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4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Y-3D NDVI的2019-2023年中国北方草地250 m分辨率植被覆盖度数据集
1
作者 张磊 周广胜 +1 位作者 任鸿瑞 吕晓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515-523,共9页
受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中国北方草地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沙化问题。尽管遥感技术可以即时、准确、大范围地监测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情况,但是国产风云卫星在此领域的应用鲜有报道。以植被覆盖度为指标,本研究利用中国北方FY-3D NDV... 受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中国北方草地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沙化问题。尽管遥感技术可以即时、准确、大范围地监测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情况,但是国产风云卫星在此领域的应用鲜有报道。以植被覆盖度为指标,本研究利用中国北方FY-3D NDVI遥感数据、草地类型和土壤类型数据,根据各区域植被和土壤类型确定纯植被像元和纯裸土像元值,通过像元二分模型制作2019-2023年中国北方草地250 m分辨率植被覆盖度数据集。经实测样本验证,本数据集总体R2=0.66,RMSE=0.16,且与现有植被覆盖度产品一致性较高。本数据集能够验证FY-3D遥感数据在监测草地生态健康的应用潜力,同时为研究近年来中国北方草地的时空变化情况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像元二分模型 草地 中国北方 FY-3D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NDVI图谱库的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时空特征研究
2
作者 古超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2190-2193,共4页
传统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研究方法多依赖于单一时点的遥感影像数据,难以全面捕捉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且结果易受噪声干扰,准确性不足。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NDVI图谱库的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时空特征研究方法。首先,通过... 传统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研究方法多依赖于单一时点的遥感影像数据,难以全面捕捉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且结果易受噪声干扰,准确性不足。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NDVI图谱库的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时空特征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整合多时点遥感数据,构建时序NDVI图谱库;基于图谱库,提取植被覆盖度相关数据,计算覆盖度并作出等级分类;在此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空间格局分析和时空动态变化分析等方法,结合覆盖度等级,全面揭示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该方法后,能够有效地反映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时空特征,且植被覆盖度与实测数据之间的误差控制在0.3%以内,在反映植被覆盖情况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ndvi图谱库 自然保护区 植被覆盖 变化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下红河流域植被NDVI对极端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谦 关颖慧 刘玉国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2-402,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尺度下红河流域极端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82—2022年NDVI数据和38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日气象数据,使用RClimDex模型计算16个极端气候指数,并...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尺度下红河流域极端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82—2022年NDVI数据和38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日气象数据,使用RClimDex模型计算16个极端气候指数,并运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NDVI在年、季、月尺度下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特征。[结果]1)红河流域NDVI年平均值为0.68,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变化幅度为0.035/(10 a)(p<0.01、R^(2)=0.78);空间上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2)极端高温事件趋多趋强,极端降水指数中仅连续湿润天数以0.42 d/10 a的速率显著下降,流域整体呈暖干化态势。3)极端暖指数的增加对植被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极端冷指数的增加对植被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而DTR则表现出短期尺度上对NDVI的正向促进作用和长时间尺度下对NDVI的反向抑制作用;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与NDVI在年尺度上呈显著正相关,而在季节和月尺度上多表现为负相关。[结论]不同时间尺度下植被NDVI对极端气候指数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看,气温对植被的动态变化起主导作用,极端气温对植被NDVI变化的贡献率高于极端降水,而植被对极端降水事件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时空变化 红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生长季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海燕 张弘强 +6 位作者 何璞 曾星雨 崔玲 周博奇 罗春雨 任卓群 曲艺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82-87,共6页
