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碳储量估算的遥感植被指数选择——以长汀河田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曾宏达 徐涵秋 +2 位作者 谢锦升 黄绍霖 陈文惠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70-875,共6页
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地区为研究区,在野外样方生物量调查和典型植被光谱测定基础上,对比分析SPOT5影像8种植被指数与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碳储量关系,估算区域尺度马尾松林碳储量。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冠层与林下植被芒萁(Dicranopte... 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地区为研究区,在野外样方生物量调查和典型植被光谱测定基础上,对比分析SPOT5影像8种植被指数与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碳储量关系,估算区域尺度马尾松林碳储量。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冠层与林下植被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在短波红外波段(SWIR)反射率区分明显。加入SWIR的修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MNDVI)与森林碳储量回归决定系数最高,并有较小的均方根误差,同时可减少林下植被覆盖对马尾松林碳储量估算影响。生态恢复驱动下研究区平均碳储量增加到30.37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侵蚀区 长汀河田地区 碳储量 马尾松 遥感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普通数码照片的遥感植被指数提取与农林业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昊民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41-46,共6页
遥感是农林业发展的有力工具之一,但目前卫星、航空、近地和地面遥感平台及数据的使用成本较高,个人用户仍难以负担。本文探讨了如何仅使用普通数码相机为遥感成像设备,通过提取植被指数在小尺度上实现传统植被遥感的主要功能。具体包括... 遥感是农林业发展的有力工具之一,但目前卫星、航空、近地和地面遥感平台及数据的使用成本较高,个人用户仍难以负担。本文探讨了如何仅使用普通数码相机为遥感成像设备,通过提取植被指数在小尺度上实现传统植被遥感的主要功能。具体包括:将数码照片作为遥感影像使用所需要进行的图像预处理工作;基于数码照片所能提取到的主要植被指数的种类、适用性及优缺点;基于这些指数所能实现的农林业遥感应用等;并展望了微型红外成像硬件和移动互联网、Web GIS、云计算技术的融合发展将为相关领域带来的变革。研究可为农林业经营者和研究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植被指数 RGB通道 地面遥感 摄影测量 精准农林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植被指数的青海高原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健赟 丁圆圆 +2 位作者 杜梅 缪晓星 杨静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3期41-44,I0001,共5页
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环境因子,青海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在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明确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气候驱动机制,利用1982—2015年青海高原地区的气温、降水量... 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环境因子,青海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在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明确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气候驱动机制,利用1982—2015年青海高原地区的气温、降水量、风速、日照等气候因子和遥感植被指数数据,分析了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化与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在0.01置信水平下显著相关,且与平均气温是正相关关系,与平均风速为负相关关系;气温升高、风速降低、降雨量增加是青海高原地区植被覆盖改善的主要气候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气候变化 遥感植被指数 青海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植被指数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邱庆伦 赵鸿燕 +2 位作者 郭剑 宋福 吴玉珍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15-217,共3页
遥感是现代环境监测的一个先进技术手段,植被指数是利用遥感图像进行植被、生物量等监测重要指标。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植被指数的种类及在农业生态环境中的适用条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对此项研究今后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 遥感是现代环境监测的一个先进技术手段,植被指数是利用遥感图像进行植被、生物量等监测重要指标。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植被指数的种类及在农业生态环境中的适用条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对此项研究今后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遥感植被指数 应用 农业生态环境 技术手段 遥感图像 相关研究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茎泽兰群落数量特征和遥感植被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左相兵 张锦华 +2 位作者 王建伟 赵明坤 杨颖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42-2545,共4页
