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元丸配合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腰背痛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王一品 于冬冬 李晓峰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红元丸配合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kyphoplasty,PKP)术后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一科行胸腰椎压缩骨折... 目的观察红元丸配合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kyphoplasty,PKP)术后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一科行胸腰椎压缩骨折PKP手术术后仍残余腰背痛的40例患者,采取电脑随机软件分组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患者予口服美洛昔康胶囊并进行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治疗组20例患者在口服美洛昔康胶囊及腰背肌抗阻训练的同时给予红元丸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Dual energy X-ray absorp,DX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VAS评分、DXA数值、JOA评分、OD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元丸配合腰背肌抗阻训练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术后骨密度及腰背肌肉力量,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元丸 体后成形术 术后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提取表征骨健康状况的力学指标
2
作者 卢笙 刘盼 +5 位作者 白旭锋 李震子 李浩 张作启 朱晓彬 祝少博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基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手术环境,提出一种表征松质骨健康状态的力学方法和指标,并验证其可行性和一致性。方法通过弹性力学理论推导给出力学指标K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然后利用临床影像腰椎L4开展... 目的基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手术环境,提出一种表征松质骨健康状态的力学方法和指标,并验证其可行性和一致性。方法通过弹性力学理论推导给出力学指标K的表达式和物理意义,然后利用临床影像腰椎L4开展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理论结果的有效性,并对不同球囊形状和手术路径验证该方法和指标的一致性。结果注入液体体积与球囊内压之间呈线性关系,力学指标K与剪切模量密切相关,而且和骨质疏松程度线性负相关。球囊形状对指标K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小,椭球形和圆柱形对比相对差别小于2%。手术入路路径对指标K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小,经椎弓根入路和椎弓根外侧缘路径对比相对差别在0.5%以内。结论该临床在体力学测试方法和指标K能够表征患者骨的健康状态,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对于指导PKP手术方案优化和术后康复、收集在体松质骨力学性能数据以及改进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经皮体后成形术 力学评估 检测 有限元分析 理论推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合并假关节形成:2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张恒岩 穆雪萌 +1 位作者 李梅 张嘉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Kummell病是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后不愈合的表现,其关键特征为椎体内真空裂隙征(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可取得良好疗效。然而部分患者在接受PKP手术治... Kummell病是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后不愈合的表现,其关键特征为椎体内真空裂隙征(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可取得良好疗效。然而部分患者在接受PKP手术治疗后疼痛缓解效果不佳,此类患者多合并椎体假关节形成。本文报道2例Kümmell病合并椎体假关节形成后接受PKP手术但获得不同疗效的2例病例,并结合文献对PKP手术治疗Kümmell病的操作技巧及预后因素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假关节形成 内真空裂隙征 经皮体后成形术 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可注射硫酸钙(MIIG X3)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磊 王黎明 +3 位作者 王钢锐 徐杰 曾逸文 徐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总结2003年4月-2006年6月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可注射硫酸钙(MIIGX3)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本组33例患者,男20例,女13例;年龄55-82岁,平均66.4岁;在“C”臂机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方法,经... 目的总结2003年4月-2006年6月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可注射硫酸钙(MIIGX3)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本组33例患者,男20例,女13例;年龄55-82岁,平均66.4岁;在“C”臂机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方法,经椎弓根将一中空管道置入伤椎建立工作通道,利用球囊膨胀的张力将伤椎椎体松质骨向四周挤压,使伤椎恢复高度并产生空腔,经“C”臂机确认伤椎复位满意后记录球囊压力及容量,取出球囊,将同等量MIIGX3人工骨注入空腔内,通过“C”臂机确认MIIGX3人工骨充满空腔后完成手术。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伤椎高度测定及胸腰椎后凸畸形角度测量等指标评估PKP术的近期疗效。结果全部病例疼痛完全解除或者有明显缓解,经X线检查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4°(10°-22°),无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以上,患者恢复伤前生活方式,无疼痛,伤椎高度无丢失。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可注射硫酸钙(MIIGX3)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能够迅速地改善临床症状,重建脊柱稳定性,具有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后成形术 可注射硫酸钙 胸腰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雪轩 鄢毅 +5 位作者 邹欢 陈子明 尹青华 钟凯 曾琳钰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3,221,共7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临床上两种经典术式,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OVCF的治疗,但是这两种手术一直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射频镇痛技术的发展,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RFNB)应用于OVCF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对某些特殊形态OVCF,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明显。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应该注重OVCF病人个体差异,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OVCF病人术后康复及护理,并对现有技术不断改进,为OVCF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这4种微创手术治疗OVCF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240