基于2000—2020年的遥感数据以及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三江平原区域及不同植被类型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三江平原生长季平均NDVI和各植被类型NDVI均呈上升趋势,森林上升... 基于2000—2020年的遥感数据以及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三江平原区域及不同植被类型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三江平原生长季平均NDVI和各植被类型NDVI均呈上升趋势,森林上升趋势最大(0.0162/a);三江平原全年气温和降水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生长季气温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三江平原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生长季NDVI空间分布格局总体相似,植被覆盖总体呈现改善趋势。生长季植被生长较好,中(0.4<NDVI<0.6)、高(NDVI≥0.6)覆盖植被区域占比较高,占整个区域的98.22%。2000—2020年三江平原生长季大部分区域植被NDVI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正相关,说明该地区气温的升高对生长季植被NDVI主要起抑制作用,降水量的增多对生长季植被NDVI主要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相关性分析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不同季节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5
作者 李海燕 曾星雨 +6 位作者 何璞 张弘强 崔玲 周博奇 任卓群 罗春雨 曲艺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95-200,共6页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基于MODIS NDVI和气象(气温、降水)数据,探讨2000—2020年三江平原植被各季节NDVI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近21年三江平原春季、夏季、秋季植...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基于MODIS NDVI和气象(气温、降水)数据,探讨2000—2020年三江平原植被各季节NDVI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近21年三江平原春季、夏季、秋季植被NDVI呈上升趋势,春季升幅最大(0.156/10 a),秋季升幅最小(0.075/10 a)。在空间分布上,春季NDVI较低,约70.10%区域处于低覆盖植被区(NDVI≤0.4),中覆盖植被区(0.4<NDVI<0.6)占29.10%;夏季植被生长较好,NDVI迅速增加,高覆盖植被区(NDVI≥0.6)几乎占三江平原整个区域,占比为97.53%;秋季植被NDVI空间分布与春季相似,但数值与春季相比,低覆盖植被区有所减少,中、高覆盖植被区均有所增加。在相关性分析中,春季94.18%植被NDVI与气温呈正相关,夏季(91.21%)和秋季(63.46%)大部分区域植被NDVI与气温呈负相关,说明春季气温的升高对大多数植被生长主要起促进作用,夏季气温的下降对植被生长主要起促进作用,秋季气温的升高对植被生长主要起抑制作用;夏季(88.90%)和秋季(80.81%)大部分区域植被NDVI与降水量呈正相关,春季82.46%区域与降水量呈负相关,说明夏季和秋季降水量的增多对三江平原植被生长主要具有促进作用,而春季降水量的增多对大多数植被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覆盖 季节变化 气候变化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NDVI时空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6
作者 刘引鸽 侯玉君 +4 位作者 林茂琦 姚川 徐程 李丹丹 吕欣怡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8期73-79,共7页
本文聚焦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区,系统分析了2000—2022年植被NDVI的时空演变规律,阐明了气候变化与人为活动对植被动态的交互作用机制,以期为该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基于2000—2022年MODIS NDVI及年均温、低温、高温和降... 本文聚焦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区,系统分析了2000—2022年植被NDVI的时空演变规律,阐明了气候变化与人为活动对植被动态的交互作用机制,以期为该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基于2000—2022年MODIS NDVI及年均温、低温、高温和降水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探究植被时空演变特征,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定量评估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研究发现:近23年陕北黄土高原植被NDVI随时间波动增加,速率为5.7%·10a^(-1),植被改善区域占93.12%,其中79.28%显著改善;年总降水与研究区NDVI主要呈正相关,面积为93.14%,且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正效应大于低温的负效应;人类活动主导植被NDVI变化,植被改善区人类活动贡献率为80.33%,其中64.32%的区域贡献率超过80%,气候因子的贡献率仅为22.98%,且贡献率高于60%的占比仅为3.69%。植被退化区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70.42%和30.12%,且高值区呈现集聚特征,贡献率分别占45.57%和49.12%;9种植被与年总降水量均呈正相关,气温因素对草原的正向影响最大,面积为80%以上。人类活动对荒漠的正向作用最大,但对草甸、草原和栽培植被以负面影响为主。2000-2022年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整体呈改善趋势,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其中人类活动的贡献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干旱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区域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汝菡 宫雨生 谈明洪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0,共11页
植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反映植被变化的重要指标。为阐明中亚干旱区(中亚五国和中国新疆地区)植被NDVI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 植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反映植被变化的重要指标。为阐明中亚干旱区(中亚五国和中国新疆地区)植被NDVI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利用2000−2020年植被生长季间MODIS NDVI产品计算逐年平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Sen′s斜率、Mann-Kendall检验,分析中亚干旱区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同时结合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等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影响NDVI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中亚干旱区植被NDVI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中国新疆地区植被NDVI整体增长速率为2.9×10^(−3)a^(−1),远高于中亚五国总体增长速率(0.6×10^(−3)a^(−1))。