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8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元丸配合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腰背痛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王一品 于冬冬 李晓峰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红元丸配合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kyphoplasty,PKP)术后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一科行胸腰椎压缩骨折... 目的观察红元丸配合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kyphoplasty,PKP)术后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一科行胸腰椎压缩骨折PKP手术术后仍残余腰背痛的40例患者,采取电脑随机软件分组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患者予口服美洛昔康胶囊并进行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治疗组20例患者在口服美洛昔康胶囊及腰背肌抗阻训练的同时给予红元丸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Dual energy X-ray absorp,DX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VAS评分、DXA数值、JOA评分、OD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元丸配合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术后骨密度及腰背肌肉力量,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元丸 后凸成形术 术后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的影响
2
作者 邓志 谢义松 邹传运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84-1589,共6页
目的 研究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114例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术后常规治疗的PVP组(55例)和联合活血壮骨方治疗的活血壮骨组(56例),术后均治疗4周,后随访6个月。... 目的 研究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114例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术后常规治疗的PVP组(55例)和联合活血壮骨方治疗的活血壮骨组(56例),术后均治疗4周,后随访6个月。结果 随访6个月后,活血壮骨组总有效率高于PVP组(P <0.05)。活血壮骨组术后4周血清N端骨钙素、总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β胶原降解产物水平低于PVP组;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高于PVP组(P <0.05)。活血壮骨组随访6个月后Wards三角区、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各项神经功能评分高于PVP组(P <0.05);矢状面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Oswestry功能指数评分低于PVP组(P <0.05)。结论 活血壮骨方联合PVP治疗OVCF,可调节患者机体骨代谢指标,提高其骨密度,改善其椎体功能及神经、腰椎功能,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活血壮骨方 经皮成形术 骨代谢指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提取表征骨健康状况的力学指标
3
作者 卢笙 刘盼 +5 位作者 白旭锋 李震子 李浩 张作启 朱晓彬 祝少博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基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手术环境,提出一种表征松质骨健康状态的力学方法和指标,并验证其可行性和一致性。方法通过弹性力学理论推导给出力学指标K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然后利用临床影像腰椎L4开展... 目的基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手术环境,提出一种表征松质骨健康状态的力学方法和指标,并验证其可行性和一致性。方法通过弹性力学理论推导给出力学指标K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然后利用临床影像腰椎L4开展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理论结果的有效性,并对不同球囊形状和手术路径验证该方法和指标的一致性。结果注入液体体积与球囊内压之间呈线性关系,力学指标K与剪切模量密切相关,而且和骨质疏松程度线性负相关。球囊形状对指标K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小,椭球形和圆柱形对比相对差别小于2%。手术入路路径对指标K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小,经椎弓根入路和椎弓根外侧缘路径对比相对差别在0.5%以内。结论该临床在体力学测试方法和指标K能够表征患者骨的健康状态,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对于指导PKP手术方案优化和术后康复、收集在体松质骨力学性能数据以及改进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经皮后凸成形术 力学评估 检测 有限元分析 理论推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转移癌致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
4
作者 邱媛媛 邢超 +2 位作者 袁倩倩 张开贤 张旭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转移癌致椎体压缩性骨折(VCF)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转移癌致VCF患者,其中77例共105节椎体接受MWA联合PVP(A组)、35例共68节椎体接受单纯PVP(B组)。记录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对比...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转移癌致椎体压缩性骨折(VCF)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转移癌致VCF患者,其中77例共105节椎体接受MWA联合PVP(A组)、35例共68节椎体接受单纯PVP(B组)。记录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对比治疗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每日吗啡消耗量(DMC)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局部肿瘤复发率。结果MWA及PVP技术成功率均为100%。A组12例(12/77,15.58%)、B组19例(19/35,54.29%)见骨水泥渗漏,A组低于B组(P<0.001);未见其他并发症。治疗后1周及1、3、6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DMC和ODI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01);A组治疗后3及6个月疼痛VAS评分均低于B组(P均<0.01),A组治疗后6个月DMC及ODI均低于B组(P均<0.01),其余各时间点组间疼痛VAS评分、DMC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6个月,A组[17.14%(18/105)]病变局部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32.35%(2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 PVP联合MWA治疗转移癌致VCF可减少并发症、延长疼痛缓解时间,且短期局部控制肿瘤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肿瘤转移 成形术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疗效及骨水泥渗漏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侯明远 王志龙 +4 位作者 姜方舟 王泽锐 梁逸宁 李一兵 