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方开口与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董伟鑫 储振涛 +3 位作者 胡勇 赖欧杰 袁振山 孙肖阳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比较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和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 目的:比较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和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2例行双侧PKP治疗胸腰段(T11-L2)单节段OVCFs的患者资料。按术中使用骨水泥注射器不同,将患者分为侧方开口组29例和前方开口组33例,其中侧方开口组男6例,女23例,年龄(73.32±9.11)岁;前方开口组男7例,女26例,年龄(71.29±10.39)岁。观察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节段(T11-L2)、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类型(分叶型、弥散型)、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椎体压缩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5.37±3.0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D、骨折节段、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开口组和前方开口组在术后3 d、6个月VAS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是两组在术后3 d、6个月时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11-L2单节段OVCF患者行双侧PKP手术时,采用侧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能达到与前方开口骨水泥注射器治疗同样的临床疗效,并且对骨水泥分布和渗漏问题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注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马多超前镇痛在局麻下胸腰段骨质疏松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国庆 赵华国 +5 位作者 孙韶华 马维虎 李豪杰 王扬 陆联松 阮超越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60-56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肌注曲马多用于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自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1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观... 目的:探讨术前肌注曲马多用于局麻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自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1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观察组59例,男26例,女33例;年龄57~80(67.69±4.75)岁;T1114例,T1212例,L118例,L215例;予PKP术前0.5 h肌肉注射曲马多100 mg。对照组59例,男24例,女35例;年龄55~77(68.00±4.43)岁;T1119例,T1211例,L117例,L212例;予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术前(T0)及术中穿刺时(T1)、放置工作套管时(T2)、球囊扩张时(T3)、骨水泥注入椎体时(T4)、术后2 h(T5)、出院时(T6)的疼痛程度;观察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出院时询问患者对再次行PKP手术的接受度。结果:118例患者顺利完成经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术,术中均未使用静脉镇静镇痛药物。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T5时的VAS较对照组降低(P<0.05);T6时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6时的VAS较T0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再次行PKP术的接受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0.5 h肌注曲马多用于在局麻下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骨折椎体PKP术的超前镇痛效果明确,可增加患者术中及术后2 h的舒适度,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超前镇痛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骨手法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单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稳超 俞鹏飞 +6 位作者 朱广晔 郭宏 李亚浩 张先达 李超 姜宏 李红卫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46-552,共7页
目的:探讨正骨手法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单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 目的:探讨正骨手法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单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单节段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0~83(70.43±7.31)岁;骨密度-3.30~-2.50(-2.84±0.24)SD;T101例,T114例,T1211例,L17例,L27例,L35例,L43例,L52例;采用正骨手法结合PVP治疗。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60~82(68.98±6.94)岁;骨密度-3.40~-2.50(-2.76±0.23)SD;T102例,T113例,T1213例,L111例,L25例,L33例,L42例,L51例;单纯PKP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3、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2个月伤椎局部后凸角、椎体楔形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均获得随访,治疗组随访时间13~22(16.82±2.14)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3~23(16.45±2.56)个月。治疗组3例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对照组1例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术后出现下肢皮肤感觉障碍;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治疗组VAS(3.68±0.62)分与对照组(4.00±0.7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12个月VAS、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及术后12个月局部后凸角、椎体楔形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手法结合PVP治疗OVCFs相对于单纯PKP在术后早期疼痛缓解方面更具有优势;在椎体高度恢复方面,正骨手法结合PVP与单纯PKP疗效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骨手法 经皮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有腰椎融合术史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周快 丁伟 +2 位作者 俞玮 邓雄伟 王亚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6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有腰椎融合术史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7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OVCF入院,并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既往有...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有腰椎融合术史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7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OVCF入院,并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既往有腰椎融合术史患者16例(融合组),无腰椎融合术史患者4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骨密度、伤椎分布规律、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 d、术后3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融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平均年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 d、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椎体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融合术后的患者发生OVCF的年龄更早,PKP对于有腰椎融合术史的OVCF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融合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2期24-27,共4页
