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陈超 胡容瑞 +3 位作者 霍智铭 邓再冲 杨铭 文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9-365,共7页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脊柱内镜下单侧双通道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LIF)在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脊柱内镜下单侧双通道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LIF)在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中医院脊柱科于2023年8月~2024年2月收治的90例LSS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RA-UBE-LIF)与对照组(48例,UBE-LIF)。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变节段等基本人口学与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置钉准确率(Gertzbein标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化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的腰痛、腿痛改善程度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范围为6~12个月。观察组的透视次数(4.40±0.83 vs 9.92±1.62)、术中出血量(90.76±13.27mL vs 121.21±16.75mL)、术后引流量(75.93±14.43mL vs 93.02±17.04mL)、住院时间(4.43±1.52d vs 7.19±1.79d)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118.24±8.91min vs 120.67±10.43mi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RA经皮置钉准确率为97.62%,与对照组(89.5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与对照组(6.2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腰痛、腿痛VAS评分与ODI均较前一时间点显著下降(P<0.05);术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1周、3个月、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与ODI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A-UBE-LIF治疗LSS手术精准安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机器人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融合术 腰椎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桂成教授从“筋骨络病”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思路探析
2
作者 吴宇恒 卞光明 +1 位作者 孙鹏飞 闵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6-702,共7页
总结黄桂成教授临床运用“筋骨络病”理论辨治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经验。认为腰椎椎管狭窄症证属本虚标实,与肝、肾、脾胃脏腑密切相关,肝肾亏虚,气血乏源,脾胃不足,酿生痰瘀,风寒湿邪侵袭为病,病机关键在于络脉瘀阻。以“营络扶正、通络... 总结黄桂成教授临床运用“筋骨络病”理论辨治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经验。认为腰椎椎管狭窄症证属本虚标实,与肝、肾、脾胃脏腑密切相关,肝肾亏虚,气血乏源,脾胃不足,酿生痰瘀,风寒湿邪侵袭为病,病机关键在于络脉瘀阻。以“营络扶正、通络祛邪”为治则,善用虫类药,药力直达络脉,使得邪去络通,气血通畅,正气得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管狭窄症 筋骨络病 络病 痹证 黄桂成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麻醉下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崔巍 彭伟 +5 位作者 庄胤 韩晓飞 陈文锦 初汝鹏 孙振中 张树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1-500,共10页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应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辅助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比较单次和两阶段局部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应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辅助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比较单次和两阶段局部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局部麻醉下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ULBD治疗的106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55例;年龄55~83岁(66.7±14.5岁)。病变节段:L3-417例,L4-536例,L5-S153例。Schizas分级:B级25例,C级36例,D级45例。其中52例患者采用单次局部麻醉,纳入单次麻醉组(A组);54例采用两阶段局部麻醉,纳入分次麻醉组(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手术节段、Schizas分级、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时间,术前(T1)、术中暴露时(T2)、术中牵拉神经根时(T3)及手术结束即刻时(T4)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时使用MacNab评定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出现硬脊膜撕裂,未行硬脊膜修补;5例出现轻微头疼,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4例出现下肢疼痛、麻木较术前加重情况,给予对症处理,术后3~5d症状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均平稳,未出现意外事件。A组手术时间101.9±17.3min,B组103.6±15.9min,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T1和T2时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T3和T4时A组患者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显著性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腰腿痛VAS评分、ODI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优31例,良14例,可7例,优良率86.5%;B组优36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90.7%,两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局部麻醉下应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辅助ULBD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两阶段局部麻醉较单次局部麻醉镇痛效果更好,对于伴有复杂基础疾病、全身麻醉风险高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管狭窄症 局部麻醉 单侧双通道内镜 单侧椎板入路双侧椎管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董吕鹏 王章富 +3 位作者 冯兴兵 陈伟富 陈海啸 洪正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48例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的病例资料,... 