF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情况及影像学参数。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为(150.23±17.45)min,对照组为(145.23±13.25)min。两组手术用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74.15±52.34)ml少于对照组的(356.56±53.24)ml,住院用时(8.10±1.89)d短于对照组的(12.25±3.61)d(P<0.05)。治疗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别为(2.29±0.35)、(15.53±2.12)分,观察组VAS、ODI评分分别为(2.13±0.33)、(14.51±2.44)分;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VAS、ODI评分更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分别为(11.52±2.13)、(7.22±1.35)mm,观察组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分别为(12.05±2.31)、(7.95±1.53)mm;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更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OLIF治疗LDH效果显著,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临床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 后路腰椎间融合术 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程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枚与双枚椎间融合器在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失稳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7
作者 许梅辛 李雪弘 +2 位作者 冯瑶 孙艳娟 刁文杰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比较腰椎间隙植入单枚与双枚融合器在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该院诊断为L4、L5或S1节段Ⅰ°至Ⅱ°滑脱,采用椎间孔镜行椎间融合器植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和钉棒系统固定的患... 目的比较腰椎间隙植入单枚与双枚融合器在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该院诊断为L4、L5或S1节段Ⅰ°至Ⅱ°滑脱,采用椎间孔镜行椎间融合器植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和钉棒系统固定的患者101例(101个椎体),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A组(单枚融合器组)和B组(双枚融合器组)。其中,A组51例,51个椎体滑脱,B组50例,50个椎体滑脱。于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和术后15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滑脱距离、椎间隙高度、椎间隙融合情况、椎体沉降率、腰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腰椎Oswer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的差异。结果101例患者均获得全程随访,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组VAS评分为(7.32±0.57)分,B组为(7.14±0.61)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ODI为(27.44±9.52)%,B组为(21.89±8.4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9和15个月随访时,A组椎间隙融合率分别为11.76%、68.63%和90.20%,B组椎间隙融合率分别为18.00%、80.00%和96.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个月随访时,A组椎间隙高度为(0.45±0.07)cm,明显小于B组的(0.58±0.06)cm,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A组术后椎体滑脱距离为(0.33±0.18)mm,与B组的(0.28±0.21)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结论植入双枚融合器可以提供更多的接触面积和更佳的稳定性,缩短椎体融合时间,增加椎体融合率,减少椎体沉降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器 椎间孔镜 失稳 比较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与透视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比较
8
作者 汤三泉 王文博 +2 位作者 文王强 李国军 陈焕雄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65-270,共6页
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辅助与透视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辅助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计... 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辅助与透视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辅助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计算机导航组(n=27)和透视组(n=41),计算机导航组患者给予计算机导航辅助下OLIF治疗,透视组患者给予C臂X线透视下OLIF治疗,两组术后均连续随访18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和住院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影像学指标(椎间隙高度、置钉准确率)、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计算机导航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透视组,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透视组(P<0.05);术后1周和1、3个月计算机导航组VAS评分均低于透视组(P<0.05);两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术前,且透视组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均低于术后即刻(P<0.05);计算机导航组置钉准确率高于透视组(P<0.05);术后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计算机导航组ODI评分和JOA评分均低于透视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透视下OLIF治疗相比,计算机导航辅助下OLIF更有利于促进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椎间隙高度损失;同时对提升患者置钉准确率,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导航 透视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 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2
9
