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段江锋 王健阁 +2 位作者 乾孝园 孙嘉豪 张雪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PVB)与全身麻醉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的麻醉效果。方法2023年1月~2024年3月我院行284例经皮肾镜碎石术,其中椎旁阻滞麻醉78例(PVB组)、全身麻醉...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PVB)与全身麻醉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的麻醉效果。方法2023年1月~2024年3月我院行284例经皮肾镜碎石术,其中椎旁阻滞麻醉78例(PVB组)、全身麻醉206例(全麻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2组各61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输液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术中均未出现明显心动过缓、呼吸抑制、低血压等麻醉并发症。2组手术开始前心率(heart rate,HR)[(66.5±10.4)次/min vs.(77.5±11.7)次/min,t=-5.471,P=0.000]、手术结束时HR[(60.5±8.4)次/min vs.(71.0±12.3)次/min,t=-5.472,P=0.000],手术开始前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97.2±11.9)mm Hg vs.(103.1±12.3)mm Hg,t=-2.694,P=0.008]、手术结束时MAP[(85.2±8.8)mm Hg vs.(94.3±11.6)mm Hg,t=-4.892,P=0.000],手术开始前SpO_(2)[(99.0±1.1)%vs.(99.6±0.6)%,t=-3.347,P=0.001]、手术结束时SpO_(2)[(99.2±1.1)%vs.(99.8±0.4)%,t=-4.122,P=0.000]差异有显著性,但均在正常范围内。PVB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全麻组[55.0(41.5,75.5)min vs.95.0(65.0,130.0)min,Z=-5.173,P=0.000]。PVB组术后血红蛋白变化[5(2,11)g/L vs.8(4,11)g/L,Z=-2.099,P=0.036]、术后疼痛VAS评分[1(1,1)分vs.1(1,2)分,Z=-3.342,P=0.001]、术后住院时间[3(2,3)d vs.4(3,6)d,Z=-6.016,P=0.000]、住院费用[(14499.4±2141.0)元vs.(19634.2±3846.8)元,t=-9.109,P=0.000]显著低于/短于全麻组。2组术中输液量[600(600,600)ml vs.600(600,1100)ml,Z=-1.800,P=0.072]、术后排气时间[1(1,1)d vs.1(1,1)d,Z=-1.045,P=0.296]、一期结石清除率[88.5%(54/61)vs.82.0%(50/61),χ^(2)=1.043,P=0.307]差异无显著性。PV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麻组[6.6%(4/61)vs.19.7%(12/61),χ^(2)=4.604,P=0.032]。结论超声引导下PVB能维持PCNL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经皮肾镜取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宋雨汐 徐小 +3 位作者 高宪 段家翔 文静 甯交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0-727,共8页
目的探究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下肝切除(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术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4年4-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1例接受L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究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下肝切除(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术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4年4-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1例接受L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椎旁阻滞组(n=26)。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椎旁阻滞组在全麻诱导前进行椎旁神经阻滞,其余医疗处置相同。比较2组患者:术前7 d内、术后第1、2天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水平,麻醉诱导前(T1)、建立气腹前5 min(T2)、建立气腹时(T3)、第1次肝门阻断时(T4)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术中去甲肾上腺素、七氟烷、术后24 h镇痛药物使用量以及2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椎旁阻滞组患者术后第1天ALT[178.40(126.55,325.86)vs 292.20(197.20,468.95)U/L]、术后第2天SII[704.13(486.61,1078.59)vs 1075.09(753.80,1614.38)]、术后24 h镇痛药使用量[29.70(27.37,32.07)vs 31.99(28.92,40.81)mg]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椎旁阻滞组T3、T4时MAP、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LH术后炎症反应和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进而保护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 肝损伤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魏滨 李斌龙 +1 位作者 徐懋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椎旁神经阻滞(pavavertebral nerve block,PVNB)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58例老年患者接受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式分为2组:单节... 目的探讨单节段椎旁神经阻滞(pavavertebral nerve block,PVNB)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58例老年患者接受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式分为2组:单节段PVNB组(P组)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组),每组29例。P组在超声联合外周神经刺激器或单纯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L1单节段PVNB,给予0.4%罗哌卡因20 ml。S组在L3/4棘突间隙进行穿刺,给予0.5%布比卡因10 mg。记录患者麻醉前(T_(0))、手术切皮时(T_(1))、疝囊剥离时(T_(2))和关切口时(T_(3))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麻醉阻滞平面、麻醉效果、芬太尼补救率、局麻药毒性反应、外周神经损伤、尿潴留、谵妄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随访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患者麻醉阻滞平面差异有显著性(Z=-4.144,P=0.000),芬太尼补救率、麻醉效果和麻醉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69,P=0.604;Z=-1.430,P=0.153;Z=-1.395,P=0.163)。2组患者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2,P=0.960;F=0.260,P=0.612)。P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0.0%vs.24.1%,Fisher精确检验,P=0.010)。2组患者谵妄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和外周神经损伤。结论单节段PVNB可以为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提供完善的麻醉与镇痛,有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稳定,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蛛网膜下腔阻滞 腹股沟疝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联合阿片类镇痛药和B超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对于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后镇痛效果评价 被引量:34