目的:探讨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48例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的病例资料,男23例,女25例,年龄45~81岁,平均65.4±7.5岁,接受单节段手术17例,多节段手术31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进行腰椎MRI扫描,按术后的RNRs是否解除分为RNRs解除组(A组)与RNRs未解除组(B组)。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马尾神经冗余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椎间隙角度、椎管横截面积等指标进行影像学评估。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术前的椎管横截面积为65.2±21.5mm^(2),B组为35.9±11.5mm^(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的椎间隙后缘高度和椎管横截面积分别为8.3±1.7mm和92.6±25.8mm^(2),B组分别为6.0±2.3mm和45.4±12.1mm^(2),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A组的腿痛VAS评分、ODI和JOA评分分别为2.4±0.8分、(24.1±3.0)%和22.8±1.9分,B组分别为3.3±0.8分、(30.2±4.4)%和17.7±2.5分,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出现大腿前方疼痛4例,腰大肌肌力减退1例,均在术后3个月随访时完全缓解。结论: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可通过椎间隙后缘高度的恢复和椎管横截面积的扩大消除马尾神经冗余现象,为大多数腰椎管狭窄症伴马尾神经冗余征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症 马尾神经冗余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性椎管狭窄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雷舒澳 李广州 +1 位作者 张鹏鑫 王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88-1194,共7页
串联性椎管狭窄(tandem spinal stenosis,TSS)症是指至少两个及以上不同脊柱区域(颈椎、胸椎或腰椎)因脊柱退行性变、先天发育异常或代谢性骨病而同时发生狭窄,并出现一系列体征和症状[1~5]。既往文献报道[1~3],TSS症患病人群以老年人为... 串联性椎管狭窄(tandem spinal stenosis,TSS)症是指至少两个及以上不同脊柱区域(颈椎、胸椎或腰椎)因脊柱退行性变、先天发育异常或代谢性骨病而同时发生狭窄,并出现一系列体征和症状[1~5]。既往文献报道[1~3],TSS症患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患病率从0.9%到16.7%不等。TSS症在我国并不少见,但由于TSS症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损害,常常会导致原本的症状和体征被相互掩盖。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经验欠丰富的临床医师很难通过不典型症状和轻微的体征诊断TSS症,可能会引发不良的治疗结局。因此,及时有效的诊断TSS症并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案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笔者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关于TSS症的相关研究,对TSS症的定义、解剖基础、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做全面综述,并着重介绍TSS症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征和 椎管狭窄症 不典型 临床医师 代谢性骨病 解剖基础 体征诊断 患病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腰椎手术学》出版:老年患者腰椎管狭窄症介入治疗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想福 郑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I0001-I0001,共1页
书名:《经皮内镜腰椎手术学》主编:李振宙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9787117240680腰椎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其主要发病原因是腰椎退行性病变,造成椎管内神经受到压迫,从而产生腿麻、长时间走路疼痛、跛行、腰疼等症状。腰... 书名:《经皮内镜腰椎手术学》主编:李振宙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9787117240680腰椎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其主要发病原因是腰椎退行性病变,造成椎管内神经受到压迫,从而产生腿麻、长时间走路疼痛、跛行、腰疼等症状。腰椎椎管狭窄症对老年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大,会给其运动造成十分明显的疼痛。一般来说,轻度腰椎管狭窄症可以采取保守治疗,例如理疗,对于保守治疗没有效果的患者通常采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腰椎椎管狭窄症 腰椎手术 主要发病原因 老年患者 人民卫生出版社 腰椎疾病 临床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刘郑生 侯克东 +6 位作者 王岩 朱守荣 张永刚 肖嵩华 王征 陆宁 张雪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减压手术的疗效。方法:1997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70岁以上且获得2~6年随访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6例,男49例,女57例;年龄70~82岁,平均76.3岁;病史4~10年,平均6.7年。42例并存1种内科疾病...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减压手术的疗效。方法:1997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70岁以上且获得2~6年随访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6例,男49例,女57例;年龄70~82岁,平均76.3岁;病史4~10年,平均6.7年。42例并存1种内科疾病,55例并存两种或以上的内科疾病。均经过正规保守治疗无效。术前联合内科诊治并存的内科疾病。95例行单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11例采用椎板减压、椎弓根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22例次,经对症及内科联合处理后好转。单纯减压组术后3周配戴腰围下床活动;内固定组术后3~5d下床活动。平均随访3年10个月,Oswestry评分从术前59.64±11.07分改善至16.81±7.36分。所有患者连续行走从术前不足15min改善到至少30min。95.2%患者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积极控制并存内科疾病的基础上,手术减压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症 退行性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减压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0
8
作者 丁亮华 何双华 +4 位作者 樊友亮 方晓辉 王能 凌为其 黄智慧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33-638,共6页
