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通道辅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胸腰椎椎旁肿瘤
被引量:
8
1
作者
林国中
吴超
+2 位作者
司雨
马长城
杨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辅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胸腰椎椎旁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3月12例胸腰椎椎旁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腰椎椎旁肿瘤8例,胸椎椎旁肿瘤4例。肿瘤长径1.5~3.5 cm,平均2.3 cm。临床症...
目的探讨微通道辅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胸腰椎椎旁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3月12例胸腰椎椎旁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腰椎椎旁肿瘤8例,胸椎椎旁肿瘤4例。肿瘤长径1.5~3.5 cm,平均2.3 cm。临床症状包括相应神经支配区疼痛10例,感觉障碍(麻木)6例,下肢肢体无力1例。采用微通道辅助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12例肿瘤均获全切除。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8.5 min;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3 d。术后病理均为神经鞘瘤。术后无感染,无死亡。均无明显腰背部疼痛。1例节段性感觉减退,6个月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后随访3~36个月,中位数19.5月,未见脊柱畸形,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结论微通道辅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胸腰椎椎旁肿瘤有利于避免多裂肌附着点和小关节的破坏,保护多裂肌及其供应血管和支配神经,有利于保持胸腰椎稳定性,避免术后慢性腰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Wiltse入路
椎旁肿瘤
多裂肌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分区法”个体化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椎旁神经源性肿瘤
2
作者
吴超
马长城
+3 位作者
林国中
杨军
于涛
司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四分区法”及个体化入路在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椎旁神经源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2018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椎旁神经源性肿瘤42例资料。根据“四分区法”,肿瘤位于Ⅰ区6例,Ⅱ区5例,Ⅲ区5例,Ⅳ区7例...
目的探讨“四分区法”及个体化入路在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椎旁神经源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2018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椎旁神经源性肿瘤42例资料。根据“四分区法”,肿瘤位于Ⅰ区6例,Ⅱ区5例,Ⅲ区5例,Ⅳ区7例,Ⅰ和Ⅱ区6例,Ⅰ、Ⅱ和Ⅲ区2例,Ⅱ和Ⅲ区3例,Ⅲ和Ⅳ区6例,Ⅱ、Ⅲ和Ⅳ区1例,Ⅰ、Ⅱ、Ⅲ和Ⅳ区1例。根据肿瘤主体所在节段及区域选择手术入路,采用后方旁正中入路12例,后侧方入路2例,颌下入路2例,胸锁乳突肌前入路9例,胸锁乳突肌后入路7例,锁骨上入路6例,经口腔入路1例,胸锁乳突肌前后联合入路2例,胸锁乳突肌后联合后方旁正中入路1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42例肿瘤均完全切除,病理诊断神经鞘瘤32例,神经纤维瘤10例。术后3例声音嘶哑,1周恢复,1例上肢肌力下降,3个月恢复,无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12~84个月,中位数48.5月,无肿瘤复发。结论术前对颈椎椎旁肿瘤进行分区,根据分区个体化选择入路行显微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
椎
椎旁肿瘤
神经源性
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通道辅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胸腰椎椎旁肿瘤
被引量:
8
1
作者
林国中
吴超
司雨
马长城
杨军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01200)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Z171100001017120)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X专项项目(PKU2020LCXQ004)。
文摘
目的探讨微通道辅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胸腰椎椎旁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3月12例胸腰椎椎旁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腰椎椎旁肿瘤8例,胸椎椎旁肿瘤4例。肿瘤长径1.5~3.5 cm,平均2.3 cm。临床症状包括相应神经支配区疼痛10例,感觉障碍(麻木)6例,下肢肢体无力1例。采用微通道辅助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12例肿瘤均获全切除。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8.5 min;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3 d。术后病理均为神经鞘瘤。术后无感染,无死亡。均无明显腰背部疼痛。1例节段性感觉减退,6个月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后随访3~36个月,中位数19.5月,未见脊柱畸形,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结论微通道辅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胸腰椎椎旁肿瘤有利于避免多裂肌附着点和小关节的破坏,保护多裂肌及其供应血管和支配神经,有利于保持胸腰椎稳定性,避免术后慢性腰痛的发生。
关键词
微通道
Wiltse入路
椎旁肿瘤
多裂肌
稳定性
Keywords
Microchannel
Wiltse approach
Paravertebral tumors
Multifidus
Stability
分类号
R738.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分区法”个体化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椎旁神经源性肿瘤
2
作者
吴超
马长城
林国中
杨军
于涛
司雨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Z171100001017120)。
文摘
目的探讨“四分区法”及个体化入路在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椎旁神经源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2018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椎旁神经源性肿瘤42例资料。根据“四分区法”,肿瘤位于Ⅰ区6例,Ⅱ区5例,Ⅲ区5例,Ⅳ区7例,Ⅰ和Ⅱ区6例,Ⅰ、Ⅱ和Ⅲ区2例,Ⅱ和Ⅲ区3例,Ⅲ和Ⅳ区6例,Ⅱ、Ⅲ和Ⅳ区1例,Ⅰ、Ⅱ、Ⅲ和Ⅳ区1例。根据肿瘤主体所在节段及区域选择手术入路,采用后方旁正中入路12例,后侧方入路2例,颌下入路2例,胸锁乳突肌前入路9例,胸锁乳突肌后入路7例,锁骨上入路6例,经口腔入路1例,胸锁乳突肌前后联合入路2例,胸锁乳突肌后联合后方旁正中入路1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42例肿瘤均完全切除,病理诊断神经鞘瘤32例,神经纤维瘤10例。术后3例声音嘶哑,1周恢复,1例上肢肌力下降,3个月恢复,无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12~84个月,中位数48.5月,无肿瘤复发。结论术前对颈椎椎旁肿瘤进行分区,根据分区个体化选择入路行显微手术安全有效。
关键词
颈
椎
椎旁肿瘤
神经源性
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Keywords
Cervical spine
Paravertebral tumor
Neurogenic tumor
Microneurosurgery
Surgical approach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通道辅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胸腰椎椎旁肿瘤
林国中
吴超
司雨
马长城
杨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分区法”个体化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颈椎椎旁神经源性肿瘤
吴超
马长城
林国中
杨军
于涛
司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