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M卫星影像获取北京市水体密度指数与植被覆盖指数的方法 被引量:22
1
作者 权维俊 郭文利 +1 位作者 叶彩华 杨军丽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0-616,共7页
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该区域的TM(Thematic Mapper;专题制图仪)卫星影像特征,探讨了水域、农田、林地、草地、城市用地以及云和云影在TM的7个波段上的光谱可分性,提出了NDCI(Normalized Difference Cloud Index;归一化云指数),分... 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该区域的TM(Thematic Mapper;专题制图仪)卫星影像特征,探讨了水域、农田、林地、草地、城市用地以及云和云影在TM的7个波段上的光谱可分性,提出了NDCI(Normalized Difference Cloud Index;归一化云指数),分析建立了基于NDCI、NDVI(Normalized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NDBI(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t-up Index;归一化建筑指数)、MNDWI(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改进型归一化水体指数)和坡度数据的简单决策树模型,对研究区的几类主要地物、云和云影的信息进行了提取,并对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在GIS支持下计算了水域、林地、草地和农田的面积,计算了北京市2005年第3季度的水体密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总体提取效果较好,在分类过程中阈值的选取简单、有效,分类结果能够满足计算水体密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的要求,从而将遥感技术运用到生态质量气象评价中去,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卫星影像 生态气象 水体密度指数 植被覆盖指数 遥感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量和温度对植被覆盖指数影响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以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冯金杰 张辉国 +2 位作者 胡锡健 师庆东 祖拜代.木依布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626-4634,共9页
多变量空间相关分析多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对数据时长与统计要求严格,空间非平稳性特征分析可以利用单期数据分析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空间变系数回归模型分析了2006年和2011年的新疆伊犁地区降水量和温度对植被覆盖度指数影响的空间... 多变量空间相关分析多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对数据时长与统计要求严格,空间非平稳性特征分析可以利用单期数据分析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空间变系数回归模型分析了2006年和2011年的新疆伊犁地区降水量和温度对植被覆盖度指数影响的空间变化特征,利用局部线性地理加权回归(GWR)方法估计得到了回归系数曲面,揭示出变量间相互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同时利用线性回归最小二乘估计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空间变系数回归模型可以用于变量间的空间相关分析;(2)局部线性GWR估计方法明显优于线性回归最小二乘估计;(3)拟合结果表明,伊犁地区降水量和温度对植被覆盖指数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4)模型估计误差是降水、气温之外的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需进一步研究。方法可为具有空间非平稳性特征变量间空间相关性分析以及植被覆盖指数的空间模拟分布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地区 空间变系数回归模型 局部线性GWR 植被覆盖指数 降水量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汶川地震后重灾区小流域植被覆盖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3
作者 靳文 吴圣楠 贾洋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69-1380,共12页
强震作用容易带来严重的植被覆盖破坏,加剧震区生态脆弱性,导致震区震后泥石流多发、频发、重发。为认识震后震区不同背景下植被覆盖变化情况,本文选取2007-2020年MODIS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聚类分析及地理空间探测器等获取研究区小流... 强震作用容易带来严重的植被覆盖破坏,加剧震区生态脆弱性,导致震区震后泥石流多发、频发、重发。为认识震后震区不同背景下植被覆盖变化情况,本文选取2007-2020年MODIS数据,通过傅里叶变换、聚类分析及地理空间探测器等获取研究区小流域植被覆盖演变规律、分布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小流域震后植被覆盖指数变化情况可划分为地震和强降雨双控型、地震强控型、强降雨强控型及无明显影响型4种类型;(2)研究区平均高程和平均降水量在不同植被变化类型中差异性明显;(3)震后不同植被覆盖变化以高程驱动为主,流域平均高程与距离地表破裂平均距离交互驱动程度最大;(4)研究区震后不同植被覆盖指数变化类型具有明显的高程放大效应和泥石流链生发育影响。本研究加深了对不同环境背景下震后植被覆盖变化的认识,可为震后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覆盖指数 汶川震区 地理探测器 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VC的新疆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 被引量:18
4
作者 邵霜霜 师庆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42,共8页
