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758例的再评价及其新认识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彦莉 盛文利 +1 位作者 黄如训 苏镇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51-553,共3页
目的对住院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病例重新评价,分析误诊的可能原因,为减少临床滥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1988年国内VBI诊断标准和2000年美国Caplan的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 目的对住院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病例重新评价,分析误诊的可能原因,为减少临床滥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1988年国内VBI诊断标准和2000年美国Caplan的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诊断标准的核心内容(椎基动脉供血区缺血导致的脑干和小脑的症状和体征),设计了"VBI"病例再评价调查表进行分析我院1989年至2003年临床诊断的"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结果符合VBI及PCI诊断标准的患者75例(75/758,占9.89%);不符合诊断的患者683例(683/758,占90.11%),其中眩晕病因明确的338例(338/683,占49.49%),未能确定病因的345例(345/683,占50.51%)。结论将绝大多数眩晕症患者"误诊"为VBI的主要原因是未严格掌握VBI和PCI的诊断标准。需注意超过TIA时限的急性椎基动脉缺血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后循环缺 病因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盛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府逐瘀汤 中医药疗法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症与椎基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陆伟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1-542,共2页
通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症37例,与用舒乐安定片合西比灵片31例在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和相关其它症状改善方面作比较,充分证实中医药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症有效率高、症状改善好的特点,说明中医药... 通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症37例,与用舒乐安定片合西比灵片31例在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和相关其它症状改善方面作比较,充分证实中医药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症有效率高、症状改善好的特点,说明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中医药 西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50例
4
作者 牛陵川 李涛 +1 位作者 吴秋红 阎平建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PG E1)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VB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氟桂利嗪(西比灵)、胞二磷胆碱及控制血压、血糖等对症治疗。治疗组用PGE。注射液100—200μg加入5%葡...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PG E1)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VB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氟桂利嗪(西比灵)、胞二磷胆碱及控制血压、血糖等对症治疗。治疗组用PGE。注射液100—200μ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qd.10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10d为一个疗程。对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时照组总有效率76.0%(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PI)变化差异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A和BA的Vm和PI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前列地尔是治疗VBI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清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作用的临床观察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孟胜喜 霍清萍 +7 位作者 王兵 彭文波 王宇新 梁芳 黄侃 汪天湛 谈嘉路 李文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研究恒清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VBI)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方法:收集VBI眩晕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9)及对照组(67)。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下,治疗组采用恒清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疗... 目的:研究恒清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VBI)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方法:收集VBI眩晕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9)及对照组(67)。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下,治疗组采用恒清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疗程4周,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眩晕症状评分、欧洲眩晕量表及国际DHI眩晕障碍量表评分,经颅多普勒检测(TCD)及生化检查,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S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51%,对照组总有效率73.1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眩晕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后差值明显降低(P<0.01),EEV分值及DHI分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两侧VA和BA的Vp、Vm均升高(P<0.05或P<0.01),两侧VA和BA的PI和RI均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的TC下降(P<0.05),HDL-C升高(P<0.05),ASI明显下降(P<0.01),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黏度、RBC聚集指标、纤维蛋白原均下降(P<0.05,或P<0.01)。结论:恒清汤对VBI眩晕患者有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VA和BA血流速度,降低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ASI,改善血流变指标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清汤 -动脉不足性眩晕 作用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唐胜修 王小莲 +2 位作者 刘辛 檀松 韦春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47-2449,共3页
目的:比较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施治与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VBI)眩晕的疗效。方法:VBI眩晕患者43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穴注毫针组21例,在患者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西药治疗组22例,口服甲磺酸... 目的:比较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施治与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VBI)眩晕的疗效。方法:VBI眩晕患者43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穴注毫针组21例,在患者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西药治疗组22例,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敏使朗)和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及静滴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纳多)治疗。疗程均为10天,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穴注毫针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结论:治疗VBI眩晕,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施治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动脉不足 颈夹脊 天眩清 毫针 西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黄舜韶 黄立安 +1 位作者 宋雪文 徐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对VBI的研究方法相比较,力图找出一个研究VBI较客观理想的临床方法。