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辅助定位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
作者 李宗师 康志宇 +5 位作者 尤文阳 卢松波 李哲 张玉娥 赵静芝 韩彬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定位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6月我科椎管内麻醉下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组和超声辅助定位组,每组57例。2组患者椎管内麻醉...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定位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6月我科椎管内麻醉下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组和超声辅助定位组,每组57例。2组患者椎管内麻醉操作均采用旁正中入路进行穿刺,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首个穿刺点穿刺成功率、皮肤穿刺次数、调整硬膜外针方向次数、穿刺点定位时间、穿刺时间(穿刺成功时间、麻醉操作时间、总时间)、穿刺过程中不良事件(神经异感、意外穿破硬脊膜)、椎管内麻醉相关并发症(腰痛、头痛、神经损伤)、患者满意度和住院时间,术后24 h采用15项恢复质量(15-Item Quality of Recovery,QOR-15)量表评估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结果超声辅助定位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1.9%(41/57),明显高于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组28.1%(16/57)(χ^(2)=21.930,P=0.000);超声辅助定位组首个穿刺点穿刺成功率87.7%(50/57),明显高于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组54.4%(31/57)(χ^(2)=15.396,P=0.000)。超声辅助定位组皮肤穿刺次数和调整硬膜外针方向次数分别为1(1,1)、0(0,1)次,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组分别为2(1,3)、3(0,5)次,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00)。超声辅助定位组穿刺定位时间2.2(1.7,3.2)min,明显长于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组0.8(0.5,1.2)min(Z=-8.418,P=0.000)。超声辅助定位组穿刺成功时间、麻醉操作时间和总时间分别为1.9(1.7,2.3)、4.9(4.3,5.3)、7.1(6.3,8.7)min,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组分别为5.1(2.3,8.0)、7.9(5.7,11.0)、8.6(6.6,12.0)min,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组操作时神经异感发生率(3.5%vs.7.0%,χ^(2)=0.176,P=0.675)、硬膜外针意外穿破硬脊膜发生率(0%vs.3.5%,P=0.496)、术后头痛发生率(0%vs.3.5%,P=0.496)、腰痛发生率(1.8%vs.10.5%,χ^(2)=2.435,P=0.1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均无神经损伤症状出现,术后24 h QOR-15量表评分[119(115,124)分vs.116(112,121)分,Z=-1.858,P=0.063]、住院时间[10.0(9.0,12.5)d vs.10.0(8.0,13.0)d,Z=-0.043,P=0.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辅助定位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组(P=0.004)。结论超声辅助定位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可以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首个穿刺点穿刺成功率,减少皮肤穿刺次数和调整硬膜外针方向次数,明显缩短麻醉操作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定位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椎管内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穿刺点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2
作者 叶海宾 皇甫彪 +1 位作者 李莉 白耀武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点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行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120例阴道分娩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高位麻醉组(n=60)和低位麻醉组(n=60),2组产妇均采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点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2月行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120例阴道分娩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高位麻醉组(n=60)和低位麻醉组(n=60),2组产妇均采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高位麻醉组行L 1~2穿刺椎管内麻醉,低位麻醉组行L 3~4穿刺椎管内麻醉。比较2组产妇失血量、产程总时长、麻醉指标、产妇分娩情况、新生儿结局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产妇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麻醉组产妇产程总时长较低位麻醉组短(P<0.05)。高位麻醉组产妇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恢复时间均较低位麻醉组短,且麻醉阻滞神经节段数较低位麻醉组显著减少(P<0.05)。高位麻醉组产妇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较低位麻醉组短(P<0.05)。2组产妇的中转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和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麻醉组新生儿出生后1和5 min的Apgar评分均较低位麻醉组高(P<0.05)。高位麻醉组产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5/60),低位麻醉组为10.00%(6/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 1~2穿刺椎管内麻醉在产妇分娩镇痛中具有较好效果,可以缩短产程,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且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分娩镇痛 阻滞平面 产妇 产程 母婴结局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在超体重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海文 姜文霞 +2 位作者 高路明 王元 朱玉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在超体重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剖宫产的超体重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定位,对L2-3间隙穿刺后注射盐酸罗哌卡因麻醉,术毕后在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在超体重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剖宫产的超体重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定位,对L2-3间隙穿刺后注射盐酸罗哌卡因麻醉,术毕后在超声检查辅助实施双侧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对照组椎管内麻醉利用传统定位法,对L2-3间隙穿刺后注射盐酸罗哌卡因麻醉;对比两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术后恢复指标、术后镇静评分(RSS)、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穿刺次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少、穿刺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泌乳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观察组首次自控镇痛时间、下床活动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麻醉恢复室10~30 min R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4 h、6 h疼痛评分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可见切口处浆膜层连续中断,肌间可见出血形成的不规则无回声区或高回声区;见子宫浆膜层连续好,局部可见小范围隆起,回声均匀,浆膜层局部可增厚、表面光滑,完整。