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4
1
作者 潘宏 陶岳峰 +1 位作者 郑毅 曹燕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811-3812,共2页
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由于伤椎复位后椎体内形成较大的骨缺损,前方不稳导致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较高[1]。为了提高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是否需要同时进行经伤椎固定或椎体内植骨目前仍然存在有争议[2]。本院于2012年1月... 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由于伤椎复位后椎体内形成较大的骨缺损,前方不稳导致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较高[1]。为了提高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是否需要同时进行经伤椎固定或椎体内植骨目前仍然存在有争议[2]。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分别采用传统的后路跨伤椎4钉内固定以及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结合经伤椎置钉及椎体内植骨的方法治疗急性单一节段胸腰椎骨折共48例,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内植骨 内固定失效 短节段内固定 复位 固定节段 骨结合 骨缺损区 前缘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复位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被引量:2
2
作者 马虎升 张俊 +2 位作者 周英杰 曹海云 冯仲锴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3-235,177,共4页
目的探索悬吊法快速压缩椎体复位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首先采用悬吊法使压缩椎体快速复位,然后C型臂透视下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在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椎体前缘高... 目的探索悬吊法快速压缩椎体复位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首先采用悬吊法使压缩椎体快速复位,然后C型臂透视下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在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椎体前缘高度和脊柱后凸角比较。结果 32例36个椎体均获得满意效果,VAS术前(6.3±0.4),术后3个月随访时(2.4±0.2);椎体前缘高度手术前(1.7±0.4),术后3个月随访时(2.9±0.5);脊柱后凸角手术前(17.5± 0.6),术后3个月随访时(10.8±0.3),3项观察指标均P<0.05。结论悬吊法使压缩椎体快速复位和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复位 胸腰压缩骨折 治疗 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前缘高度 压缩骨折 压缩 脊柱后凸 C型臂透视 骨质疏松症 悬吊法 复位 0.05 观察指标 有效方法 手术前 随访 术后 V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建明 刘向阳 +1 位作者 胡伟 袁建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3-846,共4页
目的伤椎置钉固定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文中对比研究胸腰椎骨折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胸腰段椎体骨折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 目的伤椎置钉固定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文中对比研究胸腰椎骨折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胸腰段椎体骨折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2组:经伤椎组(经伤椎椎弓根置钉4钉单节段固定手术治疗)39例和跨伤椎组(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36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与末次随访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经伤椎组、跨伤椎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56.32±12.53)%和(57.67±13.81)%,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0.41±5.73)°和(19.87±5.76)°;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85.76±11.48)%和(83.51±12.54)%,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8.72±5.34)°和(9.18±5.42)°,同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跨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76.82±11.06)%,(15.42±6.14)°,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81.74±10.38)%,(10.93±6.32)°,与跨伤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比丢失(6.69±2.52)%、Cobb角矫正丢失(6.31±2.18)°,明显高于经伤椎组[(3.78±1.24)%、(2.2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够很好的改善椎体的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但经伤椎椎弓根置钉4钉单节段固定方法能够更好地降低术后矫正度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椎体前缘高度比 COBB角 经伤单节段固定 跨伤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正楠 钱邦平 +3 位作者 赵师州 黄季晨 李耀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6-1140,共5页
>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adolescent idiopathic cervical kyphosis,AICK)是指青少年颈椎出现不明原因的椎体前缘高度减小、生理前凸丢失,进而发展成为颈椎后凸畸形的青少年脊柱畸形(颈椎后凸角>5°)[1~4]。目前尚无直接关... >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adolescent idiopathic cervical kyphosis,AICK)是指青少年颈椎出现不明原因的椎体前缘高度减小、生理前凸丢失,进而发展成为颈椎后凸畸形的青少年脊柱畸形(颈椎后凸角>5°)[1~4]。目前尚无直接关于AICK的流行病学研究,已有的对AICK病例进行报道的文献[2、5~8]共计报道195例,其中男性占40.5%(79例),女性占59.5%(116例);中国患者占绝大多数(191例,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凸畸形 脊柱畸形 流行病学研究 不明原因 前缘高度 前凸 特发性 A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