4
作者 张毅 张琴 +6 位作者 Nguz A.Kutshid 游艳艳 向桂芳 梅伟 田玉科 李新华 刘凌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评估帕瑞昔布钠分别联合阿片类药物和B超引导的椎旁神经阻滞(PVB)对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20名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患者自控镇痛(PCA);B组,PCA+帕瑞昔布钠;C组,PCA+超声引导下PVB;D组,... 目的评估帕瑞昔布钠分别联合阿片类药物和B超引导的椎旁神经阻滞(PVB)对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20名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患者自控镇痛(PCA);B组,PCA+帕瑞昔布钠;C组,PCA+超声引导下PVB;D组,PCA+帕瑞昔布钠+超声引导下的PVB。观察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疼痛强度(VAS评分)、不良反应和患者的镇痛满意度。结果 D组的患者镇痛效果最好,镇痛满意度最高并且其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最少(均P<0.05)。结论联合使用帕瑞昔布钠、超声引导的PVB和阿片类药物的PCA可以显著改善非心脏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帕瑞昔布钠 开胸术后镇痛 患者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点或多点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3
5
作者 章蔚 李娟 +4 位作者 耿擎天 王松 康芳 潘建辉 柴小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单点或多点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PCIA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的患者92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点胸椎旁神经组(O组,n=33)、多点胸椎旁神经组(M组,n=29)和对照...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单点或多点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PCIA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的患者92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点胸椎旁神经组(O组,n=33)、多点胸椎旁神经组(M组,n=29)和对照组(C组,n=30)。记录TPVB的操作时间、起效时间、阻滞平面,记录入室后、阻滞后15min、手术开始后30、60min及术毕时的BP、HR,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患者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停留时间和烦躁等的发生情况;分别记录手术后1、2、4、8、12、24、36和48h的VAS评分、术后PCIA舒芬太尼的使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O组操作时间和麻醉平面明显低于M组(P<0.05);三组患者各时点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PACU停留时间均明显高于O、M组(P<0.05);术后48h内,C组8、12、24、36和48hPCIA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多于O、M组(P<0.05);O组患者满意度高于M、C组(P<0.05)。三组均无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单点TPVB的镇痛作用与多点TPVB无差别,但单点TPVB组操作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更能让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8
6
作者 游艳艳 张琴 +3 位作者 张毅 廖志品 梅伟 田玉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53-855,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1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组(N组)、帕瑞昔布钠组(T组)、氟比洛芬酯组(K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N组手术结束后分别在T4和T8水平进行椎旁神...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1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组(N组)、帕瑞昔布钠组(T组)、氟比洛芬酯组(K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N组手术结束后分别在T4和T8水平进行椎旁神经阻滞,在超声图像的引导下确认针头末端位于椎旁间隙内,推注0.25%罗哌卡因10ml;手术结束前30min,T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K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C组静注生理盐水5ml。观察并记录术后1、4、16、24、48h的HR、SBP、DBP、RR、SpO2和VAS评分;记录术后1、4、16和24h的Ramsay评分、舒芬太尼用量;观察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出汗、眩晕、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和尿潴留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时点HR、SBP、DBP、RR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术后1、4、16、24和48hN组、T组和K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N组比较,术后1、4hT组和K组的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四组患者术后1、4、16和24h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16和24hN组、T组和K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四组患者恶心呕吐、出汗、眩晕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结论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可显著减轻开胸术后疼痛,并且在控制术后4h内的疼痛方面的作用优于帕瑞昔布钠和氟比洛芬酯,三种方法均可获得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可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帕瑞昔布钠 氟比洛芬酯 开胸术后镇痛 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7
7
作者 何建华 马曙亮 顾连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P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于开胸侧切口所在肋间胸...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P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于开胸侧切口所在肋间胸椎旁注射0.5%罗哌卡因12~15ml。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两组患者切皮前、插管后手术前、切皮后5min、手术结束前及术后2h的MAP、HR。记录术中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6、12、24和48h安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P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椎旁神经阻滞,未见与穿刺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与G组比较,P组切皮后5min 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P组术后2、6、12时点的安静及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P组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镇痛满意度较好(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椎旁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操作成功率高,用于胸科手术能有效镇痛,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静脉镇痛药的需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椎旁神经阻滞 胸科手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用于非插管胸腔镜手术麻醉体会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琴琴 陈楠 +3 位作者 杨涛 乔琼 张毅 万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248-2249,共2页