结论对比传统定位法引导的椎管内麻醉,在超体重产妇剖宫产术中利用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麻醉可缩短穿刺时间和减少穿刺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体重产妇 剖宫产术 超声检查 椎管内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朱芸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比较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南京江宁中医院收治的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按照单双号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南京江宁中医院收治的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按照单双号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麻醉前和麻醉完成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记录两组术后即刻(T0)、术后6 h(T1)和术后12 h(T2)的镇痛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χ^(2)=5.454,P=0.019),麻醉后两组MAP、HR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组间比较,麻醉后研究组MAP和HR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与T0时点比较,两组T1、T2时点VAS评分均明显高于T0时点(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T1、T2时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来说,两种麻醉均能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椎管内麻醉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 全身麻醉 椎管内麻醉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宋满 李凤娟 +3 位作者 付春艳 刘静 韩箫笛 郑孝振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131-135,148,共6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3—12月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P组,n=36)和观察组(R组,n=36... 目的观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3—12月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P组,n=36)和观察组(R组,n=36)。P组采用艾司氯胺酮+丙泊酚,R组采用艾司氯胺酮+瑞马唑仑。选择腰_(3-4)(L_(3-4))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维持平面胸_(8)(T_(8))以下。切皮前: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0.5 mg/kg,后维持1.0~1.5 mg/(kg·h),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0.05~0.1 mg/(kg·h)。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05 mg/kg,后维持0.1~0.2 mg/(kg·h),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0.05~0.1 mg/(kg·h)。记录入室时(T_(0))、麻醉平面固定后(T_(1))、静脉滴注瑞马唑仑或丙泊酚5(T_(2))、15(T_(3))、30(T_(4))、60(T_(5))min的心率(HR)、有创动脉压(IBP)、血氧饱和度(SPO_(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停止泵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T_(2)~T_(5)两组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SPO_(2)较P组维持在偏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正常范围,但R组较P组维持在偏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术中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明显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泵注药物后R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可复合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镇静,对呼吸、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瑞马唑仑 老年患者 椎管内麻醉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轻比重椎管内麻醉及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聪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6期130-132,共3页
目的 评价低剂量轻比重椎管内麻醉及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骨科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阻滞麻醉组(N组)和低剂量轻比重椎管内麻醉组(C组),每组65例。N组术中行神经阻滞麻... 目的 评价低剂量轻比重椎管内麻醉及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骨科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阻滞麻醉组(N组)和低剂量轻比重椎管内麻醉组(C组),每组65例。N组术中行神经阻滞麻醉, C组术中行低剂量轻比重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C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3.56±1.03)、(24.86±5.58)、(76.85±20.24)min,较N组的(16.58±2.54)、(435.29±50.68)、(298.67±50.62)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麻醉前、术后30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N组术毕MAP、HR分别为(89.25±10.76)mm Hg(1 mm Hg=0.133 kPa)、(76.34±5.64)次/min,与C组的(93.45±11.02)mm Hg、(78.91±5.82)次/min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中行低剂量轻比重椎管内麻醉的效果比神经阻滞麻醉好,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且不会增加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低剂量轻比重椎管内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视频术前宣教联合音乐情绪疏导疗法对椎管内麻醉患者手术配合度及焦虑程度的影响
7
