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闻力 旷甫国 +3 位作者 苟亚伟 巩春甫 赵礼雄 段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目的:比较单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联合应用病灶微波消融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脊柱转移瘤伴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1例,... 目的:比较单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联合应用病灶微波消融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脊柱转移瘤伴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1例,女28例,年龄27~71岁(52.8±9.7岁),单椎体受累43例,两个及以上椎体受累2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37例采用单纯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32例采用病灶微波消融灭活联合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术前行Tomita评分、Tokuhashi评分,并采用硬膜外脊髓压迫(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ESCC)评分系统评估脊髓压迫程度,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系统(spinal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core,SINS)评估脊柱稳定性。记录所有患者术前神经功能障碍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并于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记录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疼痛VAS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通过Kaplan-Meier法评价所有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两组同时间点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6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36个月,中位时间A、B组分别为18个月和20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前Tomita评分、改良Tokuhashi评分、SINS评分和ESCC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567±137ml,低于B组的690±90ml(P=0.02)。两组患者VAS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在术后随访时均较术前改善;两组间比较术前和术后24h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VAS评分分别为2.84±1.30和2.45±1.01,术后3个月时SF-36评分为67.43±7.49,均优于同时间点B组(P<0.05)。A组有89.2%(33例)、B组有93.8%(30例)的患者在术后脊髓功能得到改善,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总体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B组无进展生存期优于A组(P=0.03)。结论:与单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微波消融灭活技术联合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伴病理性骨折患者,不增加手术创伤和风险,并在缓解疼痛、提高脊柱稳定性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微波消融 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病理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经皮单向椎弓根螺钉连接棒长度测量器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2
作者 王越 王珊 +6 位作者 李良生 郑晓鹏 黄泓翰 陈恒梅 陈世杰 陈建泉 王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胸腰椎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s)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创伤疾病之一[1、2],在所有创伤患者中的发病率达到5%[2]。其中,胸腰椎(T11~L2)骨折的发病率约占脊柱骨折的60%[1],目前,采用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 胸腰椎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s)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创伤疾病之一[1、2],在所有创伤患者中的发病率达到5%[2]。其中,胸腰椎(T11~L2)骨折的发病率约占脊柱骨折的60%[1],目前,采用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已经成为常用术式[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脊柱骨折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 创伤患者 脊柱创伤 无神经损伤 长度测量 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学光 孙振中 +4 位作者 张树军 李渊 韩晓飞 赫彦明 庄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4,共7页
目的:探讨脊柱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6月在我院采用脊柱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 目的:探讨脊柱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安全性及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6月在我院采用脊柱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23~61岁(39.3±9.1岁)。AO分型A型6例,B型2例,C型1例。骨折节段:T122例,L13例,L23例,L31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残损分级:C级2例,D级2例,E级5例。采用与伤椎置钉同切口脊柱全内镜下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记录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腰痛程度,在脊柱X线片和CT上测量矢状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及椎管侵占率;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5~145min(112.4±21.2min),出血量50~110mL(83.9±19.6mL),住院时间7~13d(9.1±1.3d)。无伤口感染、脑脊液漏、神经损伤加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6~13个月(8.4±3.9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4.7±1.6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比较亦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椎前缘高度比及椎管侵占率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d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1例由C级恢复至D级,另3例神经损伤患者完全恢复。结论:经伤椎置钉同切口脊柱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获得有效的神经根及椎管减压,矫形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爆裂性骨折 脊柱全内镜 减压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截瘫 被引量:3
4