方法 将临床确诊VBI的患者5...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对VBI的研究方法相比较,力图找出一个研究VBI较客观理想的临床方法。方法 将临床确诊VBI的患者50例,全部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SPECT检查,将其中普通SPECT显示正常的19例患者,48 h后予以口服乙酰唑胺2 g,2 h后再行SPECT检查。50例患者中26例进行了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其中1例还进行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查。结果50例患者TCD阳性率为66%,CDFI阳性率为56%,普通SPECT阳性率为62%。三种方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加用乙酰唑胺后的SPECT检查阳性率提高到86%,与TCD和CDF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PECT显示缺血部分多在枕颞叶等椎基底动脉(VBA)系统供血区域。26例患者MRA显示有2例椎动脉狭窄。其中1例患者MRA、SPECT显示正常,口服乙酰唑胺后SPECT检查及PET检查显示有颞枕叶缺血。结论 TCD和CDFI在VBI的诊断上可作为粗略的筛选手段,MRA在VBI的诊断价值可能不大,加用乙酰唑胺后SPECT阳性率明显提高,我们认为其对VBI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不足 SPECT 脑灌注显像 临床研究 临床应用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部管彩色超声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从虚痰瘀论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立新 崔祺 +2 位作者 肖蕾 张庆杰 张晨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49-250,共2页
通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中医病机的论述,提出从虚、痰、瘀立论施治,并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加以论证,为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证提供另一种思路。
关键词 -动脉不足 眩晕证 气虚 痰浊阻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迎寸口脉诊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钟娟 青姚 +3 位作者 卢丽梅 曾晓虹 常丽萍 吴曙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956-957,共2页
目的:探讨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的中医内治与中医外治联合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影响。方法:12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中医内治和外治... 目的:探讨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的中医内治与中医外治联合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影响。方法:12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痰浊中阻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中医内治和外治治疗,治疗组的"内治"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照组的"内治"用强力定眩片;治疗组的"外治"用人迎寸口脉指导针刺,对照组的"外治"用平补平泻针刺法。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的中医内治与外治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症状,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脑血流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寸口脉诊法 -动脉不足性眩晕 痰浊中阻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凤华 王辉 +1 位作者 丁桂兵 刘庆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VBI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酶...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VBI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血纤维蛋白原(Fbg)、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所示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9.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Fbg、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T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均<0.05)。TCD显示治疗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快(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VBI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不足 银杏叶提取物 液流变学 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明晓 陈秀华 陈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3D CE MRA及CDFI检查,观察椎动脉走形、管径,是否...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3D CE MRA及CDFI检查,观察椎动脉走形、管径,是否存在狭窄、血流参数以及病变的部位。结果CDFI检查阳性38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32例,双侧受累6例。3D CE MRA检查阳性发现者40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33例,双侧受累7例,两种方法对对椎动脉狭窄诊断符合率较高(平均88.1%),对椎动脉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CDFI检查对细小的局限性病变及其所致狭窄的诊断较准确,检查中可变换体位,缺点是由于骨骼干扰不能全面显示椎动脉整体结构。3D CE MRA容易诊断弥漫性长节段狭窄,闭塞及走形异常,不足之处为对局部微小病变及所致狭窄诊断率稍低,检查中无法随时改变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不足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磁共振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葛定眩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丽晔 陈路 +1 位作者 李学军 陈志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512-1514,共3页
目的:观察天葛定眩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纳入5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给予天葛定眩颗粒治疗2周,通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值量表、欧洲眩晕量表及国际DHI眩晕障碍量表分值比较,明确该方的临床疗效。结... 目的:观察天葛定眩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纳入5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给予天葛定眩颗粒治疗2周,通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值量表、欧洲眩晕量表及国际DHI眩晕障碍量表分值比较,明确该方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值、欧洲眩晕量表及DHI眩晕障碍量表分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葛定眩颗粒可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及眩晕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不足 眩晕 天葛定眩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全脑血管造影诊断及支架治疗 被引量:14
13
