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椎板钩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移植修复单节段腰椎峡部裂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涛 屈涛 +1 位作者 刘华 李松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61-766,共6页
目的分析军队伤病员腰椎峡部裂的特点,探讨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椎板钩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移植修复军队伤病员单节段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月解放军第940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峡部裂军队伤病员33例,采用Wilts... 目的分析军队伤病员腰椎峡部裂的特点,探讨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椎板钩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移植修复军队伤病员单节段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月解放军第940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峡部裂军队伤病员33例,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椎板钩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移植修复腰椎峡部裂,随访评估患者的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与术前进行比较。行腰椎三维CT评估峡部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陆军伤病员占所有病例的63.6%(21/33)。损伤节段均位于L4、L5,以L5节段(84.8%,28/33)最常见。手术时间85~150(106.8±17.4)min,术中出血量50~150(96.7±25.4)ml,术后引流量10~30(23.5±5.9)ml。术前腰痛VAS评分(5.8±0.7)分,术后3个月时降低至(1.4±0.8)分,末次随访时进一步降低至(0.4±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为41.2%±5.8%,术后3个月时降低至12.0%±3.9%,末次随访时进一步降低至9.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随访时峡部植骨融合率分别为18.2%(6/33)、48.5%(16/33)、84.8%(28/33),植骨融合时间(7.0±2.8)个月。结论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椎板钩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移植修复军队伤病员单节段腰椎峡部裂是可行、有效的微创方案,且植骨融合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 军队伤病员 峡部裂 椎弓根钉-椎板钩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辅助拉钩的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郑明辉 邹琳 +1 位作者 陈建庭 瞿东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33-1134,共2页
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脊柱外科临床最常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脊柱畸形、腰椎肿瘤、腰椎结核、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该手术过程需借助各类型辅助拉钩协助进行手术部位的显露[1]。常规手术拉钩包括自动撑开器、... 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脊柱外科临床最常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脊柱畸形、腰椎肿瘤、腰椎结核、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该手术过程需借助各类型辅助拉钩协助进行手术部位的显露[1]。常规手术拉钩包括自动撑开器、椎板拉钩等。自动撑开器的放置需较大的手术切口,同时对切口两边肌肉挤压严重,容易使肌肉损伤甚至坏死;椎板拉钩则需固定在关节突关节外侧或横突上,容易损伤滋养血管,甚至导致骨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 固定 应用 弓根内固定 间盘突出症 肌肉损伤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设计经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疾患的临床护理
3
作者 许艳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颈椎疾患术后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1999年10月2009年1月需行颈椎椎弓根固定的患者5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3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治疗护理,对比其护...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颈椎疾患术后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1999年10月2009年1月需行颈椎椎弓根固定的患者5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3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治疗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降低了术后护理难度,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个性化设计置钉的高成功率,减少了卧床时间,大大降低了护理难度,从而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设计 弓根内固定 疾患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复位椎间打压植骨内固定联合棘突椎板重建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6
4
作者 汤立新 宋应超 +4 位作者 付鹏军 蒋洪涛 张朝远 胡殿绪 欧阳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79-279,289,共2页
自2002年4月~2005年6月我们应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加棘突椎板重建的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8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后路减压复位 滑脱症 重建治疗 棘突 植骨内固定 弓根复位固定 植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文军 李学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前寰枢椎后路固定常用的技术有Gallie钢丝、Brooks钢丝、Halifix椎板夹、Apofix椎板钩、Magerl经侧块关节螺钉等方法固定。钢丝联合经关节螺钉(Brook+Magerl术)方法固定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和较高的融合率,也有助于通过维持脊柱的力... 目前寰枢椎后路固定常用的技术有Gallie钢丝、Brooks钢丝、Halifix椎板夹、Apofix椎板钩、Magerl经侧块关节螺钉等方法固定。钢丝联合经关节螺钉(Brook+Magerl术)方法固定能提供坚强的固定和较高的融合率,也有助于通过维持脊柱的力线而使脊髓得到间接减压,但经关节螺钉固定有并发椎动脉损伤的可能,而且不管采用哪种置钉技术,均需处理寰枢椎侧块关节后方的椎静脉丛方可显露进钉点。自从谭明生创造性应用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以来,该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Tan等[2]在对50具亚洲裔人寰椎标本进行形态学研究后提出,螺钉的进钉点应位于后弓的背侧,而不是从后弓的下方进入寰椎侧块,螺钉经寰椎后弓、峡部至侧块内,Resnick等[3]称之为寰椎的椎弓根螺钉。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即通常所说的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与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不是等同的概念。近年来在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中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显示出其他固定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国内外关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的报道屡见不鲜,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技术 侧块 置入技术 Brooks钢丝 经关节螺固定 弓根 APOFIX 应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