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BE-LIF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贝 柳永明 +5 位作者 赵建栋 杨引君 李依奇 温发延 李岩 李振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F0003,共8页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 目的对比UBE-LIF(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echnique with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行病灶清除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经典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B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2例LB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UBE-LIF组(n=15)和开放组(n=17)。记录并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病理HE染色;根据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和1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影像学方法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LL)和椎间隙高度(DH),并采用Suk分级标准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前ESR和CRP水平、术前VAS、JOA评分及ODI指数、术前LL和DH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P<0.001);术中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均符合布氏杆菌病改变。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两组在术后1周差异较为明显:UBE-LIF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1),两组CRP均较术前升高且UBE-LIF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开放组(P<0.001),两组ESR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VAS、JOA评分和ODI指数、CRP及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示,UBE-LIF组椎间植骨总体融合率为93.3%,开放组为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6,P=0.884);两组LL和DH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LBS均安全有效;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相比,UBE-LIF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术中视野清晰、出血量少、术后早期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等优势,是一种可行的微创治疗LBS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微创 UBE UBE-LIF(ULI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单侧双通道融合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及ODI评分影响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8
2
作者 刘艳 王丽丽 施光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6期201-204,共4页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4月至2017年9月确诊并救治的8...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4月至2017年9月确诊并救治的88例高位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手术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_均<0.01)。术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_均<0.01),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路减压融合固定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颈椎挥鞭样损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章凯 蔡凯文 +4 位作者 罗科锋 卢斌 张威 陆继业 蒋国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1-447,共7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因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患者遭受颈椎挥鞭样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50例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75岁(53.6±13.6岁)。根据术前颈椎MRI T2加权相中矢状位上目标节段纤维性椎管最小矢状径分为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32例)和非狭窄组(最小矢状径>13mm,18例),两组间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狭窄组随访25.6±7.4个月,非狭窄组27.4±8.3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的总分、感觉评分、运动评分,计算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和末次随访时的手术改善率,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SIA评分总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上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A下肢运动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感觉评分,每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个月狭窄组与非狭窄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37.3%和55.9%,术后1年分别为61.3%和73.6%,末次随访分别为77.3%和91.1%,上述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狭窄组手术改善率为88%(28/32),非狭窄组为(94%)(1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出现4例颈部轴性疼痛;狭窄组13例、非狭窄组11例术后出现吞咽疼痛或吞咽异物感,行对症治疗后改善;狭窄组出现1例椎前血肿和2例C5神经根麻痹,经神经营养、消肿等对症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摔倒等意外突发事件。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挥鞭样损伤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外伤前合并有颈椎间盘突出致颈椎管狭窄的患者术后短期疗效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固定 颈椎间盘突出 挥鞭样损伤 颈椎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闫长红 时莉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多学科ERAS团队,基于文献调研及循证医学证据,制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的ERAS干预方案。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路椎间...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多学科ERAS团队,基于文献调研及循证医学证据,制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的ERAS干预方案。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人66例为ERAS组;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人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护理方案有助于降低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人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加速腰椎后路融合术病人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腰椎后路手 椎间融合固定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山病患者行颈椎前路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护理措施的改进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懿 梁静娟 管韵致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1-34,共4页
目的提高平山病患者手术与康复效果。方法将行颈椎前路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60例平山病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各8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改进组在此基础上组成医护小组,术前护理中融合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术后强... 目的提高平山病患者手术与康复效果。方法将行颈椎前路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60例平山病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各8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改进组在此基础上组成医护小组,术前护理中融合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术后强化、细化和量化体位护理、术区护理、取骨区护理及功能锻炼等。结果改进组术后取骨区疼痛评分、抑郁评分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12个月功能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后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颈椎前路自体髂融合固定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平山病疗效的电生理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聂聪 郑超君 +6 位作者 马晓生 夏新雷 朱巍 金翔 王洪立 吕飞舟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7-984,共8页