全身麻醉下插人双腔支气管导管实施肺隔离技术一直以来是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最常用的方法,而非插管电视胸腔镜手术(non—intubate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NIVAS)是通... 全身麻醉下插人双腔支气管导管实施肺隔离技术一直以来是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最常用的方法,而非插管电视胸腔镜手术(non—intubated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NIVAS)是通过完善的局部和区域阻滞以及适当镇静,保留自主呼吸下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麻醉 椎旁神经阻滞 非插管 超声引导 电视胸腔镜手术 surgery 双腔支气管导管 保留自主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肺部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冉 霍飞 +2 位作者 田龙 马晓冉 冯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86-88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择期行胸外科手术患者1190例,男516例,女674例,年龄18~75岁,BMI 15~35 kg/m 2,ASAⅠ—Ⅲ级。根据接受神经阻滞的类型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择期行胸外科手术患者1190例,男516例,女674例,年龄18~75岁,BMI 15~35 kg/m 2,ASAⅠ—Ⅲ级。根据接受神经阻滞的类型分为两组: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n=327例)和肋间神经阻滞组(I组,n=863例)。P组术前行T 3-4和T 6-7椎旁神经阻滞;I组于手术结束时在胸腔镜监测下在切口及其相邻上下两个肋间实施肋间神经阻滞。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既往合并症,术后第1、2和3天舒芬太尼用量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第1、2和3天静息和活动时疼痛数字(NRS)评分、恶心呕吐,记录术后头晕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I组比较,P组术后第1和2天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1天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1天活动时NRS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头晕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第2和3天两组静息和运动时NRS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肋间神经阻滞比较,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减少胸腔镜肺部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肺部手术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5
10
作者 宋金玲 孙立新 王明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或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复合全麻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45例,年龄42~65岁,体重55~82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PG组)、硬膜外阻滞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或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复合全麻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45例,年龄42~65岁,体重55~82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PG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G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PG组在超声引导下行TPVB(T4~5);EG组硬膜外穿刺置管(T4~5)。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30min(T1)、术毕(T2)、术后6h(T3)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浓度,同时观察MAP、HR的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T2、T3时三组患者血清IL-6、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T1时PG组和EG组MAP明显降低、GA组MAP明显升高(P<0.05);而EG组HR明显减慢(P<0.05)。与GA组比较,T2、T3时PG组和EG组血清IL-6浓度明显降低、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T1、T2时PG组和EG组MAP明显降低、T2时PG组和EG组HR明显减慢(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阻滞可以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胸椎旁神经阻滞较硬膜外阻滞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炎性反应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9
11
作者 张博 刘丹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0-464,共5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手术患者疼痛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C组)、罗哌卡因单次预先胸椎旁神经阻滞+静吸复...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手术患者疼痛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C组)、罗哌卡因单次预先胸椎旁神经阻滞+静吸复合全麻组(T1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单次预先胸椎旁神经阻滞+静吸复合全麻组(T2组)。3组术后均不采用术后镇痛装置,若术后NRS评分>4分,则给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100 mg肌肉注射补救镇痛,并记录3组术前(神经阻滞用药)、术中静脉用舒芬太尼、舒芬太尼总量(静脉+神经阻滞)、静脉用瑞芬太尼的总量,术后4、6、24、48 h NRS评分,术后24 h内是否补救镇痛、手术后入I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相比,T1、T2组的术中静脉用舒芬太尼量、舒芬太尼总量(静脉+神经阻滞)、静脉用瑞芬太尼的总量明显减少(aP<0.05),术后4、6、24 h的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手术后入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T1与T2组相比,后者术中静脉用阿片类药物总量较少(P<0.05),而舒芬太尼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6 h的NRS评分更低(P<0.05),而手术后入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单次预先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术中静脉用阿片类药物的总量,发挥最佳的镇痛效应,提供满意的早期术后镇痛;与单纯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但与单纯罗哌卡因用于TPVB相比,未见更多的优势,也许与该研究病例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手术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针刀松解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姚军 佘丽娟 +2 位作者 王颖 李隽 徐新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43-1044,共2页