【目的】对新疆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植被覆盖的时间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等,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新疆1998—2012年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获取植被覆盖指数(FVC)数据,在此基础... 【目的】对新疆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植被覆盖的时间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等,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新疆1998—2012年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获取植被覆盖指数(FVC)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新疆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特征和空间分布的聚集性特点。【结果】1)15年间新疆植被覆盖度略有下降趋势,山地和平原均呈下降趋势,山地较平原变化大。2)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可反映新疆FVC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特点,全疆植被改善区域占25%,退化区域占28%,47%的区域变化不大,其中明显改善区域和严重退化区域所占比例均为10%左右。植被改善区域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一带,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山地和平原的交错带,伊犁地区退化程度尤为严重。植被覆盖度极低地区基本不变,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植被低覆盖度区域周围。3)空间自相关分析进一步验证了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结果,新疆植被有明显的聚集现象。全局自相关性分析表明,当距离大于3 km后,空间自相关影响不大。局部相关性分析表明,新疆植被覆盖以"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为主。【结论】植被盖度相对较高的地区植被覆盖越易改善,盖度较低或无覆盖的地区越难改善,而且退化越明显。根据植被盖度的聚集性可以看出,植被覆盖呈现明显的"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格局,这与区域气候、水资源分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着潜在的联系。今后可重点分析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因素,以了解干旱区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由于人类活动在短时期内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比较显著,因此在空间上分析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可为改善干旱区植被覆盖提供相应指导。【其他】本文从植被覆盖的空间聚集性解释了植被覆盖变化特点,一方面是对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的验证,另一方面为整体分析植被的变化特征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指数(FVC) 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 空间自相关分析 空间分布特征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金湖湿地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少文 董斌 +3 位作者 盛书薇 汪庆 杨李 汪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7-184,共8页
【目的】分析安徽升金湖湿地保护区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研究其相关驱动因子,为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SPOT-VGT的植被覆盖指数(NDVI)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法、NDVI均值法、趋势分析法以及相关分析法,分析2000-... 【目的】分析安徽升金湖湿地保护区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研究其相关驱动因子,为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SPOT-VGT的植被覆盖指数(NDVI)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法、NDVI均值法、趋势分析法以及相关分析法,分析2000-2010年升金湖湿地保护区植被变化的时空格局。选取气温、降水量、GDP等12个指标为自变量,以NDVI值作为因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中筛选出影响NDVI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1)升金湖湿地保护区的实验区植被覆盖较好,缓冲区植被覆盖良好,重点保护区域核心区植被覆盖度较低。(2)从1月到12月NDVI平均值和最大值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4-9月NDVI值较高。(3)升金湖湿地保护区绝大部分地区(61.18%)NDVI在2000-2010年间有显著增加趋势,表明保护区整体植被覆盖明显改善。【结论】升金湖湿地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耕地面积对植被覆盖影响最大,气温和降水量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弱于GDP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T-VGT 植被覆盖度变化 植被覆盖指数 空间格局 升金湖湿地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无人机数字图像监测不同棉花品种叶面积指数 被引量:8
6
作者 雷亚平 韩迎春 +5 位作者 杨北方 王康丽 王国平 冯璐 王占彪 李亚兵 《中国棉花》 2018年第12期9-15,共7页