作者 喻丹 王亮 +2 位作者 梁晶 罗敏 刘雅静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微信视频术前宣教联合音乐情绪疏导疗法对椎管内麻醉患者手术配合度及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椎管内麻醉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 目的探讨微信视频术前宣教联合音乐情绪疏导疗法对椎管内麻醉患者手术配合度及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椎管内麻醉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微信视频术前宣教联合音乐情绪疏导疗法干预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情况、对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手术配合度等。结果干预前,两组在S-AI得分方面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在S-AI得分方面均较前降低,且研究组在S-AI得分方面远远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停台/延台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赫(P<0.05),所有研究对象干预前GSES评分较低,干预后,研究对象评分明显提高,以研究组自我效能感更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在满意度评价上,研究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微信视频术前宣教联合音乐情绪疏导疗法在椎管内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其自我效能,同时促进患者手术配合度的提升,保证麻醉及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视频 术前宣教 音乐情绪疏导疗法 椎管内麻醉 手术配合度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疼痛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小飞 施健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疼痛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65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全身麻醉组(n=4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疼痛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65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全身麻醉组(n=40)和椎管内麻醉组(n=40)。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评估患者术后7 d内谵妄发生率,采用谵妄评定量表(DRS-98)评估患者谵妄得分,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患者术后7 d平均疼痛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高于椎管内麻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患者DRS-98评分高于椎管内麻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椎管内麻醉可显著降低65岁及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椎管内麻醉 谵妄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文式临床路径干预模式在糖尿病足患者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王爱环 何军霞 +1 位作者 杜彩凤 冯慧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3期4406-4409,共4页
目的观察图文式临床路径干预模式在椎管内麻醉糖尿病足患者麻醉恢复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拟在开封市中心医院行椎管内麻醉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顺序,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图文式临床路径干预模式在椎管内麻醉糖尿病足患者麻醉恢复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招募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拟在开封市中心医院行椎管内麻醉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顺序,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麻醉恢复期护理,观察组接受图文式临床路径干预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监护指标[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体温、修订版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估法(FPS-R)]、认知功能[术前、术后6 h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术后3 d内谵妄发生率]、苏醒期并发症、恢复时间(首次下地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体温、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FPS-R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内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观察组MoCA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下地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文式临床路径干预模式用于椎管内麻醉糖尿病足患者麻醉恢复期护理中可减少认知功能影响及苏醒期并发症发生,对促进术后恢复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图文式临床路径干预模式 椎管内麻醉 麻醉恢复期护理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10
作者 张梦 陈明松 余小鸣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骨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骨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统计两组应激反应、MMSE评分、VAS评分。结果T0,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P>0.05,T1~T4,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P>0.05,术后第1d、第3d、第7d,观察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h、12h、24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VAS评分,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在高龄骨科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和疼痛,提高患者认知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定位 高龄 骨科手术 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 应激反应 认知能力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孙慧河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5期17-20,共4页
分娩的过程十分复杂,产妇在剧烈疼痛下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产妇内分泌系统平衡被打破,生成大量的儿茶酚胺,导致胎盘缺血缺氧,降低子宫收缩能力,可能会诱发不良的妊娠结局。因此对于产妇来说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分娩疼... 分娩的过程十分复杂,产妇在剧烈疼痛下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产妇内分泌系统平衡被打破,生成大量的儿茶酚胺,导致胎盘缺血缺氧,降低子宫收缩能力,可能会诱发不良的妊娠结局。因此对于产妇来说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分娩疼痛感,能减少分娩痛对产妇、胎儿的不利影响。目前联合用于分娩镇痛的方式主要为椎管内麻醉,该镇痛方式具有镇痛效果明显、对胎盘血供及代谢影响小等优势。鉴于此,本研究对分娩镇痛中椎管内麻醉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分娩镇痛 镇痛时机 镇痛方式 麻醉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阻滞联合椎管内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谵妄的影响
12