颈源性头痛是以颈椎退行性病变和颈椎软组织病变引起的一类头痛,近年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临床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收效甚微。单纯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已经应用多年,对发病时间短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发病时间长、伴随着... 颈源性头痛是以颈椎退行性病变和颈椎软组织病变引起的一类头痛,近年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临床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收效甚微。单纯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已经应用多年,对发病时间短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发病时间长、伴随着严重颈部软组织病变的患者,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临床观察 针刀松解治疗 椎旁神经阻滞 退行性病变 颈部软组织病变 复合 神经阻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内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康 贾和平 任彦景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868-871,共4页
目前临床上将带状疱疹后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其程度剧烈,性质多种多样,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数据显示 PHN人群... 目前临床上将带状疱疹后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其程度剧烈,性质多种多样,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数据显示 PHN人群每年发病率为 3.9~42.0/10万[2].我国尚缺乏相关研究数据,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表示据现有资料估计,我国约有 400万的 PHN病人 [3].由于PHN的发生机制还不很明了,该病治疗仍是疼痛医学难题,因此寻找确切有效的镇痛方案始终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很多,如镇痛、抗惊厥、抗抑郁等药物、神经阻滞、神经射频、理疗等,但是难易程度不同、报道疗效不一.本研究近年来采用椎旁联合皮内分别注射消炎镇痛液及臭氧,作用于脊神经及神经末梢,通过阻滞痛觉传导、消炎、修复神经等作用,辅以常规药物,治疗躯体及四肢部位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操作简单,病人依从性好,并发症少,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 椎旁神经阻滞 阻滞治疗 疗效观察 皮内 带状疱疹后疼痛 消炎镇痛液 数据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氖激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综合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端芳 唐伟伟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8-139,共2页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综合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所收治的急性带状疱疹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两组患者均常规抗病...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综合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所收治的急性带状疱疹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两组患者均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治疗组加氦氖激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综合治疗;观察组仅加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的疼痛NRS评分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疼痛NRS评分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氦氖激光联合椎旁神经阻滞综合治疗急性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氖激光 椎旁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3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广建 李仁淑 李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17-718,共2页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上多采用扩血管药、扩容药、能量合剂、B族维生素、激素、抗病毒、高压氧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38例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的患者进行C3椎...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临床上多采用扩血管药、扩容药、能量合剂、B族维生素、激素、抗病毒、高压氧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38例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的患者进行C3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射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突发性耳聋 临床观察 臭氧注射 注射治疗 C3 星状神经阻滞治疗 耳鼻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胸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罡 周芸 +1 位作者 刘尚昆 李琴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5-46,51,共3页
总结3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主要措施包括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前加强对患者的评估、设备物品和药品的准备;神经阻滞中配合麻醉医生摆放患者体位、进行神经阻滞的护理配合;神经阻滞后常见并... 总结3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主要措施包括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前加强对患者的评估、设备物品和药品的准备;神经阻滞中配合麻醉医生摆放患者体位、进行神经阻滞的护理配合;神经阻滞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超声引导 椎旁神经阻滞 神经损伤 局部麻醉 药物中毒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20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明兵 张毅 +3 位作者 金传刚 万里 廖明锋 谭娟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4期476-479,共4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单次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OPCAB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20)和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组(B组,n=...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单次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OPCAB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20)和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组(B组,n=20),记录两组患者在术中发生异常血流动力学的频数,以及心血管药物的使用量,并记录术中及术后镇痛舒芬太尼的用量及术后气管导管保留时间和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结果 B组有2例因椎旁阻滞效果不符合要求未纳入之后研究;与A组比较,B组术中发生高血压的频数明显减少(P<0.05),而术中尼卡地平的使用量也随之减少(P<0.05),B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舒芬太尼的用量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5),术后气管导管保留时间及ICU停留时间也缩短(P<0.05)。结论全麻复合罗哌卡因单次双侧椎旁阻滞用于OPCAB手术有利于维持术中循环稳定,减少麻醉镇痛药物用量,并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麻醉 全身 椎旁神经阻滞 胸段 双侧 冠脉搭桥 非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2b用于椎旁神经阻滞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2
