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弓根外穿刺行单侧PVP或PKP术治疗上中位胸椎椎体骨折 被引量:24
1
作者 陈书连 卢义峰 +3 位作者 王振 钟楚楠 高延征 王义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05-909,共5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外穿刺行单侧PVP或PKP术治疗上中位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s)的特点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上、中胸椎OVCFs患者26例39个椎体,均采用椎弓根外穿刺行单侧PVP或PKP术,其中男8例,女18... 目的:探讨椎弓根外穿刺行单侧PVP或PKP术治疗上中位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s)的特点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上、中胸椎OVCFs患者26例39个椎体,均采用椎弓根外穿刺行单侧PVP或PKP术,其中男8例,女18例;平均年龄71.3±1.3岁;原发性OVCFs 19例,继发OVCFs 7例。骨折时间平均3.5周,骨折椎体分布:T3 1个、T4 3个,T5 4个,T6 4个,T7 6个、T8 10个、T9 6个、T10 5个。1个节段17例,2个节段5例,3个节段4例。PVP 15例27个节段,PKP 11例12个节段。术中观察穿刺针针尖达到椎体中线的比率,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测量骨折椎体前缘和椎体中间高度的恢复值、VAS评分的改善率、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39个椎体均经单侧胸椎椎弓根外途径穿刺完成PVP和PKP操作。均穿刺成功、骨水泥在椎体内左右对称分布。手术时间为25~35min/椎,无穿刺并发症。骨水泥平均注射量3.5ml/椎。骨水泥渗漏4例,渗漏率10.25%。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VAS评分术前平均为9.8±0.3分,术后1d平均为5.7±0.4分,末次随访时为3.3±0.4分,术前与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比较,疼痛均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值和椎体中间高度恢复值分别为为63.1±18.6%和68.5±25.3%,均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达100%。结论:治疗上、中位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椎弓根外穿刺行单侧PVP和PKP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单侧椎弓根外途径 体成形术 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被引量:7
2
作者 戈朝晖 丁惠强 +3 位作者 梁思敏 黑龙 赵浩宁 王自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868-1871,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单侧经椎...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外穿刺入路行PKP治疗重度OVCFs患者22例(34椎),男性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8(52~74)岁,病程2~6个月。手术前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伤椎高度与后凸畸形的X线片测量。结果 22例(34椎)手术均安全完成,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平均2.7 ml,术后平均随访34.2(18~66)个月。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椎体前缘及中线平均高度恢复(2.3±0.6)mm,后凸畸形矫正(1.8±0.4)°。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及体征。结论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重度OVFs的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 体压缩骨折 单侧 椎弓根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凸患者椎弓根形态变化与椎弓根外固定术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孙建民 崔新刚 +2 位作者 蒋振松 袁泽农 刘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4-586,共3页
目的:观测脊柱侧凸患者胸椎弓根等结构的形态变化,于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应用自行设计的胸椎椎弓根外内固定技术,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脊柱侧凸患者行术前CT扫描,观测椎弓根形态变化及椎体旋转程度,主动脉位置变化等;对过窄或变形... 目的:观测脊柱侧凸患者胸椎弓根等结构的形态变化,于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应用自行设计的胸椎椎弓根外内固定技术,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脊柱侧凸患者行术前CT扫描,观测椎弓根形态变化及椎体旋转程度,主动脉位置变化等;对过窄或变形严重的椎弓根行胸椎椎弓根根外内固定,观察效果。结果:CT扫描发现,侧凸患者凹侧椎弓根直径明显窄于凸侧椎弓根直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凹侧及凸侧椎弓根直径都明显小于相应肋骨-椎弓根单元直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呈楔形变,主动脉位置相对向后外侧移位;临床选择5例侧凸病人共24个胸椎弓根过细(小于2mm)或变形严重不适合经椎弓根内固定,而对这部分椎弓根行椎弓根根外内固定取得满意效果,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经3,6及12个月随访无螺钉拔出或松动,无矫正度丢失。结论:脊柱侧凸病人椎弓根等结构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在脊柱侧凸病人中应用胸椎椎弓根根外内固定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固定牢固可靠等优点,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椎弓根外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外穿刺法在骨填充网袋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常峥 周明 +1 位作者 张宏波 刘志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外穿刺法在骨填充网袋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4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骨填充网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抛币法分为A组(n=24)和B组(n=21),分别采取椎弓根外入路及经椎弓根入路穿刺。记... 目的探讨椎弓根外穿刺法在骨填充网袋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4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骨填充网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抛币法分为A组(n=24)和B组(n=21),分别采取椎弓根外入路及经椎弓根入路穿刺。记录网袋位置、手术时间、穿刺曝光次数、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术后3天及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22例(91. 7%)实现网袋中置,B组8例(38. 1%)网袋中置,A组明显高于B组(χ~2=14. 464,P=0. 000)。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19. 0±1. 8) min vs.(22. 6±3. 3) min,t=-3. 080,P=0. 004]。A组曝光次数明显少于B组[(7. 1±1. 2)次vs.(13. 8±1. 8)次,t=-14. 832,P=0. 000]。2组骨水泥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16±0. 66) ml vs.(3. 89±0. 60) ml,t=1. 449,P=0. 155]。2组各发生2例骨水泥渗漏(A组8. 3%,B组9. 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00,P=1. 000)。术后3天VAS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中位数2分(1~4) vs. 3分(1~5),Z=-2. 145,P=0. 032],术后1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中位数2分(1~3),Z=-1. 708,P=0. 088]。结论骨填充网袋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椎弓根外穿刺法能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射线暴露,缩短穿刺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外穿刺法 骨填充网袋 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螺钉拔出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崔新刚 张佐伦 +2 位作者 孙建民 袁泽农 蒋振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35-538,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方法与经椎弓根固定方法的螺钉拔出强度,评价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新鲜胸椎标本4具,共32个肋骨-椎骨序列,根据螺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采用经椎弓根固定,B组采用经横突-椎体固... 目的:比较两种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方法与经椎弓根固定方法的螺钉拔出强度,评价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新鲜胸椎标本4具,共32个肋骨-椎骨序列,根据螺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采用经椎弓根固定,B组采用经横突-椎体固定,C组采用经改良肋横突法固定。