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腰椎椎管肿瘤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廉民学 何百祥 +3 位作者 鲍刚 王宁 李传坤 廉海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对比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腰椎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评价两种术式手术情况、并发症以及对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腰椎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行改良椎管... 目的对比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腰椎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评价两种术式手术情况、并发症以及对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腰椎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48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以及术后3、6、12、24月腰椎不稳发生率、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优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两组间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在术后腰椎不稳发生率比较无差别(P>0.05)。两组在术后3、6、12月JOA评分变化及JOA评分改善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组24月JOA评分变化及JOA评分改善率优于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组。结论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都有很好的术后腰椎稳定效果,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远期神经脊髓功能改善方面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优于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肿瘤 改良管扩大成形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辅助拉钩的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郑明辉 邹琳 +1 位作者 陈建庭 瞿东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33-1134,共2页
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脊柱外科临床最常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脊柱畸形、腰椎肿瘤、腰椎结核、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该手术过程需借助各类型辅助拉钩协助进行手术部位的显露[1]。常规手术拉钩包括自动撑开器、... 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脊柱外科临床最常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脊柱畸形、腰椎肿瘤、腰椎结核、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该手术过程需借助各类型辅助拉钩协助进行手术部位的显露[1]。常规手术拉钩包括自动撑开器、椎板拉钩等。自动撑开器的放置需较大的手术切口,同时对切口两边肌肉挤压严重,容易使肌肉损伤甚至坏死;椎板拉钩则需固定在关节突关节外侧或横突上,容易损伤滋养血管,甚至导致骨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拉钩 弓根 螺钉固定 应用 弓根螺钉固定 间盘突出症 肌肉损伤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经皮单向椎弓根螺钉连接棒长度测量器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3
作者 王越 王珊 +6 位作者 李良生 郑晓鹏 黄泓翰 陈恒梅 陈世杰 陈建泉 王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胸腰椎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s)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创伤疾病之一[1、2],在所有创伤患者中的发病率达到5%[2]。其中,胸腰椎(T11~L2)骨折的发病率约占脊柱骨折的60%[1],目前,采用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 胸腰椎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s)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创伤疾病之一[1、2],在所有创伤患者中的发病率达到5%[2]。其中,胸腰椎(T11~L2)骨折的发病率约占脊柱骨折的60%[1],目前,采用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已经成为常用术式[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脊柱骨折 经皮弓根螺钉固定 创伤患者 脊柱创伤 无神经损伤 长度测量 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行多层螺旋CT扫描时减少伪影及放射剂量的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吴骏峰 杨长伟 +2 位作者 李明 茅建辉 鸿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时管电压和管电流与金属伪影程度之间的关系,探索适当的方案以减少金属伪影和辐射剂量。方法将4枚椎弓根螺钉植入人体腰椎L4、L5标本内制成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型用丝线悬吊固定于伪影评价专用水模中央。对其使...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时管电压和管电流与金属伪影程度之间的关系,探索适当的方案以减少金属伪影和辐射剂量。方法将4枚椎弓根螺钉植入人体腰椎L4、L5标本内制成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型用丝线悬吊固定于伪影评价专用水模中央。对其使用不同扫描参数(主要是管电压及管电流)条件下的多层螺旋CT扫描,并测量椎弓根螺钉前端的放射状伪影长度以评价其伪影程度,记录辐射剂量。结果多层螺旋CT管电流的变化并没有明显影响金属伪影,但管电压的变化对伪影程度有较大影响,随着管电压的增大(100~140kV),伪影程度明显减小(P<0.05)。辐射剂量随着管电流及管电压的升高而升高。结论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能同时减少伪影和辐射剂量的方案是:高管电压(一般为140kV)并保持不变,而管电流则使用低于250~270mA常规使用值的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 图像质量 伪影 辐射剂量 植入物 弓根螺钉固定 管电压 管电流 扫描参数 放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伟铭 林定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2-464,共3页
退行性腰椎疾病是常见的骨科疾患,手术治疗多采取减压、融合、内固定方法.1992年在传统手术方法的基础上Kabins等[1]首先报告了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对于腰椎融合理想的内固定刚度目前尚不清楚,国内外学者对单侧椎弓根螺... 退行性腰椎疾病是常见的骨科疾患,手术治疗多采取减压、融合、内固定方法.1992年在传统手术方法的基础上Kabins等[1]首先报告了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对于腰椎融合理想的内固定刚度目前尚不清楚,国内外学者对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否既可促进固定节段融合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邻近节段退变进行了许多探讨.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在近年来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笔者对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固定 间融合技 弓根螺钉固定 单侧 退行性腰疾病 退行性疾病 邻近节段退变 固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闻力 旷甫国 +3 位作者 苟亚伟 巩春甫 赵礼雄 段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目的:比较单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联合应用病灶微波消融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脊柱转移瘤伴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1例,... 