左太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MW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并分析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应用CT引导下MW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瘤50例7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MW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并分析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应用CT引导下MW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瘤50例74节椎体,采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评分(NRS)、吗啡日消耗量(DMC)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评价近期临床疗效,术后CT定期复查评价局部肿瘤控制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纳入性别、年龄、脊柱转移瘤的最大径、转移瘤类型、原发癌Tomita分类、受累椎体水平、骨水泥注射量、注射侧向、病理性骨折和椎体后壁破裂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评估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术后1天、1周和1、3、6个月随访NRS分别为(7.24±1.41)、(4.76±1.45)、(3.42±1.34)、(2.86±0.90)、(2.20±0.57)、(1.66±0.72)分;术前、术后1天、1周和1、3、6个月随访DMC分别为(110.40±94.61)、(66.10±51.23)、(47.30±37.49)、(32.90±22.84)、(25.60±18.97)、(15.36±13.43)mg;术前、术后1周和1、3、6个月ADL分别为(40.80±11.45)、(53.20±6.68)、(60.40±5.14)、(62.90±4.75)、(64.80±4.51)分。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随访NRS、DMC、AD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影像检查随访,有46例患者肿瘤得到控制,局部肿瘤复发率为8%(4/50)。在74节椎体中有17(22.97%)节椎体发生轻度骨水泥渗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病理性骨折(OR=9.581,95%CI=2.292~40.055,P=0.002)及椎体后壁破裂(OR=5.105,95%CI=1.041~25.022,P=0.044)是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性骨折(OR=35.333,95%CI=4.029~309.840,P=0.001)是皮质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发现血管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椎体后壁破裂(OR=48.400,95%CI=4.725~495.753,P=0.001)是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W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瘤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术后6个月内呈进一步改善趋势;联合治疗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病理性骨折及椎体后壁破裂是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经皮成形术 脊柱转移瘤 疗效 骨水泥渗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合并假关节形成:2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张恒岩 穆雪萌 +1 位作者 李梅 张嘉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Kummell病是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后不愈合的表现,其关键特征为椎体内真空裂隙征(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可取得良好疗效。然而部分患者在接受PKP手术治... Kummell病是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后不愈合的表现,其关键特征为椎体内真空裂隙征(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可取得良好疗效。然而部分患者在接受PKP手术治疗后疼痛缓解效果不佳,此类患者多合并椎体假关节形成。本文报道2例Kümmell病合并椎体假关节形成后接受PKP手术但获得不同疗效的2例病例,并结合文献对PKP手术治疗Kümmell病的操作技巧及预后因素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假关节形成 内真空裂隙征 经皮后凸成形术 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或射频消融联合骨水泥成形术及单纯骨水泥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
7
作者 王福安 季杰 +3 位作者 马园 周文杰 颜波 吕朋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MW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射频消融(RFA)联合PVP及单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接受MWA联合PVP(M+P组)、RFA联合PVP(R+P组)及单纯PVP(P组)治疗椎体转移肿瘤患...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MW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射频消融(RFA)联合PVP及单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接受MWA联合PVP(M+P组)、RFA联合PVP(R+P组)及单纯PVP(P组)治疗椎体转移肿瘤患者65例。其中M+P组25例(27节椎体),R+P组20例(23节椎体),P组20例(24节椎体)。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术前疼痛及术后缓解情况。评估术后1周骨水泥分布和渗漏情况。结果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前R+P组、P组、M+P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8.48±0.80)分、(8.57±0.98)分、(8.20±1.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组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VAS评分分别为(4.10±0.85)分、(3.17±0.93)分、(2.44±1.23)分,M+P组VAS评分降低最明显(P<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1.87±0.84)分、(4.60±1.09)分、(1.48±0.71)分,M+P组VAS评分降低最明显(P<0.05)。M+P组患者的骨水泥注射量为(7.54±1.44)mL,R+P组为(5.48±1.12)mL,P组为(4.59±1.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的血管性渗漏率(34.8%)及非血管渗漏率(52.2%)显著高于R+P组及M+P组(P<0.05),R+P组与M+P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WA联合PVP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疼痛缓解率好于RFA联合PVP及单纯PV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转移癌 疼痛 微波消融 射频消融 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误治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李元 董伟杰 +1 位作者 秦世炳 兰汀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5-1060,共6页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误治后的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4例PVP误治后的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53~83...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误治后的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4例PVP误治后的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53~83岁(69.3±7.8岁),术后随访12个月,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残损(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改善情况、植骨融合率,采用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hort form-36,SF-36)评估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析手术治疗PVP误治后的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及相关风险。