目的:探析桃红四物汤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赤水市中医医院诊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采用PKP治疗的50例患... 目的:探析桃红四物汤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赤水市中医医院诊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采用PKP治疗的5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采用PKP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的5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生活质量[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骨折愈合指标(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Cobb角)、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硬膜外渗漏、椎间隙渗漏、椎旁渗漏等)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ODI评分、SF-36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Cobb角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SF-36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Cobb角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辅助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提升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胸腰椎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下腰痛缓解效果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6
作者 李东 周荣 +1 位作者 宋春健 陆军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772-776,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下腰痛缓解效果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接受PKP治疗的218例老年OVCF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下腰痛缓解效果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接受PKP治疗的218例老年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完善检查并进行PKP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量表评估疗效。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187)和无效组(n=31),分析老年OVCF患者PKP疗效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老年OVCF患者PKP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中Rstudio程序包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 strap法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观察结果间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在预测PKP疗效中的价值。结果术后6个月,JOA评分有效者187例(85.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887,95%CI 1.273~2.798)、骨折椎体数量(OR=2.980,95%CI 1.291~6.882)、骨折至手术时间(OR=1.281,95%CI 1.128~1.456)、术前Cobb角(OR=0.687,95%CI 0.523~0.902)及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OR=2.596,95%CI 1.228~5.489)均为老年OVCF患者PKP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预测PKP疗效的列线图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结果为χ^(2)=1.685,P=0.247,提示该模型精准性良好。ROC曲线分析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OVCF患者PKP治疗无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 0.617~0.894;P<0.001)。结论影响老年OVCF患者PKP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年龄、骨折椎体数量、术前Cobb角、骨折至手术时间及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以此为基础建立列线图模型对判断疗效具有良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封包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腰痛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陈健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4期20-23,共4页
目的:探究中药封包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医院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出现腰痛的7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椎体后凸成形术+... 目的:探究中药封包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医院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出现腰痛的7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常规西药治疗)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行中药封包治疗),各37例,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情况、睡眠质量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1周、2周,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于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出现腰痛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来说,中药封包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睡眠状况,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封包 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骨折 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切开经椎弓根中段胸椎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贾庆 付鹏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2期2166-2167,共2页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经椎弓根中段胸椎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经椎弓根中段胸椎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有限切开经椎弓根中段胸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机透视次数、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胸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Cobb角改善情况及术后骨水泥渗透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Cobb角、ODI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Cobb角、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经椎弓根中段胸椎椎体后凸成形术能够有效改善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胸腰椎功能,减轻疼痛,手术用时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渗漏率低,更适用于无高端影像设备的基层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有限切开经弓根中段胸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5
9
作者 何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5期64-64,66,共2页
目的:探究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1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目的:探究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1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分布与穿刺角度的关系 被引量:32
10
作者 王想福 范有福 +2 位作者 石瑞芳 邓强 李中锋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8期704-707,共4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内骨水泥理想分布与穿刺角度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7例(37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年龄65~78岁,平均(71.83&...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内骨水泥理想分布与穿刺角度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7例(37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年龄65~78岁,平均(71.83±6.15)岁;女31例,年龄57~89岁,平均(71.06±7.89)岁。37例患者均行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测量病椎穿刺角度、穿刺点,术中参考术前测量数据进行穿刺,术后对X线片骨水泥分布面积进行计算,分析经皮单侧穿刺在合适的穿刺角度下骨水泥的双侧分布效果,并按照VAS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胸椎T8-T12穿刺角度28°~33°,平均30.4°;腰椎L1-L5穿刺角度28°~35°,平均31.3°。术后复查X线片正位片双侧骨水泥面积比值为0.97±0.15,双侧弥散面积基本均等,总体趋势为穿刺测面积略大于对侧面积。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降低,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结论:行单侧穿刺时,掌握适当外展角,使椎体内骨水泥分布达到双侧穿刺效果。通过术前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确定穿刺角度及进针点,术中参考术前测量数据进行穿刺,单侧穿刺椎体内骨水泥的分布即可达到双侧穿刺分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分布 穿刺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 被引量:20
11