叶面积指数是表征作物光合作用能力大小的重要参数。本文利用无人机数码相机获取9个棉花品种全生育期冠层数字图像,基于归一化绿-红差值指数Normalized green-red difference index,NGRDI、可见光大气阻抗植被指数(Visible atmospherica... 叶面积指数是表征作物光合作用能力大小的重要参数。本文利用无人机数码相机获取9个棉花品种全生育期冠层数字图像,基于归一化绿-红差值指数Normalized green-red difference index,NGRDI、可见光大气阻抗植被指数(Visible atmospherically resistant index,VARI)、过绿指数(Excess green index,ExG)、过绿减过红植被指数(Excess green minus excess red index,ExGR)和绿叶植被指数(Green leaf index,GLI)5种常用的可见光颜色指数,通过多阈值分割,提取小区中心部位植被覆盖指数,研究不同植被覆盖指数反映棉花叶面积指数的差异。通过设置相机不同曝光时间筛选出在自动曝光下表现较稳定的基于颜色指数的植被覆盖指数GLI、NGRDI与ExG。然后研究了棉花叶面积指数以及基于GLI、NGRDI与ExG的植被覆盖指数变化规律,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随播种后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花铃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基于ExG、GLI、NGRDI的3种植被覆盖指数在生育期内都呈现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叶面积指数与基于NGRDI、ExG的植被覆盖指数呈显著线性相关,尤其是在吐絮期前,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3、0.912,基于NGRDI的估测效果显著好于ExG。利用基于NGRDI的植被覆盖指数预测试验田叶面积指数并形成分布图。因此,利用无人机搭载普通数码相机获取棉田叶面积指数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为指导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无人机 数字图像 植被覆盖指数 叶面积指数 空间分布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对坡面汇流时间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彭清娥 刘兴年 +2 位作者 黄尔 杨克君 赵明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5-192,共8页
引发暴雨山洪的主要因素除大气降水特性以外还与下垫面森林植被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流域植被对坡面汇流时间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坡面汇流时间公式,以坡面长度、综合糙率、有效降雨强度及坡度的恒定指数形式表征其对汇流... 引发暴雨山洪的主要因素除大气降水特性以外还与下垫面森林植被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流域植被对坡面汇流时间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坡面汇流时间公式,以坡面长度、综合糙率、有效降雨强度及坡度的恒定指数形式表征其对汇流时间的影响,而植被对汇流时间的影响是隐含在综合糙率之中,从而无法直接利用有关植被的高精度遥感资料。本研究基于不同下垫面情况下不同坡度、不同雨强的坡面汇流系列试验,深入分析植被对坡面汇流时间的影响,引入植被覆盖度因子,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植被与坡面汇流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的种类(草或灌木)对坡面汇流时间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草植被下的坡面汇流时间大于相应条件灌木植被下的坡面汇流时间;植被覆盖度(草或灌木)对坡面汇流时间存在显著影响,坡面汇流时间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大出现明显的增加;降雨强度、坡度对坡面汇流时间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坡面汇流时间随雨强及坡度的增大而出现明显的减小;草及灌木植被覆盖度指数随坡度及雨强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总体上草植被覆盖度指数略大于灌木植被覆盖度指数。随着雨强增大,植被覆盖度指数减小趋势较为明显;随着坡度变缓,植被覆盖度指数有所增大。本研究将植被因子从综合糙率中剥离出来,便于融合植被遥感数据,从而提高坡面汇流时间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种类 植被覆盖指数 坡面汇流时间 人工模拟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遥感的露天铁矿及其周边植被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8
作者 庞冬 谭林 何秉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3-871,共9页
以新疆某铁矿及其周边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07—2016年多时相TM/ETM+、OLI影像,分析铁矿及其周边区域植被覆盖度指数(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及植被生长状况指数(vegetation condition index,VCI),评价研究区植被覆盖度、... 以新疆某铁矿及其周边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07—2016年多时相TM/ETM+、OLI影像,分析铁矿及其周边区域植被覆盖度指数(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及植被生长状况指数(vegetation condition index,VCI),评价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植被生长状况时空变化特征及铁矿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矿区环境治理提供决策支持。结果表明,FVC及VCI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及植被生长状况等级不高且铁矿区域几乎无植被生长的实际状况,为研究区生态风险防范提供理论支持。2007—2016年,研究区整体植被覆盖度及植被生长状况呈波动上升趋势,较低植被覆盖度等级和植被生长状况较差等级同时向较好等级发展。FVC及VCI较高等级主要分布在南坡及西南坡。但铁矿面积逐年增大,铁矿开采对其所在区域及周边区域造成了严重的植被退化和生态破坏,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及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发生,应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植被覆盖指数 植被生长状况指数 Landsat时序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数据的北京市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勇洪 吴春艳 +2 位作者 李慧君 高燕虎 叶彩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8,共7页