结果 :14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3~300min (205.1±57.4min),术中出血量为200~900mL (517.9±181.5mL)。2例(14.3%)患者出现切口并发症,1例为切口积液,经过引流积液及切口换药处理后愈合;1例为切口延迟愈合,通过定期切口换药,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控制血糖后切口愈合。患者术前VAS评分为3~8分(6.1±1.6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2分(0.9±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34,P=0.000)。13例患者植骨融合,植骨融合率为92.8%(13/14);植骨融合时间3~7个月(4.6±1.3个月);1例植骨未融合的患者术后7个月时脊柱感染复发,表现为内固定松动及椎体后凸畸形,经抗感染、控制合并症及再次手术后治愈。术前ASIA分级D级2例,E级12例,末次随访时均为E级。末次随访时患者的SF-36评分结果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前生理健康综合测量评分为31.4±6.9分,术后为79.8±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21,P=0.000);术前心理健康综合测量评分为46.9±7.2分,术后为88.5±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27,P=0.000)。结论:手术能够有效治疗PVP误治后的化脓性脊柱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脊柱炎 经皮成形术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肿瘤晚期上胸椎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包利 侍管 +5 位作者 陈浩 贾璞 冯飞 陈萌 李锦军 唐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3-1290,共8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肿瘤晚期上胸椎(T1~T4)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接受PVP治疗的肿瘤晚期上胸椎转移瘤患者的资料,对随访...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肿瘤晚期上胸椎(T1~T4)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接受PVP治疗的肿瘤晚期上胸椎转移瘤患者的资料,对随访资料完整的45例患者(62个椎体)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43~88岁(64.2±13.5岁)。T1椎体4个,T2椎体7个,T3椎体23个,T4椎体28个。术前均处于肿瘤晚期(Tokuhashi修正评分≤8分或Tomita评分≥7分),均合并严重背部疼痛,无脊髓压迫。收集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水泥渗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和手术后3d、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镇痛药使用评分和卡氏日常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综合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PVP。手术时间25~85min(45.1±13.3min),术中出血量5~30mL(12.8±6.6mL),每节椎体骨水泥注射量为1.5~5mL(2.8±0.7mL)。17例患者的21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率为33.87%(21/62)。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前VAS评分7.9±1.1分,术后3d 3.8±1.5分、术后3个月2.9±0.8分、术后6个月3.0±1.3分;术前镇痛药使用评分3.3±0.8分,术后3d 1.7±0.8分、术后3个月2.8±0.9分、术后6个月1.4±0.9分,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镇痛药使用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KPS评分52.7±10.1分,术后3d 62.6±8.2分,术后3个月64.9±8.9分,术后6个月59.1±17.0分,术后3d和3个月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P<0.001),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35)。结论:对于预期生存时间较短的肿瘤晚期上胸椎转移瘤患者,PVP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背部疼痛症状,术后早期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但骨水泥渗漏率较高,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上胸 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导致心脏破裂及肺动脉栓塞一例
10
作者 周炜 王贺 +3 位作者 李辰 朱峰 马少林 樊国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3-1035,共3页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骨折及溶骨性转移瘤的主要手术方式。虽然该项技术已被临床广泛使用,但近期报道了越来越多的并发症,其中骨水泥渗漏导致的心脏破裂及肺栓塞,极其罕见且非常严重。本文报道了1例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导致心脏...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骨折及溶骨性转移瘤的主要手术方式。虽然该项技术已被临床广泛使用,但近期报道了越来越多的并发症,其中骨水泥渗漏导致的心脏破裂及肺栓塞,极其罕见且非常严重。本文报道了1例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导致心脏破裂及肺动脉栓塞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心脏破裂 肺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雪轩 鄢毅 +5 位作者 邹欢 陈子明 尹青华 钟凯 曾琳钰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3,221,共7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临床上两种经典术式,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OVCF的治疗,但是这两种手术一直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射频镇痛技术的发展,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RFNB)应用于OVCF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对某些特殊形态OVCF,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明显。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应该注重OVCF病人个体差异,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OVCF病人术后康复及护理,并对现有技术不断改进,为OVCF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这4种微创手术治疗OVCF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双棘突畸形伴脊髓纵裂畸形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一例报告
12
