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1
作者 温冰涛 谭磊 +1 位作者 王尊亮 刘凡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6,共9页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临床管理及研究的需要构建包含EDC电子数据采集、ePRO电子患者报告结局、eHealth康复训...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临床管理及研究的需要构建包含EDC电子数据采集、ePRO电子患者报告结局、eHealth康复训练与健康宣教、eQuality数据质控、eInsight数据洞察分析5个核心模块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依托该平台建立综合健康管理路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建立数据自动核查体系保证数据收集质量,同时利用数据洞察分析工具筛选出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可靠的再骨折预测模型。结果构建的研究型数据库连续入组302例OVCF老年患者,采用智能信息化手段完成了部分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长期管理,获得了质量较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数据并实行了科学研究的目的。1年内发生再骨折的住院率为24.17%(73/302),病死率为5.62%(17/302),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康复水平。结论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的构建可以实现OVCF老年患者的院后长期管理,获得高质量的真实世界数据,实现了科研与临床、治疗与康复的紧密结合。为老年OVCF治疗领域提供预后评价体系、综合管理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真实世界研究 数智化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雪轩 鄢毅 +5 位作者 邹欢 陈子明 尹青华 钟凯 曾琳钰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3,221,共7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临床上两种经典术式,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OVCF的治疗,但是这两种手术一直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射频镇痛技术的发展,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RFNB)应用于OVCF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对某些特殊形态OVCF,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明显。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应该注重OVCF病人个体差异,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OVCF病人术后康复及护理,并对现有技术不断改进,为OVCF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这4种微创手术治疗OVCF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疗效的影响
3
作者 王彭禾 吴佳燕 +5 位作者 沈佳怡 宋东宁 朱广平 李刚 高春洪 童培建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PVP)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平...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PVP)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行初次单节段PVP的OVCF患者,共261例。根据PVP术后椎体正位X射线片中骨水泥弥散形态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A组(n=91)大部分骨水泥连续均匀地分布在椎体中;B组(n=76)大部分骨水泥分布在椎体两侧,骨水泥不连接;C组(n=61)骨水泥大部分分布在椎体中央部分;D组(n=33)大部分骨水泥集中在椎体的一侧。观察4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前及术后3 d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前及术后3 d、1年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术后1年内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组患者术后3 d的VAS评分与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疼痛明显减轻(P<0.05),但4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3 d椎体高度恢复明显优于D组(P<0.05),A组、B组术后1年复查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小于D组患者(P<0.05)。1年内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D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骨水泥在椎体内均匀分布或呈现两团块状分布时,不仅可以稳定骨折、减轻疼痛,还可以更好地减缓远期椎体高度丢失,椎体后凸,并可降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形态 高度 COBB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循证护理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汤迟 周丹 +5 位作者 周鑫宇 历建伟 时汝梦 张亚楠 徐晓波 祝凯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83-1390,共8页
目的:检索、总结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实施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善模型为研究框架,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通过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构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 目的:检索、总结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实施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善模型为研究框架,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通过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构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循证方案;便利选取2023年3月—8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9名及科室护士20名为研究对象,比较应用运动康复循证实践证据前后2组患者的满意度、生存质量和功能障碍指数得分,同时比较循证实践证据应用前后运动康复相关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及护士运动康复知识水平变化。结果:证据应用后,循证实践组患者满意度、生存质量得到提升(P<0.001)、功能障碍指数下降(P<0.001)、运动康复相关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和护士康复知识水平得分均较应用前提高(t=-15.87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证据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方案临床应用切实可行,有效促进了护士专业知识的提升以及临床管理行为的落实,同时对于提高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满意度、改善术后生存质量、降低功能障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运动康复 证据总结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注入法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文哲 张新虎 +2 位作者 陈景环 彭超 孙建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 探究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运动医学科120例OVC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 目的 探究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运动医学科120例OVC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术中单纯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组(术中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每组60例。两组均行常规抗骨质疏松及(PV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椎体稳定性指标(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活动能力(LAS评分)、并发症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但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6、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联合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呈先降低后趋于平稳趋势,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联合组术后6、12个月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纯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比较,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能明显改善OVCF患者PVP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术 骨水泥 人工骨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通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段芳芳 马腾飞 +2 位作者 刘名名 黄洁 刘亚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4-598,共5页