目的:评估椎管减压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09年12月,对24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椎管减压Dynesys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置入术,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35~70岁,平均5... 目的:评估椎管减压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09年12月,对24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椎管减压Dynesys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内固定置入术,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35~70岁,平均52.3岁。治疗节段:L4/5 10例,L5/S1 14例。手术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或部分切除,减压后置入Dynesys系统装置。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行影像学观察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的活动度,手术及相邻节段椎体的退行性改变。结果:平均随访19.1个月(12~28个月)。ODI评分术前为30.46±10.33分,末次随访时为10.38±3.41分;VAS评分术前为7.79±1.50分,末次随访时为2.79±1.77分;JOA评分术前为9.63±3.57分,末次随访时为24.33±2.10分,最终疗效评价有效率91.67%。L4/5、L5/S1节段术后Cobb角分别为16.69°±1.68°和15.36°±1.85°均较术前减少,腰椎曲度改善。L4/5节段椎体的活动度(ROM)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分别为7.53°±2.19°、3.85°±1.25°、3.85°±1.20°和3.84°±1.43°,L5/S1节段的ROM分别为7.20°±2.34°、3.39°±1.30°、3.31°±1.40°和3.36°±1.58°。L4/5腹侧椎间隙高度术前为13.03±1.86mm,末次随访为15.31±1.35mm;背侧椎间隙高度术前为7.49±1.46mm,末次随访时为8.98±1.17mm;L5/S1腹侧椎间隙高度术前为12.19±1.69mm,末次随访时为14.34±1.91mm;背侧椎间隙高度术前为7.41±1.34mm,末次随访时为8.48±1.07mm。无论L4/5或L5/S1,末次随访时其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Dynesys作为一种非融合动态稳定系统,在辅助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保留了腰椎生理曲度和固定节段的活动性,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增加并维持了椎间隙高度,是辅助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ESYS 腰椎 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50
9
作者 王岩 陈仲强 孙垂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8-523,共6页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5月确诊为胸椎管狭窄症并应用超声骨刀进行后路胸脊髓减压术的患者28例,其中单纯行胸椎管后壁切除术者16例,共计切除胸椎管后壁55个节段;在胸...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5月确诊为胸椎管狭窄症并应用超声骨刀进行后路胸脊髓减压术的患者28例,其中单纯行胸椎管后壁切除术者16例,共计切除胸椎管后壁55个节段;在胸椎管后壁切除基础上再行单节段环形减压术者12例,共计切除胸椎管后壁44个节段。术中实时记录胸椎管后壁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有无神经根损伤和脊髓损伤、有无硬膜损伤和脑脊液漏;术后第5天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8例患者单个节段胸椎管后壁切除的时间为3.0±1.4min(2.0~5.7min)。单纯行胸椎管后壁切除术的16例患者单个节段胸椎管后壁切除的术中出血量为108.3±47.3ml(50.0~200.0ml);行环形减压术的12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13.8±217.0ml(255.0~800.0ml)。未出现因为超声骨刀切割导致的硬膜损伤、脑脊液漏;在进行"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中,2例患者分别发生左侧T2、T4神经根切割,均发生在黄韧带骨化导致椎管严重狭窄的节段,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侧胸壁放射痛,保守治疗4周后好转;另1例术后无明显不适。术后第5天28例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脊髓损害症状加重的患者。结论:应用超声骨刀可以相对安全、有效地完成胸椎管狭窄症的减压手术;在黄韧带骨化导致胸椎管严重狭窄的节段,应用超声骨刀进行"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时有损伤相应节段神经根的风险,应严格控制切割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症 胸椎 手术 超声骨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症再手术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贾连顺 刘洪奎 +1 位作者 侯铁胜 赵定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8-181,共4页
对107例腰椎间盘和椎管狭窄症手术效果欠佳者,根据其临床征象和影像学表现选择治疗方法,进行再手术治疗72例,获得优良效果60例(占83.3%);采用非手术治疗35例,获得改善23例,无变化12例。对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失败原因... 对107例腰椎间盘和椎管狭窄症手术效果欠佳者,根据其临床征象和影像学表现选择治疗方法,进行再手术治疗72例,获得优良效果60例(占83.3%);采用非手术治疗35例,获得改善23例,无变化12例。对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失败原因和其诊断作了详细论述。本文还对再手术适应证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症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兵 胡朝晖 +1 位作者 谢湘涛 梁博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显微镜下行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6例,单节段13例,双节段23例。术前及术后8个月时应用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法...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显微镜下行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6例,单节段13例,双节段23例。术前及术后8个月时应用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综合满意度评估。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单节段手术时间60 ̄180min,平均85min,出血50 ̄130ml,平均73ml;双节段手术时间70 ̄180min,平均95min,出血50 ̄150ml,平均80ml。术中4例患者发生硬膜破裂,予以相应处理后痊愈,术后无神经根损伤、感染及腰椎失稳等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术前ODI评分平均78.22±17.62分,术后8个月时平均30.17±15.26分,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前后ODI评分差异显著(P<0.05)。手术综合满意程度评估,优28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2%。结论:显微镜下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症 显微镜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长期随访观察 被引量:30