目的:通过电生理技术对接受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平山病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探究手术干预对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院骨科接受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平山病患者43... 目的:通过电生理技术对接受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平山病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探究手术干预对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7月于我院骨科接受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平山病患者43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例;手术时年龄14~26岁,平均18.2±2.8岁,病程6~84个月,平均22.3±20.1个月;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7.2±4.4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接受上肢神经传导检查、针肌电图检查和上肢功能障碍评定(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hand,DASH)量表评估。通过比较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肌肉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形态及肌肉募集情况评估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变,并通过DASH量表评分变化评估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变化。分别比较术前症状严重侧和轻侧及手术前后电生理检查结果,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CMAP波幅,Pearson卡方检验比较肌肉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形态及肌肉募集情况;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DASH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患者手术前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症状严重侧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波幅较轻侧明显降低(P<0.05),超过半数患者针肌电图检查可见双侧神经源性损害。术前及术后随访结果对比显示,术前症状严重侧正中神经CMAP波幅平均为9.79±4.63mV,术后平均为11.04±4.43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症状严重侧尺神经CMAP波幅平均为4.04±3.25mV,术后平均为6.19±4.30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侧正中神经及尺神经CMAP波幅恢复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严重侧上肢被检肌肉自发电位出现比例、MUAP形态宽大比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被检肌肉募集情况有较为显著改善,其中术前42例患者症状严重侧桡侧腕屈肌存在募集减弱(42/43,97.7%),末次随访时32例患者同一肌肉存在募集减弱(32/38,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DASH量表评分为7.04±7.63分,末次随访时6.89±7.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山病患者接受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后,上肢CMAP波幅提高,肌肉募集情况改善,该手术对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技 平山病 颈椎前路融合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军 吴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40-744,共5页
目的目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治疗以颈椎后路椎管成术为主,但K线阴性患者由于颈椎矢状位畸形疗效欠佳。文中研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通过改善矢状位形态与解除颈椎管狭窄两方面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目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治疗以颈椎后路椎管成术为主,但K线阴性患者由于颈椎矢状位畸形疗效欠佳。文中研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通过改善矢状位形态与解除颈椎管狭窄两方面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K线阴性患者。术前3 d、术后1周及术后每次随访均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量化评估患者病情及颈椎影像学指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病情变化以评价疗效。结果入选患者共67例,平均(76.5±4.2)岁。其中男48例、女19例,平均手术时间(140.5±37.7)min,平均出血量(354.7±132.2)mL。患者术后1周JOA评分与VA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24.2±10.4)%和(42.6±10.5)%,末次随访时改善率为(57.7±10.5)%和(73.0±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安全性高、置钉简易等优势,能够解除颈髓压迫,恢复颈椎生理性前凸,可有效缓解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老年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颈椎后纵韧带化症 全椎板减压融合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术病人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晓春 郝定均 谢恩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10期2573-2574,共2页
[目的]探讨颈椎多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7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前训练、术后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通过477例病人的... [目的]探讨颈椎多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orient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7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前训练、术后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通过477例病人的护理,病人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运用术前和术后科学的护理方法,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功能恢复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钢板内固定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微创动态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锟 王文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2-286,共5页
近年来,腰椎后路动态内固定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发展迅速,其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动态内固定器械的设计及新材料的应用,但绝大多数需行开放手术.与传统开放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比较,微创减压附加非融合固定的Hybrid手术日益得到重视.笔者针对... 近年来,腰椎后路动态内固定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发展迅速,其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动态内固定器械的设计及新材料的应用,但绝大多数需行开放手术.与传统开放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比较,微创减压附加非融合固定的Hybrid手术日益得到重视.笔者针对几种可经皮微创置入的腰椎后路动态内固定技术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腰椎后路 经皮微创 植骨融合固定术 开放手 固定器械 融合固定 微创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与钛网植骨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虎进 赵晨 +4 位作者 黄兴舟 侯天勇 张泽华 许建中 周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究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与钛网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至2013年1月采用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6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1例(A组),钛网植... 目的:探究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与钛网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至2013年1月采用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6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1例(A组),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6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分级、Cobb角及末次随访丢失情况、植骨融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引流量。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22~53个月,平均39.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Cobb角丢失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钛网植骨较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植入更加方便,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自体髂 钛网 融合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I-C椎间融合器植入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宋燕美 赵改平 +6 位作者 李鹏祥 夏费一 董自强 毕厚海 陈楠心 马童 涂意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目的研究ROI-C椎间融合器植入颈椎C5~6节段后对下颈椎C3~7整体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盘与椎体生物力学特性及力传导模式的影响。方法采用ROI-C植入和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两种术式建立颈椎C5~6节段退行性病变的有限... 目的研究ROI-C椎间融合器植入颈椎C5~6节段后对下颈椎C3~7整体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盘与椎体生物力学特性及力传导模式的影响。