作者 于海洋 李超 +5 位作者 干阜生 梁成民 焦伟 赵刚 翟云雷 杨东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板间开窗减压并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截瘫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收治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截瘫患者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18~58岁。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6例,D级2...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板间开窗减压并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截瘫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收治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截瘫患者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18~58岁。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6例,D级26例。均采用后路经椎板间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和横突间植骨治疗,其中单侧椎板开窗减压31例,双侧椎板开窗减压6例。随访椎管减压情况、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定位准确,未出现螺钉进入椎管情况,手术时间110~170min,平均145min,术中出血量350~1100ml,平均670ml。术后切口浅表感染2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经换药后痊愈;1例术后1周缝线断裂致腰背部巨大血肿形成,行血肿清除术后10d切口痊愈。31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5.6个月,所有患者椎管减压充分,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2.3%矫正到术后92.7%,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26.4°矫正到术后的平均6.9°。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有1~3级恢复。23例10~12个月时取出内固定,随访未见椎体高度丢失及脊柱成角加重。结论:后路经椎板间开窗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伴不完全截瘫可同时解决脊髓减压和脊柱稳定的问题,在正确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骨折 内固定 开窗 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的中长期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立 王勇 +7 位作者 陈安富 林华刚 陈聪 郭家斌 孙宇 刁垠泽 张凤山 周非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76-784,共9页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9年9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9年9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8例多节段脊髓受压的慢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52.3±8.1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合并慢性颈脊髓病5例,脊髓型颈椎病13例.减压节段:17例为C3~C7,1例为C3~T1,术中固定融合3.8±1.0个椎体.12例患者出院时(术后2周左右)复查颈椎MRI,1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13.5年(10.5±2.8年).在术前、出院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后凸节段Cobb角,在颈椎MRI上测量脊髓前缘角及改良K线,末次随访时在X线片上评估手术固定节段骨性融合及后凸矫形角度丢失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JOA评分及颈痛VAS评分.结果:18例患者术前后凸节段的局部Cobb角为6.6°±6.5°后凸,术后2周为3.8°±8.0°前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C2~C7颈椎Cobb角为1.3°±9.4°前凸,术后2周为5.8°±7.0°前凸,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例患者颈椎MRI上测量脊髓前缘角术前为11.1°±4.2°后凸,术后2周为1.3°±5.2°后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C2~C7节段脊髓前缘角术前为6.5°±4.4°后凸,术后2周为1.1°±6.3°前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7例(39%)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均在术后1~4个月内完全恢复.术后末次随访11例患者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后凸矫形角度无丢失;颈椎MRI显示脊髓无受压,正中矢状位片显示脊髓前缘角无丢失.11例患者JOA评分术前8.0±2.8分,末次随访时15.6±0.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JOA评分改善率(83±14)%;颈痛VAS评分术前为2.2±3.0分,末次随访时为1.11.2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退变性颈椎后凸的多节段受压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采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可以获得长期稳定、良好的脊髓功能改善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 退变性后凸 弓根螺钉 脊髓前缘角 成形管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军 吴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0-744,共5页
目的目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治疗以颈椎后路椎管成术为主,但K线阴性患者由于颈椎矢状位畸形疗效欠佳。文中研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通过改善矢状位形态与解除颈椎管狭窄两方面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目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治疗以颈椎后路椎管成术为主,但K线阴性患者由于颈椎矢状位畸形疗效欠佳。文中研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通过改善矢状位形态与解除颈椎管狭窄两方面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K线阴性患者。术前3 d、术后1周及术后每次随访均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量化评估患者病情及颈椎影像学指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病情变化以评价疗效。结果入选患者共67例,平均(76.5±4.2)岁。其中男48例、女19例,平均手术时间(140.5±37.7)min,平均出血量(354.7±132.2)mL。患者术后1周JOA评分与VA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24.2±10.4)%和(42.6±10.5)%,末次随访时改善率为(57.7±10.5)%和(73.0±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安全性高、置钉简易等优势,能够解除颈髓压迫,恢复颈椎生理性前凸,可有效缓解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老年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后纵韧带骨化症 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45
7
