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盛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府逐瘀汤 中医药疗法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清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作用的临床观察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孟胜喜 霍清萍 +7 位作者 王兵 彭文波 王宇新 梁芳 黄侃 汪天湛 谈嘉路 李文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研究恒清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VBI)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方法:收集VBI眩晕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9)及对照组(67)。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下,治疗组采用恒清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疗... 目的:研究恒清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VBI)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方法:收集VBI眩晕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9)及对照组(67)。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下,治疗组采用恒清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疗程4周,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眩晕症状评分、欧洲眩晕量表及国际DHI眩晕障碍量表评分,经颅多普勒检测(TCD)及生化检查,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S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51%,对照组总有效率73.1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眩晕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后差值明显降低(P<0.01),EEV分值及DHI分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两侧VA和BA的Vp、Vm均升高(P<0.05或P<0.01),两侧VA和BA的PI和RI均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的TC下降(P<0.05),HDL-C升高(P<0.05),ASI明显下降(P<0.01),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黏度、RBC聚集指标、纤维蛋白原均下降(P<0.05,或P<0.01)。结论:恒清汤对VBI眩晕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VA和BA血流速度,降低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ASI,改善血流变指标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清汤 -动脉不足眩晕 作用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迎寸口脉诊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钟娟 青姚 +3 位作者 卢丽梅 曾晓虹 常丽萍 吴曙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956-957,共2页
目的:探讨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的中医内治与中医外治联合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影响。方法:12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中医内治和外治... 目的:探讨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的中医内治与中医外治联合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影响。方法:12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中医内治和外治治疗,治疗组的"内治"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照组的"内治"用强力定眩片;治疗组的"外治"用人迎寸口脉指导针刺,对照组的"外治"用平补平泻针刺法。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的中医内治与外治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症状,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脑血流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寸口脉诊法 -动脉不足眩晕 痰浊中阻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迎寸口脉诊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针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钟娟 吴曙粤 +1 位作者 李相援 谭小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474-2475,共2页
目的:探讨人迎寸口脉诊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针刺治疗的影响。方法:6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运用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针刺补泻,对照组予平补平泻针刺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 目的:探讨人迎寸口脉诊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针刺治疗的影响。方法:6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运用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针刺补泻,对照组予平补平泻针刺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较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的针刺补泻法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症状,增加脑血流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寸口脉诊法 -动脉不足眩晕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震电图诊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孙永柱 孙安 +4 位作者 崔鹏程 陈文弦 李贵泽 阮炎艳 高鹏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1-452,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眼震电图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 0例老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行眼震电图检测 ,观察视眼动系统反应、自发性眼震、冷热试验、位置性眼震 ,并以 4 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为对... 目的 探讨老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眼震电图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 0例老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行眼震电图检测 ,观察视眼动系统反应、自发性眼震、冷热试验、位置性眼震 ,并以 4 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结果 老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组中有自发性眼震 11例 (18 3% ) ;引出位置性眼震 4 6例 (76 6 % ) ,位置性眼震强度 7 76± 6 0 5°/s,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视眼动系统检查共 4 8例 (80 % )出现 1项或多项异常 ,表现为扫视试验 37例(6 1 6 % )异常 ,视跟踪试验Ⅲ型改变 2 4例、Ⅳ型改变 2例共 2 6例(4 3 3% )异常 ,凝视试验有 9例 (15 % )出现凝视性眼震 ,视动眼震减弱或双侧不对称 18例 (30 % )。冷热试验双侧不对称比值异常 38例 (6 3 3% ) ,出现优势偏向者 2 3例 (38 3% )。患者总慢相速度为 34 6 8± 5 6 6°/s,对照组中总慢相速度为4 6 5 7± 6 34°/s(P <0 0 1)。结论 眼震电图检查对老年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不足 眼震电图描记术 眩晕 眼球震颤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唐胜修 王小莲 +2 位作者 刘辛 檀松 韦春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47-2449,共3页
