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能X线骨密度仪评估绝经后妇女椎体脆性骨折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颜建湘 蔡思清 +2 位作者 吕国荣 李鸿江 颜丽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绝经后女性椎体脆性骨折的评估,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来院体检的203例50岁以上绝经妇女用双能X骨密度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进行椎体骨折评估(verterbral fracture assessme... 目的: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绝经后女性椎体脆性骨折的评估,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来院体检的203例50岁以上绝经妇女用双能X骨密度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进行椎体骨折评估(verterbral fracture assessment,VFA),并检测不同部位骨密度及相应T值,收集所有受检者一般资料。根据有无椎体骨折及椎体骨折部位分组。结果:胸椎及胸腰椎骨折组骨密度及T值均低于无椎体骨折组;骨质疏松时与无椎体骨折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骨折组骨密度、T值及骨量变化则均与无椎体骨折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增龄、全髋骨密度及T值降低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T值的降低对绝经后妇女胸椎及胸腰椎骨折椎体脆性骨折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对腰椎骨折则有局限性。增龄、全髋骨密度及T值降低是椎体脆性骨折的危险因子。对绝经后妇女椎体脆性骨折的防治在重视骨密度的同时要联合进行椎体骨折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脆性骨折 骨密度 绝经后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椎体脆性骨折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评估及其与血清骨转化、骨代谢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1期2530-2534,共5页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椎体脆性骨折双能 X 线骨密度测量结果与血清骨转化、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 DXA 检查的158例绝经后妇女,根据骨密度测量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椎体脆性骨折双能 X 线骨密度测量结果与血清骨转化、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 DXA 检查的158例绝经后妇女,根据骨密度测量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质正常组,根据胸腰椎正侧位片结果分为无椎体骨折组、胸椎骨折组、腰椎骨折组、胸腰椎骨折组,采集血清并测定骨转化和骨代谢指标。结果:胸椎骨折、胸腰椎骨折受试者的股骨颈、髋部、腰椎 L1~4骨密度显著低于无椎体骨折的受试者,腰椎骨折受试者的股骨颈、髋部、腰椎 L1~4骨密度与无椎体骨折的受试者无显著性差异;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绝经后妇女血清中 PINP、ICTP、CTX、TRACP-5b、MMP13、OPG、OPN 含量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25(OH)D、BGP、ON 含量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绝经后妇女血清中PINP、ICTP、CTX、TRACP-5b、MMP13、OPG、OPN 含量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25(OH)D、BGP、ON含量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结论:双能 X 线骨密度测定对绝经后妇女胸椎脆性骨折和胸腰椎脆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明确且与骨转化、骨代谢的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椎体脆性骨折 骨转化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精确术前规划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脆性骨折效果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温立 王胜利 葛站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17-1522,共6页
背景很多医生在进行椎体脆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过程中,为了保证手术安全,多次大量进行C型臂透视,造成患者和医生承受大剂量X线辐射,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研究如何降低椎体成形术过程中的X线辐射量,不仅可为患者带来福音,也... 背景很多医生在进行椎体脆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过程中,为了保证手术安全,多次大量进行C型臂透视,造成患者和医生承受大剂量X线辐射,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研究如何降低椎体成形术过程中的X线辐射量,不仅可为患者带来福音,也可为医生健康带来保障。目的探究基于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的精确术前规划实施PKP治疗椎体脆性骨折的效果,以期减少透视次数,降低辐射量,缩短手术时间。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于天津市津南医院行PKP的椎体脆性骨折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试验组利用基于PACS的精确术前规划实施PKP,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实施PKP。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椎体前缘恢复高度、椎体中部恢复高度、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及椎体前缘恢复高度、椎体中部恢复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试验组术后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ACS的精确术前规划可以简化PKP治疗椎体脆性骨折的流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降低辐射量,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椎体脆性骨折 后凸成形术 精确术前规划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矫正骨密度无创评估椎体骨折风险的“生物力学CT”方法研究
4
作者 李亚文 杨海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43,共1页
目的椎体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如何早期精准评估椎体骨折风险是预防椎体骨折的关键。骨密度(BMD)检测不能准确评估椎体骨折风险,基于CT和有限元分析的“生物力学CT”(BCT)方法较BMD能准确评估椎体骨强度,但其受到骨髓... 目的椎体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如何早期精准评估椎体骨折风险是预防椎体骨折的关键。骨密度(BMD)检测不能准确评估椎体骨折风险,基于CT和有限元分析的“生物力学CT”(BCT)方法较BMD能准确评估椎体骨强度,但其受到骨髓脂肪(BMAT)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建立并验证一种基于MRI矫正骨密度来准确评估椎体骨折风险的BCT方法。方法25例患者(骨折组5人,非骨折组20人)均进行了MRI和QCT扫描,分别测量椎体BMAT含量和体积骨密度(v BMD)。基于QCT图像建立BCT模型,并利用MRI-BMAT矫正骨密度等材料特性参数,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拟轴向压缩受力,计算矫正前后椎体BCT强度。采用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校正前后v BMD、BCT强度的差异和鉴别骨折时的表现。结果校正后,骨折组与非骨折组之间v BMD的差异降低(21%vs 15%),两组之间椎体BCT强度差异没有变化(26%vs 27%);但是,与校正前后v BMD和未校正BCT强度相比,校正后BCT强度具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64、0.68、0.72)。结论通过MRI骨髓脂肪矫正BMD建立的“生物力学CT”方法显著提升了评估椎体脆性骨折风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曲线下面积 骨髓脂肪 生物力学 椎体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QCT 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痹康颗粒联合骨化三醇治疗脊柱脆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樊新甫 李青 彭俊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腰痹康颗粒联合骨化三醇治疗脊柱脆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纳入标准筛选90例脊柱脆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术后口服腰痹康颗粒和骨化三醇... 目的观察腰痹康颗粒联合骨化三醇治疗脊柱脆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纳入标准筛选90例脊柱脆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术后口服腰痹康颗粒和骨化三醇,对照组常予以骨化三醇口服,对比术前、术后3 d、4周各组VAS评分、下腰痛功能障碍ODI评分、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OC)、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结果术后3 d、术后4周VAS/ODI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血清β-CTX含量明显降低,OC、PINP含量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变化比对照组更显著,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痹康颗粒联合骨化三醇对缓解PVP术后残留腰背疼痛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腰椎活动功能和骨代谢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脆性骨折 腰痹康颗粒 经皮成形术 术后腰背痛 骨化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