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的临床初探 被引量:158
1
作者 党耕町 王超 +1 位作者 阎明 周海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初步报告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近期疗效。方法:用特制螺钉经寰椎后弓根部沿寰椎侧块纵轴置入,固定枢椎的螺钉沿枢椎椎弓峡部进入椎弓根,用连接板将寰枢椎固定螺钉的尾端相连接,用螺母锁定,使寰枢椎... 目的:初步报告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近期疗效。方法:用特制螺钉经寰椎后弓根部沿寰椎侧块纵轴置入,固定枢椎的螺钉沿枢椎椎弓峡部进入椎弓根,用连接板将寰枢椎固定螺钉的尾端相连接,用螺母锁定,使寰枢椎得到稳定。在寰枢椎后弓间植入松质骨颗粒。结果:治疗10例因齿状突不连而寰枢不稳的患者,平均随访19.4个月,1例固定失败而改用枕颈固定,其余9例均获得了骨性融合。1例术后8个月出现了连接板断裂。6例脊髓功能明显改善,3例略有改善,1例无变化。结论:利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通过连接板锁定可以使寰枢椎得到坚强的三维固定。此方法更适用于因鹅颈畸形而难以施行Magerl术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 植骨融合术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忠军 党耕町 +3 位作者 马庆军 刘晓光 于泽生 姜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疗效.方法:经内窥镜颈椎间盘切除及植骨术治疗颈椎疾病25例,包括脊髓型颈椎病1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交感型颈椎病2例及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3例.结果:本组患者颈部手...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疗效.方法:经内窥镜颈椎间盘切除及植骨术治疗颈椎疾病25例,包括脊髓型颈椎病1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交感型颈椎病2例及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3例.结果:本组患者颈部手术出血平均80ml,18例获10~46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植骨全部融合,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改善满意,除1例出现术后植骨块移位外,未见其它合并症.结论:经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可靠的手术技术,适合于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部分颈椎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颈椎间盘切除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术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的适宜配伍剂量 被引量:8
3
作者 陈一萌 王海云 +5 位作者 王红柏 李平 郭娣 李唐 瞿秋 陈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37-641,共5页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老年患者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术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的适宜配伍剂量,以保护其认知功能。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患者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65~75岁,BMI 17~26kg/m^2,AS...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老年患者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术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的适宜配伍剂量,以保护其认知功能。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患者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65~75岁,BMI 17~26kg/m^2,ASAⅠ或Ⅱ级,术前通过蒙特利尔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痴呆量表(dementia scale,CDR)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daily living ability scale,ADL)评估认定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TCI丙泊酚2.0~2.5μg/ml组(P组)、TCI丙泊酚1.2μg/ml+七氟醚0.6 MAC组(PS1组)、TCI丙泊酚0.6μg/ml+七氟醚0.9MAC组(PS2组)和1.0~1.5MAC七氟醚组(S组)。在术前1d(T_0)、术后完全苏醒(T_1)、3d(T_2)、7d(T_3)采用MMSE和MoCA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载脂蛋白J(apolipoprotein J,ApoJ)浓度。结果与T_0时比较,T_1时四组MMSE和MoCA评分明显降低(P<0.05),T_2时S组MMSE和MoCA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T_1时比较,T_2、T_3时四组MMSE和MoCA评分明显升高(P<0.05)。T_1~T_3时S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P组、PS1组和PS2组(P<0.05);T_2、T_3时S组MoCA评分明显低于P组、PS1组和PS2组(P<0.05)。与T_0时比较,T_1时四组血浆ApoJ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T_1时比较,T_2、T_3时四组血浆ApoJ浓度明显降低(P<0.05)。T_1~T_3时S组和PS2组血浆ApoJ浓度明显高于PS1组(P<0.05)。结论 MCI老年患者行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术时TCI丙泊酚1.2μg/ml复合七氟醚0.6MAC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血浆ApoJ浓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醚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并发症 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咽入路肿瘤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治疗枢椎肿瘤1例报告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庆三 尹飞 +2 位作者 尹利强 杨小玉 杨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81-181,185,共2页