作者 李长青 张伟 +5 位作者 常献 周跃 王建 初同伟 张正丰 郑文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神经功能损害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0年12月~2013年10月对18例伴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全麻下行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后正中小切口进行神经减压、椎间植... 目的:探讨小切口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神经功能损害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0年12月~2013年10月对18例伴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全麻下行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后正中小切口进行神经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骨折复位固定术,并加装横连接(微创手术组)。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30-58岁,平均42-8岁;T123例,L16例,L24例.L35例;AO分型A3型3例,C1型14例,C2型2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9例,C级2例,D级2例。记录肌肉剥离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和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减压等并与同期20例传统开放手术患者(开放手术组)情况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肌肉剥离长度为6.9±1.2cm,术中出血量为538.3±188.7ml,术后引流量为116.4±55.0ml,术后伤口疼痛VAS评分为2.5±1.4分,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比例为16.7%;开放手术组分别为18.6±2.8cm.735.8±252.2ml,233.5±95.8ml,4.4±1.8分和7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椎管得到有效减压。两组均获得最少6个月以上随访,两组不完全瘫患者术后均获得1级及以上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正中小切口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确保良好神经减压的同时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创伤,且能安放横连接,是治疗伴神经功能损害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神经损害 小切口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 神经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术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7
8
作者 侯国进 周方 +6 位作者 田耘 姬洪全 张志山 郭琰 吕扬 杨钟玮 张雅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7-174,共8页
目的:探索后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无神经功能损害的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44例患者... 目的:探索后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无神经功能损害的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44例患者纳入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男性74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39.1±13.2)岁。伤椎分布在T12(42例)、L1(72例)和L2(30例),骨折类型为A3(90例)、B1(25例)和B2(29例)。根据取出内固定物后末次随访矫正度丢失是否>5°,将患者分为再发后凸组和无再发后凸组,再发后凸组共纳入92例,无再发后凸组共纳入52例。利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组间比较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8(20~113)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对患者影像学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比分析。伤椎前缘高度、局部后凸角、伤椎楔形角、Gardner畸形等指标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术后1年随访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楔形角不再因取钉发生变化,而局部后凸角和Gardner畸形在取钉术后仍出现后凸加重(P<0.05);伤椎上、下椎间盘高度随访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单因素分析可见,再发后凸组和无再发后凸组患者的性别、年龄(36.9岁vs.43.0岁)、上位椎间盘损伤与否、CT值(174 vs.160)、术前节段后凸角(16.6°vs.13.3°)、术前伤椎楔形角(16.7°vs.13.6°)、术前Gardner畸形(19.1°vs.15.2°)及术前椎体前缘的高度比(0.65 vs.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男性(OR:2.88,95%CI:1.196~6.933)、上位椎间盘损伤(OR:2.962,95%CI:1.062~8.258)及术前伤椎楔形角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取出内固定物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腰段骨折患者经后路短节段跨伤椎内固定能取得满意的术后即刻效果,但随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矫正角度丢失,男性、上位椎间盘损伤及术前伤椎楔形角是内固定物取出后再发后凸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 弓根螺钉 脊柱后凸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袁磊 陈仲强 +2 位作者 曾岩 孙卓然 李危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56-762,共7页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能提供脊柱三柱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增加相应节段的融合率,是目前治疗胸腰椎侧后凸畸形、骨折、滑脱、肿瘤及退行性病变等的重要方法[1]。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的研究以及内固定材料的发展,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取...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能提供脊柱三柱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增加相应节段的融合率,是目前治疗胸腰椎侧后凸畸形、骨折、滑脱、肿瘤及退行性病变等的重要方法[1]。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的研究以及内固定材料的发展,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螺钉松动仍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最常见的并发症[2]。大量研究报道了术后螺钉松动的发生,但是采用的诊断标准及研究方法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螺钉松动 弓根螺钉 弓根螺钉内固定 脊柱生物力学 侧后凸畸形 退行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6
10
作者 覃浩然 覃海飚 +8 位作者 陈勇喜 韦家鼎 伍亮 付拴虎 宋泉生 谷金 卢大汉 饶远森 卢明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2016年7月我科对86例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病人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手术时...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2016年7月我科对86例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病人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C型臂透视次数、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两组手术并发症;两组手术前后伤椎Cobb角、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以及两组手术前后JOA、ODI评分以及Frankel脊髓功能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皮置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但是经皮置钉组C型臂透视次数比开放置钉组多(P <0.05)。术后经皮置钉组无切口感染发生,开放置钉组切口感染2例,两组术中均未出现置钉位置不良引起的神经损伤。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和复查胸腰椎X线片和CT片,术后15个月两组伤椎均骨性愈合,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5个月的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JOA疼痛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以及Frankel脊髓功能评定结果明显优于术前(P <0.05)。两组之间的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在术后1周及术后15个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周的JOA、OD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15个月时经皮置钉组优于开放置钉组。两组患者术后15个月Frankel脊髓功能评定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式骨折 胸腰 经皮弓根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 被引量:13