18
作者 郭耀耀 薛朝霞 +5 位作者 南静静 郭述萍 杨保仲 吕洁萍 王肇云 张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830-833,839,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interferonα2b,IFNα2b)用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预防效果。方法:HZ患者60例,分为干扰素(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interferonα2b,IFNα2b)用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预防效果。方法:HZ患者60例,分为干扰素(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椎旁神经阻滞药物配方中加用IFNα-2b,B组除药物配方中未用IFNα2b外,余治疗同A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疼痛疗效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同时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Ig G水平;统计治疗后4周和12周末PHN发生率;治疗结束后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并统计治疗次数。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疗效优于B组(P<0.001),治疗次数少于B组(P<0.001),患者自评结果优于B组(P<0.001),治疗后4周末和12周末PHN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均得到改善(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比值均升高,CD8水平降低,Ig G水平升高,且A组变化较B组显著(P<0.05)。结论:IFNα2b用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HZ患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可得到改善,能有效预防PH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 椎旁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 干扰素Α-2B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缪源宏 蔡楠 +3 位作者 林菊珊 黄文 龙波 杨代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544-2549,共6页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疼痛区域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和阿是穴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疼痛区域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和阿是穴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给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T_(0))、治疗后第1天(T_(1))、第7天(T_(2))、第14天(T_(3))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变化,评价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2)和T_(3)组内VAS评分降低,并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_(0)和T_(1)时的VAS评分差距没有统计意义(P>0.05),T_(2)和T_(3)时治疗组V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随着穴位电刺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在缓解患者疼痛上优于对照组。与T_(0)比较,T_(1)、T_(2)和T_(3)组内HAMA评分均下降,并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_(0)和T_(1)时HAMA评分组间差别没有统计意义(P>0.05),T_(2)和T_(3)时治疗组HAMA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随着穴位电刺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确切,且在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方面优于单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 带状疱疹 神经 穴位电刺激 椎旁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对椎旁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2
20
作者 盛芳 李男 +1 位作者 谭文斐 崔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对椎旁神经阻滞(PVB)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28例,男43例,女85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地塞米松组(S组)。使用0.5%罗哌卡因共15 m...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或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对椎旁神经阻滞(PVB)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28例,男43例,女85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地塞米松组(S组)。使用0.5%罗哌卡因共15 ml对C组患者行PVB,D组和S组分别使用0.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00μg共15 ml、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10 mg共15 ml行PVB。记录阻滞后2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口干评分以及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液体入量和尿量。测定PVB后0.5、1、2、3、24 h罗哌卡因血药浓度。记录术后24、48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结果D组PVB阻滞后2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口干评分明显高于C组,术中尿量明显多于C组(P<0.05)。C组、S组Ramsay镇静评分、口干评分以及术中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中舒芬太尼、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液体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B后0.5、1、2、3、24 h三组罗哌卡因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48 h三组不同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S组术后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S组术后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明显长于D组(P<0.05)。结论与0.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00μg比较,0.5%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10 mg行PVB的镇痛时间更长,且患者无口干、镇静过深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局麻药佐剂 血药浓度 罗哌卡因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