目的 探讨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住院费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某三甲医院主要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胸椎或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住... 目的 探讨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住院费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某三甲医院主要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胸椎或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及手术相关信息,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拟合通径分析模型,研究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163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3.09±1.80天,中位住院天数为2.00天;CPI调整后平均住院费用为55312.68±9889.93元,中位数为53512.22元。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椎体数量是住院费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总通径系数为0.354、0.299,对住院费用有直接影响,其他对住院费用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包括是否使用ICU、住院天数、入院年份和年龄分组,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42、0.134、-0.123至-0.026、-0.072至0.002,性别、职业类型、合并疾病数量、是否使用ICU和入院年份可通过住院天数间接影响住院费用,其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007、-0.003至0.010、-0.003至0.008、0.009、-0.014至0.008。结论 手术椎体数量是影响住院费用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是否使用ICU和住院天数。需采取综合措施,如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降低骨折风险、通过集采等方式进一步控制骨水泥等手术相关耗材的成本、术前合理评估并谨慎选择手术时机、合理控制住院天数等,从而降低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因制宜”中医护理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丽丽 张树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究“三因制宜”中医护理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6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 目的:探究“三因制宜”中医护理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6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术后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三因制宜”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疼痛、腰椎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术后便秘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14 d,观察组病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a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因制宜”中医护理能够减轻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疼痛,提高病人腰椎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减少术后便秘的发生,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因制宜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疼痛 自理能力 中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娟 张红霞 +1 位作者 张璐 项红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4-990,共7页
目的:构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方法: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基于循证结果制定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初稿,采用专家函询法构建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终稿。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 目的:构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方法: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基于循证结果制定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初稿,采用专家函询法构建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终稿。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7和0.826,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0和0.337(均P<0.001)。第2轮专家函询后指标变异系数均<0.200,最终构建的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包括5个一级指标(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药物干预、术后疼痛及饮食管理、术后康复训练、术后并发症预防)、11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OVCF病人术后快速康复标准化方案系统、具体,方法科学,结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 快速康复 德尔菲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椎体成形术后发生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危险因素Meta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春涛 李文毅 +5 位作者 高尚聚 曹参 李昌任 何靓 李萌 马旭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8-646,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11月关于PVP或PKP术后相邻椎体再骨折危险因素的文献。由2位评审员进行筛选及数据提取等工作,使用NOS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3篇为中质量研究,17篇为高质量研究。共包括相邻椎体骨折949例,术后未发生相邻椎体骨折5596例。抗骨质疏松治疗可降低OVCF术后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的发生OR=0.23,95%CI(0.06,0.93),P=0.04]。既往骨折病史OR=3.23,95%CI(2.05,5.09),P<0.01]、伤椎个数OR=2.08,95%CI(1.29,3.35),P<0.01]、术中骨水泥渗漏OR=3.49,95%CI(2.84,4.30),P<0.01]、注入骨水泥剂量多OR=2.41,95%CI(1.58,3.67),P<0.01]、低骨密度OR=3.26,95%CI(1.89,5.64),P<0.01]、术后椎体高度过度OR=1.37,95%CI(1.11,1.69),P<0.01]是椎体成形术后OVCF发生的危险因素,更可能导致OVCF术后AVCF的发生。结论OVCF患者术后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有效降低AVCF的发生。既往骨折病史、术前伤椎个数多、术中骨水泥渗漏、注入骨水泥剂量多、低骨密度和椎体高度过度恢复是OVCF患者术后发生AVCF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后凸成形术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相邻椎体压缩性骨折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骨折再发风险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5
10
