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项良碧 祖启明 +3 位作者 曹艳 周大鹏 韩天宇 陈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骨折脱位 内固定治疗 弓根 疗效分析 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 FRANKEL 陈旧性损伤 Ⅲ度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EK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内固定行椎间融合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锦军 李东 +2 位作者 杨雍 杨金江 王炳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709-711,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PEEK(polyetheretherketone)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内固定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了44例随访1~5年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6例,年龄33~72岁,平均49.2岁,腰椎间盘突出症36... 目的评价应用PEEK(polyetheretherketone)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内固定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了44例随访1~5年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6例,年龄33~72岁,平均49.2岁,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腰椎滑脱8例,其中合并腰椎管狭窄17例,行单节段融合35例,双节段融合9例。对其术前和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进行比较。并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片对比,对椎间高度变化、融合率和相邻节段的退变进行了评估。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5.4±7.2)分,术后随访1、3、5年时分别为(23.3±3.8)、(23.5±3.7)和(24.0±4.6)分,应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显示术前和术后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融合节段椎间隙平均高度为(7.6±2.8)mm,术后为(10.3±2.6)mm,术后随访1、3、5年时分别为(10.3±2.6)mm、(10.1±2.2)mm和(8.9±2.2)mm,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时有轻度高度丢失,但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融合率为95.5%,发现融合邻近节段病变3例,均为椎间隙变窄。无手术合并症发生。结论应用PEEK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内固定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有效恢复椎间高度,提高融合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患 椎弓根钉内固定 PEEK间融合器 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4
3
作者 黄晓东 陈昌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813-2816,2821,共5页
目的 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20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收治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 目的 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20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收治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联合组(n=45,骨水泥强化+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变化;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变化;腰椎功能(ODI评分)变化和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术后在疼痛缓解、平均住院、下床活动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术后1 d,术后1、2周、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3、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均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骨水泥强化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进一步缩短康复时间,矫正患者脊柱畸形,有助于腰椎功能恢复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强化 椎弓根钉内固定 骨质疏松症 胸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德峰 王丽杰 +3 位作者 阎妮 吴涛 安刚 吴崇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948-3950,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技术应用于椎管减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4例颈椎管狭窄行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选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A组于诱导前2min丙泊酚1mg/kg静注,...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技术应用于椎管减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4例颈椎管狭窄行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选用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麻醉。A组于诱导前2min丙泊酚1mg/kg静注,在气管内插管后5min丙泊酚8~12mg/(kg·h)持续静脉泵注;B组于诱导前2min硝酸甘油3~6μg/kg静注,在气管内插管后5min硝酸甘油1.5~2μg/(kg·min)、丙泊酚5~8mg/(kg·h)持续静脉泵注。术中调整硝酸甘油及丙泊酚的泵注速度,使两组平均动脉压(MAP)降低15%~20%左右。手术结束时停止降压。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5min、气管插管后5min(T1)、手术进行1h(T2)及手术结束(T3)时MAP、HR、SpO2、ECG、pH值及尿量变化,计算HR与收缩压的乘积(RPP),总结术中出血量及总输液量,并统计术后心脑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气管插管后MAP及RPP值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1),而组间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B组少于A组(P<0.01)。术中尿量、总输液量、SpO2及pH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心脑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丙泊酚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技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 二异丙酚 硝酸甘油 降压 控制性 管减压 椎弓根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机监控下椎弓根置管定位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范子文 杨进顺 黄文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84-385,共2页