6
作者 杨丰建 林伟龙 +4 位作者 朱炯 黄东辉 沈海敏 张琪 朱越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6例,其中61例82个椎...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6例,其中61例82个椎体接受PVP治疗,男21例29个椎体,女40例53个椎体,年龄65~96岁,平均78.3岁;45例55个椎体接受PKP治疗,男17例21个椎体,女28例34个椎体,年龄68~90岁,平均77.1岁。术前及术后1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伤椎高度,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记录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PVP组术前和术后1d VAS分别为6.7±1.4分和2.1±0.7分,PKP组分别为6.9±1.2分和2.2±0.9分,每组术后VAS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55例、PKP组4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个月。PVP组和PKP组术后伤椎高度分别较术前增加2.4±1.8mm和9.2±2.2mm,术后12个月随访伤椎高度分别丢失0.8±0.5mm和1.9±0.8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术中骨水泥渗漏28例33个椎体,PKP组15例17个椎体,PKP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随访期间PVP组发生相邻椎体骨折9例,PKP组6例,两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止痛效果均较好;PKP的复位效果优于PVP,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术后椎体高度再次丢失较明显;两者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骨折 经皮成形术 经皮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54
7
作者 李雪松 聂浩雄 +2 位作者 张丽梅 庞尊中 李应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PVP组7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2例3个椎体、1例4个椎体,共27个椎体接受治疗;...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PVP组7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2例3个椎体、1例4个椎体,共27个椎体接受治疗;PKP组9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1例3个椎体,共22个椎体接受治疗。结果30例患者手术操作全部成功。PVP组8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PKP组10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术后PKP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有改善(P<0.05)。结论PVP和PKP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显著止痛效果,PKP较PVP在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经皮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37
8
作者 杨炎 王根林 +3 位作者 杨惠林 孟斌 干旻峰 陈康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0-484,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穿刺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alloon kyphoplasty,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行单侧或双侧B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无神经损伤症状。单侧BKP...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穿刺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alloon kyphoplasty,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行单侧或双侧B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无神经损伤症状。单侧BKP组27例27个椎体,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为62.3±7.4岁;T10 2个,T11 2个,L1 5个,L2 7个,L3 7个,L4 3个,L5 1个。双侧BKP组40例40个椎体,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68.5±5.7岁;T9 3个,T10 7个,T11 6个,T12 3个,L1 5个,L2 6个,L3 7个,L4 3个。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X线曝光次数、并发症以及手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与中间高度恢复值、VAS评分改善率。结果:单侧BKP组与双侧BKP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0±18min、65±25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X线曝光次数单侧组与双侧组分别为36±13次、63±21次,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水泥渗漏率单侧组与双侧组分别为11.1%、12.5%,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14.7±4.5个月与14.3±5.2个月。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发生率单侧组与双侧组分别为3.7%、5%,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单侧组与双侧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值分别为(29.0±14.7)%、(34.2±17.8)%,椎体中间高度恢复值分别为(24.5±17.9)%、(30.8±21.1)%,VA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75±9)%、(73±7)%,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侧BKP与双侧B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安全有效,单侧BKP与双侧BKP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X线辐射剂量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骨折 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 单侧 双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97
9