11
作者 马维虎 刘观燚 +3 位作者 徐荣明 孙韶华 胡勇 朱颜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采用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43例,其中枢椎椎板螺钉固定...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采用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43例,其中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组(A组)21例,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组(B组)22例。所有患者均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均使用颈椎后路Vertex钉棒系统固定。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无神经、血管、脊髓损伤和内固定松动、断裂失败并发症,是否出现复位丢失和植骨融合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1~3h,平均1.5h,出血量100~650ml,平均240ml。B组手术时间1.2~3h,平均2h,出血量120~800ml,平均350ml。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有2例、B组有3例术中在剥离时损伤C1-2间静脉丛,均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成功。术后CT显示B组1例单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横突孔,但无症状,余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椎板螺钉均位置良好,未见椎动脉、神经损伤及脑脊液漏并发症。43例术后获12个月~3年随访,平均20.3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4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术后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未见复位丢失,亦未见内固定松动退出或断裂。结论:对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应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不仅具有椎弓根螺钉同等的固定疗效,而且相对安全、简单,可以作为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 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上颈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应用于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曾忠友 汤永华 +4 位作者 陈国军 严卫峰 吴鹏 张建乔 金才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6-221,共6页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后行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治疗51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为单节段病变,无严重...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后行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治疗51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为单节段病变,无严重不稳。其中26例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A组),25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B组)。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病变部位、疾病严重程度和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输血,术中、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液量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优于B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19.5个月,随访过程中两组病例均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等,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无严重不稳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效果相当,但相对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螺钉 弓根螺钉 内固定 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断钉断棒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兰泽 陈先 +3 位作者 卢占彬 王立功 安毅 何宝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14-614,618,共2页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后断钉 弓根螺钉 原因分析 固定治疗 断棒 弓根内固定 脊髓损伤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原因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宋富立 靳安民 +3 位作者 王瑞 张辉 童斌辉 姚伟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19-319,共1页
关键词 内固定 螺钉松动 临床分析 短节段弓根螺钉 2003年8月 1999年 创伤 脊柱疾患 固定治疗 弓根 并发症 内同定 胸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旁正中切口下椎弓根螺钉固定合并双侧椎管减压TLIF术的中长期疗效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渊武 陈子贤 +4 位作者 梁运 李邦耀 蒋淳 冯振洲 姜晓幸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1,100,共6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单侧旁正中切口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合并双侧减压的经椎间孔的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治疗双侧椎管狭窄患者中的中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目的回顾性研究单侧旁正中切口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合并双侧减压的经椎间孔的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在治疗双侧椎管狭窄患者中的中长期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73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有双侧椎管狭窄的症状及体征,且均接受单侧旁正中切口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及双侧椎管减压。统计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ODI评分、JOA评分、VAS评分、腰椎前凸角(angle of lumbar lordosis,LL)及节段前凸角(angle of segmental lordosis,SL);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相关并发症及椎体间的融合情况。结果 73例患者中,男性30名、女性43名,平均年龄(57.7±10.1)岁(33~81岁),平均手术时间(92.0±26.7)min(55~180min),平均出血量(150.5±130.3)mL(50~300mL),平均住院天数(12.3±2.7)天(7~20天)。