目的 :探讨CT机监控下椎弓根置管定位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定位注意事项。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器械 ,在内固定术前 1天 ,在CT机监控下对患者进行椎弓根置管定位 ;共完成手术 3 4例。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 ,术后复查X... 目的 :探讨CT机监控下椎弓根置管定位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定位注意事项。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器械 ,在内固定术前 1天 ,在CT机监控下对患者进行椎弓根置管定位 ;共完成手术 3 4例。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 ,术后复查X线平片及CT扫描证实钉的位置理想。结论 :CT机监控下椎弓根置管定位达到三维定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椎弓根钉内固定 CT机监控 术前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复元活血汤加味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6
作者 黄晓东 潘嘉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9-232,共4页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复元活血汤加味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疗效。方法:将所有入选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5例。所有患者对症处理后均采用椎弓根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抗...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复元活血汤加味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疗效。方法:将所有入选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5例。所有患者对症处理后均采用椎弓根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并口服伤科接骨片及多潘立酮片。治疗组于术后采用复元活血汤加味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并随访6个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平均肿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两周双下肢感觉及肌力恢复情况比较中,治疗组总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康复后的Cobb,s后凸角角度更接近于生理弯曲,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复元活血汤加味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胃肠功能,缩短肿痛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最大程度的恢复脊椎的生理弯曲,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椎弓根钉内固定 复元活血汤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保留脊柱后柱结构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柳盛春 姜荃月 +5 位作者 陈凯 崔跃辉 郭春生 李兆伟 张佳明 李睿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5-768,共4页
脊柱结核约占所有结核病的2%~5%[1、2],占骨关节结核的50%左右,其中胸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39.6%[3]。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的手术治疗是治疗胸椎结核的常用方法[4]。近年来,随着对脊柱结核研究的深入及后路手术技术的发展,一期后... 脊柱结核约占所有结核病的2%~5%[1、2],占骨关节结核的50%左右,其中胸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39.6%[3]。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的手术治疗是治疗胸椎结核的常用方法[4]。近年来,随着对脊柱结核研究的深入及后路手术技术的发展,一期后路手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胸椎结核的外科治疗,文献报道其临床疗效与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相似[5]。后路手术需要切除棘突、双侧椎板、关节突关节,或者至少一侧的椎板及关节突关节,破坏了正常的胸椎后柱结构[6]。因此,探索一种不破坏脊柱的后柱结构、又能有效清除前方病灶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的一期后路胸椎结核术式确有必要。我们开展了一期后路保留脊柱后柱结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椎结核,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融合术 结核 后路手术 脊柱结核 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椎弓根钉内固定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3
8