②从NDVI变化空间分布来看,中亚五国植被变化趋势空间分布较为分散,植被NDVI改善区域面积占比为25.9%,退化区域面积占比为8.78%;中国新疆地区植被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改善区域集中在绿洲和主要农业区,植被改善区域面积占比为37.72%,植被退化区域面积仅占0.46%。③植被NDVI受到气候、地形及人类活动要素的多重影响。气温升高抑制中亚干旱区植被生长,降水量增加利于植被生长,高程显著影响植被生长,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及灌溉设施投入对于植被恢复具有积极作用。研究显示,中亚五国与中国新疆地区植被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中国新疆地区植被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中亚五国。植被NDVI变化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异质性与多重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干旱区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区域差异 时空动态 谷歌地球引擎(G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2年黔南州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欢 计伟 +2 位作者 冯朝阳 杨娇 宋婷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32-1343,共12页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南州”)位于珠江上游和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补给区,是贵州省石漠化的重灾区之一,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黔南州采取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措施,植被覆盖显著增加,研究植被变化特征并评估其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有助...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南州”)位于珠江上游和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补给区,是贵州省石漠化的重灾区之一,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黔南州采取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措施,植被覆盖显著增加,研究植被变化特征并评估其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有助于了解生态恢复成效,对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策略制定具有现实意义。利用MODIS获取黔南州植被NDVI数据,利用线性趋势分析、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了2000−2022年黔南州及分流域的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NDVI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3类驱动因子的影响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2000−2022年黔南州植被NDVI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为0.53%,黔南州两大流域中,珠江流域植被NDVI较长江流域增长更为显著;分行政区来看,独山县增长最显著,多年平均增长率为0.70%。②2000−2022年,黔南州整体以高植被覆盖为主,多年平均占比达到54.82%;植被分布特征由“北部、东部高”分布转变为各区域均匀分布;研究区植被覆盖呈现为改善的面积占比为91.01%,呈现为退化的面积占比由30.35%降至13.45%,主要分布在瓮安县、贵定县中部等区域。③黔南州植被NDVI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地形因子对黔南植被分布影响最大,双因子交互作用均大于单因子,坡度和人口的交互作用最强,2000−2022年因子的单独作用增强,两种因子的交互作用降低。研究显示,黔南州植被覆盖整体处于较高水平,植被变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一步提升改善生态环境还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趋势分析 地理探测器 黔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和无人机影像的浮叶植被覆盖度反演
9
作者 罗奇斌 何亮 +4 位作者 郭诗园 谢钟书 王昭颖 葛刚 李述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9,共9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监测浮叶植被的覆盖度,文章以鄱阳湖中浮叶植被广泛分布的碟形湖和隔断湖汊作为研究区域,首先基于Sentinel-2卫星影像计算像元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指数,然后利用无人机航拍影像计算对应像... 为了快速、准确地监测浮叶植被的覆盖度,文章以鄱阳湖中浮叶植被广泛分布的碟形湖和隔断湖汊作为研究区域,首先基于Sentinel-2卫星影像计算像元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指数,然后利用无人机航拍影像计算对应像元范围浮叶植被的实地覆盖度,并建立卫星影像NDVI指数和实地浮叶植被覆盖度的回归模型,最后以大伍湖为实验区,分别使用文章方法和传统的像元二分法,反演实验区的浮叶植被覆盖度,并对两种方法的反演精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文章基于NDVI指数与浮叶植被实地覆盖度的回归模型具有非常好的拟合效果,其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达到了0.9;该回归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5.75%,平均相对误差MRE仅为9.0%;(2)用传统的阈值二分法反演浮叶植被的覆盖度时,当NDVI阈值为0.081时,均方根误差取得最小值20.25%,平均相对误差取得最小值53.68%,均远大于文章方法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3)相比于传统的像元二分法,该模型能更精确地反演浮叶植被的覆盖度,特别是在浮叶植被稀疏的区域。文章基于无人机航拍数据和卫星影像NDVI指数构建回归模型的方法,可以为水生植物群落快速监测和定量反演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浮叶植被覆盖 归一化植被指数 卫星影像 无人机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驱动力
10
作者 金晓亮 孙慧兰 +3 位作者 叶茂 苏骅 杨涵 吴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5,共14页