作者 姜宇 袁磊 +7 位作者 郭昭庆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曾岩 孙垂国 钟沃权 孙卓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46例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行TLIF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初次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31例(PETD组),初次行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5例(PEID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水平、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等。结果PETD组翻修术中出血量(239.7±91.8)ml,PEID组(235.3±47.9)ml;PETD组翻修术后引流量(483.4±248.0)ml,PEID组(342.7±99.0)ml。翻修手术时5例发生脑脊液漏,均发生在PETD组。PETD组7例(22.6%)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加重,PEID组仅2例(13.3%)。46例术后随访(34.8±9.2)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复发和再次翻修手术,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PEID、PETD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3.3%(14/15)、93.5%(29/31)。结论TLIF治疗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椎间孔腰融合术 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翻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穿刺L_5/S_1椎间盘切吸术 被引量:7
10
作者 生琦瑞 郑延波 +2 位作者 王云强 王洪波 房台生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索对L5/S1椎间盘严重中央型、中央旁型突出或/和突出并迁移的有效治疗新途径,扩展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范围。材料与方法:通过对人体解剖动物实验和影像对照研究,自制和改良介入器械,采用消化道造影和下腹穿刺点加压法,经腹... 目的:探索对L5/S1椎间盘严重中央型、中央旁型突出或/和突出并迁移的有效治疗新途径,扩展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范围。材料与方法:通过对人体解剖动物实验和影像对照研究,自制和改良介入器械,采用消化道造影和下腹穿刺点加压法,经腹穿刺L5/S1椎间盘前部纤维环,建立通道行椎间盘切吸术。结果:本组32例,经腹椎间盘切吸均获成功,1例术中发生小肠损伤(穿孔),近中期显效率81.2%。结论:本疗法患者体位舒适,可避免腰肌和神经根损伤,术中钳端可行多角度钳取而且可穿过纤维环钳取椎管和椎间孔内之迁移椎间盘组织,具有损伤少,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为发病率高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新的介入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吸术 经腹穿刺 L5/S1椎间 椎间盘突出症 介入治疗 消化道造影 神经根损伤 椎间盘组织 有效治疗 介入器械 对照研究 动物实验 人体解剖 小肠损伤 患者体位 椎间孔内 纤维环 中央型 适应症 加压法 穿刺点 显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1
作者 李朝顶 张镇 张磊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行UBE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自体骨植骨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访3~12个月,术...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行UBE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自体骨植骨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访3~12个月,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出现患肢麻木肌力下降的神经根损伤症状,2周后恢复,1例轻微硬膜囊撕裂。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6.40±1.056、2.33±1.047、1.40±1.056、0.73±0.704)、ODI评分(51.56±4.816、29.06±2.768、16.69±2.600、9.88±2.419)均依次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的优良率为98%。结论:UBE技术腰背肌损伤少、创伤小,内镜下直视融合安全性高,镜下终板处理确切,融合率高、恢复快,可以替代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痹康颗粒联合塞来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及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12
作者 牛永涛 樊新甫 +1 位作者 蒋伟 薛娣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腰痹康颗粒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以及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将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最终中药组35例、对照组34例完成随访。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 目的探讨腰痹康颗粒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以及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将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最终中药组35例、对照组34例完成随访。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腰痹康颗粒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血清细胞凋亡相关指标[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Bcl-2相关的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3)]水平,两组患者髓核(nucleus pulposus,NP)区、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区MRI T2值。结果与术后1 d比较,术后1周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组比对照组降低或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与术后1周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组比对照组降低或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与术后1 d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Bcl-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中药组血清Bc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Bax、CASP3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血清Bax、CASP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NP区、AF区MRI T2值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中药组患者NP区、AF区MRI T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痹康颗粒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血清Bcl-2水平,降低血清Bax、CASP3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痹康颗粒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术后 术后残余症 椎间盘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杨奇峰 谭洪宇 张杨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汝州市骨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92例LDH患者,随机分为PTED组和MIS-TLIF组,各46例,分别行PTED术和MIS-TLIF术。术后3 m,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围术期指标;术后1 d和术后3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术后1m和术后3m,采用疼痛数字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术后随访3m,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m,PTED组手术优良率高于MIS-TLIF组(P<0.05);PTED组术中失血量少于MIS-TLIF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短于MIS-TLIF组(P<0.05);术后1 d、3 d,PTED组血清TNF-α、PCT、CRP水显低于MIS-TLIF组(P<0.05);术后1 m、3 m,PTED组ODI、NRS评分均低于MIS-TLIF组(P<0.05);PTED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MIS-TLIF组(P<0.05)。结论:PTED术治疗LDH患者疗效更好,可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炎性反应和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微创经椎间孔腰融合术 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14