目的:比较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施治与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VBI)眩晕的疗效。方法:VBI眩晕患者43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穴注毫针组21例,在患者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西药治疗组22例,口服甲磺酸... 目的:比较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施治与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VBI)眩晕的疗效。方法:VBI眩晕患者43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穴注毫针组21例,在患者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西药治疗组22例,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敏使朗)和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及静滴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纳多)治疗。疗程均为10天,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穴注毫针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结论:治疗VBI眩晕,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施治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动脉不足 颈夹脊 天眩清 毫针 西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从虚痰瘀论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立新 崔祺 +2 位作者 肖蕾 张庆杰 张晨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49-250,共2页
通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中医病机的论述,提出从虚、痰、瘀立论施治,并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加以论证,为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提供另一种思路。
关键词 -动脉不足 眩晕 气虚 痰浊阻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葛定眩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丽晔 陈路 +1 位作者 李学军 陈志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512-1514,共3页
目的:观察天葛定眩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纳入5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给予天葛定眩颗粒治疗2周,通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值量表、欧洲眩晕量表及国际DHI眩晕障碍量表分值比较,明确该方的临床疗效。结... 目的:观察天葛定眩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纳入5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给予天葛定眩颗粒治疗2周,通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值量表、欧洲眩晕量表及国际DHI眩晕障碍量表分值比较,明确该方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值、欧洲眩晕量表及DHI眩晕障碍量表分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葛定眩颗粒可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及眩晕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不足 眩晕 天葛定眩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心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被引量:3
9
作者 莫艳芳 贺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1006-1007,共2页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6 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6例口服稳心颗粒 ,对照组 30例口服尼莫地平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经颅多谱勒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6 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6例口服稳心颗粒 ,对照组 30例口服尼莫地平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经颅多谱勒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1 6 6 %、86 6 7% ,在改善眩晕症状及改善血流变学、经颅多谱勒各项指标方面 ,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稳心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稳心颗粒 动脉不足眩晕 对照组 经颅多谱勒 口服 观察 随机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方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建队 袁有才 刘淑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6期1259-1260,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4例,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天/口服,川芎嗪120mg天/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4例,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天/口服,川芎嗪120mg天/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药治疗。观察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1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单独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不足 眩晕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匡汀治疗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智勇 黄翠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352-1352,共1页
关键词 一匡汀 治疗 老年人 动脉不足眩晕 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眩宁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文金 伊璠 +4 位作者 冷玲 韩丹 何楠 阳浩 于树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03-1604,共2页
目的:观察止眩宁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TCD)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包括治疗组(止眩宁胶囊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组)30例。结果:... 目的:观察止眩宁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TCD)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包括治疗组(止眩宁胶囊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组)30例。结果:治疗组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脑血流速度平均值(Vm)改善率分别为86.7%、90.0%;对照组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脑血流速度平均值(Vm)改善率分别为63.3%、40.0%。结论:止眩宁胶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双向调节作用明显优于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眩宁胶囊 -动脉不足 眩晕 T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艳微 叶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动脉不足眩晕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检测 患者 VBI眩晕 常见病种 临床诊断 临床价值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4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菊 赵垂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75-276,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药伍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74例 ,以益气、活血、通络作用的方药伍用静滴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结果 :中药伍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 ,总有效率达 93 2 ... 目的 :探讨中药伍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74例 ,以益气、活血、通络作用的方药伍用静滴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结果 :中药伍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 ,总有效率达 93 2 4 %。结论 :中药伍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不足 眩晕 银杏达莫注射液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虚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新华 丁自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2期426-427,共2页