作者 叶向阳 汤立新 +2 位作者 程省 赵玉果 甄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骨密度(BMD)对预测骨折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纳入我院208例确诊的OVCF并行PKP手术的患者,初次骨折时检测患者骨密度值(BMD...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骨密度(BMD)对预测骨折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的队列研究纳入我院208例确诊的OVCF并行PKP手术的患者,初次骨折时检测患者骨密度值(BMD)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年以上,以患者骨折再发为随访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分析及多元Cox回归模型进行骨折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估BMD对骨折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208例OVCF患者PKP术后2年内出现骨折再发共37例(17.8%)。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BMD值以及初次双节段骨折是患者骨折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BMD为预测标准,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诊断临界点为-3.0SD,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2%和66.8%。Kaplan-Meier分析结果示BMD-T值<-3.0 SD的OVCF患者PKP术后骨折再发率较BMD-T值>-3.0 SD更高(P=0.024)。结论骨密度对OVCF患者PKP术后骨折再发的风险具有重要评估价值,尤其对于BMD-T值≤-3.0SD者,在行PKP术时应充分考虑到其术后骨折再发的高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密度 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压缩性骨折MRI信号特点与PVP术后疗效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史丽娜 吴春根 +5 位作者 李文彬 茅爱武 顾一峰 张培蕾 王珏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前MRI信号特点及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前、术后疼痛状及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以探索OVCF的MRI信号特点和PVP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116节椎体PVP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术前MRI信号特点及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前、术后疼痛状及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以探索OVCF的MRI信号特点和PVP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116节椎体PVP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并观察其并发症情况。根据MRI骨髓水肿的程度和范围将其分为部分骨髓水肿(A组)、完全骨髓水肿(B组)和无骨髓水肿(C组),然后比较3组术前、术后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结果 3组间术前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及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比较疼痛缓解明显,B组比A组疼痛缓解程度大,表明骨髓水肿范围越大,PVP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越大。结论 PVP是治疗OVCF的有效方法,MRI信号特点对于OVCF治疗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骨髓水肿比无骨髓水肿治疗效果好,且水肿范围越大,PVP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术 核磁共振 骨髓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骨饮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孔令成 施振宇 +1 位作者 姚建亮 史晓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59-1163,共5页
目的观察强骨饮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行PKP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每日服用碳酸钙D3片每日1次,每次1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观察强骨饮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行PKP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每日服用碳酸钙D3片每日1次,每次1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日加服强骨饮颗粒冲剂,每日2次,每次1袋,均服用12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测定两组患者腰椎骨密度值、血清骨转换指标(PINP、S-CTX)、VAS评分、ODI评分及1年内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腰椎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腰椎骨密度值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血清PINP和S-CTX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PINP和S-CTX的含量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VAS和ODI评分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有11例患者发生椎体再次骨折,再骨折率为12.9%,其中治疗组2例(4.8%),对照组9例(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骨饮可增加患者骨密度,降低骨转换速率,改善腰背部疼痛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效降低椎体再次骨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强骨饮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杨益民 任志伟 +2 位作者 张智 李萌 王金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6年11月~2008年12月采用PKP治疗53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20例,女33例;年龄56~76岁,平均65.3岁;单椎体骨折34例,双椎体骨折16例,三椎体骨折3...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6年11月~2008年12月采用PKP治疗53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20例,女33例;年龄56~76岁,平均65.3岁;单椎体骨折34例,双椎体骨折16例,三椎体骨折3例,共75个椎体,其中T1222个,T1119个,T107个,T71个,L118个,L24个,L33个,L41个。回顾总结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18例(34.0%)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骨水泥相关并发症16例(30.2%),其中骨水泥渗漏7例,渗漏至椎间隙2例、椎旁软组织2例(1例引起左股神经症状)、椎体前方2例、椎弓根穿刺通道1例;骨水泥毒性反应4例,表现为短暂胸闷气短、血压下降,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等处理后好转;手术椎体疼痛加重5例。非骨水泥相关并发症2例(3.8%),皆为穿刺引发神经症状,1例表现为右股前皮肤感觉减退,1例为左肋间神经痛。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并不少见,但有严重后果的并发症较少,应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积极预防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后凸成形术 并发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14
作者 肖全平 吴春根 +2 位作者 王涛 顾一峰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3月行PVP治疗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患者、累及30节病变椎体的临床资料。根据椎体压缩形态分为楔形、双凹型以及长方形3种,楔形骨折...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3月行PVP治疗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患者、累及30节病变椎体的临床资料。根据椎体压缩形态分为楔形、双凹型以及长方形3种,楔形骨折采取健侧椎弓根入路,双凹形骨折采取单侧椎弓根入路,长方形压缩性骨折根据骨水泥填充情况采取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WHO疼痛标准分级程度评价效果,测量压缩椎体术前高度及术后恢复高度。所有患者术后均通过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6个月。结果 30节病变椎体穿刺成功率为100%。VAS评分术前平均6.9±0.9,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5.0±0.9、3.5±0.7、2.5±0.8、1.6±0.7。依据WHO标准完全缓解(CR)25例、部分缓解(PR)3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CR+PR)为93.3%;术前压缩椎体高度为(5.77±1.09)mm;术后平均恢复高度为(14.33±2.03)mm。结论单纯PVP治疗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方法可行,短期临床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原因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56
15