作者 申勇 刘法敬 +1 位作者 张英泽 任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1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97例(14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经单侧或双侧椎... 目的:探讨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1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97例(14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进行分组。单侧组均为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射过椎体中线者,共58例85个椎体,男13例,女45例,平均年龄65.3岁,单椎体36例,两椎体17例,三椎体5例。双侧组39例55个椎体,男5例,女34例,平均年龄67.1岁,单椎体24例,两椎体14例,三椎体1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椎体平均高度、局部Cobb角改善及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组手术时间45±16min,骨水泥注入量3.1±1.7ml;双侧组手术时间62±27min,骨水泥注入量4.2±2.1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平均高度及局部Cobb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为14.12%,双侧组为16.36%,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单侧椎弓根途径穿刺骨水泥过椎体中线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取得双侧穿刺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杨建平 王黎明 +3 位作者 孙强 徐杰 曾逸文 桂鉴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38-841,共4页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6年12月采用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3例共72个椎体,其中18例19个椎体行PVP;45例53个椎体行PKP,24例30个椎体行球囊...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6年12月采用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3例共72个椎体,其中18例19个椎体行PVP;45例53个椎体行PKP,24例30个椎体行球囊扩张成形术(球囊-PKP),21例23个椎体行Sky膨胀式椎体成形术(Sky-PKP)。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前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比(%)及后凸畸形Cobb角等指标来评估三组疗效。结果:三组术后VAS评分都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VAS降低值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后凸畸形及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与PKP组在矫形效果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Sky-PKP组和球囊-PKP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3个椎体(15.8%)、球囊-PKP组2个椎体(6.7%)及Sky-PKP组1个椎体(4.3%)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症状。结论: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都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但对于恢复伤椎高度PKP组优于PVP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成形术 体后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被引量:36
11
作者 王松 王清 +2 位作者 康建平 王高举 钟德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3月,共对26例胸腰...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3月,共对26例胸腰椎OVCF患者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行PKP治疗,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56~78岁,平均66岁。共有伤椎35个。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7.96±0.95分,后凸Cobb角为18.42°±5.98°,骨折椎体前缘高度为19.08±2.28mm,中部高度为17.02±1.72mm。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行VAS评分,并摄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中柱高度,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PKP手术,手术时间15~75min,平均34min;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3~6ml,平均4.8ml。未出现神经损伤、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等并发症,伤椎内骨水泥分布良好。2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42±0.39分和2.01±0.37分,Cobb角分别为7.77°±0.77°、8.71°±0.81°;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2.00±1.73mm、21.28±1.24mm,中部高度分别为20.80±0.75mm、19.64±1.12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伤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体后成形术 胸腰 横突 弓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 被引量:32
12
作者 张磊 杨惠林 +4 位作者 王根林 梅昕 陈康武 李继刚 邹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70-974,共5页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0steo—porotie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凶及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PKP治疗O...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0steo—porotie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凶及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PKP治疗OVCFs患者187例共233个椎体:所有病例术前均无神经根及脊髓受压症状.年龄52~93岁,男31例,女156例?椎体周壁破坏34例47个椎体,椎体周壁无破坏153例186个椎体:手术部位:T5~L5,TIO及以下椎体经椎弓根入路,T9及以卜椎体经椎弓根旁入路。术后随访2~78个月,平均20.8个月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共出现并发症23例,发生率为123%。骨水泥渗漏7例共7个椎体,6例未产生临床症状,1例术后疼痛症状加重,口服消炎镇痛药3d后症状缓解;椎体周壁有破坏者和无破坏者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分别为8.5%(4/47)和1.6%(3/186),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骨水泥渗漏患者骨水泥注入量胸椎为4.53±0.31ml,腰椎为6.75±0.42m1.无渗漏者胸椎为3.50±0.40ml,腰椎为5.60±0.60ml,有骨水泥渗漏与无骨水泥渗漏患者骨水泥注入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手术入路和手术部位的骨水泥渗漏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例术中卅现一过性血压降低,紧急处理后30min内恢复正常。2例术后疼痛加重,分别服用消炎镇痛药2d、7d后症状缓解。术后发生低热5例,给予对症处理后体温均恢复正常。随访过程中非手术椎体新发压缩骨折6例,4例经保守治疗,2例行PKP手术后,均恢复日常活动。结论:PKP治疗OVCFs有一定的并发症,骨水泥渗漏仍是主要并发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术水平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骨折 经皮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 并发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坏死的诊断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 被引量:33