伊犁河流域作为中亚保存最完好的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景观之一,其植被覆盖影响区域的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本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集和像元二分模型、Hurst指数和BFAST模型对2001—2022年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和持续性进行分... 伊犁河流域作为中亚保存最完好的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景观之一,其植被覆盖影响区域的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本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集和像元二分模型、Hurst指数和BFAST模型对2001—2022年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和持续性进行分析。结果得出:1)伊犁河流域近22年期间植被覆盖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植被覆盖度为0.18,以较低植被覆盖为主。植被分布具有很大的空间差异性,上游和中游植被覆盖度明显高于下游区域。2)BFAST模型分析表明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增加和退化分别占比47.3%和52.7%,植被退化趋势略微高于植被增长趋势;Hurst指数表明未来植被呈正向增加趋势和逆向减少趋势分别占比62.42%和16.84%。BFAST模型和Hurst指数耦合叠加17种结果分析得出植被覆盖未来趋势,总体上呈正向增加趋势(65.22%)占比大于逆向减少(15.07%)和占比19.71%的区域无法预测(不确定)。整体上未来植被呈正向增加趋势。3)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表明,整个流域降水和气温对植被覆盖影响最大,对于各个子区域而言,上游地区地形以河谷为主,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高低,中游地区以气温和GDP两个因素为主,下游地区以气温和降水为主。本文研究结果对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平衡和未来植被变化趋势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像元二分模型 HURST指数 BFAST模型 伊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典型矿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继 陈实 +1 位作者 张强 王惠敏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1期96-99,共4页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指标的定量评价对科学评估土地荒漠化及生态修复治理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半干旱矿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问题,本研究以内蒙古不连沟矿区为研究区,综合对比多种植被指数与模型适用性,探究矿区植被时空变化特征...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指标的定量评价对科学评估土地荒漠化及生态修复治理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半干旱矿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问题,本研究以内蒙古不连沟矿区为研究区,综合对比多种植被指数与模型适用性,探究矿区植被时空变化特征。通过构建NDVI、DVI、MSAVI、DFI等多源植被指数,结合Landsat 8/OLI和Sentinel-2A遥感数据,对比像元二分模型、像元三分模型及经验模型的估算精度。结果表明:基于Landsat数据的DVI指数(R^(2)=0.7719)与Sentinel数据的NDVI指数(R^(2)=0.7204)与实测植被覆盖度相关性最佳;像元三分模型精度显著优于其他模型,其基于Sentinel数据的R^(2)达0.8366,均方根误差为0.6175。时序分析显示,2016—2021年矿区光合植被面积显著增加(裸土与非光合植被减少),植被恢复效果显著,但2021年后裸土面积略有回升。研究表明,NDVI-DFI像元三分模型能够有效区分光合植被、非光合植被及裸土,适用于半干旱矿区植被覆盖度的高精度估算与动态监测,为矿区生态修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植被指数 像元三分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植被覆盖度与生态需水量研究
12
作者 田芸 吉祖稳 +1 位作者 王党伟 谢益芹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8-175,188,共9页
[目的]探究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生态的时空动态变化以及水量需求,阐明植被覆盖度对生态补水的响应机制,进而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2年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和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法... [目的]探究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生态的时空动态变化以及水量需求,阐明植被覆盖度对生态补水的响应机制,进而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2年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和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法计算植被覆盖度,采用slope趋势分析等方法,明确黄河三角洲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补水量的响应,基于功能设定法及面积定额法对黄河三角洲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估算。[结果](1)黄河三角洲植被改善区域面积和退化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63.2%和27.7%,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增加趋势;(2)生态补水的实施对于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态补水实施以后,植被退化区域的面积占比减小,植被改善区域的面积占比增加;(3)黄河三角洲全年最小、适宜及最大生态需水量分别为2.91亿m³、5.43亿m³和9.11亿m³;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全年最小、适宜和最大生态需水量分别为0.98亿m³、1.82亿m³和3.07亿m³。[结论]生态补水显著提高了黄河三角洲的植被覆盖度,且生态补水量与植被覆盖度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修复与水沙配置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生态需水量 植被归一化指数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西藏地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13
作者 孟慧美 吴凌霄 +1 位作者 宣越健 米玛旺堆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11,共13页