作者 茹选良 蒋增辉 +4 位作者 桂先革 孙启才 宋柏杉 林杭 何荐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8期763-767,共5页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17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在局麻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其中男72例,女106例;年龄58~92岁,平均75.3岁。共224节椎体...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17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在局麻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其中男72例,女106例;年龄58~92岁,平均75.3岁。共224节椎体,胸椎93节,腰椎131节。对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记录,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6.2个月。发生骨水泥渗漏27例,占15.1%;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15例,其中心脏骤停1例,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无后遗症;呼吸暂停1例,经抢救恢复;血压下降、心率减慢3例;肠梗阻1例;局部血肿2例;肋间神经痛1例;骨水泥致椎体骨折分离2例;邻椎骨折4例。结论: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不常见,心肺并发症是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风险最大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其可能原因与骨水泥的毒性、神经反射、脂肪栓塞以及椎体内压力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折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隐性失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管军辉 郑文标 +4 位作者 黄皆和 王勇 杨晟 肖柏松 阮建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39-443,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隐性失血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5例,女98例;年龄68~87(7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隐性失血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5例,女98例;年龄68~87(78.6±11.4)岁。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比容用于计算隐性失血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是否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手术方式(单侧或双侧)、手术时间、手术节段及数量、椎体丢失高度及恢复高度比因素对于隐性失血的影响。结果:术后隐性失血量为(287.7±68.5) ml。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β=2.405,P=0.012),手术方式(β=3.042,P<0.001),手术时间(β=2.043,P=0.038),手术节段(β=1.993,P=0.043)及数量(β=0.374,P<0.001),椎体高度丢失(β=2.785,P=0.003)及恢复比例(β=7.301,P<0.001)与隐性失血相关。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存在一定程度的隐性失血,糖尿病病史、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节段及数量、椎体高度丢失及恢复比例为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压缩性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隐性失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5
13
作者 吴耀 王峰 +2 位作者 周建强 刘彩云 武瑞星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0VCF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PVP治疗20例(PVP组),男8例,女12例,年龄54~81岁,平均(66.37±2.34)岁;采用PKP治疗20例(PKP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6-79岁,平均(65.12±3.21)岁。术后1、12周及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法、巴塞尔(Barthelindex,BI)评分方法对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日常生活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责任椎的前缘高度、后凸角度(Cobb角)的变化。结果:PVP组出现椎体后缘骨水泥渗漏1例,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渗漏的骨水泥未用手术方法处理。两组均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后两组VAS、B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疼痛缓解明显,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显著。术后l、12周及1年各时间段的VAS、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12周及1年的责任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在PV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12周及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段的责任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VP和PKP均能明显缓解OVCF患者的疼痛,完全或部分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PKP在恢复责任椎前缘高度和矫正椎体后凸畸形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对压缩程度较大的椎体高度恢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经皮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松 康建平 +3 位作者 冯大雄 王高举 修鹏 王清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2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LOVCF)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3月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PKP治疗32例L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LOVCF)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3月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PKP治疗32例L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椎前缘、中部高度,Cobb’s角评价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PKP的临床疗效。结果 32例患者手术顺利,伤椎内骨水泥分布均匀,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神经根损伤、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等严重并发症。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9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VAS评分明显好转,后凸角度明显变小,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有明显恢复(P<0.05)。结论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PKP是治疗LOVCF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横突 弓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C/PMMA复合骨水泥在老年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邓轩赓 熊小明 +8 位作者 崔伟 顾韬 万趸 石华刚 陈星 宋偲茂 侯伟 梅国龙 蒋文斌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9期831-836,共6页
目的:从临床应用角度分析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C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可靠... 目的:从临床应用角度分析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C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单椎体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接受PKP手术且骨密度≤-3.0 SD的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CPC/PMMA复合骨水泥组23例,年龄为(77.6±2.2)岁,PMMA骨水泥组39例,年龄为(77.1±1.1)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椎体前缘高度比、局部Cobb角变化、术中骨水泥渗漏及术后邻椎骨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以及术前疼痛、椎体前缘高度比、局部Cobb角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疼痛、椎体前缘高度比、局部Cobb角均有所改善(P<0.05),术后1 d及末次随访疼痛、椎体前缘高度比、局部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新发邻椎骨折、骨水泥渗漏情况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疼痛均有持续改善(P<0.05),局部Cobb角略有增加(P<0.05);椎体前缘高度比略有下降(P<0.05)。随访X线片或CT影像资料无法证实CPC降解及新骨形成长入。结论:CPC/PMMA复合骨水泥用于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安全可靠,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维持椎体稳定,和PMMA骨水泥疗效相当。但目前尚无直接临床证据支持CPC/PMMA复合骨水泥可降低邻椎骨折发生率以及CPC降解、新骨长入骨水泥中,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磷酸钙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恢复椎体高度局限性的观察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训伟 魏岱旭 +3 位作者 彭湘涛 钟建 叶勇 孙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9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恢复椎体高度局限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回顾分析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3个椎体)的手术资料,均为单侧穿刺,椎弓根入路,单球囊扩张并骨水...