术后随访时间至少5年,平均随访时间(79.4±11.1)个月(60~98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ODI评分、JOA评分、VAP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LL及SL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所有患者都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结论单侧旁正中切口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合并双侧椎管减压TLIF术是对传统TLIF术的改良,能够减轻手术创伤并减少手术费用,是治疗具有双侧症状的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正中切口 间孔的体间融合 单侧弓根螺钉固定 双侧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腰椎椎管肿瘤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廉民学 何百祥 +3 位作者 鲍刚 王宁 李传坤 廉海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对比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腰椎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评价两种术式手术情况、并发症以及对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腰椎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行改良椎管... 目的对比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腰椎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评价两种术式手术情况、并发症以及对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腰椎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48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以及术后3、6、12、24月腰椎不稳发生率、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优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两组间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在术后腰椎不稳发生率比较无差别(P>0.05)。两组在术后3、6、12月JOA评分变化及JOA评分改善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组24月JOA评分变化及JOA评分改善率优于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组。结论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都有很好的术后腰椎稳定效果,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远期神经脊髓功能改善方面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优于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肿瘤 改良管扩大成形 弓根螺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辅助拉钩的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明辉 邹琳 +1 位作者 陈建庭 瞿东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33-1134,共2页
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脊柱外科临床最常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脊柱畸形、腰椎肿瘤、腰椎结核、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该手术过程需借助各类型辅助拉钩协助进行手术部位的显露[1]。常规手术拉钩包括自动撑开器、... 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脊柱外科临床最常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脊柱畸形、腰椎肿瘤、腰椎结核、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该手术过程需借助各类型辅助拉钩协助进行手术部位的显露[1]。常规手术拉钩包括自动撑开器、椎板拉钩等。自动撑开器的放置需较大的手术切口,同时对切口两边肌肉挤压严重,容易使肌肉损伤甚至坏死;椎板拉钩则需固定在关节突关节外侧或横突上,容易损伤滋养血管,甚至导致骨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钩 弓根 螺钉固定 应用 弓根螺钉内固定 间盘突出症 肌肉损伤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伟铭 林定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2-464,共3页
退行性腰椎疾病是常见的骨科疾患,手术治疗多采取减压、融合、内固定方法.1992年在传统手术方法的基础上Kabins等[1]首先报告了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对于腰椎融合理想的内固定刚度目前尚不清楚,国内外学者对单侧椎弓根螺... 退行性腰椎疾病是常见的骨科疾患,手术治疗多采取减压、融合、内固定方法.1992年在传统手术方法的基础上Kabins等[1]首先报告了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对于腰椎融合理想的内固定刚度目前尚不清楚,国内外学者对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否既可促进固定节段融合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邻近节段退变进行了许多探讨.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在近年来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笔者对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固定 间融合技 弓根螺钉内固定 单侧 退行性腰疾病 退行性疾病 邻近节段退变 内固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行多层螺旋CT扫描时减少伪影及放射剂量的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骏峰 杨长伟 +2 位作者 李明 茅建辉 鸿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时管电压和管电流与金属伪影程度之间的关系,探索适当的方案以减少金属伪影和辐射剂量。方法将4枚椎弓根螺钉植入人体腰椎L4、L5标本内制成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型用丝线悬吊固定于伪影评价专用水模中央。对其使...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时管电压和管电流与金属伪影程度之间的关系,探索适当的方案以减少金属伪影和辐射剂量。方法将4枚椎弓根螺钉植入人体腰椎L4、L5标本内制成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型用丝线悬吊固定于伪影评价专用水模中央。对其使用不同扫描参数(主要是管电压及管电流)条件下的多层螺旋CT扫描,并测量椎弓根螺钉前端的放射状伪影长度以评价其伪影程度,记录辐射剂量。结果多层螺旋CT管电流的变化并没有明显影响金属伪影,但管电压的变化对伪影程度有较大影响,随着管电压的增大(100~140kV),伪影程度明显减小(P<0.05)。辐射剂量随着管电流及管电压的升高而升高。结论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能同时减少伪影和辐射剂量的方案是:高管电压(一般为140kV)并保持不变,而管电流则使用低于250~270mA常规使用值的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 图像质量 伪影 辐射剂量 植入物 弓根螺钉内固定 管电压 管电流 扫描参数 放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辅助小切口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腾辉 杨欣建 +3 位作者 陈扬 顾洪生 余铮 田长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2-624,共3页
与胸、腰椎椎弓根钉固定类似,颈椎椎弓根可提供坚强的稳定性。自1994年Abumi等[1]和Jeanneret等[2]分别报告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发展至今,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已广泛用于临床。然而传统的技术因置钉角度需要长... 与胸、腰椎椎弓根钉固定类似,颈椎椎弓根可提供坚强的稳定性。自1994年Abumi等[1]和Jeanneret等[2]分别报告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发展至今,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已广泛用于临床。然而传统的技术因置钉角度需要长切口,对颈项后方肌肉软组织损伤大,术中出血多,由于切口限制螺钉外展角度往往不足。我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16例颈椎疾病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以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内固定 弓根螺钉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