[目的]探索紫茎泽兰的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以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为试点,对紫茎泽兰样地的群落数量特征和遥感植被指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RVI、NDVI和PVI 3种植被指数中,RVI与紫茎泽兰群落高度、盖度和生物量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 [目的]探索紫茎泽兰的遥感监测技术。[方法]以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为试点,对紫茎泽兰样地的群落数量特征和遥感植被指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RVI、NDVI和PVI 3种植被指数中,RVI与紫茎泽兰群落高度、盖度和生物量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说明RVI对紫茎泽兰等高植被群落最敏感,与其群落数量特征的相关性最好,能较好地反映群落的特征;各植被指数与紫茎泽兰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相关程度差异不大;各植被指数中,紫茎泽兰生物量与NDVI的相关系数最小,盖度与PVI的相关性最低。[结论]利用RVI可对紫茎泽兰的危害情况进行有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群落数量特征 遥感植被指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植被指数和CASA模型估算山东省冬小麦单产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莎 白雲 +7 位作者 刘琦 童德明 徐振田 赵娜 王兆雪 王霄鹏 李咏沙 张佳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7-264,共8页
准确估算区域尺度冬小麦单产对明确区域农业生产现状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光能利用率模型是作物单产估算的常用模型之一,模型中最大光能利用率(ξmax)是准确估算作物单产的关键参数,作物的ξmax是否随时间发生变化需要深入探... 准确估算区域尺度冬小麦单产对明确区域农业生产现状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光能利用率模型是作物单产估算的常用模型之一,模型中最大光能利用率(ξmax)是准确估算作物单产的关键参数,作物的ξmax是否随时间发生变化需要深入探讨。首先使用Savitzky-Golay(S-G)对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时序植被指数数据进行滤波,采用差分法结合光谱突变法提取了山东省2000年—2015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并使用市级尺度年鉴统计面积对提取面积进行验证,然后使用固定ξmax和变化ξmax分别驱动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结合作物收获指数与冬小麦种植面积获取山东省2000年—2016年冬小麦单产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最大光能利用率对作物单产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滤波后的时序植被指数数据能够反映冬小麦生长的光谱特征,差分法与光谱突变法结合提取冬小麦面积具有较好的普适性,提取的多年冬小麦种植面积与年鉴统计冬小麦播种面积之间的决定系数(R^2)达0.71;变化ξmax情景下模拟的多年冬小麦单产与统计单产之间的决定系数更高,说明冬小麦ξmax是随时间变化的,可能与冬小麦品种更替有关。基于统计与模拟的结果均显示山东省冬小麦单产在2000年—2016年间呈现增加趋势,两者表现出来的增加速率分别为93.12和149.79 kg·hm^-2·a^-1。在空间上,山东省冬小麦单产呈现西部高于东部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遥感植被指数数据 最大光能利用率 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 冬小麦单产估算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立地指数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马明东 江洪 +3 位作者 刘世荣 朱春全 刘跃建 王金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810-2816,共7页
森林生态系统立地指数分析和立地质量的评估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和造林营林的重要理论基础与规划方法,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内容。由于技术的限制,迄今为止,还没有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立地空间分布格局的分析和开展立地条... 森林生态系统立地指数分析和立地质量的评估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和造林营林的重要理论基础与规划方法,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内容。由于技术的限制,迄今为止,还没有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立地空间分布格局的分析和开展立地条件随时间动态变化的研究。卫星遥感为大面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以云杉为对象,利用卫星遥感为研究手段,在岷江上游的四川西北部松潘镇江关流域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立地指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探索有关遥感反演模型的建立,并通过有关精度的评估分析这种高技术应用的价值和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遥感植被指数NDVI和TNDVI与野外实测云杉立地指数(SI)基本为线性相关。通过对模型模拟结果和实际测定结果的比较研究,发现在1∶1比例的分析图中,NDVI和TNDVI的遥感反演模型都有很好的拟合效果与较高的精度,说明通过遥感植被指数的方法测定森林立地指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云杉 立地指数 遥感植被指数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遥感数据反演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 被引量:33
8
作者 席建超 张红旗 张志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39,共4页