作者 胡倩男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0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予以神经阻滞联合椎管内麻醉的效果及对术后谵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常模组和研讨组,每组各5... 目的:分析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予以神经阻滞联合椎管内麻醉的效果及对术后谵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常模组和研讨组,每组各50例。术中常模组接受椎管内麻醉,研讨组接受神经阻滞联合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围手术期血压、疼痛程度及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研讨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常模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5 min、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研讨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高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及24 h,研讨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讨组术后谵妄评定量表-98修订版(DRS-R-98)评分低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椎管内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能维持其围手术期血压的稳定,减轻术后疼痛,预防术后谵妄的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 下肢骨折手术 老年患者 术后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影响的临床价值分析
13
作者 陈园园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9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3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产科行阴道分娩的12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阴道分娩,观察组行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比两组的产程时间、疼痛...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3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产科行阴道分娩的12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阴道分娩,观察组行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比两组的产程时间、疼痛情况、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第二产程长于对照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能有效提高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且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椎管内麻醉 产程 母儿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中椎管内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对子宫肌瘤的应用效果研究
14
作者 何福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282-2284,共3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在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在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分析比较两组麻醉前(T0)、创建气腹后(T1)、手术结束时(T2)的收缩压、心率水平及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各时点疼痛程度[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结果:与T0时点比较,两组T1、T2时收缩压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心率呈上升趋势,观察组心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两组各时点,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时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应用椎管内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提升麻醉效果,减轻术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手术 全身麻醉 椎管内麻醉复合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案椎管内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7
15
作者 贺端端 张华 +3 位作者 张江超 史成梅 李民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探讨适合目标导向式控制腰麻平面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方法及局麻药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148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剖宫产,比较不同麻醉方案腰麻后的麻醉效果及低血压的发生情况。34例采用0.5%罗哌卡因(0.5%R组)... 目的探讨适合目标导向式控制腰麻平面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方法及局麻药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148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剖宫产,比较不同麻醉方案腰麻后的麻醉效果及低血压的发生情况。34例采用0.5%罗哌卡因(0.5%R组)L 2~3穿刺间隙;38例采用0.5%布比卡因(0.5%B组)L 2~3穿刺间隙;38例采用0.4%布比卡因(0.4%B组)L 2~3穿刺间隙;38例采用0.67%罗哌卡因(0.67%R组)L 3~4穿刺间隙。腰麻剂量按身高给药,160~170 cm患者上述4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2、10、10、16 mg,低于160 cm或高于170 cm患者在此基础上分别减少2 mg或增加2 mg对应局麻药。通过2种体位调节控制阻滞平面至目标,减少低血压风险及持续时间。观察切皮时刻及胎儿娩出时刻阻滞平面,术中牵拉反应情况,腰麻操作完毕至左倾位和左倾位改为平卧位2个时点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切皮时刻腰麻平面中位数0.5%B组和0.4%B组为T 7,0.5%R组和0.67%R组为T 8。胎儿娩出时刻,0.5%R组达到目标平面T 6比例最低为35.3%,目标平面超过T 6比例0.5%B组31.6%最高,其次是0.4%B组(23.7%),0.67%R组(21.1%),0.5%R组最低(2.9%);0.5%R组所达平面中位数为T 7,其余3组中位数为T 6。0.5%R组和0.4%B组与0.67%R组和0.5%B组相比,有更高比例患者需要硬膜外补充给药达到要求平面(分别为61.8%、23.7%、10.5%、10.5%)(χ2=32.424,P=0.000),以及静脉辅助用药减轻牵拉反应(分别为44.1%、28.9%、13.2%、15.8%,χ2=11.505,P=0.009)。各组患者平卧位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倾位期间:0.5%R组(32.4%vs.0.0%,Z=-3.002,P=0.003),0.5%B组(57.9%vs.31.6%,Z=-2.466,P=0.014),0.4%B组(55.3%vs.31.6%,Z=-2.601,P=0.009),0.67%R组(42.1%vs.10.5%,Z=-2.526,P=0.012)。0.5%B组和0.4%B组中重度低血压发生率在左倾位和平卧位时均明显高于0.67%R组和0.5%R组(左倾位时中重度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8.4%、7.9%、5.3%、0.0%,χ2=17.216,P=0.001;平卧位时中重度低血压发生率依次为44.7%、34.2%、21.1%、14.7%,χ2=8.459,P=0.037)。