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的治疗作用机制
1
作者 刘芳 顾逸文 +1 位作者 方浩亮 杨雨烨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03,410,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兔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实验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兔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实验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每组10只。对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和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进行CSA模型制备。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注射PI3K抑制剂Wortmannin(浓度24μg/kg);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仅给予相同固定;电针组和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给予电针“风池穴”,每天1次,连续治疗14 d。观察各组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实验兔无明显行为学变化;模型对照组实验兔精神萎靡、缩肩拱背、食欲减退、活动减少;电针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精神萎靡、活动减少、缩肩拱背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低(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高(均P<0.05);模型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比较,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高(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低(均P<0.05);电针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高(均P<0.05);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比较,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高(均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治疗CSA模型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椎 电针 磷酸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低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探讨压力应激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关联机制
2
作者 胡凯 董平 +3 位作者 吴昊 王悦 侯瑞杰 姚广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5-660,共6页
压力应激是许多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诱导因素,长期或剧烈的压力应激可能会打破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整体平衡,相关的生物信息会通过多种作用于颈椎局部的相应受体进而产生负向的病理改变,而椎动脉及其附近的肌肉、结缔... 压力应激是许多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诱导因素,长期或剧烈的压力应激可能会打破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整体平衡,相关的生物信息会通过多种作用于颈椎局部的相应受体进而产生负向的病理改变,而椎动脉及其附近的肌肉、结缔组织等受到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力学与炎性改变,生物力学异常及炎症级联反应等病理生理学改变影响后,会促进多种激素的释放,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或加重负向情绪反馈,形成“中枢-局部-中枢”的恶性循环。本文将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探讨压力应激对于CSA关键症状的作用机制,为针对性的治疗干预CSA提供更加全面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 压力应激 动脉颈椎(CSA)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贾峻 王志光 +2 位作者 赵国瑞 田少飞 范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浅析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患者实施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对其中医症状积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cervical vertigo symptom and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ESCV)... 目的浅析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患者实施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对其中医症状积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cervical vertigo symptom and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ESCV)评分、颈椎曲度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就诊的CSA患者86例实施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脱落2例,剔除1例,共完成40例;观察组脱落1例,剔除1例,共完成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牵引疗法,观察组予以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ESCV评分、颈椎曲度及脑血流参数的变化,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SCV评分和颈椎曲度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的Vs与V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12%(39/41)vs 80.00%(32/40),P<0.05]。结论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针刺推拿疗法对CSA患者疗效显著,有效改善中医症状积分、ESCV评分以及颈椎曲度,增强脑血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平衡理论 针刺推拿 动脉颈椎 中医症状积分 脑血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加葛根汤联合Mulligan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勇 赵源 吴建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09-2613,共5页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Mulligan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Mulligan手法,疗程4周。检测临...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Mulligan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Mulligan手法,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液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收缩期收缩速度(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炎症因子(CRP、ESR)、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收缩期收缩速度更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联合Mulligan手法可安全有效地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脑供血不足患者疼痛,改善脑部微循环及炎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加葛根汤 Mulligan手法 常规治疗 动脉颈椎 脑供血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督活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熊雨墨 李梓宸 +6 位作者 李瑛 肖强兵 王丽华 胡昊 丰瑞兵 乔杰 胡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83-3288,共6页
目的考察通督活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督活血汤,疗程14 d。检测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椎动脉阻力指数、椎动... 目的考察通督活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督活血汤,疗程14 d。检测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椎动脉阻力指数、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椎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中医证候评分、疾病相关血清指标(NSE、NPY、NF-κB)、颈椎活动度指标(屈伸活动范围、颈椎弧度、椎体水平位移)、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椎动脉阻力指数、疾病相关血清指标、中医证候评分、椎体水平位移、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P<0.05),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椎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屈伸活动范围、颈椎弧度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活血汤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颈椎活动度,其机制可能为调节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疾病相关血清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活血汤 盐酸倍他司汀片 动脉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被引量:42
6