作者 马蕾 李松坡 +1 位作者 王福寿 牛广续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2期54-56,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患者,均采用TESSYS技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腰和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患者,均采用TESSYS技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腰和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腰VAS评分分别为(6.00±2.06)、(4.25±0.62)、(2.41±0.50)、(1.44±0.56)分,腿VAS评分分别为(6.64±1.75)、(3.79±0.82)、(2.39±0.50)、(1.30±0.53)分;患者术后3 d、3个月、6个月腰和腿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术前ODI评分为(69.56±18.82)分,术后3 d ODI评分为(38.25±10.61)分,术后3个月ODI评分为(25.59±6.81)分,术后6个月ODI评分为(14.48±4.20)分;患者术后3 d、3个月、6个月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末次随访时优36例,良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8%。结论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的效果确切,可快速缓解患者腰腿疼痛,恢复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 椎间盘突出症 黄韧带骨化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Sublamina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阮立奇 陈惠国 +3 位作者 王玲 张伟 潘浩 胡劲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Sublamina入路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例有典型根性症状,突出位于椎间孔区域,造成双根受压同时伴有...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Sublamina入路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例有典型根性症状,突出位于椎间孔区域,造成双根受压同时伴有椎管狭窄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4/5间隙6例,L5/S1间隙1例,平均病程(8.6±2.5)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UBE下Sublamina入路进行治疗。结果7例患者术后下肢症状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前(8.6±1.3)分,术后2 d(2.1±1.1)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前(10.1±2.4)分,术后2 d(17.3±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下Sublamina入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 Sublamina入路 管狭窄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凯 范喜荣 +2 位作者 赵常春 许广慧 薛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50-755,共6页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收治2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收治2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男14例,女12例,年龄47~73(58.5±8.1)岁,病程2~12(6.6±2.8)个月,手术节段L4,516例,L5S110例。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TLIF治疗。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比较术前、术后的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Brantigan-Steffee标准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5~109(150.8±24.1) min,术中失血量35~88(55.5±16.4) ml,切口长度1.4~3.5 (2.3±0.8) cm,术后引流量15~40(28.5±7.8) 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5~30(22.8±4.5) h,术后住院时间3~7(4.2±1.3) d。26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2~16(14.0±1.3)个月。VAS和ODI术后1周[2.96±0.72)分、(41.63±4.79)%]、术后12个月[1.27±0.60)分、(13.11±2.45)%]较术前[6.69±0.93)分、(59.12±5.92)%]改善(P<0.01);术后12个月椎间隙高度(11.95±1.47) mm和腰椎前凸角(57.46±7.59)°较术前[(6.67±1.20) mm、(44.08±7.79)。]改善(P<0.01)。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及融合器的移位,椎间均成功融合。根据Brantigan-Steffee分级:D级17例,E级9例。结论: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TLIF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早期随访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微创脊柱外科 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骨科机器人 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7