患者女性,32岁,因间断颈痛5年,加重伴恶心,呕吐,心悸40d,于2005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后部间歇性疼痛,项肌僵硬,未予治疗。40d前颈部扭伤后颈痛加重,伴恶心,呕吐,心悸,低头,扭头时明显,颈部活动明... 患者女性,32岁,因间断颈痛5年,加重伴恶心,呕吐,心悸40d,于2005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后部间歇性疼痛,项肌僵硬,未予治疗。40d前颈部扭伤后颈痛加重,伴恶心,呕吐,心悸,低头,扭头时明显,颈部活动明显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融合术 经口咽入路 枢椎肿瘤 肿瘤切除 治疗 钛网 颈部扭伤 颈部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气管推移训练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必要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国妹 万冬花 +1 位作者 姚剑英 周玉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6-507,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必要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骨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患者60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分成两组。研究组30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前未行... 目的:探讨术前气管推移训练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必要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骨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患者60例,按住院号单、双号分成两组。研究组30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前未行气管推移训练,对照组30例术前行气管推移训练。观察两组病例中食管(咽)损伤、咽喉部疼痛、吞咽障碍、咽喉异物感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出现咽喉(食管)相关并发症7例,对照组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结论:气管推移训练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并不一定是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赘病 颈椎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焦文仓 任先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 方式 块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螺柱状植骨融合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建华 赵海 顾根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66-267,共2页
自50年代Smith和Robinson报道了前路切除颈椎间盘和椎体间融合术后,此方法得到了广泛接受和应用,但与植骨融合有关的并发症相当多见〔1〕。许多人在植骨方法上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出现了多种植骨方法。我们在学习Cl... 自50年代Smith和Robinson报道了前路切除颈椎间盘和椎体间融合术后,此方法得到了广泛接受和应用,但与植骨融合有关的并发症相当多见〔1〕。许多人在植骨方法上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出现了多种植骨方法。我们在学习Cloward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 螺柱状 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8
作者 刘法敬 丁晓坤 +2 位作者 胡成栋 曹俊明 申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侧后方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间盘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多节段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损害评分及Frankel分级系统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侧后方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间盘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多节段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损害评分及Frankel分级系统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50-260 min,平均190.6 min;术中出血量430-1400 ml,平均806.3 ml;3例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经加压包扎后愈合;1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给予敏感抗生素后伤口逐步愈合。局部Cobb角由术前的(18.7±4.1)°降低为术后3个月的(10.2±3.3)°及末次随访时的(11.3±3.6)°(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均有恢复(P〈0.05);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4例,D级5例,E级6例。术后随访14-35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及脊柱不稳发生。结论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侧后方植骨融合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脊髓减压充分,脊柱稳定性可获得长久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间盘突出症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42例
9
作者 何海龙 李家顺 +4 位作者 贾连顺 叶晓健 陈德玉 倪斌 袁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970-971,共2页
目的 :评价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对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 42例共 89椎节手术前后病情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 (JOA)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42例患者症状改善率为 5 7 3 % ,优良率达 6 4 2 9... 目的 :评价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对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 42例共 89椎节手术前后病情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 (JOA)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42例患者症状改善率为 5 7 3 % ,优良率达 6 4 2 9% ,无一例发生术区并发症。结论 :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直接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夹持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人工椎体与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中应用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树虹 王建华 +1 位作者 孙贺 吴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6-433,共8页