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恢复椎体高度局限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回顾分析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3个椎体)的手术资料,均为单侧穿刺,椎弓根入路,单球囊扩张并骨水泥注入,取穿刺前、球囊扩张时、骨水泥注入后伤椎标准侧位片,测量伤椎后缘和中部高度,计算穿刺前、球囊扩张时及PMMA注入后两者的比值,球囊扩张时抬高比及骨水泥注入后的失高比。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球囊扩张时椎体中部抬高40.0%±14.2%,PMMA注入后失高34.4%±19.4%。球囊扩张时伤椎中部抬高及PMMA注入后失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6和7.68,P值均<0.05)。结论 PKP过程中存在抬升椎体的失高现象,需要新的器材替代现有的球囊扩张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 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球囊扩张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原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卢公标 李咸周 +3 位作者 杜琳 邢宝华 权正学 安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无神经损伤、稳定型、原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此类手术28例资料,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无神经损伤、稳定型、原发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此类手术28例资料,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等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测量Beck指数及Cobb角、椎管内骨块占位率,观察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椎管内骨块位置变化。结果术中骨水泥渗漏3例,一过性血压降低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天及3个月VAS从术前8.29±0.56降至2.43±0.49、1.93±0.40(t=12.812,14.292,P均=0.000),Beck指数从0.49±0.06升至0.62±0.07、0.61±0.08(t=2.501,P=0.015,t=2.219,P=0.031),Cobb角从19.14±3.60降至11.49±2.36、11.98±2.30(t=2.693,P=0.009,t=2.538,P=0.014)。术后3个月椎管内骨块占位率从术前17.39%±5.04%降至9.29%±4.87%(t=2.015,P=0.048),ODI评分从78.29%±7.71%降至31.96%±6.75%(t=7.363,P=0.001)。结论通过全面术前评估,合理把握适应证,改进手术操作,该术式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纠正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不会显著增加椎管内骨块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胸腰段 爆裂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性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史光华 李鹏翠 +2 位作者 张蜀华 高耀祖 卫小春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0期820-82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性和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v)的疗效比较。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42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例,女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新鲜性和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v)的疗效比较。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42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例,女37例;年龄60-86岁,平均(73.3±7.5)岁。根据病程、MRI检查及是否经过系统的保守治疗将患者分为新鲜组和陈旧组。应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ADL)评估患者疼痛和日常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同时利用手术节段X线测量计算伤椎椎体前壁及中间高度的恢复率及受伤节段脊柱的后凸矫正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64个月,平均17个月。新鲜组和陈旧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和ADL评分分别进行两两比较,术后1周和6个月的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的VAS及ADL评分略高于术后1周的(P〉0.05)。而术后1周与术前的疼痛改善率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率相比较,新鲜组优于陈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伤椎前壁、中间高度的恢复率及后凸畸形矫正率比较,新鲜组明显优于陈旧组(P〈0.05)。结论:PKP对治疗新鲜性和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有疗效,但对新鲜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更明显,其在止痛、矫正后凸畸形及恢复椎体高度方面有明显优势,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46
19
作者 陈华丽 朱雪美 +1 位作者 颜晶晶 吴忠伟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4期1289-1290,共2页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对28例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重点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进行并发症护理及康复锻炼护理。并比较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的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活动能...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对28例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重点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进行并发症护理及康复锻炼护理。并比较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的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本组28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前后心理稳定,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患者术后3d及3个月的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和活动能力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及体位训练,术后生命征的监测,并发症的观察,以及良好的康复锻炼是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中期随访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启才 茹选良 +1 位作者 宋柏杉 端木群立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9期810-816,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资料,探讨骨水泥渗漏的类型及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7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中骨水...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资料,探讨骨水泥渗漏的类型及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7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病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68~87岁,平均78岁。均有轻微外伤史,伤前均正常活动,生活完全自理,伤后均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无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影像学资料确定骨水泥向椎管内、椎间隙渗漏的途径,测量手术前后的椎体高度、Cobb角,观察椎管狭窄改善情况。术前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对患者进行疼痛和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情况的评估。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7年,平均5.1年。通过影像学资料根据解剖位置确定渗漏途径为椎旁型6例,椎间盘型3例,椎管型2例,椎弓根型5例,混合型1例。术前病椎前缘椎体高度为(27.7±3.5)%,末次随访时前缘椎体高度明显恢复至(56.4±2.5)%,且后凸畸形得到矫正。Cobb角由术前的(45.3±4.2)°矫正至末次随访时的(18.3±3.1)°。VAS评分从术前的7.9±1.5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1±0.5。ODI从术前的(49.1±7.5)%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23.5±3.7)%。其中2例患者术中出现下肢神经症状,紧急予神经根消肿药物对症治疗,且后期经过营养神经治疗,神经症状消失。3例出现腰背部疼痛,其中1例出现腰背痛难忍,予止痛等对症治疗后疼痛消失。结论:即使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出现一定程度的骨水泥向椎旁和椎管内渗漏,也可暂不与紧急行开窗椎管减压,中期随访结果显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渗漏产生明显临床症状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压缩性骨折 中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