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0
1
作者 许汉权 李彩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277-2279,共3页
胸腰段为T10-L2的脊椎,是胸椎与腰椎、相对固定静止与活动区域的转折点,也是胸椎后突与腰椎前突的两个曲度的衔接点,同时关节突关节面在此处由冠状面移行为矢状面,从而构成了胸腰段骨折高发的主要因素[1]。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主要为... 胸腰段为T10-L2的脊椎,是胸椎与腰椎、相对固定静止与活动区域的转折点,也是胸椎后突与腰椎前突的两个曲度的衔接点,同时关节突关节面在此处由冠状面移行为矢状面,从而构成了胸腰段骨折高发的主要因素[1]。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主要为经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内固定手术,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胸腰椎骨折的老年患者来说,球囊扩张技术和椎体成形术也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案[2-3],但由于扩张不全或扩张过度、骨水泥外漏、骨水泥使用剂量过大造成毒性和严重致敏性等并发症、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4-5],而单纯使用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强度是不够的,因为术后易发生钉道松动和螺钉拔出脱落,也存在脊髓损伤的风险[6]。因此,后路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新技术逐渐得到业内的认可[7],此方法将大大提高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本组31例的术后评估与分析作一总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65~79岁、平均(70.5±1.4)岁;伤后入院手术时间5~10 d,平均(7.4±0.8)d;骨折节段分布:T10-L2;胸背部疼痛合并下肢放射痛、麻木患者18例,单独顽固性胸背部痛患者13例。常规术前行腰椎X线、CT、MRI、骨密度检测。骨密度T值-4.7^-2.6 SD,平均(-3.8±0.3)SD。术前胸背部VAS评分(6.96±0.73)分,腿痛VAS评分(7.04±0.58)分,ODI指数(82.71±8.22)%。JOA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0~29分):<10分(差),10~15分(中度),16~24分(良),25~29分(优),评分低于术前为无效。神经功能改善率:神经功能改善率(%)=(随访时JOA-术前JOA)/(17-术前JOA)×100%。病例入选标准:胸腰椎骨折严重性TLISS评分均≥5分;胸腰段不稳定性诊断(评分>5分入选):前部结构破坏或失去功能2分,脊柱后柱破坏或失去功能2分,肋椎关节破坏1分,矢状面移位>2.5 mm 2分,矢状面相对成角>5°2分,脊髓损伤2分,预期危险载荷1分。本组31例,新鲜的胸腰椎骨折(均为10 d内),椎体前缘高度压缩<50%;压缩椎体后突成角<30°;椎管内占位T12以上<35%,L1<45%,L2以下<55%;存在关节突交锁或脱位者;多节段骨折。均采用后方入路,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病例排除标准:无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严重心脑血管等专科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固定系统 胸腰骨折 骨质疏松症 老年患者 骨水泥 固定术治疗 后路 神经功能改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腰椎骨折术后双椎弓根螺钉断裂致翻修一例及文献回顾
2
作者 朱伟玮 叶文松 +4 位作者 张百慧 徐璐杰 李立 徐静芳 李海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97-300,共4页
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儿童胸腰椎脊柱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翻修的病例逐渐增多。儿童脊柱翻修手术难度大,术后疗效不确定,患儿花费大,极大地困扰着儿童脊柱外科医生,但儿童胸腰椎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翻修的报道较成... 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儿童胸腰椎脊柱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翻修的病例逐渐增多。儿童脊柱翻修手术难度大,术后疗效不确定,患儿花费大,极大地困扰着儿童脊柱外科医生,但儿童胸腰椎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翻修的报道较成人少见,医者对此的认识严重不足。本文报道1例儿童腰椎骨折术后双侧椎弓根螺钉断裂致翻修的病例,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分析翻修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旨在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为广大儿童脊柱外科医生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医生 骨折术后 胸腰脊柱骨折 固定术后 文献回顾 翻修手术 断裂 弓根系统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内固定辅助复位加360°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柏龄 刘少喻 +4 位作者 李佛保 韩卫东 梁春祥 韩国伟 张旭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5-287,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内固定辅助复位加360°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2001年3月至2002年8月,使用后路切开椎弓根钉固定系统辅助复位加360°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23例,其中Ⅰ度滑脱7例、Ⅱ度16例,...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内固定辅助复位加360°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2001年3月至2002年8月,使用后路切开椎弓根钉固定系统辅助复位加360°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23例,其中Ⅰ度滑脱7例、Ⅱ度16例,均伴有腰椎不稳症,或不同程度椎管狭窄症和神经症状。【结果】随访3~20个月,平均13个月,滑脱椎体复位率87%,随访8个月以上者15人,14人获骨性融合。临床疗效依侯树勋等制定标准,优13例,良8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1%。【结论】后路内固定辅助复位加360°融合术是治疗有手术指征的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极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症 固定 脊柱融合术 椎弓根钉固定系统 手术指征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预防胸腰椎骨折术后血栓的效果
4
作者 黄俊利 柴必栋 +1 位作者 柯丽秀 张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60例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60例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治疗1 d、治疗2周后的症状评分,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疼痛程度、日常活动能力及凝血功能。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栓形成率为3.75%(3/80),低于对照组的13.75%(11/80);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1 d后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瘀斑面积、肿胀情况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全血D-二聚体(D-D)、血栓前体蛋白(TpP)、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改善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进而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预防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后路弓根系统固定 疏血通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钙 血栓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