作者 帅杰 刘勇 +1 位作者 李黔宁 谷月玲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作用及支架治疗效果。方法对18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其中48例适合介入治疗的VBI患者实施脑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CAS)。结果131...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作用及支架治疗效果。方法对18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其中48例适合介入治疗的VBI患者实施脑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CAS)。结果131例VBI患者存在不同类型的椎-基底动脉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所致狭窄76例、椎动脉起始部扭曲34例、颈椎横突孔骨性狭窄所致椎动脉狭窄2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18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病变中,包括锁骨下动脉狭窄9例、基底动脉狭窄8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59例、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4例。在DSA诊断基础上对适合血管内治疗的48例患者实施了CAS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6~12个月随访,48例患者均未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后循环供血系统脑梗死。结论DSA对VBI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因为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的VBI行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可能是今后治疗本病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不足 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管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方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建队 袁有才 刘淑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6期1259-1260,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4例,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天/口服,川芎嗪120mg天/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4例,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天/口服,川芎嗪120mg天/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药治疗。观察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1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单独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不足 眩晕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迎寸口脉诊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针刺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钟娟 吴曙粤 +1 位作者 李相援 谭小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2474-2475,共2页
目的:探讨人迎寸口脉诊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针刺治疗的影响。方法:6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运用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针刺补泻,对照组予平补平泻针刺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 目的:探讨人迎寸口脉诊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针刺治疗的影响。方法:60例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运用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针刺补泻,对照组予平补平泻针刺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较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的针刺补泻法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症状,增加脑血流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寸口脉诊法 -动脉不足性眩晕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眩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文金 梁楠 +5 位作者 伊璠 阳浩 冷玲 何楠 于树巍 韩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85-2386,共2页
目的:观察止眩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止眩宁治疗组)22例、对照组(西比灵治疗组)18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72.22%。结论:两组比较... 目的:观察止眩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止眩宁治疗组)22例、对照组(西比灵治疗组)18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72.22%。结论:两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止眩宁治疗此病的疗效优于西比灵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动脉不足 止眩宁 西比灵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池穴不同针刺方向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芬芬 孟智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943-1946,共4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风池穴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是治疗VBI最常用的腧穴之一。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针刺风池治疗VBI,但在进针角度...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风池穴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是治疗VBI最常用的腧穴之一。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针刺风池治疗VBI,但在进针角度即针刺方向上,各家经验不一:有向鼻尖斜刺者,有向喉结刺者,有向对侧眼球刺者,有向下颌刺者,更有横刺透风池穴。文章总结近年来针刺风池穴治疗VBI的相关文献,探讨各种不同针刺方向的疗效,为临床量化治疗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池穴 -动脉不足 针刺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治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鲁妮 张源源 肖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2期2590-2591,共2页
关键词 -动脉不足 动脉不足 动脉不足 一过性意识障碍 诊治 临床常见 颈内动脉系统 后遗症状 心源性晕厥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卫民 陈仰昆 +1 位作者 袁伟杰 李润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361-362,共2页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定位价值。【方法】检查83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的BAEP的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及波间潜伏期(IPL)。【结果】83例VBI中BAEP异常61例,BAEP为脑干型的VBI占多数。...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定位价值。【方法】检查83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的BAEP的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及波间潜伏期(IPL)。【结果】83例VBI中BAEP异常61例,BAEP为脑干型的VBI占多数。【结论】BAEP从神经电生理方面为VBI的诊断和定位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EP VBI 诊断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动脉不足 神经电生理 患者 价值 目的 客观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心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被引量:3
20
作者 莫艳芳 贺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1006-1007,共2页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6 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6例口服稳心颗粒 ,对照组 30例口服尼莫地平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经颅多谱勒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6 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6例口服稳心颗粒 ,对照组 30例口服尼莫地平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经颅多谱勒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1 6 6 %、86 6 7% ,在改善眩晕症状及改善血流变学、经颅多谱勒各项指标方面 ,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稳心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稳心颗粒 动脉不足性眩晕 对照组 经颅多谱勒 口服 观察 随机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