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型臂导航系统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学习曲线 被引量:7
1
作者 钟军 温冰涛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0-237,共8页
目的:探究应用O型臂导航系统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行胸椎内固定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109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60例,年龄53.5±12.3岁(27~77岁)。根据是否使用O型臂导... 目的:探究应用O型臂导航系统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行胸椎内固定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109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60例,年龄53.5±12.3岁(27~77岁)。根据是否使用O型臂导航系统辅助置钉分为导航组(A组,n=66)和非导航组(B组,n=43),置钉过程由医师1(具有3年脊柱外科手术经验)或医师2(具有20年脊柱外科手术经验)完成。导航组医师1完成35例(A1组),医师2完成31例(A2组);非导航组医师1完成18例(B1组),医师2完成25例(B2组)。待引流管拔除后复查胸椎平扫CT,根据Neo′s法对术后椎弓根螺钉位置进行分级,统计各组的满意置钉(0级、1级螺钉)和螺钉穿透皮质(1级、2级、3级螺钉)的情况。比较各组的满意置钉率和皮质穿透率,并用皮质穿透率衡量同组内不同节段的置钉准确度。记录并比较各组的置钉时间,观察置钉时间随手术例数增加的动态变化,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置钉时间与手术例数的关系。比较每组内不同阶段置钉时间和皮质穿透率的差异,评价术中应用O型臂导航系统的学习曲线。结果:共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668枚,其中,A1组置入螺钉222枚,满意置钉率97.3%,皮质穿透率10.8%;A2组置入螺钉188枚,满意置钉率97.9%,皮质穿透率10.1%;B1组置入螺钉120枚,满意置钉率91.7%;皮质穿透率20.0%;B2组置入螺钉138枚,满意置钉率97.8%,皮质穿透率9.4%。B1组的满意置钉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且皮质穿透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各组。B1组在胸椎不同节段(上胸段、中胸段、下胸段)的皮质穿透率存在显著差异(37.5%,28.6%,13.4%,P=0.02),而其余3组在胸椎不同节段的置钉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B1组的单枚螺钉置钉时间(4.87±0.34min)明显高于其他3组(4.38±0.97min、4.40±1.00min、4.18±0.22min)。导航组(A组)的单枚螺钉置钉时间随着术者手术例数的增加而下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1组单枚螺钉置钉时间与手术例数呈显著线性负相关(F=123.3,P<0.001),回归方程:置钉时间=5.88-0.084×手术例数,R~2=0.79;A2组可得出相同结果(F=141.6,P<0.001,置钉时间=6.01-0.10×手术例数,R~2=0.83)。A1组的1~10例、11~20例、21~30例手术的皮质穿透率无统计学差异(P=0.97);同样,A2组上述3个阶段的皮质穿透率也无显统计学差异(P=0.96)。结论:应用O型臂术中导航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可以显著提高低年资医师的置钉准确率,增加手术安全性。随着手术例数增加O型臂导航下置钉时间显著下降;不同年资医师首次使用O型臂导航均能取得较高并且稳定的置钉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置入 O型臂导航系统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凸外科治疗中的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齐欣 刘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54-256,共3页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外科治疗 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置入 Halm法 Suk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防范椎弓根螺钉置入错误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有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65-566,共2页
1970年Roy-Camille及其同事首先报告了椎弓根螺钉系统(RRC系统)应用的临床实践,此开拓性的手术为脊柱内固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VSP、TSRH、Moss Miami和CD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原有的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了不同... 1970年Roy-Camille及其同事首先报告了椎弓根螺钉系统(RRC系统)应用的临床实践,此开拓性的手术为脊柱内固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VSP、TSRH、Moss Miami和CD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原有的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20世纪80年代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置入 弓根内固定系统 弓根螺钉系统 脊柱内固定 临床实践 TSRH MOSS 开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椎椎弓根复合体与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置入
4
作者 王建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6-867,共2页
经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固定技术是一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和接受的上颈椎内固定技术。目前已经与寰椎经“椎弓根”或侧块螺钉固定技术一起,成为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技术的“金标准”。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置入 寰枢 后路内固定技术 复合体 逆向 “金标准” 侧块螺钉 上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对近端相邻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成心锟 钱邦平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4-757,共4页
腰椎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是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包括相邻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退变、椎体滑脱、椎管狭窄、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其中近端相邻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既非常常见,... 腰椎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是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包括相邻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退变、椎体滑脱、椎管狭窄、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其中近端相邻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既非常常见,又容易导致新的临床症状产生,且较远端相邻节段发生更早、更明显。目前研究认为,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对近端相邻关节突关节侵扰(facet joint violation.FJV)是加速关节突关节退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侵扰会使关节突关节表面的接触应力和椎间盘压力有所增加,加速关节突关节退变。笔者就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对近端相邻FJV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 椎弓根螺钉置入 关节突关节 影响因素 近端 间盘退变 体压缩性骨折 关节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分析的椎弓根螺钉钉道超声智能评估