目的:比较单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联合应用病灶微波消融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脊柱转移瘤伴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1例,女28例,年龄27~71岁(52.8±9.7岁),单椎体受累43例,两个及以上椎体受累2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37例采用单纯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32例采用病灶微波消融灭活联合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术前行Tomita评分、Tokuhashi评分,并采用硬膜外脊髓压迫(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ESCC)评分系统评估脊髓压迫程度,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系统(spinal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core,SINS)评估脊柱稳定性。记录所有患者术前神经功能障碍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并于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记录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疼痛VAS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通过Kaplan-Meier法评价所有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两组同时间点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6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36个月,中位时间A、B组分别为18个月和20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前Tomita评分、改良Tokuhashi评分、SINS评分和ESCC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567±137ml,低于B组的690±90ml(P=0.02)。两组患者VAS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在术后随访时均较术前改善;两组间比较术前和术后24h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VAS评分分别为2.84±1.30和2.45±1.01,术后3个月时SF-36评分为67.43±7.49,均优于同时间点B组(P<0.05)。A组有89.2%(33例)、B组有93.8%(30例)的患者在术后脊髓功能得到改善,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总体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B组无进展生存期优于A组(P=0.03)。结论:与单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微波消融灭活技术联合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伴病理性骨折患者,不增加手术创伤和风险,并在缓解疼痛、提高脊柱稳定性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微波消融 板减压弓根螺钉固定 病理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许明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08-811,共4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磷酸钙骨水泥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6月~2009年6在本院就诊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36例,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磷酸钙骨水泥球囊后...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磷酸钙骨水泥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6月~2009年6在本院就诊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36例,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磷酸钙骨水泥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与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测量结果、神经功能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周、术后1年、术后3年的椎体压缩率(前缘、中央、后缘)、椎管侵占率及伤椎Cobb′s角度相比术前均显著性减小(P<0.05);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有所改善,ASIA分级提高一级或以上患者共31例;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无明显疼痛、无神经根加重症状等。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磷酸钙骨水泥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可明显降低椎体压缩率和椎管侵占率,减小伤椎Cobb′s角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经皮体后凸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38
8
作者 李长青 罗刚 +3 位作者 周跃 王建 初同伟 张正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284-2287,共4页
目的评价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为42例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患者分为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组[共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0.2... 目的评价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为42例胸腰椎骨折无神经功能损害患者分为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组[共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0.2±8.6)岁]和开放手术组[共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42.4±9.3)岁],对比分析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率等。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微创手术组手术切口明显缩小[(16.5±1.8)、(10.1±1.0)cm,P<0.05],术中出血量[(346.2±138.7)、(81.3±21.9)ml,P<0.01]及术后引流量[(138.6±46.5)、(13.7±4.3)ml,P<0.01]均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2.5±0.7)、(1.2±0.6)h,P<0.05]。微创手术组手术前后Cobb’s角[(15.4±5.1)°、(3.8±2.8)°,P<0.01]、椎体矢状面指数[(19.7±10.3)°、(7.3±9.1)°,P<0.01]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63.2±14.6)%、(86.4±6.9)%,P<0.01]均显著恢复。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微创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微创 经皮弓根螺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洪伟 周跃 +3 位作者 李长青 王建 初同伟 张正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67例单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跨伤椎的4钉固定术(4钉组)45例,附加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的6钉固定...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67例单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跨伤椎的4钉固定术(4钉组)45例,附加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的6钉固定术(6钉组)22例。随访6~43个月,平均随访12.6个月。对比2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等方面及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除术后伤口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后缘高度、矢状位Cobb's角、伤椎后凸角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6钉组的伤椎前缘、后缘术后高度及随访期间均优于4钉组(P<0.05)。4钉组固定术后过度撑开致术后后凸加重发生率为8.9%,退钉发生率为3.3%,6钉组无上述情况。2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矫正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且能够较好维持矫正效果,且对患者手术创伤与传统跨伤椎内固定术相当,是切实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固定 弓根螺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印飞 张绍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7-379,共3页