作者 魏迎东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6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2014年在沈阳市胸科医院骨科治疗的56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案。结果56例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2014年在沈阳市胸科医院骨科治疗的56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案。结果56例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随访18个月至22个月,平均(19±1.3)个月。术后12个月X线片检查示融合节段有连续骨小梁形成。初步证实上述治疗方案效果较好,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做好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出院患者给予正确的指导,是提高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治愈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0期65-67,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均上升,后凸Cobb角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术后VAS评分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与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内固定效果,其中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 开放手术 胸腰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健 肖斌 +2 位作者 赵洪普 高梁斌 范震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54-1856,共3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2~84岁。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3例,Ⅱ度25,Ⅲ度...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2~84岁。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3例,Ⅱ度25,Ⅲ度4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15例,退行性滑脱17例。观察手术前后Tailard指数、椎间隙高度、滑脱角的变化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参照NaKai评分标准,优2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0.6%。手术前后Tailard指数、椎间隙高度、滑脱角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SUK标准,术后3~10个月植骨均获得融合。所有病例无一例出现滑脱复发,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cage移位、塌陷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结合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能获得满意复位,提供坚强的内固定,减少复位丢失,提高脊柱的融合率,并发症少,是临床上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 椎弓根钉内固定 C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椎弓根钉内固定的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4
11
作者 金建华 谢国华 吴纪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AF椎弓根钉内固定 内固定失误 防治 骨折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8
12
作者 姜星杰 张绍东 吴小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71-874,共4页
关键词 胸腰爆裂骨折 体成形术 结合治疗 弓根固定 椎弓根钉内固定 脊柱外伤 脊柱外科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0
13
作者 许汉权 李彩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277-2279,共3页
胸腰段为T10-L2的脊椎,是胸椎与腰椎、相对固定静止与活动区域的转折点,也是胸椎后突与腰椎前突的两个曲度的衔接点,同时关节突关节面在此处由冠状面移行为矢状面,从而构成了胸腰段骨折高发的主要因素[1]。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主要为... 胸腰段为T10-L2的脊椎,是胸椎与腰椎、相对固定静止与活动区域的转折点,也是胸椎后突与腰椎前突的两个曲度的衔接点,同时关节突关节面在此处由冠状面移行为矢状面,从而构成了胸腰段骨折高发的主要因素[1]。胸腰椎骨折的外科治疗主要为经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内固定手术,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胸腰椎骨折的老年患者来说,球囊扩张技术和椎体成形术也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案[2-3],但由于扩张不全或扩张过度、骨水泥外漏、骨水泥使用剂量过大造成毒性和严重致敏性等并发症、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4-5],而单纯使用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强度是不够的,因为术后易发生钉道松动和螺钉拔出脱落,也存在脊髓损伤的风险[6]。因此,后路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新技术逐渐得到业内的认可[7],此方法将大大提高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本组31例的术后评估与分析作一总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65~79岁、平均(70.5±1.4)岁;伤后入院手术时间5~10 d,平均(7.4±0.8)d;骨折节段分布:T10-L2;胸背部疼痛合并下肢放射痛、麻木患者18例,单独顽固性胸背部痛患者13例。常规术前行腰椎X线、CT、MRI、骨密度检测。骨密度T值-4.7^-2.6 SD,平均(-3.8±0.3)SD。术前胸背部VAS评分(6.96±0.73)分,腿痛VAS评分(7.04±0.58)分,ODI指数(82.71±8.22)%。JOA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0~29分):<10分(差),10~15分(中度),16~24分(良),25~29分(优),评分低于术前为无效。神经功能改善率:神经功能改善率(%)=(随访时JOA-术前JOA)/(17-术前JOA)×100%。病例入选标准:胸腰椎骨折严重性TLISS评分均≥5分;胸腰段不稳定性诊断(评分>5分入选):前部结构破坏或失去功能2分,脊柱后柱破坏或失去功能2分,肋椎关节破坏1分,矢状面移位>2.5 mm 2分,矢状面相对成角>5°2分,脊髓损伤2分,预期危险载荷1分。本组31例,新鲜的胸腰椎骨折(均为10 d内),椎体前缘高度压缩<50%;压缩椎体后突成角<30°;椎管内占位T12以上<35%,L1<45%,L2以下<55%;存在关节突交锁或脱位者;多节段骨折。均采用后方入路,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病例排除标准:无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严重心脑血管等专科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 胸腰骨折 骨质疏松症 老年患者 骨水泥 固定术治疗 后路 神经功能改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结合侧块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5
14
作者 宗睿 卢乐年 +1 位作者 余新光 乔广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65-871,共7页