目的:评估3D打印人工椎体与传统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单椎体ACCF的50例脊髓... 目的:评估3D打印人工椎体与传统钛笼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单椎体ACCF的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5例术中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观察组),25例术中应用传统钛笼植骨(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及随访时间.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体次全切除节段椎间高度(H1、H2)、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7 SVA)及T1倾斜角,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影像学参数;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应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颈部疼痛.根据Kandziora标准判断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12~33个月(24.16±4.95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2~33个月(22.60+5.91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JOA评分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椎体间高度、C2-7 Cobb角、C2-7 SVA及T1倾斜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19例人工椎体存在下沉,下沉距离为0.1~0.9mm,无严重下沉患者;对照组20例钛笼下沉,下沉距离为1.3~3.5mm,有4例严重下沉患者;观察组人工椎体下沉距离小于对照组钛笼下沉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融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ACCF时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和传统钛笼植骨均可恢复椎体间高度,重建颈椎稳定性及颈椎生理曲度;3D打印人工椎体能够减缓术后支撑假体的沉降,进而维持减压椎体间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3D打印人工椎体 传统钛笼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蠲痹丸对晚期踝关节炎关节镜下植骨融合术后患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及近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范卫闯 张文贤 +1 位作者 吕立桃 赵江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644-1647,共4页
目的:研究益肾蠲痹丸对晚期踝关节炎关节镜下植骨融合术后患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经过关节镜辅助下植骨融合术治疗后的晚期踝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 目的:研究益肾蠲痹丸对晚期踝关节炎关节镜下植骨融合术后患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经过关节镜辅助下植骨融合术治疗后的晚期踝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从入院前第1天起,对照组患者采用功能锻炼物理治疗,同时口服塞来昔布与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并在术前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肾蠲痹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β-CTX)]、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8. 33%)高于对照组(51. 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骨代谢标志物、IL-1、TNF-α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H、β-CTX、IL-1、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OC、PI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的创口感染、畸形愈合及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晚期踝关节炎患者关节镜下植骨融合术后经过益肾蠲痹丸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融合术的疗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很好地调节了骨的代谢,显著降低IL-1、TNF-α水平。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蠲痹丸 踝关节炎 关节镜 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神经松动术对微创椎间植骨融合术后根性疼痛复现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晓阳 吕海生 谢幼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S-TLIF)后早期进行神经松动术对减少根性疼痛症状复现的影响。方法·将54例行单节段MIS-TLIF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神经松动术治疗;对照组26例,术后不进行...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S-TLIF)后早期进行神经松动术对减少根性疼痛症状复现的影响。方法·将54例行单节段MIS-TLIF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神经松动术治疗;对照组26例,术后不进行神经松动术治疗。评价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结果·术前和术后3个月2组VAS评分和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4天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MIS-TLIF后患者早期进行神经松动术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早期根性疼痛症状复现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松动术 腰椎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 根性疼痛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保留脊柱后柱结构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柳盛春 姜荃月 +5 位作者 陈凯 崔跃辉 郭春生 李兆伟 张佳明 李睿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5-768,共4页
脊柱结核约占所有结核病的2%~5%[1、2],占骨关节结核的50%左右,其中胸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39.6%[3]。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的手术治疗是治疗胸椎结核的常用方法[4]。近年来,随着对脊柱结核研究的深入及后路手术技术的发展,一期后... 脊柱结核约占所有结核病的2%~5%[1、2],占骨关节结核的50%左右,其中胸椎结核约占脊柱结核的39.6%[3]。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的手术治疗是治疗胸椎结核的常用方法[4]。近年来,随着对脊柱结核研究的深入及后路手术技术的发展,一期后路手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胸椎结核的外科治疗,文献报道其临床疗效与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相似[5]。后路手术需要切除棘突、双侧椎板、关节突关节,或者至少一侧的椎板及关节突关节,破坏了正常的胸椎后柱结构[6]。因此,探索一种不破坏脊柱的后柱结构、又能有效清除前方病灶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的一期后路胸椎结核术式确有必要。我们开展了一期后路保留脊柱后柱结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椎结核,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融合术 胸椎结核 后路手术 脊柱结核 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椎弓根钉内固定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例胸椎结核患者经前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霍雪娥 常小利 +1 位作者 李绒 陈其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592-593,共2页
