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Cobb角前缘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钱重阳 杜瑞利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76-78,91,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分别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后正中入路...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分别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后正中入路全推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观察72 h.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于术前及术后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检测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随时记录术后72h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术后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术后72 h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缩短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脊髓损伤型 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 后正中减压弓根内固定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术后下地时间 疼痛程度 前缘高度 COBB角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李建刚 沈宏达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0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收治的6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弓...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收治的6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腰椎后凸Cobb角均比术前小,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比术前低(P<0.05),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骨折 间隙 经皮弓根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鲜文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1607-1609,共3页
目的研究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接... 目的研究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胸腰椎后侧正中切口入路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指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1 a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加快术后恢复,促进骨折愈合,改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经损伤胸腰骨折 间隙 技术短节段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希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6期81-84,共4页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应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腰椎后侧正中切口入路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经椎旁...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应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腰椎后侧正中切口入路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腰椎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66.31±1.29)min、住院时间(9.00±2.21)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05±1.26)d均短于对照组的(79.53±2.35)min、(12.29±3.26)d、(5.40±1.63)d,术中出血量(154.23±69.62)ml少于对照组的(540.31±10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2.61±0.15)分低于对照组的(3.70±0.31)分,腰椎功能评分(19.23±2.32)分高于对照组的(17.30±2.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且术后不良事件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弓根内固定 胸腰骨折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与剥离竖脊肌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童汉明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193-194,共2页
目的:观察经肌间隙入路与剥离竖脊肌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观察组(n=25)和剥离竖脊肌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对照组(n=25... 目的:观察经肌间隙入路与剥离竖脊肌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观察组(n=25)和剥离竖脊肌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对照组(n=25)。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了解其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更佳(P<0.05)。但手术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剥离竖脊肌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术相比,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间隙 剥离竖脊 弓根固定 体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腰椎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毛兆光 祝介明 范顺武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4期502-503,共2页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 间隙 骨折 弓根棒系统 术后综合征 手术治疗 后正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前方腹膜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38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贤良 黄建军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4期72-75,共4页
目的观察侧前方腹膜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DLS)的临床效果。方法 DLS患者38例,均接受OLIF联合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视觉... 目的观察侧前方腹膜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DLS)的临床效果。方法 DLS患者38例,均接受OLIF联合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腿痛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侧凸Cobb角、前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冠状面平衡(CVA)等,评估患者并发症和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侧凸Cobb角、SVA、CVA均较术前降低或变小(P均<0.05),腰椎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前凸Cobb角、较均术前升高或变大(P均<0.05)。38例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改善,无逆向射精、肠黏连、感染、腹膜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大血管损伤、硬膜撕裂、断钉断棒等并发症。38例患者中,5例出现了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38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椎间均融合。结论 OLIF联合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DLS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前方腹膜后间融合术 间隙弓根固定 退变性侧凸 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远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潘宗旺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2期28-31,共4页
目的探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以对远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 目的探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以对远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及治疗前后影像学指标、功能障碍指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术后3、6 d,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大于治疗前,后凸Cobb角小于治疗前,功能障碍指数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64.08±3.47)分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7.86±1.2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3.14±4.20)、(5.65±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椎体稳定性良好,有利于远期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间隙 弓根内固定 远期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棒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坤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9期3561-3562,共2页
目的研究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椎弓根钉棒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滑县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予以对照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予以... 目的研究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椎弓根钉棒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滑县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予以对照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影像学[伤椎夹角(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疼痛(VA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影像学指标,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且患者疼痛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 间隙 脊柱胸腰段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