目的 :评价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结合侧块-椎弓根钉棒内固定(Goel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行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辅助Goel技术复位固定的16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关... 目的 :评价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结合侧块-椎弓根钉棒内固定(Goel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行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辅助Goel技术复位固定的16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关节支撑组),以采用单纯Goel技术内固定治疗的15例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及影像学上寰齿间隙(ADI)、颅底陷入值(BI)、斜坡椎管角(CCA)等指标进行评价,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平均随访时间和术前JOA评分、ADI、BI、CCA均无统计学差异。关节支撑组中14例双侧寰枢椎侧块关节内植入皮质骨块,2例单侧植入皮质骨块(均为单侧脱位病例,在脱位侧植入)。关节支撑组有1例发生单侧骨块沉陷入关节突内,其余病例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关节支撑组术后JOA评分为15.2±1.1分,ADI为2.4±1.5mm,BI为5.8±3.9mm,对照组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7±1.6分,ADI为2.9±2.7mm,BI为5.7±2.6mm,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支撑组术前CCA为123.1°±16.3°,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48.1°±11.2°,对照组术前为125.6°±14.2°,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16.6°±10.5°,两组末次随访时C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随访期间未出现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复位丢失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实现枕颈间骨性融合。结论:寰枢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辅助Goel技术行寰枢椎复位固定安全可行,有助于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并可以改善术后斜坡椎管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复性寰枢脱位 颅颈交界区畸形 侧块弓根内固定 上颈固定技术 关节内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设计经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疾患的临床护理
15
作者 许艳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颈椎疾患术后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1999年10月2009年1月需行颈椎椎弓根固定的患者5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3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治疗护理,对比其护...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颈椎疾患术后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1999年10月2009年1月需行颈椎椎弓根固定的患者5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3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案,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治疗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降低了术后护理难度,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个性化设计置钉的高成功率,减少了卧床时间,大大降低了护理难度,从而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设计 弓根内固定 疾患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术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殷飞 马荣 +5 位作者 蔡则成 于洋 杨树龙 张彦龙 陈振 戈朝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32-740,共9页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验证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辅助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能否为相应单一融合固定节段提供足够的椎间稳定性。方法:在健康人L3~S1节段CT扫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Mimics、Geomagic、...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验证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辅助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能否为相应单一融合固定节段提供足够的椎间稳定性。方法:在健康人L3~S1节段CT扫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Mimics、Geomagic、3-Matic软件建立L3~S1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为正常对照组(M0),以此为基础联合使用Freeform等软件分别建立L4/5节段OLIF单纯融合固定(Stand alone)模型(M1)、OLIF辅助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Wiltse入路)模型(M2)、OLIF辅助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Wiltse入路)模型(M3)。设定500N预载荷作用于L3顶端,再施加10N·m的力矩模拟脊椎直立、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等生理活动,按上述加载条件作用于M0,对模型有效性性进行验证,同时按相同加载条件作用于各有限元模型,观察各有限元模型不同工况下L4/5节段相对活动度(ROM)、椎间融合器和椎弓根钉棒应力分布状况,记录最大应力值。结果:通过与文献数据比较,本有限元模型L4/5节段ROM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与前人研究结果相近,证明本模型具备有效性。4组有限元模型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运动状态下ROM值由小到大排序为M3、M2、M1、M0。M2相比M0、M1能较好地控制前屈和后伸,M2的ROM相比M0前屈后伸时变化幅度分别为75.43%、85.20%,相比M1变化幅度分别为58.88%、70.39%。M3相比M2前屈和后伸时稳定性亦较好,M3的ROM相比M2前屈后伸时变化幅度分别为25.55%、25.33%。除外变化幅度差异较小的右侧弯和右旋转状态,M2较M0的ROM变化幅度远大于M2与M3之间ROM的变化幅度。M2相较M0各工况下ROM变化幅度为14.08%~85.20%,M2相较M3各工况下ROM变化幅度为16.44%~25.55%。椎间融合器应力值方面,除直立时M2应力峰值略高于M1,其余运动状态下OLIF各手术组融合器应力峰值随着附加椎弓根钉棒数量的增加而表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这种趋势以后伸时表现最明显,幅度变化为109.14%。