13
作者 王根林 杨惠林 +3 位作者 朱雪松 陈康武 邹俊 陈广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坏死的初步诊断依据及其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3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22例;年龄61~80岁...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坏死的初步诊断依据及其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3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22例;年龄61~80岁,平均69.4岁;腰背部疼痛病程3周~10年,平均3.2个月。术前腰椎骨密度T值为-2.69^-6.73,平均-3.17。术前均行脊柱X线片、MRI及CT检查,病变椎体为T7 1例,T92例,T11 5例,T12 13例,L1 9例,L2 5例,L3 3例,L4 1例。均术中抽取病变椎体内组织行病理检查证实为骨坏死。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通过测量术前、术后2d与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上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及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评估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结果:术前均有腰背痛,坐起、翻身及行走等脊柱承受负荷时疼痛加重,且病程>3周。脊柱X线片上均有椎体压缩改变,25例(64%)骨坏死椎体在X线片可见椎体内裂隙征,31例(79%)骨坏死椎体在CT片上可见椎体内裂隙征,所有骨坏死椎体在MRI片上有界限清晰的信号改变区域。随访13~48个月,平均26.3个月,骨坏死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31.7±11.1)%恢复至术后2d(69.4±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67.2±15.5)%,与术后2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及ODI术前分别为8.2±1.4分和(80.1±8.7)%,术后2d分别为1.8±0.6分和(25.7±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0.5分和(26.1±7.9)%,与术后2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3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骨折。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坏死根据影像学特点并结合临床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创伤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坏死 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14
作者 任虎 申勇 +5 位作者 张英泽 丁文元 杨大龙 徐佳欣 刘法敬 赵金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0月于我院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节段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0月于我院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节段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有无外伤史、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折类型、骨密度、手术入路途径、骨水泥剂量及有无侧凸畸形等相关因素,观察患者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应用双变量回归分析及t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行多因素分析,研究各因素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的相互关系。结果: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为(39±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程、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折类型、骨密度及有无腰椎侧凸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水泥剂量及手术途径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及骨折类型是影响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的主要因素,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622、-0.283、0.131。结论: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及骨折类型是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的主要因素,观察患者的这些指标有助于预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体后成形术 高度恢复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35
15
作者 康南 海涌 +5 位作者 鲁世保 关立 苏庆军 杨晋才 孟祥龙 王庆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5月~2007年7月应用SKY骨扩张器系统行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男10例,女20例;年龄58~86岁,平均7...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5月~2007年7月应用SKY骨扩张器系统行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男10例,女20例;年龄58~86岁,平均70.2岁。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共34个椎体骨折,其中单椎体26例,两个椎体4例,骨折部位T8~L3。随访观察患者的疼痛、日常功能以及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有2例共2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腰痛均明显缓解,随访7 ̄2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VAS评分8.48±0.50分,术后1周时为2.50±0.54分,末次随访时为2.85±0.34分;Os-westry评分术前为58.00±1.93分,术后为31.00±1.88分,末次随访时为35.00±1.51分;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14.70±1.27mm,术后1周时为24.40±0.90mm,末次随访时为21.50±0.37mm;伤椎后凸角度术前平均为30.50°±1.24°,术后1周时为11.00°±1.07°,末次随访时为13.50°±0.49°。各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受伤前的生活。结论:单侧椎弓根穿刺SKY骨扩张器系统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的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微创 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现状与创新 被引量:51
16
作者 杨惠林 刘昊 +2 位作者 殷国勇 郑召民 吕维加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12-19,共8页