12
作者 张庆明 雍宜民 沈惠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分析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远期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10年以上行椎板切除术的病人102例。应用JOA评分标准计算术后改善率,对术前下肢痛时间、年龄、是否合并间盘突出、椎板切除个数、术前JOA评分、患者职业等进... 目的:分析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远期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10年以上行椎板切除术的病人102例。应用JOA评分标准计算术后改善率,对术前下肢痛时间、年龄、是否合并间盘突出、椎板切除个数、术前JOA评分、患者职业等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术后10年优良率73.52%。改善率与术前腰腿痛持续时间及是否合并椎间盘突出有显著性相关,年龄、椎板切除个数、术前JOA评分、患者职业等与改善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椎板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式,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大部分病人可以得到较好的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腰椎 椎管狭窄症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护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新宇 郑燕平 +4 位作者 原所茂 侯勇 杜伟 王洪彬 王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护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0年4月 ̄2003年11月共有32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男21例,女11例,年龄38 ̄75岁;其中单纯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3例,胸椎间盘突出症合...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护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0年4月 ̄2003年11月共有32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男21例,女11例,年龄38 ̄75岁;其中单纯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3例,胸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0例,胸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胸椎孤立后纵韧带骨化9例。单纯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4例,单纯后路全椎板截骨原位再植、椎管扩大减压术9例,全椎板截骨原位再植、环脊髓减压、椎管扩大减压成形术19例。术中均应用丹迪Key-Point脊髓监护系统进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结果:23例术中监护无异常,术后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12例患者术中即可见波形改善。4例术中出现波形异常,其中2例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障碍。4例术中监护未见异常,术后症状加重,假阴性率12.5%。1例术中波形异常,但术后无脊髓损伤表现,假阳性率3.1%。结论: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护可及时发现术中危及脊髓的因素,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率。与其它监测方法合用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椎管狭窄症 体感诱发电位 手术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86例报告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承敏 杨东明 +1 位作者 高吉昌 贾全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髓核切除术并椎管减压术治疗。结果:术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68例,基本缓... 目的:探讨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髓核切除术并椎管减压术治疗。结果:术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68例,基本缓解12例,优良率94%。结论: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可完成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但巨大中央型突出并钙化者不适合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显微内窥镜 椎管狭窄症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在胸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郑生 侯克东 +3 位作者 朱守荣 王岩 肖嵩华 张永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B07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在胸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对82例胸椎管狭窄症采用单纯后路胸椎板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手术减压前30min给予MP1000mg冲击。76例减压术后第1日起每日200mg递减,术后第5d停药。术...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在胸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对82例胸椎管狭窄症采用单纯后路胸椎板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手术减压前30min给予MP1000mg冲击。76例减压术后第1日起每日200mg递减,术后第5d停药。术后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IR)损伤6例,其中3例MP用法同上;另3例术后出现脊髓IR损伤时即刻按NASCIS-II方案治疗。结果:本组76例术后呈现不同程度的恢复。另6例术后出现脊髓IR损伤,其中术后MP每日200mg递减治疗的3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慢,1例于术后6个月恢复至正常,2例术后1年随访时肌力恢复满意但肢体仍有麻痛感;采用NASCIS-II方案治疗的3例患者中,2例于治疗后48h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例于术后1个月双下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结论: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减压患者围手术期应用MP,具有预防和治疗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管狭窄症 甲基强的松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和腰椎并发椎管狭窄症Ⅰ期手术减压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6
作者 申连成 龙厚清 +2 位作者 徐晶辉 黄阳亮 李佛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8-471,共4页