作者 刘焱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本文报告一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成功治疗腰椎双棘突畸形伴脊髓纵裂畸形(split cord malformation,SCM)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病例。SCM与O... 本文报告一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成功治疗腰椎双棘突畸形伴脊髓纵裂畸形(split cord malformation,SCM)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病例。SCM与OVCF合并的情况在临床上相对罕见,针对这种情况的临床治疗指南并不多。对于SCM患者,尤其是当患者同时遭受OVCF时,手术治疗的风险和复杂性增加,需避免加剧脊髓损伤或引起新的骨折。本报告通过详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过程,探讨了PVP在此类复杂病例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双棘突畸形伴脊髓纵裂 骨质疏松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关节突阻滞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所致远端腰骶部疼痛的疗效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嘉伟 徐冠华 +5 位作者 李卫东 陈佳佳 张金龙 洪鸿翔 吴春帅 崔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1-1067,共7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关节突阻滞(facet joint block,FJB)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fracture,OTVF)所致远端腰骶部疼痛(distal lumbosacral pain,D...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关节突阻滞(facet joint block,FJB)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fracture,OTVF)所致远端腰骶部疼痛(distal lumbosacral pain,DL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月~2023年7月OTVF伴DLP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PVP组[n=40,男7例,女33例,年龄75.2±6.0(65~89)岁]和PVP联合FJB(PVP+FJB)组[n=40,男11例,女29例,年龄76.6±6.6(62~89)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d、1个月、6个月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并完成7.2±2.6个月(3~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和1个月时PVP+FJB组VAS评分及ODI较PVP组均好转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联合FJB治疗OTVF所致DLP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胸腰段骨折 腰骶部疼痛 骨质疏松 远隔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24 h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宇飞 张存 +4 位作者 樊凯彬 颜珍珍 何娟 李健斐 苗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2-956,共5页
为了探讨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术后24 h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 为了探讨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术后24 h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行PVP治疗的351名OVCF患者,根据Macnab量表将术后24 h手术效果分类,将患者分为满意组(A)和不满意组(B),分析患者骨折时间、术前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抑郁症病史等相关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比较,患者骨折时间、术前VAS评分、有无抑郁症病史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时间长、术前VAS评分低、有抑郁症病史为PVP术后24 h患者不满意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见PVP术后手术效果与患者骨折时间、术前VAS评分、有无抑郁症病史有关;骨折时间≤3周、术前VAS评分≥7分、无抑郁症的患者手术效果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增强术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移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永昊 李玉乔 +2 位作者 夏威威 朱震奇 王凯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2-535,共4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丢失、骨脆性增加、骨折发生率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该病引起的骨折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最为常见,我国OVCF的发病率正不断增加,造成...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丢失、骨脆性增加、骨折发生率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该病引起的骨折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最为常见,我国OVCF的发病率正不断增加,造成了沉重的医疗负担[1]。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为代表的椎体成形术近20年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治疗OVCF。椎体成形术创伤较小,不仅能够减轻、缓解患者疼痛,避免长时间卧床带来的并发症,而且能够有效地恢复椎体强度、稳定骨折,对抗甚至部分逆转椎体骨折后躯体承重向脊柱后柱的转移[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骨折发生率 骨量丢失 医疗负担 骨折 全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数字化辅助椎体成形术单侧穿刺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彬 高玥 +6 位作者 袁亚南 刘书玲 聂小羊 顾佳龙 易蕊 刘达 周江军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8-503,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CT个性数字化辅助椎体成形术单侧穿刺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53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8例采用个性数字化设计辅助单侧穿刺PVP治疗(单侧组),2... 目的探讨术前CT个性数字化辅助椎体成形术单侧穿刺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53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8例采用个性数字化设计辅助单侧穿刺PVP治疗(单侧组),25例采用常规双侧PVP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比较2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ODI评分以及伤椎Cobb角。结果各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较对照组少,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ODI评分以及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数字化辅助单侧穿刺PVP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时间,提高穿刺准确性和减少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术 模拟数字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注入法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文哲 张新虎 +2 位作者 陈景环 彭超 孙建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 探究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运动医学科120例OVC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 目的 探究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运动医学科120例OVC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术中单纯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组(术中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每组60例。