以红壤丘陵典型区千烟洲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实测的37个针叶林样地有效叶面积指数数据,分析了遥感植被指数与湿地松、杉木林、马尾松和针叶林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分别建立了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 以红壤丘陵典型区千烟洲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实测的37个针叶林样地有效叶面积指数数据,分析了遥感植被指数与湿地松、杉木林、马尾松和针叶林总体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分别建立了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间的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遥感植被指数与不同林型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但不同林型之间的相关系数存在一定差异;所建立的针叶林有效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模型以三次曲线回归方程拟合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叶面积指数 植被指数 遥感 针叶林 红壤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遥感的长三角地区植被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量:6
9
作者 韩贵锋 赵珂 徐建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0-64,共5页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长三角为例,使用时间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检测1998—2005年间植被覆盖和生长活动的时空格局演变。数据平滑后合成年最大化NDVI,通过总体趋势、重心演变、Mann-Kendall法、回归斜率分析发现:1)总体上植被...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长三角为例,使用时间序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检测1998—2005年间植被覆盖和生长活动的时空格局演变。数据平滑后合成年最大化NDVI,通过总体趋势、重心演变、Mann-Kendall法、回归斜率分析发现:1)总体上植被面积在减少,植被活动在增强,各省差异较大,上海市平均的植被活动下降十分明显;2)70.36%的地区植被活动有增加趋势,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而在浙江和淮南亚热带阔叶林集中分布地区,植被活动普遍减弱;3)8年来植被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主要源于淮北和苏北地区农业和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4)淮河流域较大的植被活动年际变化主要源于植被的增加,长江沿岸及上海—苏州—常州地区较大的植被活动年际变化主要由植被减少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植被 时空演变 时间序列遥感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0
作者 崔凤娇 邵锋 +3 位作者 齐锋 王誉洁 张泰龙 余海盈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热岛效应导致城市人居热环境恶化,并造成能源的巨大消耗,如何有效缓解热岛效应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植被可以通过遮蔽长短波辐射和蒸腾等作用起到降低气温、增加湿度的效果,因此,城市绿化已成为一种缓解热岛效应的重要技术手段。... 热岛效应导致城市人居热环境恶化,并造成能源的巨大消耗,如何有效缓解热岛效应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植被可以通过遮蔽长短波辐射和蒸腾等作用起到降低气温、增加湿度的效果,因此,城市绿化已成为一种缓解热岛效应的重要技术手段。为继续推动植被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研究,分别从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存在问题与展望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综述。首先从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起源、观测方式等角度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植被对城市气温的调节机理,并分别从植被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冠层结构等空间结构视角与植被遥感指数视角,进一步对植被的降温效应机理进行了综述。其中,植被冠层结构包含叶面积指数、冠幅、郁闭度、绿量等参数,遥感指数包含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绿度植被指数等参数。除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外,还总结了目前绿地降温效应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并在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植被垂直结构 植被水平结构 植被冠层结构 植被遥感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郭勒草原产草量与碳储量的遥感估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海燕 徐斌 +2 位作者 杨秀春 金云翔 李金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466-18468,共3页
利用锡林郭勒草原2008年生长季159个地面实测样方数据和2008年空间分辨率500 m MODIS植被指数NDVI数据以及同期的研究区气象数据,在对各种遥感估产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气象综合模型对锡林郭勒草原产草量的空间分布与碳... 利用锡林郭勒草原2008年生长季159个地面实测样方数据和2008年空间分辨率500 m MODIS植被指数NDVI数据以及同期的研究区气象数据,在对各种遥感估产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气象综合模型对锡林郭勒草原产草量的空间分布与碳储量进行了遥感估测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锡林郭勒盟产草量鲜重估计值为59 355 014.0 t,平均单产为257 607.0 kg/km2,产草量空间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锡林郭勒草原地上植被的碳储量为8 408 187.5 t,不同草原类型的碳储量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研究成果可以为指导锡林郭勒草原的畜牧业生产、开展草原区气候变化规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草量 模型 遥感植被指数 气象因子 锡林郭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4年宁夏旱情气象卫星遥感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连喜 胡文东 吴敏先 《宁夏农林科技》 1995年第5期710-710,共1页
利用气象卫星的遥感数据计算得到描述地面植被生长好坏的植被指数,并用其数值对宁夏地区1994年发生的干旱进行了宏观分析。
关键词 气象卫星 遥感植被指数 干旱分析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