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督通络降浊汤应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治疗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克飞 王旋旋 王兵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3期119-119,122,共2页
目的:观察补督通络降浊汤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试验组给予自拟补督通络降浊汤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维持15 d。比较两... 目的:观察补督通络降浊汤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试验组给予自拟补督通络降浊汤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维持15 d。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5 d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PSV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PSV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督通络降浊汤治疗CSA眩晕症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可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督通络降浊汤 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葛定眩汤联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周尧 黄竞杰 李华锋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芪葛定眩汤联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我科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基础药物加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芪葛定眩汤和小针刀治疗,疗程均为14 d。评估... 目的:观察芪葛定眩汤联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我科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基础药物加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芪葛定眩汤和小针刀治疗,疗程均为14 d。评估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包括眩晕、颈痛、头痛、日常生活及活动影响和心理及情绪影响),检测血清中TXB2、TNF-α水平,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组中的中医症候评分,血清中TXB2、TNF-α水平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芪葛定眩汤联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能有效减轻症状,降低炎症水平,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椎 芪葛定眩汤 小针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何雨霞 王聪 +2 位作者 吴飞扬 储浩然 蒋涛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4期104-107,共4页
手法治疗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保守治疗手段,相较于其他疗法,有其独特的优势。该文通过介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不同手法流派特色,手法治疗的中医理论依据及相关作用机制,分析认为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且优势突出,能够... 手法治疗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保守治疗手段,相较于其他疗法,有其独特的优势。该文通过介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不同手法流派特色,手法治疗的中医理论依据及相关作用机制,分析认为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且优势突出,能够纠正颈椎“筋出槽、骨错缝”的病理状态,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及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临床症状。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展望,以期手法治疗能够更好地运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并为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更加标准化、科学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椎 手法治疗 流派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刚运用颈椎横突尖针刺法配合松肌调曲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
4
作者 张菲 柳刚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4期387-392,共6页
柳刚教授将椎动脉型颈椎病病机演变过程分为“首病气血,次伤筋骨,后形病及神”三个阶段,认为病机关键在气血与筋骨。临证时谨守病机,从整体出发,提出“以气为顺,以血为和;以阳为重,以神为主;以松为法,以调为度;以养为助,以常为适”的学... 柳刚教授将椎动脉型颈椎病病机演变过程分为“首病气血,次伤筋骨,后形病及神”三个阶段,认为病机关键在气血与筋骨。临证时谨守病机,从整体出发,提出“以气为顺,以血为和;以阳为重,以神为主;以松为法,以调为度;以养为助,以常为适”的学术思想,坚持“针推并重,中西互用,身心同调,防治结合”的原则,将经络与解剖相结合,运用独创的颈椎横突尖针刺法,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通畅气血,辅以督脉穴位助阳调神,结合松肌调曲推拿法松筋调骨,配合日常调护巩固疗效,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椎 颈椎横突尖针刺 推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指禅手法联合靳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张思建 刘菲 殷贞燕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10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一指禅手法联合靳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CS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中药组采用益气活血方治疗,联合组在中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一指禅手法联合靳三针... 目的:探讨一指禅手法联合靳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CS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中药组采用益气活血方治疗,联合组在中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一指禅手法联合靳三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动脉血流相关参数[收缩期最高流速(PSV)与舒张末期流速(EDV)]、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ESCV评分高于中药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VAS评分低于中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V与EDV检测结果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PSV与EDV高于中药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中药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SA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一指禅手法联合靳三针治疗可提升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与疼痛症状,且在提高椎动脉血液流速方面也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椎 一指禅手法 靳三针 动脉血流 颈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李红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5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于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中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于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中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灸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5)。治疗后,两组麻木、头晕、疼痛、颈部僵硬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推拿 动脉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揉筋正骨联合平衡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
7
作者 荆亚飞 李志强 陈磊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8期1507-1510,共4页
目的 探讨揉筋正骨联合平衡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纳入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平衡针刀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 探讨揉筋正骨联合平衡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纳入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平衡针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揉筋正骨中医手法治疗,治疗时间为1个月。治疗后,评估对比两组疗效。比较两组颈椎两侧动脉血流参数,包括平均血流速度(V_(mean))、血流阻力指数(RI)、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颈椎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_(mean)、PSV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RI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持续下降,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揉筋正骨联合平衡针刀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情况,减轻其疼痛程度,治疗整体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椎 揉筋正骨 平衡针刀 血流指标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筋方外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8