目的:观察从脾虚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加尼莫地平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健脾为主中药辨证治疗,... 目的:观察从脾虚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加尼莫地平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健脾为主中药辨证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两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经颅多普勒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以健脾为主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 辨证治疗 眩晕 动脉不足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阳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应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了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患者交感神经反射活动,并探讨SSR对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6例VBI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及恢复期行SSR检查,并以5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VBI患者急性发作期SSR潜伏期(L... 目的应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查了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患者交感神经反射活动,并探讨SSR对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6例VBI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及恢复期行SSR检查,并以56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VBI患者急性发作期SSR潜伏期(Lat)及波幅(Amp)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SSR总异常率为66.1%(37例)。恢复期Lat和Amp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SSR异常率为8.9%(5例)。结论 VBI患者可出现交感神经功能暂时性损害,病情控制后交感神经功能可随之改善,SSR检查可作为VBI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不足 眩晕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华 郭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1289-1290,共2页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伴耳鸣的VBIV患者和47例不伴耳鸣的VBIV患者分别进行BAEP检测,以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3组BAEP的波潜伏期(PL)、波...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伴耳鸣的VBIV患者和47例不伴耳鸣的VBIV患者分别进行BAEP检测,以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3组BAEP的波潜伏期(PL)、波间期(IP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各波的PL及IPL均明显长于对照组;耳鸣组Ⅰ波PL明显长于非耳鸣组;耳鸣组Ⅰ、Ⅲ、Ⅴ波PL均显著长于对照组;非耳鸣组Ⅲ、Ⅴ波PL及Ⅲ~Ⅴ、Ⅰ~Ⅴ波IPL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BAEP可作为诊断VBIV的客观电生理指标;BAEP为VBIV的分类及定位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不足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眩晕 耳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5例
18
作者 雷革胜 林宏 +1 位作者 张莉红 井晓蓉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10期647-648,共2页
目的 :观察氟桂利嗪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改变。方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 75例 ,据眩晕程度进行分类 ,重度 40例 ,中度 3 0例 ,轻度 5例 ;瞬目反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谱勒阳性率分... 目的 :观察氟桂利嗪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改变。方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 75例 ,据眩晕程度进行分类 ,重度 40例 ,中度 3 0例 ,轻度 5例 ;瞬目反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谱勒阳性率分别为 82 %、70 %和 85 % ,患者均每晚口服氟桂利嗪 10mg ,连续 4周。结果 :治疗后眩晕重度 3例、中度2例、轻度 8例、完全缓解 62例 ;瞬目反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谱勒阳性率为分别 6%、4%和 8%。结论 :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瞬目反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经颅多谱勒超声可作为疗效观察的实验室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桂利嗪 动脉不足眩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眩颗粒改善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TCD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伟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0期1855-1856,共2页
目的:探讨清眩颗粒改善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TCD的疗效。方法:试验组服用清眩颗粒、对照组服用银杏叶片,治疗前后用EME公司DOP—P系便携式TCD仪,进行检测。探头频率2MHz,患者坐立低头位,自枕窗探测BA、VA。取样深... 目的:探讨清眩颗粒改善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TCD的疗效。方法:试验组服用清眩颗粒、对照组服用银杏叶片,治疗前后用EME公司DOP—P系便携式TCD仪,进行检测。探头频率2MHz,患者坐立低头位,自枕窗探测BA、VA。取样深度:BA为66-72mm,VA为58~68mm,实行2mm间距移动方法以保持血管连续性。结果:试验组Vd、Vm疗前与疗后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Vs,PI、RI疗前、疗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Vd、Vm、Vs、PI、RI疗前与疗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各项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示清眩颗粒改善TCD的疗效优于银杏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眩颗粒 -动脉不足眩晕 改善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1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洪俊 《中成药》 CAS CSCD 2000年第8期558-560,共3页
目的 :比较血府逐瘀口服液合全天麻胶囊与全天麻胶囊对眩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进行了 71例临床验证 ,其中治疗组 41例 ,对照组 30例。结果 :前者临床显效率为 82 .93% ,有效率为 92 .6 8% ,后者分别为 5 0 .0 0 %和 83.33%。前者疗效... 目的 :比较血府逐瘀口服液合全天麻胶囊与全天麻胶囊对眩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进行了 71例临床验证 ,其中治疗组 41例 ,对照组 30例。结果 :前者临床显效率为 82 .93% ,有效率为 92 .6 8% ,后者分别为 5 0 .0 0 %和 83.33%。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P <0 .0 1)。在TCD改善方面 ,两者均有一定疗效 ,但前者优于后者 (P <0 .0 1)。此外 ,在改善血流变学方面 ,前者优于后者 (P <0 .0 5 )。无毒副作用。结论 :血府逐瘀口服液合全天麻胶囊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逐瘀口服液 动脉不足眩晕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