目的 观察Ⅰ期手术减压治疗颈腰椎并发的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22例Ⅰ期手术减压治疗颈、腰椎并发的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平均年龄(68.7±9.3)岁(55-83岁),随访24-58个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 目的 观察Ⅰ期手术减压治疗颈腰椎并发的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22例Ⅰ期手术减压治疗颈、腰椎并发的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平均年龄(68.7±9.3)岁(55-83岁),随访24-58个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月和随访末期JOA评分(颈椎17分法、腰椎29分法)及其改善率;患者满意度;并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分别是(189±49)min、(490±70)ml、15.9 d;随访末期JOA改善率分别达到67.9%(C-JOA)、63.5%(L-JOA),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病人满意度73.9%;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8.1%,包括急性失血、脑脊液漏、深部感染、短暂性神经损害各1例。结论 Ⅰ期手术减压治疗颈腰椎并发的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围手术期并发症并未因此增加,但应严格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期减压 颈椎 腰椎 并发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4
17
作者 权正学 欧云生 +1 位作者 王因希 安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21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4年5个月。结果: 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CSM)组 11例,... 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21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4年5个月。结果: 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CSM)组 11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DCS) 8例及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 )2例,术后2周及三月门诊随访时评分,三组病例评分均明显提高,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未见“再关门”及脊柱不稳现象。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减压效果确实,并发症少,出血少,对颈椎的稳定性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管狭窄症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术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华燕 尚显文 刘日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依据影像及临床表现确诊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7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按X线分型:3例为连续型,2例为节段型,2例为混合型,全部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常规C3 ̄C7减压,...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依据影像及临床表现确诊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7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按X线分型:3例为连续型,2例为节段型,2例为混合型,全部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常规C3 ̄C7减压,棘突打孔10号线固定在门轴侧侧块关节囊上。术前和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法)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例出现脑脊液漏,均经漏口缝合、取头低脚高位、局部加压等处理痊愈,无硬膜外血肿脊髓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3例术后2个月内发生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1.5 ̄3年,平均18.5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46.2% ̄87.5%(优2例,良4例,可1例),无一例复发。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通过扩大椎管矢状径达到减压目的,不易损伤神经,是治疗氟骨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骨 颈椎椎管狭窄症 单开门 椎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伞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舟丹 陆兆琼 +3 位作者 刘传太 石剑辉 张春宝 赵月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25-226,共2页
目的 :探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新术式。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张伞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 32例。结果 :平均随访 1年 3个月 ,改善率平均 93 6 % ,优 2 8例 ,良 4例。结论 :本术式使用回植椎板固定... 目的 :探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新术式。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张伞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 32例。结果 :平均随访 1年 3个月 ,改善率平均 93 6 % ,优 2 8例 ,良 4例。结论 :本术式使用回植椎板固定可靠 ,可有效地预防硬膜及神经根疤痕粘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症 椎管扩大成形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获得性椎管狭窄症1例报告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信 马亚萍 +2 位作者 杜迁 伍富俊 张怡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07-1408,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发生退行性改变后,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背部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发生退行性改变后,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背部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根据突出的部位,可分为中央型、旁中央型、侧方型和极外侧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症 获得性 巨大型 髓核组织 退行性改变 腰背部疼痛 di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