作者 胥梦霞 王鹏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5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舒筋方外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贵州省毕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ZC组50例和ZC+SJF组50例。ZC组患者行普通针刺+颈部热敷治疗,ZC+SJF组患者行普通针刺+舒筋方外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 目的:观察舒筋方外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贵州省毕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ZC组50例和ZC+SJF组50例。ZC组患者行普通针刺+颈部热敷治疗,ZC+SJF组患者行普通针刺+舒筋方外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颈部血流动力学指标、颈椎活动度,同时对两组患者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统计其病情复发率。结果:ZC+SJF组治疗总有效率较ZC组高(P<0.05)。治疗后,ZC+SJF组颈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ZC组(P<0.05)。治疗后,ZC+SJF组颈椎前屈、后屈、左旋、右旋幅度均大于ZC组(P<0.05)。经1年的随访统计,ZC组病情复发率为30.23%,ZC+SJF组病情复发率为9.09%,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普通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舒筋方外敷可有效提高CSA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颈部血流动力学,提高颈椎活动度,降低病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椎 舒筋方 外敷 颈部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兰英 庄垂加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艾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艾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同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程度、眩晕频率、眩晕持续时间、颈肩痛程度、头痛程度、工作与生活、心理与社会适应力评分及ESCV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上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CSA能有效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高流速状态,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社会功能,疗效与传统艾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椎 痹证 电子灸 针刺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性眩晕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塞来昔布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ET-1、NO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陈靖军 蒋嘉兴 +3 位作者 赵永凯 赵向波 勾志静 韩雪萍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212-3215,共4页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探究其对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CSA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接受塞来昔布治疗(设为...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探究其对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CSA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接受塞来昔布治疗(设为对照组),45例接受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设为研究组)。两组治疗10~12 d后对比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ROM)、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血流动力学[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A2(TXA2)]。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ROM、NDI评分降低,ESCV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TMFV、PSV升高,PI、RI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清ET-1、TXA2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塞来昔布治疗CSA的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可改善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血流动力学,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椎 舒血宁 塞来昔布 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推拿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王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6期146-149,共4页
目的研讨中医推拿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因椎动脉型颈椎病收治入院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实验要求,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中医推拿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 目的研讨中医推拿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因椎动脉型颈椎病收治入院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实验要求,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中医推拿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推拿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均经过为期3个月的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颈部不适评分分别为(2.63±0.47)、(2.35±0.61)、(2.54±0.23)、(2.20±0.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3±0.71)、(4.17±0.50)、(3.86±0.74)、(3.98±0.07)分(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84.41±13.22)分、情感变化评分(86.12±14.25)分、社会功能评分(93.17±18.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1±9.56)、(72.01±10.12)、(80.13±13.12)分(P<0.05)。结论中医推拿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普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椎 中医推拿 天麻钩藤饮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阴阳针法联合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杜巍巍 袁术妹 何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7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平衡阴阳针法联合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联合艾灸治疗,平衡阴阳针法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平衡阴阳针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 目的:分析平衡阴阳针法联合艾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联合艾灸治疗,平衡阴阳针法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平衡阴阳针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颈椎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治疗后,平衡阴阳针法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80.49%(33/41),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衡阴阳针法组和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平衡阴阳针法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衡阴阳针法组和对照组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均快于治疗前,且平衡阴阳针法组快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衡阴阳针法组和对照组颈椎关节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GQOLI-74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平衡阴阳针法组颈椎关节活动度、GQOLI-7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平衡阴阳针法联合艾灸能够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加快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颈椎 颈痹 平衡阴阳针法 艾灸 动脉血流速度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骨并举”推拿联合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引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13
作者 张万云 赖忠涛 黎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1564-1568,共5页
目的:探究“筋骨并举”推拿联合刃针针刺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所引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引发睡眠障碍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为刃针针刺治疗,观察组为“筋骨并举”推拿联合刃... 目的:探究“筋骨并举”推拿联合刃针针刺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所引发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引发睡眠障碍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为刃针针刺治疗,观察组为“筋骨并举”推拿联合刃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疗程完成后,分析比较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视觉模拟评分(VAS)、疗效评估及1月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在接受治疗后,对2组患者PSQI及VAS评分进行的组内比较各项得分变化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得分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完成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相较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高;自治疗结束次日起1月后随访发现,观察组复发率相较于对照组低,且P<0.05。结论:“筋骨并举”推拿联合刃针疗法能够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且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并举”推拿 刃针 动脉颈椎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瀚月 路怀民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44-47,5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收集与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关的随机对照试... 