方法采用ROI-C植入和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两种术式建立颈椎C5~6节段退行性病变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两种术式下C3~7颈椎段在前屈、后伸、侧弯和轴向旋转时ROM以及椎间盘、椎体和内植入器械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ROI-C植入后对邻近节段ROM的影响相对较小,减小了椎间盘的负荷,但椎体应力显著增加,C5椎体应力增加了251%。植骨融合内固定后,手术节段ROM减小86%~91%,邻近节段ROM以及椎间盘和椎体应力均明显增加。结论 ROI-C植入对颈椎ROM和椎间盘应力的影响较小,对椎体应力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ROI-C植入和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临床植入手术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I-C椎间融合 融合钢板内固定 下颈椎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廖心远 陈德玉 +1 位作者 陈宇 王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6,共4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或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往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1-2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选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得到了普遍... 脊髓型颈椎病是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或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往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1-2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选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治疗 融合固定 颈椎病患者 脊髓功能障碍 神经功能障碍 进行性加重 颈前路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颈椎手术术后发生视力损害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金梅 陈杰 陶国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09-1209,共1页
患者 女.15岁,于2008年8月12日俯卧位全麻下行C1、2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俯卧位常规行金霉素眼膏涂眼,透明贴膜盖住双眼,外敷油沙,面部棉布下垫海绵垫。手术持续3.5h,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出血100mL,尿量1000mL,补液2200mL。术毕... 患者 女.15岁,于2008年8月12日俯卧位全麻下行C1、2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俯卧位常规行金霉素眼膏涂眼,透明贴膜盖住双眼,外敷油沙,面部棉布下垫海绵垫。手术持续3.5h,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出血100mL,尿量1000mL,补液2200mL。术毕平卧时发现患者左侧眼部、双唇受压明显,水泡形成,左眶部充血、水肿,球结膜水肿。患者完全清醒后诉说左眼疼痛,视物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视力损害 融合固定 球结膜水肿 颈椎 金霉素眼膏 生命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下脊柱侧弯矫形术恢复期出现病理征阳性1例
14
作者 赵宝生 陶国才 +1 位作者 鲁开智 肖成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144-3144,共1页
患者女,11岁,身高152cm,体重42kg,发现右侧胸背部隆起1年余,以"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入院。胸片示:T2~L3胸腰椎S型改变。全麻下经后路行脊柱侧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关键词 脊柱侧弯矫形 病理征阳性 全麻 恢复期 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 融合固定 胸背部 胸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锐 张仁赞 +2 位作者 刘正蓬 孙贺 张义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9-604,共6页
目的 探讨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LSS)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多节段LSS合并LDH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43)、B组(n=42... 目的 探讨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LSS)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多节段LSS合并LDH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43)、B组(n=42)。A组采取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采取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有关指标情况、术前、术后1 d、3 d血清应激反应有关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素(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发症、疗效、植骨融合情况、术前、术后1周、12个月、24个月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费用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1 d、3 d血清AngⅡ、R、hs-CRP、IL-6水平均较本组术前提高(P<0.05),A组术后1 d、3 d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均低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优良率、植骨融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本组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本组术前提高(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或椎间植骨融合术均是治疗多节段LSS合并LDH值得肯定的术式,临床疗效满意,而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费用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椎管减压 横突间融合固定 椎间融合 多节段 腰椎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 融合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DF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来佳辉 罗建平 +6 位作者 张新胜 李宗阳 简磊 万顺 王展 史家兴 王怀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5-612,共8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canal stenosis,DCS...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canal stenosis,D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采用ACDF治疗单节段CSM患者66例。根据颈椎侧位X线片是否存在连续3个节段的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分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canal stenosis group,DCS)组(30例),其余纳入非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non-developmental cervical spinal canal stenosis group,NDCS)组(36例)。其中DCS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48.4±10.1岁;NDCS组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48.8±7.3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组随访39.0±2.1个月,NDCS组随访39.2±1.9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曲度(C2~C7 Cobb角)及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及对比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优良率。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出现吞咽困难3例(DCS组1例,NDCS组2例),对症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DCS组手术时间78.2±10.4min、术中出血量32.3±5.1ml;NDCS组手术时间76.7±10.7min、术中出血量30.5±5.5ml。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组JOA评分术前为7.63±1.50分,术后3个月为12.73±1.41分,术后1年为13.83±1.58分,末次随访时为15.03±1.73分;NDI术前为(38.42±5.90)%,术后3个月为(19.89±2.25)%,术后1年为(13.67±2.99)%,末次随访时为(4.83±3.66)%。NDCS组JOA评分术前为8.08±1.86分,术后3个月为12.97±1.70分,术后1年为13.97±1.59分,末次随访时为15.06±1.47分;NDI术前为(36.26±6.63)%,术后3个月为(19.96±3.05)%,术后1年为(14.61±2.75)%,末次随访时为(5.69±2.76)%。两组术后的JOA评分、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相同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组颈椎曲度术前为11.27°±5.56°,术后3个月为14.80°±5.53°,术后1年为14.97°±5.11°,末次随访时为15.64°±4.86°;融合节段椎间高度术前为5.71±1.47mm,术后3个月为7.56±1.43mm,术后1年为7.07±1.84mm,末次随访时为6.93±1.61mm。NDCS组颈椎曲度术前为11.66°±5.23°,术后3个月为14.88°±5.93°,术后1年为15.12°±6.12°,末次随访时为15.76°±5.29°;融合节段椎间高度术前为5.58±1.75mm,术后3个月为7.63±1.54mm,术后1年为7.19±2.09mm,末次随访时为7.14±1.74mm。两组颈椎曲度、融合节段椎间高度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相同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优良率评价综合疗效:DCS组优18例,良10例,中2例,优良率93.33%;NDCS组优24例,良9例,中3例,优良率91.67%,两组JOA评分改善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单节段CSM伴DCS的患者,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稳定性可靠,可重建颈椎曲度并恢复椎间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融合固定 脊髓型颈椎病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