基于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方法、随机森林(RF)方法、Prophet方法构建适合西藏地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预测模型,利用羊八井地区2000~2021年MODIS遥感NDVI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地... 基于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方法、随机森林(RF)方法、Prophet方法构建适合西藏地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预测模型,利用羊八井地区2000~2021年MODIS遥感NDVI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地区植被覆盖率总体呈现不明显减少趋势;3个预测模型中,RF预测精度最高,其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决定系数,分别达到了6.92%、4.04%、0.9;小波变换方法能有效提高模型预测精度;组合模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其中误差倒数权重组合模型优于平均权重和方差倒数加权组合模型。因此可以利用RF等机器学习方法结合小波变换、组合模型在西藏地区进行NDVI预测,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预测模型 随机森林(RF)方法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方法 Prophet方法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卫星遥感的河口潮滩植被指数构建研究
14
作者 叶可 田波 王玉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河口海岸区域因为受到潮汐动态淹没的影响,位于潮滩前沿和潮沟边缘的低覆盖度植被信息难以被常用的陆地植被指数准确提取.以长江河口潮滩湿地为研究区域,在常用陆地植被指数比较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湿度指数构建了适用于河口潮滩区域的... 河口海岸区域因为受到潮汐动态淹没的影响,位于潮滩前沿和潮沟边缘的低覆盖度植被信息难以被常用的陆地植被指数准确提取.以长江河口潮滩湿地为研究区域,在常用陆地植被指数比较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湿度指数构建了适用于河口潮滩区域的植被指数ETFVI(Estuarine Tidal Flat Vegetation Index),对其提取的植被分布信息和反演的覆盖度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ETFVI与常用的8种植被指数相比,由于考虑了下垫面湿度变化对植被指数的影响,提取植被分布信息的准确率和F_(1)值相较第2名分别提高了10.38%和6.9%;ETFVI对植被覆盖度的反演结果与其他8种植被指数相比,平均相对误差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河口潮滩区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监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 长江口 潮滩湿地 湿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贵州省植被NDVI动态变化及气候因子驱动
15
作者 靖娟利 邓棋方 +2 位作者 付宝苇 丁顺顺 华志铭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371,共8页
基于MOD13A1数据和气象监测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偏相关分析和复相关分析等方法,结合ANUSPLIN气象插值模型,分析了贵州省2001—2020年植被NDVI时空演变特征及稳定性,并探讨了植被NDVI变化的气候因子驱动。结果表明:(1)2001... 基于MOD13A1数据和气象监测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偏相关分析和复相关分析等方法,结合ANUSPLIN气象插值模型,分析了贵州省2001—2020年植被NDVI时空演变特征及稳定性,并探讨了植被NDVI变化的气候因子驱动。结果表明:(1)2001—2020年贵州省植被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速率为0.0050/a;(2)近20年来,贵州省植被覆盖恢复较好,呈显著增加的区域面积占比为77.97%(下同),植被NDVI稳定性整体较好,主要以较低和中等波动变化为主;(3)贵州省植被NDVI变化以非气候因子驱动为主(84.89%),在气候因子驱动中主要以气温驱动为主(6.02%),2001—2020年贵州省植被覆盖呈极显著改善趋势,植被NDVI变化主要受非气候因子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覆盖变化 气候因子 复相关分析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1984-2023年30m年最大植被指数数据集
16
作者 曾珂 慈萌瑶 +4 位作者 朱泓恺 张淑怡 王玥 张艺玟 刘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555-568,共14页
植被生长状况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自然地表和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植被面积和绿度大幅减少,对生态环境和空间资源造成压力。卫星遥感是对生态系统状况开展时空连续监测的有效工具,... 植被生长状况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自然地表和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植被面积和绿度大幅减少,对生态环境和空间资源造成压力。卫星遥感是对生态系统状况开展时空连续监测的有效工具,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生成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1984-2023年30 m分辨率年最大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和核归一化植被指数(Kernel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k NDVI)数据集,以反映区域植被生长状况及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为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采用线性插值和Savitzky-Golay滤波器对波段进行平滑处理,有效去除光谱域中的噪音;此外,借助稳定长时间序列的影像产品MODIS13Q1对3个植被指数年最大值的出现时间分别进行验证,进一步增强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用性。本数据集的构建可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及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长江三角洲 ndvi EVI kndvi 1984-2023 遥感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NDVI的塔城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
17
作者 李孟泽 师庆东 汪溪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6-259,共14页