目的:系统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收集与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或非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涉及2466例患者。半夏白术天麻汤在提高总有效率[OR=4.04,95%CI(3.02,5.42),P<0.00001]、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D=2.78,95%CI(1.00,4.56),P=0.002]、左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D=3.30,95%CI(0.69,5.91),P=0.01]、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D=2.95,95%CI(0.50,5.39),P=0.02]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病率[OR=0.21,95%CI(0.07,0.66),P=0.007]等方面比常规治疗更有效。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椎 半夏白术天麻汤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艾义翔 刘俭涛 +7 位作者 郝定均 龚禧 朱以涵 李幸橼 张熙伟 王考 孙佳俊 张淑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70-675,共6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30~74(53.9±11.0)岁。单节段病变18例,2个节段病变17例,3个节段病变7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评分(Committee on Hearing and Equilibrium,CHE)、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曲度Cobb角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14.0±5.2)个月;手术时间95~220(160.38±36.77)min,术中出血量30~85(53.60±18.98)ml。2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给予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HE评分由术前(4.05±0.96)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40±0.70)分(t=12.97,P<0.05)。术后6个月38例眩晕改善,改善率90.5%。NDI评分的由术前的(34.43±8.04)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0.76±3.91)分(t=11.83,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的(8.04±6.70)°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42±5.23)°(t=-15.96,P<0.05)。结论:ACDF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突出,手术通过解除骨性压迫,重建颈椎曲度,可快速缓解患者的发作性眩晕症状。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明确患者眩晕原因,对保守治疗无效的CSA患者,ACDF手术可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颈椎 颈前路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颈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伴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姬文珍 张雪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伴眩晕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测结果,探讨其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SA伴眩晕患者94例(CSA组),健康对照100例(对照组)。对入选者进行TCD、BAEP检查。结果 ... 目的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伴眩晕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测结果,探讨其血流动力学及电生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SA伴眩晕患者94例(CSA组),健康对照100例(对照组)。对入选者进行TCD、BAEP检查。结果 CSA组TCD异常80例、BAEP异常21例,对照组TCD异常19例、BAEP异常2例。两组TCD及BAEP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CD脉动指数与BAEP的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部分地呈现正线性相关。结论 CSA伴眩晕患者存在TCD、BAEP检测结果异常,且TCD的脉动指数与BAEP绝对潜伏期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动脉颈椎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颈痛眩晕状况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达君 邓特伟 +1 位作者 庄义杰 江维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4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颈痛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CSA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方氏头皮针配合体针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体针疗法治疗,在治... 目的:探讨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颈痛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CSA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方氏头皮针配合体针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体针疗法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分别以采用"NPQ"颈痛量表,眩晕问卷调查表(DHI)为评价指标,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治疗1周后,2组"NPQ"颈痛量表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DHI得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2组"NPQ"颈痛量表、DHI得分比较皆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对改善CSA患者颈痛眩晕症状具有更好的疗效,且随治疗次数的增多,优势愈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氏头皮针 动脉颈椎 颈痛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清胶囊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尤从新 樊成虎 周君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3期73-74,共2页
目的:观察头清胶囊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为主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口服头清胶囊,并配合卧位枕颌带牵引,对照组口服活血胶囊,亦行卧位枕颌带牵引,疗程均为2周。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及... 目的:观察头清胶囊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为主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口服头清胶囊,并配合卧位枕颌带牵引,对照组口服活血胶囊,亦行卧位枕颌带牵引,疗程均为2周。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5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2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头清胶囊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动脉 眩晕 头清胶囊 枕颌带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温勇 马振 +1 位作者 李汶霜 黄冰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107-111,共5页
目的 观察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7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住院或门诊确诊为CSA的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治疗组)50... 目的 观察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7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住院或门诊确诊为CSA的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治疗组)50例、常规推拿+针刺组(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颈椎DR(正侧位+开口位)、多普勒超声中对血流速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VAS评分、椎动脉型症状积分、椎动脉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颈椎DR(正侧位+开口位)检查结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脑部供血,在治疗CSA方面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经筋疗法 半夏白术天麻汤 动脉颈椎 治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枕下三角松解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功能评分及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5
20
作者 刘西纺 杨民毅 +2 位作者 惠国栋 李含笑 姬笑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9期166-169,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刀枕下三角松解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中医骨科神经脊柱病区收治的57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针刀枕下三角松解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中医骨科神经脊柱病区收治的57例颈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9例,采用小针刀松解枕下三角的治疗方法;对照组28例,采用针灸和干扰电治疗。治疗结束后均给予颈部功能康复锻炼。分别于首次治疗后、治疗2周及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与功能评分和脑血流图中椎动脉血流峰值的变化,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症状与功能评分和椎动脉血流峰值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首次治疗后和治疗2周后,治疗组症状与功能评分和椎动脉血流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3个月后,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与功能评分和椎动脉血流峰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 <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刀松解颈部枕下三角区软组织可快速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颈部功能和椎动脉血流,近期疗效优于针灸和理疗,远期疗效类似。针刀治疗见效快,简便廉价,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枕下三角 动脉颈椎 动脉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