两组均行常规抗骨质疏松及(PV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椎体稳定性指标(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活动能力(LAS评分)、并发症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但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6、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联合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呈先降低后趋于平稳趋势,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联合组术后6、12个月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纯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比较,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能明显改善OVCF患者PVP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术 骨水泥 人工骨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细小椎弓根的上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天瑞(综述) 王卫国(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0-584,共5页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老龄人群中,骨质疏松非常普遍,50岁及以上成年人中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有所增加[1],骨质疏松症及相关并发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老年人容易发生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3,4]。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老龄人群中,骨质疏松非常普遍,50岁及以上成年人中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有所增加[1],骨质疏松症及相关并发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2],老年人容易发生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3,4]。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可以明显改善疼痛和生活质量,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5~7],临床疗效可靠,是近年来治疗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主要手段,也是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首选方法[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穿刺成形术 急性症状 老龄人群 骨质疏松症 胸腰 弓根 相关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脊柱转移瘤效果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仲源 魏传付 李念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8-1094,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脊柱转移瘤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检索2009年5月至2022年7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脊柱转移瘤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检索2009年5月至2022年7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所有关于PVP联合RFA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病例对照试验和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设对照组(单纯PVP治疗)和试验组(PVP联合RFA治疗)。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NOS)评分评价病例对照试验研究文献,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10篇病例对照试验,2篇随机对照试验)105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减少脊柱转移瘤复发(OR=0.17,95%CI=0.08~0.34,P<0.001),减少并发症发生(OR=0.29,95%CI=0.21~0.41,P<0.001),降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WMD=-1.21,95%CI=-1.64~-0.78,P<0.001),改善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WMD=14.69,95%CI=-12.25~17.14,P<0.001),但提升远期疗效并不显著(OR=1.55,95%CI=0.90~2.68,P=0.12)。结论PVP联合RFA治疗脊柱转移瘤具有显著的临床近期效果和安全性,但远期效果并不显著。受限于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以上结论还需更大规模、更高质量临床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经皮成形术 射频消融 肿瘤 骨转移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冷热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郑康 王文涛 +5 位作者 刘正沛 张吉涛 樊勇 张振兴 单乐群 郝定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3-1250,共8页
目的:探讨复合式冷热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3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其中20例患者采用椎板减压联合复合式冷热消融及椎体成形术[... 目的:探讨复合式冷热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3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其中20例患者采用椎板减压联合复合式冷热消融及椎体成形术[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6~72岁(51.5±14.4岁);胸椎7例,腰椎13例];25例患者采用全椎体切除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6~72岁(53.7±13.8岁);胸椎11例,腰椎1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转移部位、原发肿瘤部位、硬膜外脊髓压迫(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ESCC)评分、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系统(spine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ystem,SINS)评分、Tomita评分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接受进一步放化疗或者靶向治疗的时间,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3d、1个月、6个月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骨转移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bone metastases module,QLQ-BM22)评分和Frankel分级分别对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得分情况及脊髓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随访患者局部肿瘤进展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手术时间(122.5±22.0min)和术中出血量(225.0±58.3mL)显著性少于对照组(217.6±17.4min和1064.0±131.1mL)(P<0.05)。两组患者术后3d、1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及QLQ-BM22评分均显著性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3d、1个月时的VAS评分、QLQ-BM2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及QLQ-BM22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接受进一步放化疗或者靶向治疗的时间为5.10±1.17d,对照组为10.84±1.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局部肿瘤进展率为10%(2/20),对照组为12%(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冷热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能够早期达到传统TES手术疗效,同时减少了手术创伤及术后治疗中断或延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复合式冷热消融 成形术 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