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足月单胎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新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5期2810-2811,共2页
目的研究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足月单胎初产妇分娩方式选择及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嵩县中医院86例足月单胎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自然分娩,不给予镇痛措施,观察组于活跃期进...
目的研究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足月单胎初产妇分娩方式选择及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嵩县中医院86例足月单胎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自然分娩,不给予镇痛措施,观察组于活跃期进行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统计对比两组第一、二产程用时,产后出血量,胎头吸引器助产率,转剖宫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产程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胎头吸引器助产率(6.98%)、转剖宫产率(4.65%)低于对照组(25.58%)、(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单胎初产妇于活跃期行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二产程用时,减轻产妇疼痛,降低剖宫产率、胎头吸引器助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
初产妇
分娩
方式
产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分娩镇痛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对中转剖宫产时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
22
2
作者
赵娜
李晓光
+3 位作者
汪愫洁
徐涛
白云波
徐铭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339-345,共7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对中转剖宫产时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并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且中转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以纳入本研究...
目的探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对中转剖宫产时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并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且中转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以纳入本研究的所有产妇分娩镇痛期间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的算术均值(60 mL)为分界值,将其分为高容量组(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60 mL)和低容量组(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60 mL)。中转剖宫产时,通过原分娩镇痛置入的硬膜外导管给予试验剂量的1.5%利多卡因3 mL及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混合液10~20 mL进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硬膜外麻醉失败率及麻醉效果。结果共36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产妇入选本研究。其中高容量组17例、低容量组19例。高容量组硬膜外麻醉失败率明显高于低容量组(23.5%比0,P=0.040)。两组产妇剖宫产术中局部麻醉药用量(P=0.057)、给予首次麻醉诱导剂量至切皮时间(P=0.290)、给予首次麻醉诱导剂量至术毕时间(P=0.748)均无显著性差异。36例产妇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术(4例硬膜外麻醉失败者改行腰硬联合麻醉),均无产妇和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Pearson相关法分析显示,给予首次麻醉诱导剂量后10 min体表感觉阻滞平面与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明显相关(r=0.509,P=0.003),与单位时间镇痛药液用量无线性相关(r=0.272,P=0.125)。高容量组给予首次麻醉诱导剂量后10 min右侧体表感觉阻滞平面[T9(T6,T9)比T6(T4,T7),P=0.048]及术毕右侧运动阻滞分级[1(0,1)比2(1,3),P=0.034]均低于低容量组。高容量组在切皮后分离肌肉时主诉不适(23.1%比0,P=0.058)和回纳子宫并腹腔探查时主诉不适(30.8%比15.8%,P=0.401)的产妇比率与低容量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接受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且中转剖宫产的产妇,若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增多,不仅增加后续硬膜外麻醉失败风险,且影响硬膜外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
中转剖宫产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足月单胎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新颖
机构
嵩县中医院妇产科
出处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5期2810-2811,共2页
文摘
目的研究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足月单胎初产妇分娩方式选择及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嵩县中医院86例足月单胎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自然分娩,不给予镇痛措施,观察组于活跃期进行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统计对比两组第一、二产程用时,产后出血量,胎头吸引器助产率,转剖宫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产程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胎头吸引器助产率(6.98%)、转剖宫产率(4.65%)低于对照组(25.58%)、(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单胎初产妇于活跃期行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二产程用时,减轻产妇疼痛,降低剖宫产率、胎头吸引器助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关键词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
初产妇
分娩
方式
产程时间
分类号
R719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娩镇痛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对中转剖宫产时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
22
2
作者
赵娜
李晓光
汪愫洁
徐涛
白云波
徐铭军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麻醉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出处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339-345,共7页
基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青年基金专项课题资助项目(FCYYQN-201909)。
文摘
目的探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对中转剖宫产时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并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且中转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以纳入本研究的所有产妇分娩镇痛期间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的算术均值(60 mL)为分界值,将其分为高容量组(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60 mL)和低容量组(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60 mL)。中转剖宫产时,通过原分娩镇痛置入的硬膜外导管给予试验剂量的1.5%利多卡因3 mL及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混合液10~20 mL进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硬膜外麻醉失败率及麻醉效果。结果共36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产妇入选本研究。其中高容量组17例、低容量组19例。高容量组硬膜外麻醉失败率明显高于低容量组(23.5%比0,P=0.040)。两组产妇剖宫产术中局部麻醉药用量(P=0.057)、给予首次麻醉诱导剂量至切皮时间(P=0.290)、给予首次麻醉诱导剂量至术毕时间(P=0.748)均无显著性差异。36例产妇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术(4例硬膜外麻醉失败者改行腰硬联合麻醉),均无产妇和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Pearson相关法分析显示,给予首次麻醉诱导剂量后10 min体表感觉阻滞平面与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明显相关(r=0.509,P=0.003),与单位时间镇痛药液用量无线性相关(r=0.272,P=0.125)。高容量组给予首次麻醉诱导剂量后10 min右侧体表感觉阻滞平面[T9(T6,T9)比T6(T4,T7),P=0.048]及术毕右侧运动阻滞分级[1(0,1)比2(1,3),P=0.034]均低于低容量组。高容量组在切皮后分离肌肉时主诉不适(23.1%比0,P=0.058)和回纳子宫并腹腔探查时主诉不适(30.8%比15.8%,P=0.401)的产妇比率与低容量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接受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且中转剖宫产的产妇,若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增多,不仅增加后续硬膜外麻醉失败风险,且影响硬膜外麻醉效果。
关键词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
中转剖宫产
硬膜外麻醉
Keywords
neuraxial labor analgesia
intrapartum cesarean delivery
epidural anesthesia
分类号
R614.3 [医药卫生—麻醉学]
R714.7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足月单胎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的影响
张新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分娩镇痛硬膜外间隙镇痛药液用量对中转剖宫产时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
赵娜
李晓光
汪愫洁
徐涛
白云波
徐铭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