随着现代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脊柱损伤特别是胸腰椎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short-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SSPI)作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近年来... 随着现代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脊柱损伤特别是胸腰椎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short-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SSPI)作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应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mono-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MSPI)治疗胸腰椎骨折[3~7],通过将椎弓根螺钉置入伤椎及相邻椎体,对骨折椎体直接复位、固定,达到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融合节段及术后并发症的目的。现就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固定 胸腰骨折 固定治疗 单节段 胸腰爆裂骨折 弓根螺钉置入 临床应用 交通运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痛逐瘀汤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王汉龙 林志成 +1 位作者 吴毅峰 杨声坪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127,共5页
目的 评价身痛逐瘀汤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泉州市正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A组于术后... 目的 评价身痛逐瘀汤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泉州市正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A组于术后采用常规治疗,B组则在A组治疗方案上加用身痛逐瘀汤,持续治疗时间:5个疗程,随访时间:6个月。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与术前比较,术后3周,两组血清PCT、HMGB-1水平升高,但B组更低;血浆FIB、D-D水平降低,且B组更低;两组不同时间点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水平比较有差异,其中两组术后1、3、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值高于术前,术后3、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低于术后1个月;B组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低于术后3个月,且B组术后3、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值高于A组;两组术后1、3、6个月后凸Cobb角低于术前,A组术后3、6个月高于术后1个月,且B组术后3、6个月后凸Cobb角均低于A组;术后3个月两组ODI、VAS、RDQ功能障碍评分降低,且B组更低;术后1个月两组椎体高度压缩率降低,且B组更低;两组术后1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率相比,B组更高(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应用身痛逐瘀汤可改善凝血功能及功能障碍,降低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能促进椎体生理结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经皮弓根螺钉固定 身痛逐瘀汤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雪轩 鄢毅 +5 位作者 邹欢 陈子明 尹青华 钟凯 曾琳钰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3,221,共7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临床上两种经典术式,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OVCF的治疗,但是这两种手术一直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射频镇痛技术的发展,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RFNB)应用于OVCF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对某些特殊形态OVCF,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明显。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应该注重OVCF病人个体差异,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OVCF病人术后康复及护理,并对现有技术不断改进,为OVCF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这4种微创手术治疗OVCF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体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 经皮体成形 经皮后凸成形 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 经皮弓根螺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神经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开放 郭忠卫 宋焕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3...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30 d。两组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症状及体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检测治疗前后胫后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及主要肌群肌电图。结果治疗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显效率76.7%,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治疗组各神经传导速度及主要肌群动作电位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的疼痛及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突出症 鼠神经生长因子 后路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弓根螺钉固定 疼痛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滑脱手术治疗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国伟 刘少喻 +2 位作者 廖威明 梁春祥 陈柏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93-394,共2页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早期的疗效。方法 :对 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和 3 60度植骨融合手术 ,对照手术前后的X线平片和JOA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随访 6~ 3 3个月 ,平均 16 2个...