根据所用螺钉规格不同将其分为4种不同测试条件:D1,螺钉直径5.5mm,长度40mm;D2,螺钉直径5.5mm,长度45mm;D3,螺钉直径6.5mm,长度45mm;D4,螺钉直径6.5mm,长度50mm。测试3种固定方法下的螺钉拔出力,并做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D1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787.0±119.3N,B组为706.2±109.4N,C组为616.1±82.3N,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2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862.3±128.7N,B组为811.4±113.6N,C组为655.1±92.2N,A、B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3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855.3±117.1N,B组为938.0±131.5N,C组为861.3±117.8N,A、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C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4条件下A组拔出力为864.3±120.9N,B组为959.6±135.2N,C组为941.2±115.4N,A组与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C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直径6.5mm、长度45~50mm的螺钉固定时,胸椎椎弓根根外固定螺钉拔出力优于椎弓根固定,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外 内固定 拔出力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椎弓根根外内固定三维稳定性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崔新刚 孙建民 +1 位作者 蒋振松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1-553,556,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胸椎弓根根外内固定方法及椎弓根固定方法的三维稳定性,评价胸椎弓根根外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新鲜胸椎标本14个;随机分为2组(A组:螺钉D=5.5mm,L=40mm;B组:螺钉D=6.5mm,L=50mm),7种固定状态模型。分别测试各状...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胸椎弓根根外内固定方法及椎弓根固定方法的三维稳定性,评价胸椎弓根根外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新鲜胸椎标本14个;随机分为2组(A组:螺钉D=5.5mm,L=40mm;B组:螺钉D=6.5mm,L=50mm),7种固定状态模型。分别测试各状态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并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A组,前屈后伸稳定性排列顺序:M2>M3>M4>M1,左右侧弯:M2>M3>M4>M1,轴向运动:M2>M3>M4>M1,其中M2,M3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组,前屈后伸稳定性顺序:M6>M7>M5>M1,左右侧弯:M6>M7>M5>M1,左右旋转:M7>M6>M5>M1,其中M6,M7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较粗较长的螺钉固定时,胸椎弓根根外内固定三维稳定性优于椎弓根固定,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外 内固定 运动范围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外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淑新 张美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0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经皮弓根螺钉固定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7
8
作者 吴溢峰 钟姣红 +3 位作者 吴焯鹏 匡光志 杨健胜 李世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1-615,共5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对85例96椎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行P... 目的比较3种不同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对85例96椎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行PVP,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3组: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组(33例38椎)、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组(25例27椎)、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组(27例31椎)。比较3组手术时间、骨水泥分布、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后凸Cobb角及胸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手术时间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组<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组<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组[(35.0±5.6)min vs.(42.2±7.3)min vs.(50.5±5.8)min,P<0.05]。术后3组椎体后凸Cobb角、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改善(P<0.05)。3组间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组骨水泥分布均匀情况比其他2组差(P<0.05)。3组间术前后椎体后凸Cobb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术前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双侧经椎弓根入路组(3.0±1.2)分,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组(3.3±1.2)分,明显低于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组(3.9±1.0)分(P<0.05),术后6个月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侧经椎弓根入路和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早期疗效优于单侧经椎弓根入路,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PVP由于手术时间更短,操作风险更小,更适用于胸腰段OVC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体成形术 椎弓根外入路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体后上缘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健 蒋毅 +4 位作者 左如俊 袁帅 刘畅 张捷迅 马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2-229,共8页
目的 :分析经椎体后上缘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手术设计,并与经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进行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 目的 :分析经椎体后上缘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手术设计,并与经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进行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并行PKP治疗的患者67例,共74个椎体,按照患者接受PKP的不同入路手术分为经椎体后上缘入路组(观察组)与经双侧椎弓根入路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6例,女23例,平均年龄76.8±8.8岁;对照组男9例,女29例,平均年龄77.7±10.2岁。对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改善率、骨水泥分布及渗漏情况、穿刺角度、手术时间、术中放射暴露、骨水泥注射量、VAS评分和OD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穿刺相关神经损伤、节段动脉损伤等。两组患者椎体高度改善率[(47.68±23.76)%vs (48.70±22.10)%]、骨水泥注射量(4.35±1.00ml vs 4.63±0.75ml)、骨水泥单侧分布率(6.1%vs 0)、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率(27.3%vs 14.6%)、椎间盘骨水泥渗漏率(12.1%vs 9.8%)、椎间孔骨水泥渗漏率(3.0%vs 0)及术后VAS(2.10±0.90 vs 1.92±0.67)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旁骨水泥渗漏率(30.3%vs 61.0%)、放射暴露、手术时间(39.2±4.7min vs 44.8±5.5min)及穿刺角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体后上缘入路单侧穿刺即可达到椎体中心实现骨水泥双侧弥散,可减少手术时间与放射暴露,降低骨水泥椎旁渗漏率,可获得与经双侧椎弓根入路PKP相同的椎体复位率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后上缘 椎弓根外 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体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