结论剖宫产手术选择L 3~4穿刺间隙,0.67%罗哌卡因腰麻,按身高给药,适合目标导向性控制阻滞平面,不易出现高平面阻滞,且硬膜外追加少,牵拉反应少,低血压发生率低,是可供选择的腰麻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手术 椎管内麻醉 目标导向平面控制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椎管内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何满 刘洁琼 陈昊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0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椎管内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择期接受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孕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在剖宫产术前采用超声引导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腰椎3-4间隙,注入0.5%的罗哌卡因3 mL...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椎管内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择期接受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孕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在剖宫产术前采用超声引导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腰椎3-4间隙,注入0.5%的罗哌卡因3 mL完成椎管内麻醉,B组采用超声引导旁正中矢状斜位入路穿刺腰椎3-4间隙,注入0.5%的罗哌卡因3 mL,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超声扫查显示前后复合体情况、穿刺时间、穿刺次数。观察两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穿刺点出血、一侧肢体麻木异感及血压下降20%及术后头痛、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穿刺5 min时感觉消失平面均能达到T6及以上。与A组比较,B组超声检查可见前复合体较多,1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操作时患者一侧肢体麻木异感发生率高(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椎管内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穿刺路径 旁正中冠状斜位入路穿刺 旁正中矢状斜位入路穿刺 剖宫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对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预防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17
作者 文怀昌 汪懿 +1 位作者 陈永权 金孝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66-68,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右美托咪啶预防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集关于右美托咪啶预防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随机对... 目的系统评价右美托咪啶预防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集关于右美托咪啶预防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包括麻醉后寒战发生率、寒战程度、镇静评分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提取资料并评估方法学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RCT,共880例患者,其中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各440例。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2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纳入的文献中有5项研究为B级,其余均为C级。右美托咪啶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22,95%CI:0.16~0.30)。采用Wrench标准对寒战进行分级,右美托咪啶组1级寒战发生率(RR=0.33,95%CI:0.19~0.55)和2级寒战发生率(RR=0.29,95%CI:0.15~0.55)均低于对照组。右美托咪啶组无3、4级寒战者。右美托咪啶组心率低于对照组(MD=-6.43,95%CI:-11.46^-1.41),但未出现明显的心动过缓。结论右美托咪啶预防椎管内麻醉后寒战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椎管内麻醉 麻醉并发症 寒战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Meta的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波 刘江锋 +5 位作者 郝恒瑞 杨帆 李勇晋 王双 田艳勋 冯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目的对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肢骨折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方法对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Cochrane、EMbase等数据库2013年1月~2018年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下肢骨折术中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术后... 目的对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肢骨折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方法对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Cochrane、EMbase等数据库2013年1月~2018年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下肢骨折术中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术后认知障碍影响的相关研究报道进行检索,由2名工作人员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和技术路线图进行筛选,并借助Cochrane手册中的随机试验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然后采用RevMan 5.1软件对检索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提取10篇国内外相关报道,共8篇国内文献,2篇国外文献;所有文献中共纳入925例患者,其中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共有415例,采用椎管内麻醉的患者共有510例。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P=0.42,I2=0;经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可知实施全身麻醉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的下肢骨折患者(RR=1.40,95%CI:1.04~1.88,P=0.04);偏倚风险分析结果并未发现有明显的偏倚。结论在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后认知障碍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椎管内麻醉 下肢骨折 术后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建英 孟毛萍 +2 位作者 孙艳 李桂乐 吴爱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6期50-50,共1页
自2002以来,我院对100例足月初产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及硬膜外麻醉进行分娩镇痛,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分娩镇痛 椎管内麻醉 临床观察 CSEA 联合阻滞 足月 硬膜外麻醉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导管预置不同深度对椎管内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胜利 程翅 +1 位作者 严庆节 余志豪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导管 预置 椎管内麻醉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