作者 陈吉 陈勇 +5 位作者 张征石 钱红兵 汤国庆 承彬 王勇 王卓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中骨水泥渗漏的原因。方法对昆山市中医医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接受PKP治疗的311例OVC...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中骨水泥渗漏的原因。方法对昆山市中医医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接受PKP治疗的311例OVCF患者370个椎体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造成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结果 370个椎体中有77个出现骨水泥渗漏,68个椎体为单处渗漏,9个椎体为两处渗漏,Yeom分型C型52个、B型9个、S型5个,另有20个椎体出现椎弓根内(针道)渗漏,未出现远隔器官栓塞,骨水泥渗漏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同时手术椎体数与骨水泥渗漏无相关性(P>0.05),而穿刺方式、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与骨水泥渗漏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注入量与骨水泥渗漏相关(P<0.05),而受伤至手术时间、穿刺方式与骨水泥渗漏无相关性(P>0.05)。结论 PKP是治疗OVCF的安全,有效方法,骨水泥渗漏与骨水泥注入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新健 吴中学 +3 位作者 林欣 张友平 刘爱华 史万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存在顽固性腰背部疼痛,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挫,平均年龄72.5岁,平均病史19个月,受累椎体压缩程度平均为74.1%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存在顽固性腰背部疼痛,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挫,平均年龄72.5岁,平均病史19个月,受累椎体压缩程度平均为74.1%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6例19节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获得成功,无任何并发症,注射骨水泥3.5~7ml。3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1例明显缓解,2例有所改善。疼痛评分和自理生活能力评分术后均显著下降(P<0.001)。结论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明显改善高龄、重度、慢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症状和生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 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甲状旁腺激素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嘉 付婷婷 +4 位作者 马元琛 黄广平 李腾辉 刘向前 陈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7-651,共5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A)联合甲状旁腺激素(PTH)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95例老年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PVP手术治疗,治疗组...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A)联合甲状旁腺激素(PTH)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95例老年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PVP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术后接受ZA联合PTH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6个疗程评定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治疗前后6个疗程检测患者骨密度及骨钙素(BG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 Laps);观察治疗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疗程两组患者VAS与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疗程,治疗组患者骨密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血清BGP和β-Cross Laps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变(P<0.05),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H联合ZA结合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较好,能增加患者骨密度,降低血清BAP和CTX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成形术 甲状旁腺激素 唑来膦酸 骨密度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雌激素、前脂肪因子-1水平与骨代谢和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方文焕 麦伟 +2 位作者 颜志坚 黄晓魏 尉新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63-1766,1773,共5页
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患者血清雌激素、前脂肪因子-1(preadipose factor-1,Pref-1)水平与骨代谢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 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患者血清雌激素、前脂肪因子-1(preadipose factor-1,Pref-1)水平与骨代谢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确诊的64例绝经OVCF患者为OVCF组,同时纳入绝经后的健康女性45名为对照组,比较OVCF组和对照组血清中雌二醇、Pref-1水平,并根据OVCF患者血清中雌二醇、Pref-1的水平分为高低亚组,进行患者骨代谢、骨密度等一系列指标的比较,通过Preason相关性分析雌二醇、Pref-1的水平与骨代谢、骨密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OVCF患者血清中雌二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13.275,P<0.05),Pref-1水平显著上升(t=10.360,P<0.05);雌二醇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患者血清中25-(OH)VitD、N-MID的水平以及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均显著上升(t=7.378,5.472,10.290,9.774,P<0.05),PINP、β-CTX水平均显著降低(t=6.447,9.103,P<0.05);Pref-1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患者血清中25-(OH)VitD、N-MID的水平以及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均显著下降(t=8.350,7.426,12.376,10.450,P<0.05),PINP、β-CTX水平均显著升高(t=8.266,11.205,P<0.05);OVCF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与25-(OH)VitD、N-MID以及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均呈正相关(r>0,P<0.05),与PINP、β-CTX水平呈负相关(r<0,P<0.05);Pref-1与25-(OH)VitD、N-MID的水平及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均呈负相关(r<0,P<0.05),与PINP、β-CTX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结论绝经后OVCF患者血清雌激素显著下调,Pref-1水平明显上调,且二者与骨代谢和骨密度指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对二者水平的医学干预或能为OVCF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雌激素 前脂肪因子-1 骨代谢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健 徐晖 +3 位作者 程立明 高梁斌 张平 张美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的:建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螺旋CT扫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胸11椎体上缘-腰1椎体下缘,所得数据经Photoshop处理后转入Pro/Engineer软件,采用实体建模的方法重建出三维立体几何图像,再... 目的:建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螺旋CT扫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胸11椎体上缘-腰1椎体下缘,所得数据经Photoshop处理后转入Pro/Engineer软件,采用实体建模的方法重建出三维立体几何图像,再利用自由造型模型系统对图像进行修改,通过铺面形成椎体三维图形,转入有限元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建成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结果:所建模型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结论:为脊柱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简便,精确的方法,为分析和研究该模型在各种受力情况下的生物力学表现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计算机辅助设计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洪鑫 吴小涛 +3 位作者 刘磊 孔翔飞 王运涛 陈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969-973,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重度骨质疏松性...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获得随访34例,PVP治疗19例25个椎体,PKP治疗15例20个椎体。观察两组患者间SF-36评分、伤椎高度恢复、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伤椎高度丢失情况、临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PVP组和PKP组患者在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末次随访时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体复位效果的观察指标上,PKP组术后椎体前缘间、椎体上下终板中心间高度恢复量、术后后凸角度恢复值、末次随访后凸角度恢复值上与PV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末次随访时PKP组伤椎高度丢失量与PVP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PKP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在骨水泥渗漏率、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指标上相对于PVP未表现出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