作者 刘明辉 周启昌 钟梅英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表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高频探头 ,频率 7~ 10MHz)检测 13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颈椎病组 )的椎动脉 (VH)内径 (D)、血流速度 (V)和血流量 (Q)、阻力指数 ... 目的 :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表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高频探头 ,频率 7~ 10MHz)检测 13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颈椎病组 )的椎动脉 (VH)内径 (D)、血流速度 (V)和血流量 (Q)、阻力指数 (RI)和搏动指数 (PI) ,观察其形态结构、并与 10 0例 (对照组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颈椎病组VA的V(除平均血流速度外 )、D ,Q ,RI,P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颈椎病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脊柱调衡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军雄 向开维 +3 位作者 张建平 张玉学 蒋凤仙 田玲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9-961,共3页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及临床表现各异,病程缠绵难愈,近年来呈现高发病率和年轻化趋势。目前普遍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verte—bralarteriopathy,CSA)是因为颈椎退变影响椎动脉对脑干或迷路的...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及临床表现各异,病程缠绵难愈,近年来呈现高发病率和年轻化趋势。目前普遍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verte—bralarteriopathy,CSA)是因为颈椎退变影响椎动脉对脑干或迷路的供血而引起以眩晕为突出表现的病症。临床上常出现该病的症状和体征与影像学表现不同步的现象,对该病的治疗和疗效产生影响。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病和“经筋”发病密切相关,同时“经筋”病也是针灸、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针灸、推拿疗法以其临床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应用广泛。2009年以来,本课题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综合脊柱调衡法治疗CSA,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椎 临床疗效 衡法 脊柱 手法治疗 推拿疗法 年轻化趋势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温度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丽 李佳 +4 位作者 韦丹 余乐 黄伟 周仲瑜 李凯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45-2848,3092,共5页
目的:基于热层析联合超声,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取针刺疗法,对照组用火山泥湿热敷疗法。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分别采集患者颈项部... 目的:基于热层析联合超声,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取针刺疗法,对照组用火山泥湿热敷疗法。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分别采集患者颈项部热层析成像图,并行超声检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颈项部温度变化及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患者热层析成像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能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针刺改善椎-基底动脉流速更显著(P<0.05)。结论:热层析成像新方法联合超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判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层析 动脉颈椎 超声检查 针刺疗法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仰卧位手法牵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运用 被引量:26
9
作者 金伟 贾东奇 +1 位作者 李曦光 陈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3-1175,共3页
目的对于行常规器械牵引有不良反应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尝试使用仰卧位手法牵引进行治疗,以提高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常规器械牵引有不良反应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3)。对照组采... 目的对于行常规器械牵引有不良反应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尝试使用仰卧位手法牵引进行治疗,以提高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常规器械牵引有不良反应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3)。对照组采用药物、理疗、颈部制动和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仰卧位手法牵引,由专人对每位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和记录。结果经过30次治疗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每位患者进行疗效评定,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65.22%;观察组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比较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增加仰卧位手法牵引可以显著改善颈椎牵引有不良反应的患者的颈部动脉血流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椎 仰卧位 手法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勇刚 宣丽华 +5 位作者 华江 陈奇才 王燕良 张海峰 吴翔 刘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7期1571-1573,共3页
目的:观察腹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推广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疗法。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两组病人在... 目的:观察腹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推广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疗法。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均进行症状和功能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85.11%。治疗后两组的主要症状和功能前后改善程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肯定,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该法安全,容易操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椎 腹针疗法 临床研究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78
11
作者 魏毅 梁伟雄 蔡业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10-412,共3页
目的:初步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方法:在国外相关量表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订FS-CSA。采用访谈式测评11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并对其中14例进行重复测评。用SPSS10.0进行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结果:FS-... 目的:初步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方法:在国外相关量表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订FS-CSA。采用访谈式测评11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并对其中14例进行重复测评。用SPSS10.0进行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结果:FS-CSA包括功能状态、心理功能两个方面内容,共11个条目。FS-CSA的功能状态维度、心理功能维度及总量表的克朗巴赫值分别为0.8759、0.6453、0.8796;重测信度值分别为0.8603、0.7148、0.8237;因子分析显示提取的公因子与两个构想维度相吻合。结论:FS-CSA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作为独立的测量工具,量化CSA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椎 功能评定量表 FS-CSA 心理功能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A-MRI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小卫 尹战海 +1 位作者 刘凯 王金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造影(MRA)与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应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9年11月103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RA和MRI检测,对CSA进行诊断分型,并依据分型选择手术...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造影(MRA)与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应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9年11月103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RA和MRI检测,对CSA进行诊断分型,并依据分型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或非手术治疗。根据Nagashima疗效评价标准随访临床疗效及MRA及MRI检查。结果:MRA-MRI可将CSA分为局部狭窄型、迂曲型、全程变细(闭塞)型和正常型。MRA局部狭窄型、迂曲型中MRI显示椎动脉狭窄部位存在外在压迫因素者行钩椎关节切除、横突孔切开,术后疗效优良率达86.7%;MRA-MRI判定颈椎不稳导致CSA者行椎体间融合,术后优良率达84.6%;MRA全程变细(闭塞)型和正常型采取非手术治疗,术后优良率77.0%。结论:MRA-MRI分型对CSA治疗方案选择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椎 诊断 治疗 动脉磁共振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推拿治疗痰浊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7
13