6
作者 唐天灵 马烨波 +9 位作者 杨桓 叶长青 孔佑进 杨卓畅 周昌 邵杰 孟炳堃 王卓然 陈建刚 陈自强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2-1370,共9页
目的基于影像组学分析提出一种针对椎弓根螺钉钉道超声图像的分类方法,以对钉道完整性进行评估。方法利用4例新鲜尸体的胸腰椎标本预建立50个钉道并获取钉道超声图像,选取2000张图像(钉道完整与破损的样本各1000个),采用五折交叉验证的... 目的基于影像组学分析提出一种针对椎弓根螺钉钉道超声图像的分类方法,以对钉道完整性进行评估。方法利用4例新鲜尸体的胸腰椎标本预建立50个钉道并获取钉道超声图像,选取2000张图像(钉道完整与破损的样本各1000个),采用五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将数据集按照4∶1的比例进行随机划分,形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包含1600个和400个样本)。首先利用大津阈值法找到感兴趣区的最佳半径,然后用pyradiomics提取组学特征,再采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分别进行降维和特征筛选,最后分别使用支持向量机(SVM)、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模型和视觉几何组网络(VGG)、残差网络(ResNet)、转换器模型(Transformer)3种深度学习模型对超声图像进行分类。采用准确度对各模型的分类性能进行评估。结果在感兴趣区半径为230像素时,SVM模型的分类准确度最高,为96.25%;而VGG模型的准确度只有51.29%,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ResNet、Transformer模型的准确度分别为85.50%、80.75%、80.17%、75.18%。结论在对椎弓根螺钉钉道超声图像的分类方面,机器学习模型整体上相较于深度学习模型表现更好,其中SVM模型的分类性能最佳,可用于辅助医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置入 超声检查 影像组学 支持向量机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印飞 张绍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7-379,共3页
随着现代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脊柱损伤特别是胸腰椎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short-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SSPI)作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近年来... 随着现代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脊柱损伤特别是胸腰椎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short-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SSPI)作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应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mono-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MSPI)治疗胸腰椎骨折[3~7],通过将椎弓根螺钉置入伤椎及相邻椎体,对骨折椎体直接复位、固定,达到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融合节段及术后并发症的目的。现就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骨折 固定治疗 单节段 胸腰爆裂骨折 椎弓根螺钉置入 临床应用 交通运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穿越胸椎管无神经并发症2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清华 朱泽章 +3 位作者 邱勇 乔军 蒋军 毛赛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79-880,共2页
椎弓根螺钉凶其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和临床疗效在治疗脊柱侧凸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内固定相比,后路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更大,并能有效地矫正侧凸和椎体的旋转。但由于脊柱侧凸患者存在椎体旋转及椎弓根变形,使得胸椎... 椎弓根螺钉凶其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和临床疗效在治疗脊柱侧凸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内固定相比,后路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更大,并能有效地矫正侧凸和椎体的旋转。但由于脊柱侧凸患者存在椎体旋转及椎弓根变形,使得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存在一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置入 神经并发症 脊柱侧凸 生物力学性能 体旋转 临床疗效 固定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术中应用机器人辅助下皮质骨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宋继鹏 林万程 +4 位作者 姚思远 张垚 易蒙 姚明涛 丁立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8-1106,共9页
目的:探讨对于腰椎管狭窄症且行单节段减压融合的患者,机器人辅助下的皮质骨螺钉(robot-assisted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RCBTS)固定与机器人辅助下的椎弓根螺钉(robot-assisted pedicle screw,RPS)固定的疗效差异。方法:本研... 目的:探讨对于腰椎管狭窄症且行单节段减压融合的患者,机器人辅助下的皮质骨螺钉(robot-assisted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RCBTS)固定与机器人辅助下的椎弓根螺钉(robot-assisted pedicle screw,RPS)固定的疗效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了2020年6月~2022年月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单节段减压融合且行机器人辅助下置钉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纳入99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67.07±4.65岁;应用皮质骨螺钉固定者41例(RCBTS组),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者58例(RPS组)。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的24h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比较术后3d、3个月、6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对JOA评分和VAS评分变化进行了固定效应检验;通过审查术后影像学资料,根据Gertzbein-Robbins方法对螺钉位置进行分级,计算两种术式的置钉准确率;比较两种术式围术期以及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RCBTS组患者的手术时长(134.39±22.23min vs 152.93±19.10min,P<0.001)、切口长度(64.93±3.71mm vs 78.84±3.82mm,P<0.001)、术中出血(155.61±37.15mL vs 172.41±43.22mL,P=0.001)、术后24h引流量(83.66±21.54mL vs 101.21±29.80mL,P=0.002)以及术后住院天数(4.90±1.26d vs 6.26±1.66d,P<0.001)均显著小于RPS组患者。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和VAS评分变化在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固定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时间是JOA和VAS评分变化的固定效应(P<0.001)。