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早期的疗效。方法 :对 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和 3 60度植骨融合手术 ,对照手术前后的X线平片和JOA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随访 6~ 3 3个月 ,平均 16 2个月 ,经X线检查 ,42个椎间隙的融合率为 97 6% ,JOA评分计算术后综合改善率为 93 3 % ,平均椎间高度由术前 4 5mm恢复至 11 7mm。结论 :采用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和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症 治疗 板切除神经根减压 弓根螺钉复位固定 360度植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移行部椎旁肌间隙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静雅 邓雪飞 +5 位作者 廖文斌 朱友志 朱友余 王峰 王世栋 韩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胸腰移行部椎旁肌间隙( Wiltse间隙)的解剖学研究,为该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开展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9具(18侧)成人尸体湿性标本,局部解剖观察胸腰移行部的Wiltse间隙及其毗邻结构;选取4例(8侧)成人尸体湿... 目的:通过对胸腰移行部椎旁肌间隙( Wiltse间隙)的解剖学研究,为该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开展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9具(18侧)成人尸体湿性标本,局部解剖观察胸腰移行部的Wiltse间隙及其毗邻结构;选取4例(8侧)成人尸体湿性标本,模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果Wiltse间隙表面由最长肌肌腱构成的竖脊肌腱膜覆盖,钝性分离最长肌内侧第1根肌腱和胸半棘肌肌腱(83%,15侧)或同时分离最长肌第1、2根肌腱(17%,3侧)即可清晰暴露胸腰移行部全部节段的Wiltse间隙。通过肌间隙可显露多裂肌、T11~T12横突和L1~L2关节突等结构,定位进钉点,模拟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将螺钉顺利置入椎弓根及椎体,术后CT示螺钉位置良好,多裂肌保持完整。结论对胸腰移行部Wiltse间隙解剖的深入认识有助于该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移行部 旁肌间隙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忠民 张超 +6 位作者 韩秀鑫 马育林 张岩 刘永恒 卢凤 赵成亮 王国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682-687,共6页
目的:探索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治疗手段在脊柱转移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15例。患者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治疗,术后给予综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对... 目的:探索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治疗手段在脊柱转移瘤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15例。患者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治疗,术后给予综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疼痛、神经损伤、功能状态等进行评估。结果:患者随访3~23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3.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4.0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232.3±17.9)min,术中出血量为(393.3±64.9)mL,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射量3.38 mL。治疗前VAS评分(7.67±0.25)分,术后3个月VAS评分(2.73±0.15)分,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P<0.01);14例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1个等级,1例患者术前为Frankel D级,经过微创手术治疗后分级无变化;术前、术后3个月KP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小切口椎板减压手术能够有效缓解脊髓压迫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小切口 体成形 脊柱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复位方法的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肖曦 龙亨国 熊小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74-97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复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共计72例胸腰段脊柱发生爆裂骨折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临床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统计,...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复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共计72例胸腰段脊柱发生爆裂骨折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临床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统计,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2例患者愈合良好,均为Ⅰ期愈合,术后3 d对患者各项检测指标进行检测显示,术后VAS疼痛评分与脊柱Cobbs角较术前显著降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与椎管正中矢状径比值显著高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调差结果显示,VAS疼痛评分较术后3 d更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无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获得较为满意的脊椎正常体位的复位效果,而且还能重构脊柱椎体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脊柱生物力学的性能,降低内固定之后因过大压力而导致的断钉、矫正失败等临床并发症,故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华夏脊柱论坛暨第五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18
作者 孙祥耀 海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第三届华夏脊柱论坛暨第五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于2016年10月14~15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承办。300余名国内外知名... 第三届华夏脊柱论坛暨第五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于2016年10月14~15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承办。300余名国内外知名脊柱专家和骨科同道共赴本次论坛。结合目前国际上脊柱脊髓疾患治疗的发展趋势.围绕脊柱侧凸去旋转技术应用现状、超声骨刀的使用、腰椎侧前路椎间融合技术、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应用、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胸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腰椎微创融合技术的应用、早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策略等热点问题及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热烈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脊柱外科学 高峰论坛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骨科 会议 退变性疾病 弓根螺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