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被引量:23
1
作者 殷国勇 张子韬 +1 位作者 张宁 吴乃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行后椎体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胸腰椎椎弓根解剖特点自行设计了Jack椎体扩张器,并于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应用其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7... 目的:探讨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行后椎体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胸腰椎椎弓根解剖特点自行设计了Jack椎体扩张器,并于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应用其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71例共71个椎体,男19例,女52例;年龄48~82岁。T113例,T1222例,L123例,L216例,L35例,L42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在X线片上测量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椎体侧方有少量骨水泥渗漏,无其他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腰背痛立即明显减轻。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时的VAS分别为7.9±0.7分、1.9±0.6分、2.0±0.6分;ODI分别为(73.9±11.3)%、(20.8±5.1)%、(21.5±5.2)%;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9.3±3.0mm、25.6±3.1mm、25.5±3.2mm,中部高度分别为19.1±3.3mm、25.4±2.7mm、25.3±2.7mm,Cobb角分别为17.8°±4.9°、8.6°±4.9°、8.7°±5.0°,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有效恢复骨折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矫正畸形,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术 椎体扩张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扩张器、Kyphon球囊和Sky骨膨胀器三种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升全 金正帅 +5 位作者 张宁 殷国勇 徐杰 孙强 郑召民 吴乃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0-255,共6页
目的:比较椎体扩张器、Kyphon球囊和Sky骨膨胀器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结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分别对71例71椎、55例55椎和22例22椎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ilator-kyphoplasty,D... 目的:比较椎体扩张器、Kyphon球囊和Sky骨膨胀器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结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0月至2010年2月,分别对71例71椎、55例55椎和22例22椎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行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ilator-kyphoplasty,DKP)、Kyphon球囊后凸成形术(balloon-kyphoplasty,BKP)和Sky骨膨胀器后凸成形术(Sky-bone expanderkyphoplasty,EKP)。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观察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情况,测量病椎的高度和Cobb角改变。结果:3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水泥注入量EKP组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3组术后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DKP组椎体高度和后凸Cobb角恢复较其他组显著。骨水泥渗漏:DKP组2例少量渗入椎体侧方,BKP组4例,EKP组9例,均无临床症状。结论:DKP、BKP和EKP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DKP、BKP和EKP均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Cobb角,改善患者疼痛状况和生活功能,但是DKP在扩张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上,在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Cobb角上更显著。DKP在病椎体内平行撑开复位,骨水泥团状初期注入,其渗漏率较BKP和EKP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后凸成形术 椎体扩张器 Kyphon球囊 Sky骨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Jack椎体扩张器治疗2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周炜 凡进 +4 位作者 沈毅敏 陈建 唐鹏宇 万博文 殷国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64-1567,共4页
目的 :探讨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ilator kyphoplasty,D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2013年行DKP治疗218例患者共236个椎体。术前常规行脊柱正侧位片、CT及二维重建和MRI检查。MRI显示骨折椎体在T... 目的 :探讨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ilator kyphoplasty,D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2013年行DKP治疗218例患者共236个椎体。术前常规行脊柱正侧位片、CT及二维重建和MRI检查。MRI显示骨折椎体在T1WI呈低信号,T2WI或STIR呈高信号。在全麻下行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拍摄脊柱正侧位片。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分别评定患者的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侧位X线片上测量骨折椎体的前缘和中部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4.2个月。骨折椎体两侧共注入骨水泥4~8 ml,平均(5.51±0.74)ml。12例发生骨水泥渗漏(8例椎体侧方少量渗漏,4例椎间隙少量渗漏),但均无临床症状,无其他术中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VAS分别为(8.25±0.99)、(1.69±0.85)和(1.68±0.86)分;ODI分别为(78±13)%、(18±7)%和(19±7)%;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9.33±3.20)、(25.15±2.59)和(25.13±2.59)mm;中部高度分别为(18.82±2.92)、(24.86±2.91)和(24.85±2.91)mm,Cobb′s角分别为(16.54±6.84)°、(8.41±5.97)°和(8.45±5.94)°。以上指标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独特优势和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术 Jack椎体扩张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