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离断后纵韧带的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治疗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阎琛 韩郸 +2 位作者 赵天翌 孙璟川 史建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7-394,共8页
目的:评估不离断后纵韧带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and fusion,ACAF)治疗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手术疗效... 目的:评估不离断后纵韧带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anterior controllable ante-displacement and fusion,ACAF)治疗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行ACAF治疗的多节段颈椎OPLL患者73例,其中采用不离断后纵韧带的ACAF治疗的42例纳入非离断组(男32例,女10例,年龄55.8±9.7岁,随访时间2.4±0.4年),采用离断后纵韧带的ACAF治疗的31例纳入离断组(男25例,女6例,年龄56.7±11.4岁,随访时间2.3±0.3年).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在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颈椎CT上测量椎管占位率、前移距离(术后椎管前后径-术前椎管前后径)、减压宽度、椎管前后径,评估手术减压情况;在术后7d和12个月的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和CT上观察棘突间隙活动变化、融合器内外骨桥形成以及椎体间总高度,评估术后骨融合程度.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JOA评分并计算JOA改善率,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非离断组手术时间212.9±33.8min,出血量489.8±199.0ml,住院时间7.2±2.0d;离断组手术时间257.4±33.2min,出血量598.9±241.3ml,住院时间8.9±3.2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2个月的椎管占位率、减压宽度、前移距离和椎管前后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离断组术后12个月的骨融合率明显高于离断组[棘突间隙活动(92.9%vs 74.2%),融合器内外骨桥(88.1%vs 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离断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9.5%)显著低于离断组(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和神经功能改善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离断后纵韧带相比,不离断后纵韧带的ACAF能够在保证减压效果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和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多节段 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技术 手术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后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技术治疗多节段严重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璟川 袁笑秋 +7 位作者 王元 徐锡明 郭永飞 陈德玉 缪锦浩 侯洋 陈宇 史建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多节段严重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术式。方法报道1例接受胸椎后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技术治疗的严重多节段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例,介绍手术步骤并分析临床资料。手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游离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节段...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多节段严重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术式。方法报道1例接受胸椎后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技术治疗的严重多节段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例,介绍手术步骤并分析临床资料。手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游离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节段上下椎间盘的松解、游离肋骨、放置椎板固定板、游离椎板)、置入椎弓根螺钉、安装钛棒、前移椎体骨化物复合体。结果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JOA)改善率为75%。手术耗时480 min,术中出血1 000 mL,术前测量椎管狭窄率为86.6%(T2/3)、68.2%(T4),术后椎管狭窄率降低为58.8%(T2/3)和45.9%(T4)。结论胸椎后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技术通过后方入路将椎体骨化物复合体进行游离,借助钉棒系统将椎体骨化物向腹侧推移,达到对脊髓的直接减压。该病例证明此技术治疗严重多节段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具有可行性,且技术简单,操作均位于椎管外,无需切除骨化物,理论上减压操作安全有效,但该技术的临床效果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移 后纵韧带骨化 椎体-骨化物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后路椎体-后纵韧带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治疗多节段连续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潘伟成 孟亚轲 +6 位作者 孙璟川 张卫航 梅子健 蒋佳霖 郑冰 郭永飞 史建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5-401,共7页
目的:探讨胸椎后路椎体-后纵韧带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固定减压技术治疗多节段连续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2020年6月于我院脊柱外... 目的:探讨胸椎后路椎体-后纵韧带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固定减压技术治疗多节段连续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2020年6月于我院脊柱外科接受胸椎后路椎体-后纵韧带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固定减压技术治疗的22例多节段连续型T-OPLL患者,记录手术一般情况,统计患者发病节段、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情况,并根据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Frankel分级、CT、MRI检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随访时间13~17(14.95±1.33)个月;手术时间200~310min(238.19±34.73min),出血量900~1800ml(1345.45±230.38ml);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59±0.73分、3.50±0.51分、2.41±0.50分、1.55±0.51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4.64±1.84分、5.73±1.78分、6.82±1.33分、9.23±0.81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73.64±12.57)%.末次随访时患者Frankel分级改善1~3级(术前14例B级、4例C级、4例D级均恢复至E级).末次随访时无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等并发症,骨化物未见明显进展.结论:胸椎后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固定减压技术能够借助钉棒固定系统将骨化物前移,实现对脊髓的原位减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术式,为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后纵韧带骨化复合 前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