【目的】研究20 a塔城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塔城地区2001~2020年植被生长比较旺盛月份(6~9月)的MODIS-NDVI产品数据和2000、2010以及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Theil-Senmedi... 【目的】研究20 a塔城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塔城地区2001~2020年植被生长比较旺盛月份(6~9月)的MODIS-NDVI产品数据和2000、2010以及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Theil-Senmedi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像元二分法、变异系数等工具和方法。【结果】塔城地区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介于0.32~0.46之间,以低、中低植被覆盖度为主,高植被覆盖度区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和中部;2001~2020年,塔城地区植被覆盖度以0.38%/a的变化率呈现波动增长趋势;植被覆盖改善区(72%)大于退化区(26%),沙湾市和乌苏市南部、塔城市以及额敏县改善较为明显;弱变异和中等变异为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异主要类型;塔城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是未利用地向草地的转化以及草地向耕地的转化,未利用地在草地和耕地的补充与占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植被覆盖度与土地利用类型存在响应联系,未利用地面积的显著减少区域与植被显著增加区域高度重合,说明未利用地对植被覆盖度的贡献最大。【结论】反映出在研究时段内塔城地区未利用地的环境得到改善,荒漠化防治等生态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塔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数据的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及生态质量指数提升对策分析——以泰州市海陵区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希希 侯玉婧 +3 位作者 张宗祥 黄辉 王树祥 田慧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2-280,共9页
选取2013年、2017年和2021年覆盖泰州市海陵区范围的Landsat 8陆地成像仪(OLI)影像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并基于转移矩阵对泰州市海陵区2013—2021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 选取2013年、2017年和2021年覆盖泰州市海陵区范围的Landsat 8陆地成像仪(OLI)影像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并基于转移矩阵对泰州市海陵区2013—2021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与其相关的建成区绿地率指数、建成区公园绿地可达指数等进行模拟测算分析。研究发现,建成区绿地面积、公园面积与建成区绿地率指数、公园绿地可达指数及生态质量指数(EQI)呈正相关,且绿地类型、公园形状、公园分散度等均会对指数测算结果产生不同影响。植被覆盖度监测结果表明,海陵区植被覆盖度明显下降的地块主要位于其边缘带,而植被覆盖度显著上升的地块则零星分散于海陵区各区域,说明海陵区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兼顾了对绿色生态空间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陵区 生态质量指数 植被覆盖 归一化植被指数 像元二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2年呼伦贝尔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19
作者 邹翔 张雨婷 徐璐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3-972,共10页
对呼伦贝尔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可为制定精准化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思路,有利于呼伦贝尔生态文明建设。运用森+曼-肯德尔趋势分析、Hurst指数、线性回归和偏相关等分析方法,基于逐月最大值合成的遥感数据,结合气... 对呼伦贝尔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可为制定精准化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思路,有利于呼伦贝尔生态文明建设。运用森+曼-肯德尔趋势分析、Hurst指数、线性回归和偏相关等分析方法,基于逐月最大值合成的遥感数据,结合气温和降水数据集,定量分析2000—2022年呼伦贝尔植被动态分布特征及未来趋势,并讨论植被覆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植被覆盖以0.0021·a^(-1)的变化速率上升。整个研究期内出现2次趋势特征变化,即年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分别在2000—2010年呈现稳定上升趋势(0.00007·a^(-1))和2010—2022年显著增加趋势(0.0031·a^(-1)),反映植被覆盖除受到气候因子影响外,很大程度也受到生态保护政策的影响。(2)在季节上,变化速率呈春季(0.0031·a^(-1))最高,冬季(0.0021·a^(-1))和夏季(0.0019·a^(-1))次之,秋季(0.0014·a^(-1))最低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年均NDVI从中部大兴安岭地区向东部丘陵和西部草地递减。(3)年均NDVI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度在空间和时间上各不相同,表现在空间上对降水较为敏感,主要集中在西部草原地区,而年际变化上对气温较为敏感。呼伦贝尔的植被覆盖总体显示偏好趋势,但局部退化现象也已经出现。未来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植被可能面临退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覆盖 可持续发展 HURST指数 呼伦贝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河东沙地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
20
作者 马思怡 展秀丽 +1 位作者 张维福 张呈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89,共8页
沙地植被变化能够指示其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研究沙地植被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对于维持沙漠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指导意义。以宁夏黄河东部沙地为研究区,根据2000—2022年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采用... 沙地植被变化能够指示其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研究沙地植被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对于维持沙漠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指导意义。以宁夏黄河东部沙地为研究区,根据2000—2022年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测9个影响因子以及任意两个不同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2年,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66.10%的地区呈上升趋势,33.90%的地区呈下降趋势;(2)自然因子对于植被覆盖空间分异的影响高于人为因子,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和蒸散发量为研究区植被覆盖空间分布总体格局差异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3)影响因子中,任意两个因子交互作用对植被覆盖度的贡献程度比单因子更高,影响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提高区域植被覆盖度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 地理探测器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