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14年黄土高原植被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志慧 姚文艺 +4 位作者 汤秋鸿 杨二 孔祥兵 王玲玲 肖培青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80,共10页
研究植被叶面积指数(LAI)时空变化特征,对植被的水土保持效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OD15A2H遥感产品,基于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Sen斜率分析方法,提取区域尺度与像素尺度上的植被LAI变化特征,并基于不同子流域、坡度、坡向及植被覆盖类型,... 研究植被叶面积指数(LAI)时空变化特征,对植被的水土保持效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OD15A2H遥感产品,基于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Sen斜率分析方法,提取区域尺度与像素尺度上的植被LAI变化特征,并基于不同子流域、坡度、坡向及植被覆盖类型,对植被LAI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基于MOD44B遥感产品,利用线性回归和偏相关系数,分析植被LAI的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2000—2014年,植被LAI呈显著增加趋势,其年绝对变化幅度为0.042,年相对变化程度为2.71%。2)空间上,在黄土高原58.6%的区域,LAI呈现显著增加趋势,仅有0.9%的区域LAI呈现显著减少趋势。植被LAI剧烈增加,主要发生在河口—龙门区间,包括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和延河。植被在15°~35°的坡度上,LAI变化程度最剧烈,其变化在各坡向上没有显著差异,农田和草地的LAI变化程度最剧烈。3)与植被总覆盖度相比,植被垂直维结构与黄土高原植被LAI的变化更为相关,其中树木覆盖度的增加,是植被垂直维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产品 黄土高原 植被面积指数 时空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I-2200冠层分析仪的水稻叶面积指数测定条件 被引量:4
2
作者 石晶明 袁沭 居为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8-216,共9页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表征作物生长状况的重要冠层结构参数,直接破坏采样法采样和间接光学测量是2种主要的LAI测量方法,其中LAI-2200冠层分析仪是最常用的测量LAI的光学仪器之一,计算方法和传感器观测天顶角范围都会对其...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表征作物生长状况的重要冠层结构参数,直接破坏采样法采样和间接光学测量是2种主要的LAI测量方法,其中LAI-2200冠层分析仪是最常用的测量LAI的光学仪器之一,计算方法和传感器观测天顶角范围都会对其观测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利用LAI-2200冠层分析仪对水稻LAI进行长期连续观测,以直接破坏采样方法观测的LAI(LAI_(d))作为参考,比较分析不同观测天顶角范围、不同计算方法(2000方法和Lang方法)得到的LAI观测值差异。结果表明,LAI观测值随着所用LAI-2200数据观测天顶角范围的减小而增大,在LAI>3时更明显,且相对于2000计算方法,Lang计算方法对所用数据观测天顶角范围变化更加敏感。2000方法和Lang方法得到的LAI高度相关,r^(2)均高于0.9,随着观测天顶角范围的减小,2种方法的结果差异增大。仅对0~43.4°天顶角范围的数据,2000方法计算的结果明显小于Lang方法,差异最大可达1.54。LAI-2200观测的LAI与LAI_(d)高度相关,r^(2)为0.914~0.942,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且随着LAI_(d)的上升,低估程度增大。随着所用数据观测天顶角范围的减小,2种方法计算的LAI与LAI_(d)比较的均方根误差(RMSE)增大。如采用Lang计算方法,观测天顶角范围为0~74.1°时的RMSE为0.5771,观测天顶角范围为0~43.41°时的RMSE为0.6980;如采用2000计算方法,观测天顶角范围为0~74.1°时的RMSE为0.6078,观测天顶角范围为0~43.41°时的RMSE为0.6980。Lang方法能相对精确地观测水稻LAI(r^(2)=0.9415,RMSE=0.5771)。本研究为水稻田LAI测量提供了方法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采样法 间接光学测量 面积指数 植被面积指数 观测天顶角 LAI-22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遥感数据反演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 被引量:33
3
作者 席建超 张红旗 张志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39,共4页
以红壤丘陵典型区千烟洲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实测的37个针叶林样地有效叶面积指数数据,分析了遥感植被指数与湿地松、杉木林、马尾松和针叶林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分别建立了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 以红壤丘陵典型区千烟洲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实测的37个针叶林样地有效叶面积指数数据,分析了遥感植被指数与湿地松、杉木林、马尾松和针叶林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分别建立了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间的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但不同林型之间的相关系数存在一定差异;所建立的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模型以三次曲线回归方程拟合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叶面积指数 植被指数 遥感 针叶林 红壤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环境太赫兹信道测量与建模
4
作者 崔家源 李达 +4 位作者 宋雨恒 刘国昊 刘嘉诚 马建军 孙厚军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354-357,共4页
植被是影响太赫兹(THz)波传播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植被环境下进行了THz信道测量,并建立了植被损耗信道模型。在茂密的丁香植被环境中进行了信道测量,采用了220 GHz至230 GHz的频率扫描测量和220 GHz的时序测量。基于频率扫描测量结果,使... 植被是影响太赫兹(THz)波传播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植被环境下进行了THz信道测量,并建立了植被损耗信道模型。在茂密的丁香植被环境中进行了信道测量,采用了220 GHz至230 GHz的频率扫描测量和220 GHz的时序测量。基于频率扫描测量结果,使用植被面积指数(PAI)表示植被密度来建立信道模型,并生成仿真数据与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理论预测方面具有准确性。此外,通过处理220 GHz的时序测量数据,得到了信噪比(SNR)变化的累积分布函数(CDF)图,并对CDF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与Nakagami-m分布是最接近的,拟合优度可达到0.9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信道测量 信道建模 植被面积指数 累积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