脊柱结核发病率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胸椎结核仅次于腰椎结核,但较颈椎结核发病率高,达39.6%左右。胸椎结核常导致椎体破坏,造成脊柱后凸畸形、椎管受压,影响脊柱稳定性。经过多年的探索,手术已成为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手段。胸... 脊柱结核发病率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胸椎结核仅次于腰椎结核,但较颈椎结核发病率高,达39.6%左右。胸椎结核常导致椎体破坏,造成脊柱后凸畸形、椎管受压,影响脊柱稳定性。经过多年的探索,手术已成为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手段。胸椎骨质破坏可导致胸椎畸形和截瘫,胸椎结核较腰椎结核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手术治疗胸椎结核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病灶、椎管减压、植骨融合、矫正后凸畸形。为降低胸椎结核致残率,构建脊柱稳定性,开展植骨内固定术和做好术前术后各项护理工作成为术后患者恢复的关键环节,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采用经前路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椎结核58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 病灶清除 胸椎结核 植骨融合术 术后患者 前路 脊柱后凸畸形 脊柱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氏菌性脊柱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辅助灌注冲洗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申林明 朱海 +4 位作者 王正平 李依奇 刘贝 温发延 柳永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2-729,共8页
目的:观察布氏菌性脊柱炎(brucellosis spondylitis,BS)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灌注冲洗的作用。方法:将2022年8月~2023年12月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B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布氏菌性脊柱炎(brucellosis spondylitis,BS)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灌注冲洗的作用。方法:将2022年8月~2023年12月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B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男10例,女5例,年龄44.1±7.8岁;观察组男11例,女4例,年龄42.1±6.6岁。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庆大霉素灌注冲洗治疗。术后第1天起,使用庆大霉素80mg+生理盐水3000mL持续清洗创面,连续冲洗2周。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天、1周、2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年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和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术后1年根据Suk分级评价椎间融合情况,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ESR和CRP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CRP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ESR低于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低于术前水平(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ESR、CRP、VAS评分、ODI在术后1周、术后2周及术后3个月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ESR、CRP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LL和DH较术前均增加(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体融合率为100%,观察组为93.33%。两组患者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BS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行灌注冲洗可辅助降低患者的炎症标志物,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灌注冲洗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术 随机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后路清创椎间植骨融合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闭合式灌洗引流治疗腰椎原发性感染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雷昌宇 韩尧政 +3 位作者 苏林涛 江剑峰 余秋宇 康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2,共9页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清创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敷料封闭切口联合闭式灌洗引流术(closed continuous douche,CCD)治疗腰椎原发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采...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清创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敷料封闭切口联合闭式灌洗引流术(closed continuous douche,CCD)治疗腰椎原发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采用一期后路清创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联合VSD敷料封闭切口+CCD治疗的18例腰椎原发性感染的病例资料,其中男9例,女9例;年龄22~80岁(53.2±16.0岁)。采用mNGS测序联合病原学培养鉴定患者感染病原体,制定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通过检测术前3d~术后60d(间隔3d)的ESR和CRP,评估感染的控制状况;通过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和腰椎JOA评分,计算BI、JOA评分与对应的改善率(改善率≥60%为显效),评估临床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Frankel分级评价脊髓损伤恢复;观察患者术后随访时的CT,记录植骨融合时间。结果:mNGS测序联合病原学培养结果阳性17例(17/18),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大肠埃希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布鲁氏杆菌均为1例,均采用了相应的序贯治疗。术后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18.0±8.2个月),CRP和ESR的平均水平于术后42d和45d分别恢复并持续维持在正常范围。术前BI为63.7±11.3分,术后3个月为89.8±7.0分,16例达到显效(88.9%);术前JOA评分14.2±3.4分,术后3个月25.7±3.1分,16例达到显效(88.9%)。术后3个月的随访时,2例Frankel C级患者恢复至E级,2例恢复至D级,其余14例Frankel D级患者均恢复至E级。术后植骨融合时间平均6.0±1.5个月。