随着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积极研究,目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认识、诊断方法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治疗技术和器材研究方面涌现了具有原创性的新技术和新疗法,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引领了该技... 随着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积极研究,目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认识、诊断方法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治疗技术和器材研究方面涌现了具有原创性的新技术和新疗法,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引领了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本文重点分析和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体后成形术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Vessel-X骨材料填充器经皮椎体成形术(Vesselplasty)——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替代选择 被引量:41
17
作者 郑召民 邝冠明 +1 位作者 董智勇 李佛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初步观察应用新型Vessel-X骨材料填充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Vesselplasty)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Vesselplasty治疗3例3椎新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术后观察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和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3例均单侧穿刺... 目的初步观察应用新型Vessel-X骨材料填充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Vesselplasty)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Vesselplasty治疗3例3椎新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术后观察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和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3例均单侧穿刺,手术时间分别为45、32和30min。出血量均<5ml。骨水泥注射量分别为3.5、2.7和2.9ml。3例术后疼痛缓解明显。骨折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9.5、14.3和20.7mm依次恢复到术后的22.5、18.5和21.4mm;中线高度由术前的13.7、13.9和18.6mm依次恢复到术后的17.4、17.9和20.7mm。骨水泥在椎体内呈不规则长椭圆形分布,无椎体外渗漏。3例分别随访12、17、18个月,术后疼痛缓解维持稳定。结论Vesselplasty能较为有效控制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有望能进一步减少骨水泥渗漏,成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Vesselplas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洪鑫 吴小涛 +3 位作者 刘磊 孔翔飞 王运涛 陈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969-973,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重度骨质疏松性...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获得随访34例,PVP治疗19例25个椎体,PKP治疗15例20个椎体。观察两组患者间SF-36评分、伤椎高度恢复、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伤椎高度丢失情况、临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PVP组和PKP组患者在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末次随访时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体复位效果的观察指标上,PKP组术后椎体前缘间、椎体上下终板中心间高度恢复量、术后后凸角度恢复值、末次随访后凸角度恢复值上与PV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末次随访时PKP组伤椎高度丢失量与PVP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PKP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在骨水泥渗漏率、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指标上相对于PVP未表现出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ky骨扩张器系统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32
19
作者 邓忠良 柯珍勇 +2 位作者 陈富 冉金伟 邓清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Sky骨扩张器系统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对22例共29个椎体塌陷病变患者,应用Sky骨扩张器进行经皮穿刺、塌陷椎体扩张后注入骨水泥.随访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ual analogue scale,VAS... 目的:探讨Sky骨扩张器系统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对22例共29个椎体塌陷病变患者,应用Sky骨扩张器进行经皮穿刺、塌陷椎体扩张后注入骨水泥.随访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9个椎体均单侧经椎弓根基底穿刺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每例35~85min,骨水泥注射量每个椎体5.3±1.2ml(3.0~7.6ml),分布均超过中线.骨水泥沿针道返流1个椎体,少量椎管内漏1个椎体,但均无临床症状;无其它并发症.所有患者疼痛缓解,VAS术前为9.2±1.8分,术后第3天为3.1±2.8分;随访1~3个月(平均2个月),随访时VAS为2.9±3.3分.5个椎体高度显著恢复.结论:Skv骨扩张器是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的新型器械,具有可控定向扩张特点,初步观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 骨折 脊柱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周毅 海涌 +3 位作者 苏庆军 杨晋才 康南 孟祥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CV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4月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CV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4月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42个椎体;年龄50岁~87岁,平均73.4岁;伤椎部位T8-L3,其中36个椎体为T10~L2。致伤原因均为低能量型损伤,腰背部持续疼痛,无脊髓、神经损伤表现,影像学表现为伤椎椎体后壁完整,非爆裂性骨折。手术前后以及随访期间对患者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以及伤椎高度,后凸角变化等影像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月~14月,平均9.6月;手术前后VAS分别为7.86±0.86和2.82±0.98;ODI分别为79.04±7.67和28.35±5.80(P<0.01);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68.72±5.48%和84.04±5.05%;伤椎中部高度分别为72.92±4.82%和87.96±4.38%;局部后凸角度分别为23.52±3.870和11.36±2.370(P<0.05),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不同时间与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满意,可以迅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改善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骨折 微创 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