作者 行勇刚 田伟 +2 位作者 何达 肖斌 郎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5-448,45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因单侧单节段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手术治疗的42例资料,其中椎间孔镜组21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因单侧单节段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手术治疗的42例资料,其中椎间孔镜组21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TLIF)21例,2组术前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2组间及同组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下肢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腰椎JOA评分差异。结果与TLIF组比较,椎间孔镜组出血量少[(94.3±67.7)ml vs.(371.4±164.8)ml,t=-7.130,P=0.000],住院时间短[(6.2±2.0)d vs.(10.5±2.9)d,t=-5.611,P=0.000],但手术时间长[(161.9±44.5)min vs.(111.7±28.0)min,t=4.375,P=0.000]。2组术后3个月下肢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和TLIF在治疗神经根孔狭窄中均能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经皮椎间孔镜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长,可能与初期经验不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孔成形术 椎间融合 椎间孔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下经椎间孔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压缩Kummell病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泳 关天民 +5 位作者 慈元 朱晔 赵鹏 郑家法 杨涛 张光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91-94,共4页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椎间孔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压缩Kummell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机器人辅助下经椎间孔穿刺椎体成形术的21例患者,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注入椎...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椎间孔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压缩Kummell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机器人辅助下经椎间孔穿刺椎体成形术的21例患者,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注入椎体内真空裂隙处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9个月,观察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时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Cobb角。结果 21例患者术中出血量<5 ml,手术时间为(34.5±7.6)min,骨水泥注入量为(2.4±0.3)ml;无骨水泥渗漏情况;无神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低于术前(P<0.05)。术后1 d、末次随访时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器人辅助下经椎间孔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重度压缩的Kummell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体成形术 椎间孔穿刺 重度压缩 Kummell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陇豫 康晓乐 +1 位作者 任敬佩 贾治伟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2年8月该院骨伤科收治的310例LDH患者,均接受PTED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疗效优良的患者... 目的分析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2年8月该院骨伤科收治的310例LDH患者,均接受PTED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疗效优良的患者259例,纳入优良组,疗效可和差的患者51例,纳入非优良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LDH患者PTED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310例LDH患者,均接受PTED治疗,随访1年,疗效优良259例,优良率为83.55%。与优良组比较,非优良组年龄>50岁、腰腿痛、病程>1年、侧隐窝狭窄、纤维环破裂、Modic改变、工作模式(负重或长期固定姿势)、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Ⅲ级至Ⅳ级比例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1.022,95%CI:1.006~1.038)、腰腿痛(OR=1.059,95%CI:1.036~1.081)、侧隐窝狭窄(OR=1.069,95%CI:1.020~1.120)、工作模式为负重或长期固定姿势(OR=1.064,95%CI:1.025~1.104),是导致LDH患者PTED治疗效果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DH患者经PTED治疗后随访1年,疗效优良率为83.55%,影响疗效的因素较多,包括:年龄>50岁、腰腿痛、侧隐窝狭窄和工作模式为负重或长期固定姿势,临床可据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疗效 LOGISTIC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对行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静 仲蓉 +2 位作者 张进 蒋鹏 吴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6期118-122,136,共6页
目的探究瑞马唑仑对行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12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丙泊酚组和瑞马唑仑组,每组6... 目的探究瑞马唑仑对行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12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丙泊酚组和瑞马唑仑组,每组63例。丙泊酚组使用丙泊酚进行全麻诱导和维持,瑞马唑仑组使用瑞马唑仑进行全麻诱导和维持。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 15项恢复质量(QoR-15)评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出血量、尿量及舒芬太尼、罗库溴铵、瑞芬太尼用量;比较两组全麻诱导前1 min(T_(0))、诱导后1 min(T_(1))、插管后1 min(T_(2))、手术开始后1 min(T_(3))及内固定植入时(T_(4))时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驻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拔管后5 min 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1 d恶心、呕吐,低氧血症,低血压及术后7 d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出血量、尿量及舒芬太尼、罗库溴铵、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时HR低于T_(0)时;T_(2)时高于T_(0)~T_(1)时;T_(3)时低于T_(0)、T_(2)时;T_(4)时高于T_(1)、T_(3)时,低于T_(2)(P<0.05)。两组各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时MAP低于T_(0)时;T_(2)时高于T_(1)时;T_(3)时低于T_(0)~T_(2)时;T_(4)时低于T_(0)~T_(2)时,高于T_(3)时(P<0.05)。T_(3)~T_(4)时,瑞马唑仑组MAP高于丙泊酚组(P<0.05)。瑞马唑仑组术后拔管时间、PACU驻留时间短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RASS、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低氧血症,低血压,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QoR-15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瑞马唑仑组QoR-15评分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用于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可以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 术后恢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