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路减压颈椎椎体间融合器椎体间融合术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德玉 贾连顺 +5 位作者 倪斌 吴德升 肖建如 沈强 戴力扬 宋滇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15-617,共3页
目的 :观察颈椎椎体间融合器 ( BAK)用于颈椎前路减压后椎体间固定和融合效果。方法 :采用 BAK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术后椎体间融合术 64例。术后颈椎 X线片及 CT检查 ,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 6~ 2 ... 目的 :观察颈椎椎体间融合器 ( BAK)用于颈椎前路减压后椎体间固定和融合效果。方法 :采用 BAK行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术后椎体间融合术 64例。术后颈椎 X线片及 CT检查 ,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 6~ 2 8个月。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 ,手术节段稳定 ,术后 3~ 6个月融合。结论 :BAK颈椎椎体间固定融合技术使施术椎节立即稳定 ,手术安全简便 ,并且避免了自体植骨引起的多种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间融合器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间融合器置入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8
2
作者 江敏 汤晓丹 +1 位作者 黄素芳 李光辉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11期856-857,共2页
目的评价康复护理对椎体间融合器 (CIFC)置入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的效果。方法将 82例病人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 ,对照组 4 0例 ,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 4 2例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术前进行耐受力训练 ,术后指导四肢... 目的评价康复护理对椎体间融合器 (CIFC)置入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的效果。方法将 82例病人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 ,对照组 4 0例 ,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 4 2例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术前进行耐受力训练 ,术后指导四肢功能锻炼。结果术后 2 4个月观察组JOA评分及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均P <0 .0 5 )。结论康复护理能提高CIFC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椎体间融合器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可吸收椎体间融合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继友 李开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49,共3页
自1988年Bagby用不锈钢中空状“篮子”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进行腰椎椎体间融合并取得了成功以来.以不锈钢和钛合金材料为代表的椎间融合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金属融合器存在应力遮挡,易出现融合器下沉、移位和产生伪影等,影响了... 自1988年Bagby用不锈钢中空状“篮子”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进行腰椎椎体间融合并取得了成功以来.以不锈钢和钛合金材料为代表的椎间融合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金属融合器存在应力遮挡,易出现融合器下沉、移位和产生伪影等,影响了融合效果及术后影像学观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把目光投向了生物降解材料。现将生物降解可吸收椎间融合器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融合器 椎体间融合器 生物降解材料 融合 盘源性腰痛 临床应用 钛合金材料 影像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间微创融合器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庄苏阳 吴小涛 +2 位作者 茅祖斌 洪鑫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7-162,共6页
目的评价植入镍钛记忆合金微创融合器(NiTi-TFC/C)的颈椎节段的稳定性及压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24只羊颈椎标本随机分为4组,每组6份,四组处理分别为:单取髓核组、自体髂骨植骨组、微创融合器组和钛制融合器组(InterFix)。所有标本进行... 目的评价植入镍钛记忆合金微创融合器(NiTi-TFC/C)的颈椎节段的稳定性及压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24只羊颈椎标本随机分为4组,每组6份,四组处理分别为:单取髓核组、自体髂骨植骨组、微创融合器组和钛制融合器组(InterFix)。所有标本进行前路减压,并对后3组进行椎间融合术。分别对各组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进行比较。结果微创融合器组与钛制融合器组在强度、刚度及扭转力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微创融合器组与自体髂骨植骨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最大承载力为12050N。结论该微创融合器强度大、刚度高、抗扭转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为颈椎融合提供新型的融合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间融合器 微创 镍钛记忆合金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RF-Ⅱ联合TFC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21例
5
作者 肖鹏 卢中道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6-527,共2页
关键词 RF-Ⅱ TFC 联合治疗 中重度腰滑脱 钛制螺钉-金属棍系统 螺纹形椎体间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6
作者 马振江 赵杰 +1 位作者 娄伟刚 张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9-283,共5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脊柱疾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同时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无置入物手术3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脊柱疾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同时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脊柱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无置入物手术30d内、有内置物(如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器、人工椎间盘等)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相关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以及器官/组织间隙感染。脊柱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SA score)、肥胖、糖尿病、吸烟,此外手术入路、内置物、骨移植、手术时间及输血都被认为是SSI的危险因素。脊柱术后SSI发生率在0.7%~12%之间,近些年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延长了治疗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甚至增加了死亡率[1],预防脊柱手术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意义重大。笔者对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脊柱疾病 危险因素 预防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椎体间融合器 脊柱术后 切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