作者 吴秋君 李华南 +3 位作者 张玮 赵娜 海兴华 王金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06-2009,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治疗痰浊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入组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试验组)和传统推拿组(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视觉模...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治疗痰浊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入组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试验组)和传统推拿组(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等量表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经检验证明组间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ESCV积分均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腹部推拿组升高明显,两组间比较P<0.05。VAS及NDI积分治疗后两组均下降,且腹部推拿组下降明显,积分进行组间比较P<0.05。腹部推拿组愈显率27.5%,有效率97.5%,传统推拿组愈显率7.5%,有效率67.5%。结论:腹部推拿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且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推拿,但仍需进行大样本量试验,并进行后期随访,以进一步明确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推拿 传统推拿 痰浊阻络型 动脉颈椎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牛宁奎 王自立 +2 位作者 冯世庆 李峰坦 陈仁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CT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7月~2008年4月临床上诊断为CSA的患者共21例(CSA组),对其CTA上显示的椎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增生情况进行观测,并与21例非CSA患者(对照组)的... 目的:探讨椎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CT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7月~2008年4月临床上诊断为CSA的患者共21例(CSA组),对其CTA上显示的椎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增生情况进行观测,并与21例非CSA患者(对照组)的CTA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SA组中椎动脉正常者4例,管腔变细者7例,走行异常者1例,椎动脉硬化者2例,管腔局限性狭窄者4例,血管走行迂曲者3例,无血管闭塞的患者。对照组中14例椎动脉表现正常,管腔变细者4例,走行迂曲者3例。两组中血管正常、局限性狭窄出现比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χ2分别为9.72、1.21)。CSA组中11例(52.4%)患者共有36个钩椎关节增生,以C4~C7增生(28个,77.8%)最为常见,32个(88.9%)为轻度增生,3个(8.3%)为中度增生,1个(2.8%)为重度增生。对照组中,6例(28.6%)患者共有19个钩椎关节增生,只有1个(5.3%)表现为中度增生,其余均为轻度增生。结论:CTA可以较好地显示椎动脉异常、局限性狭窄及钩椎关节的增生情况,在CSA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三维CT血管成像 动脉颈椎 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加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长月 王浩然 +1 位作者 闫明 贾红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项七针加后溪、昆仑)36例,针刺(项七针)加自制中药方组34例。经过2个疗程,针刺组与针刺加自制中药方组进行比较。结果:针刺加自制中药方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项七针加后溪、昆仑)36例,针刺(项七针)加自制中药方组34例。经过2个疗程,针刺组与针刺加自制中药方组进行比较。结果:针刺加自制中药方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针刺加自制中药方组总有效率91.2%,针刺组总有效率80.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症状及功能评分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加自制中药方组评分高。结论:针刺加自制中药方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椎 自制中药方 项七针 后溪穴 昆仑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仲博 房敏 +1 位作者 蒋诗超 周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564-566,共3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生物力学研究发现颈椎力学失衡是引起颈椎病的重要原因,而推拿手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疗法。为此,该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概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效应。
关键词 动脉颈椎 推拿手法 生物力学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7
作者 葛伟 侯立皓 +2 位作者 张海丽 欧阳钢 赵峥睿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观察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治疗组35例患者运用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10min;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 目的观察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治疗组35例患者运用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10min;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混合组35例患者先予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再行针刺常规治疗。结果 4周后,1混合组总有效率94.1%,治疗组85.7%,对照组73.3%。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混合组优于治疗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起效时间,混合组和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混合组和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时间,混合组短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和混合组在血流量和平均血流速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混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第二颈椎横突点针刺强刺激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即时疗效,并且可以缩短疗程,有效地改善椎动脉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颈椎横突点 针刺 动脉颈椎 经颅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塞脉片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 被引量:27
18
作者 平少华 张岩 梁春雨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联合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药物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各60例,3组均予以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塞脉片口服,药物对照组予以颈复康颗粒口服,疗程均为3周。...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联合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药物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各60例,3组均予以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塞脉片口服,药物对照组予以颈复康颗粒口服,疗程均为3周。在治疗后的1、3周分别采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和椎动脉平均流速(Vm)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3周的改良ESCV、CASCS评分和Vm均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和基础对照组(P<0.05)。结论通塞脉片结合颈椎牵引可有效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改善椎动脉平均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塞脉片 颈椎牵引 动脉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胡云 刘菊英 彭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33-834,共2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运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综合治疗与单纯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进行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以及TCD的变化。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在眩晕症状评分和椎动...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运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综合治疗与单纯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进行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以及TCD的变化。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在眩晕症状评分和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组各项指标优于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电针 星状神经节阻滞 动脉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缺血综合征的再认识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景臣 高忠礼 +2 位作者 尹飞 左建林 段德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07-209,共3页
关键词 颈椎 命名 分类 动脉颈椎 交感神经型颈椎 动脉缺血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