两组的各级别置钉率(A级:152/164 vs 211/232,P=0.538;B级:9/164 vs 15/232,P=0.688;C级:3/164 vs 6/232,P=0.619)、临床可接受率(161/164 vs 226/232,P=0.619)、置钉不良率(3/164 vs 6/232,P=0.619)以及术后并发症(仅RCBTS组一例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的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RPS相比,接受RCBTS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长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在术后功能恢复和腰痛改善间两组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皮质骨螺钉 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 管狭窄症 单节段 减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行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置钉准确度及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肖宇 龙浩 +5 位作者 何祖波 符勇 王国贤 邹伟 肖杰 刘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11-1117,共7页
目的:探讨运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完成经皮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置钉准确度以及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1月由我院应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行经皮胸腰椎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资料24例... 目的:探讨运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完成经皮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置钉准确度以及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1月由我院应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行经皮胸腰椎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资料24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22~54岁,平均39.3±9.7岁。所有患者中T12骨折9例,L1骨折10例,L2骨折4例,L3骨折1例。根据手术日期的先后将患者分成A、B、C、D四个组,每组6例。所有患者术后3~5d完善手术节段CT,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对置钉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计算置钉准确度(A类螺钉占比)。统计各组患者的路径规划时间(示踪器放置完毕至机器臂开始移动)、螺钉置入时间(机器臂开始移动至透视置入螺钉位置满意)、总手术时间(切开至切口消毒包扎完毕)资料,应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评价机器人辅助经皮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技术的学习曲线。结果:各组患者骨折类型、总手术节段数、手术节段、置入螺钉数量、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中A类螺钉100枚,B类螺钉2枚,无C、D类螺钉,置钉准确度为98.03%。各组置钉准确度A组96.0%、B组96.1%、C组100%、D组10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号病例置入导针轨迹与规划轨迹存在偏差,经2次规划调整后成功置入螺钉。路径规划时间:A组44.83±13.60min、B组31.67±1.86min、C组29.17±2.14min、D组29.33±1.37min;A组与C、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B组与A组、C组、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手术时间A组137.83±18.00min、B组120.33±5.85min、C组120.50±4.59min、D组119.67±5.24min,A组与C、D组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与A组、C组、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钉置入时间A组46.17±6.68min、B组40.67±2.25min、C组40.00±2.90min、D组38.67±3.01min,A组与C、D组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与A组、C组、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曲线回归分析显示,随着病例数的增加路径规划时间、螺钉置入时间、总手术时间明显降低(P<0.001),在中期12例之后达到相对稳定。结论:“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行经皮胸腰椎置钉准确度高。该技术应用早期学习曲线陡峭,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学习曲线很快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机器人 胸腰骨折 椎弓根螺钉置入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置钉或间隔置钉矫治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 被引量:11
11
作者 方秀统 李明 +4 位作者 赵颍川 谢阳 陶凤华 王传峰 沈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7-370,共4页
目的:对比后路间隔置钉或连续置钉矫治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手术方法为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矫形(连续置... 目的:对比后路间隔置钉或连续置钉矫治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32例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手术方法为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矫形(连续置钉组);另一组手术方法为后路矫形侧均间隔一个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进行矫形(间隔置钉组)。记录所有患者冠状面和矢状面的术前侧凸Cobb角、术后侧凸Cobb角、术后侧凸矫正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神经脊髓损伤。胸椎侧凸冠状面、矢状面Cobb角连续置钉组术前分别为62.7°±12.7°、28.3°±11.6°;术后分别为14.5°±6.9°、20.5°±10.7°;间隔置钉组术前分别为63.9°±10.9°、28.1°±10.8°,术后分别为14.7°±6.4°、21.0°±10.3°;连续置钉组和间隔置钉组术前C7铅垂线与S1椎体后缘的距离分别为-3.3±6.1cm、-4.4±4.8cm,术后分别为1.4±3.3cm、0.9±3.0cm。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冠状面、矢状面侧凸Cobb角及C7铅垂线与S1椎体后缘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间隔置钉和连续置钉矫正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LenkeⅠ型 连续弓根螺钉 间隔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发肌电图监测技术及其在脊柱矫形内固定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军林 邓耀龙 黄紫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2-755,共4页
目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脊柱手术中,椎弓根置钉不良会导致神经损伤和内固定失败等,据报道,因椎弓根螺钉置入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在1%~11%。
关键词 矫形内固定术 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 监测技术 应用 脊柱 肌电图 椎弓根螺钉置入 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