结论:一期后路清创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联合VSD封闭切口+CCD技术治疗腰椎原发性感染可以充分清创、有效控制感染,植骨融合可靠,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原发性感染 椎旁脓肿 负压封闭引流 闭式灌洗引流 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C_4或C_5椎体的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冯浩 陈焕诗 +1 位作者 白瑞飞 易军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C_4或C_5椎体的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4年于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4节段CSM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3例C_(2/3)、C_(3/4)、C_(4/5)、C_(5/6... 目的探讨保留C_4或C_5椎体的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4年于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4节段CSM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3例C_(2/3)、C_(3/4)、C_(4/5)、C_(5/6)椎间盘变性并突出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次全切除C_3、C_5椎体,保留C_4椎体;8例C_(3/4)、C_(4/5)、C_(5/6)、C_(6/7)椎间盘变性并突出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次全切除C_4、C_6椎体,保留C_5椎体,行分节段减压钛笼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采用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并计算改善率。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经影像学检查评估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11例患者手术时间(165±35)min,术中出血量(735±159)ml,术后引流量(120±39)ml。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5.4±2.1)、(15.5±2.1)、(16.1±1.9)分,均高于术前的JOA评分(12.6±2.9)分(P<0.05);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9.9±10.3)%、(62.7±8.4)%、(63.1±7.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分别为(12.8±4.2)、(13.0±3.2)mm,均大于术前的(9.2±3.1)mm(P<0.05)。末次随访未发现钛笼下沉、钢板螺钉松动移位等并发症,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保留C_4或C_5椎体的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节段CSM可获得满意的短期疗效,保留C_4或C_5椎体可增加固定钢板螺钉的把持力,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有利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同时可增加植骨面,从而提高植骨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分节段减压 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建民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21-723,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和适用范围.方法:1994年6月~2002年11月对20例OPLL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中胸段9例,下胸段11例;1个节段8例,2个节段6例,3个节段3例,4、5、6个节段各1例.结果...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和适用范围.方法:1994年6月~2002年11月对20例OPLL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中胸段9例,下胸段11例;1个节段8例,2个节段6例,3个节段3例,4、5、6个节段各1例.结果:术后5例出现脑脊液漏,14例随访3个月~5年8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4分提高到7.6分,植骨块无塌陷,内固定无松动.结论: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结果,但对于广泛的胸椎OPLL或合并其它脊椎韧带骨化时该术式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手术治疗 胸椎后纵韧带化症 临床疗效 适应证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颈段植骨融合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文军 李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0-391,共2页
上颈段植骨融合术是治疗枕颈部或寰枢椎失稳的一种永久性稳定措施。分为枕颈融合及寰枢椎融合两类。由于上颈段的高活动性,使得该部位的植骨融合更显困难,选择合理、牢靠的内固定方式可提供融合术后的即刻和永久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植... 上颈段植骨融合术是治疗枕颈部或寰枢椎失稳的一种永久性稳定措施。分为枕颈融合及寰枢椎融合两类。由于上颈段的高活动性,使得该部位的植骨融合更显困难,选择合理、牢靠的内固定方式可提供融合术后的即刻和永久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植骨融合率,而选用合适的植骨方式是提高融合率的前提,但目前无论是枕颈部还是寰枢椎植骨融合都存在诸于选取和制作植骨块不规范、植骨床不合格、附加内外固定器械稳定性不足和导致假关节形成等问题,尽管文献报道的植骨融合率都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融合术 上颈段 融合方式 融合 寰枢椎融合 寰枢椎失稳 寰枢椎融合 内固定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0
20
作者 蒲婷 吕聪伟 +4 位作者 颜滨 薛清华 彭凡 廖振华 刘伟强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12,共8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椎间盘置换术(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后颈椎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12具人体颈椎标本,通过三维非接触式光电测量系统及位移控制方式,测试原始状态(in... 目的分析颈前路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颈椎间盘置换术(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后颈椎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采用12具人体颈椎标本,通过三维非接触式光电测量系统及位移控制方式,测试原始状态(intact)、TDR及ACDF术后各节段在前屈与后伸、左侧弯与右侧弯、左旋转与右旋转6种独立工况的运动和载荷分布,并探讨颈椎正常生理运动规律及植入器械特点。结果 TDR术后,颈椎各节段运动保留效果明显,能恢复接近正常的运动,并以屈伸、旋转工况为优;同等工况下ACDF术后手术节段运动丢失达73.41%,其他节段运动也存在明显改变。侧弯工况两者均存在较大运动改变,TDR达45.92%,ACDF达108.06%。试验发现,颈椎正常生理运动为空间三轴耦合运动,以侧弯工况耦合程度最大,绕X轴运动分量达35%,TDR术后,颈椎能恢复接近正常的耦合运动规律。结论 TDR术能使颈椎恢复更接近正常的生理运动,在屈伸、旋转工况效果最好,侧弯次之。本研究为TDR与ACDF的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定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置换术 颈前路植骨融合术 力学特性 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