钉棒应力峰值方面,M2钉棒应力峰值除右侧弯时明显低于M3,左侧弯时略低于M3,其余运动状态下其钉棒应力峰值均高于M3,二者应力差异以右侧弯和后伸时较大,M2较M3分别变化-33.09%和76.79%。三组模型钉棒及椎间融合器应力峰值均远未达到其屈服强度。结论:O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模型可以为相应融合固定节段提供足够的椎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融合术 斜外侧间融合术 单侧弓根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椎弓根钉对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顾宇彤 张键 +5 位作者 姜晓幸 董健 费琴明 姚振均 阎作勤 张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869-874,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钉对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后再骨折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8月68例单节段胸腰椎新鲜骨折且无神经症状分为2组:单纯PVP组( n=37),只行双侧PVP;PVP联合内固...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钉对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后再骨折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8月68例单节段胸腰椎新鲜骨折且无神经症状分为2组:单纯PVP组( n=37),只行双侧PVP;PVP联合内固定组(( n=31),行双侧PVP+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后腰背痛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及术后各时点椎体高度恢复率和后凸矫正率。结果单纯PVP组骨水泥注入量(5.7±1.1)ml,手术时间(43.4±5.0) min,出血量(5.5±1.5)ml,住院时间(3.2±0.4) d。 PVP联合内固定组骨水泥注射量(6.1±1.4)ml,手术时间(74.7±8.6)min,出血量(70.2±4.7)ml,无一例需要输血,住院时间(5.3±1.0)d。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24~30个月)。 PVP联合内固定组术后1、2、3个月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单纯PVP组( P<0.05)。单纯PVP组术后各时点椎体高度压缩率显著高于PVP联合内固定组( P<0.05);2组内椎体高度压缩率术前与术后各时点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PVP组术后各时点椎体高度恢复率显著低于PVP联合内固定组(P<0.05);单纯PVP组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即刻与术后其他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VP联合内固定组术后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PVP组术后各时点椎体后凸角显著高于PVP联合内固定组(P<0.05);2组椎体后凸角术后即刻与术后其他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PVP组术后各时点椎体后凸矫正率显著低于PVP联合内固定组(P<0.05);单纯PVP组椎体后凸矫正率术后即刻与术后其他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VP联合内固定组术后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PVP组5例(13.5%)出现再骨折,9例(24.3%)出现邻近椎体骨折;PVP联合内固定组无一例出现手术椎体再骨折、邻近椎体或内固定邻近椎体骨折、螺钉松动、断钉断棒。结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时采用PVP联合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可以防止PVP后再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骨折 体成形术后再骨折 椎弓根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骨植骨在椎弓根钉翻修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庄全魁 孟晓林 +4 位作者 时合同 艾继超 芮清伟 吴刚强 陈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00-400,i0001,共2页
关键词 椎弓根钉内固定 翻修手术 颗粒骨 弓根内固定系统 植骨 内固定失败 术中 脊柱外科 技术失误 松动 颗粒骨植骨 弓根翻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误伤腹腔血管致失血性休克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玉恒 李茂源 隋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1994-1994,共1页
患者女,57岁,体重63kg,因L2-3椎间盘突出.拟在全麻下行髓核摘除、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既往体健,无过敏性疾病史,术前青霉素、普鲁卡因皮试均为阴性。术前检查心肺功能均无异常。入室后.在局麻下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 患者女,57岁,体重63kg,因L2-3椎间盘突出.拟在全麻下行髓核摘除、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既往体健,无过敏性疾病史,术前青霉素、普鲁卡因皮试均为阴性。术前检查心肺功能均无异常。入室后.在局麻下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全麻诱导咪唑安定3mg、依托咪酯10mg、维库溴铵8mg、芬太尼0.1mg、瑞芬太尼60μg,气管插管顺利,生命征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内固定 失血性休克 桡动脉穿刺置管 血管 腹腔 误伤 术前检查 全麻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椎弓根钉安全植入方法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良杰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1期1047-1049,共3页
本文对胸腰椎椎弓根钉安全植入的手术技巧、专用器械、影像引导的导航技术、机器人导航、电生理监测以及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等进行综述。认为,传统的胸腰椎椎弓根钉安全植入方法还在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术者所... 本文对胸腰椎椎弓根钉安全植入的手术技巧、专用器械、影像引导的导航技术、机器人导航、电生理监测以及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等进行综述。认为,传统的胸腰椎椎弓根钉安全植入方法还在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术者所接受。MRI技术的特殊成像原理可以使术者在术中随时观察椎弓根探子或椎弓根钉尖部所作用的组织特征。然而,由于设备昂贵,MRI导航技术很难普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 椎弓根钉内固定 导航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