针对目前生态质量气象评价在气象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采用“3S”技术,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开展了以卫星数据为主的北京地区的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方法研究,重点对植被覆盖指数与土地退化指数进行了方法研究,并以北京2006年第二季度为... 针对目前生态质量气象评价在气象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采用“3S”技术,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开展了以卫星数据为主的北京地区的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方法研究,重点对植被覆盖指数与土地退化指数进行了方法研究,并以北京2006年第二季度为例开展了以区县为评价单元的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较为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卫星数据的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信息提取及评价方法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质量气象评价 植被覆盖指数 土地退化指数 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化市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希希 张宗祥 +1 位作者 朱宇芳 孙海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6年第1期67-70,共4页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兴化市的生态环境状况作分析。以2005年和2012年的影像图为数据源,经过图像预处理,通过解译与分类,得到该市2个时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作对比,结果表明...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兴化市的生态环境状况作分析。以2005年和2012年的影像图为数据源,经过图像预处理,通过解译与分类,得到该市2个时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作对比,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减少明显,城镇、农村居民点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突出。分别计算2个时期的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并分析了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遥感 生态监测 土地利用类型 生物丰度指数 植被覆盖指数 兴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03年伊春林区气候变化趋势对林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永刚 温秀卿 +1 位作者 姬菊芝 顾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1-128,共8页
以1961-2003年伊春林区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平均辐射量为气象资料,探讨了气温、降水量、日平均辐射量等表征气候特征的指标及湿润指数(K)、植被覆盖指数(VCI)、灾害指数(DI)... 以1961-2003年伊春林区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平均辐射量为气象资料,探讨了气温、降水量、日平均辐射量等表征气候特征的指标及湿润指数(K)、植被覆盖指数(VCI)、灾害指数(DI)等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43年来的变化趋势,并对林区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伊春林区43年来平均气温呈增高趋势,年降水量、日平均辐射量均呈减少趋势。气温、降水量、日平均辐射量等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存在季节性差异,其中冬、春两季气温升幅高于夏、秋季节;降水量在冬、春两季增多,而在夏、秋两季减少;日平均辐射量在冬季增高,而在其他三季下降。VCI在1984年前呈下降趋势,而在1984年后呈上升趋势;DI值在1961-1972年和1985-2003年较低,而在1973-1984年较高;K值总体呈小幅下降趋势,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EQ II)变化趋势相似。EEQ II值基本介于55%-70%,属于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状态。对伊春林区气候条件与生态环境质量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气温、降水量、日平均辐射量等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对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气温、降水量的影响较大,日平均辐射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质量 伊春林区 湿润指数 植被覆盖指数 灾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2011年廉江红树林分布及变化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大召 韩泽文 沈春燕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28,共7页
利用1991年的1景TM遥感数据,2000年的ETM+遥感数据和2011年HJ-1A遥感数据进行廉江红树林信息的提取。结果表明:1991,2000和2011年廉江的红树林分布面积分别为131.6,628.7和1056.2ha。自1991年至2011年红树林呈增加的趋势,共增加924.6ha... 利用1991年的1景TM遥感数据,2000年的ETM+遥感数据和2011年HJ-1A遥感数据进行廉江红树林信息的提取。结果表明:1991,2000和2011年廉江的红树林分布面积分别为131.6,628.7和1056.2ha。自1991年至2011年红树林呈增加的趋势,共增加924.6ha,20年间研究区域的红树林约增加了7倍。湛江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研究区域红树林造林恢复成果显著,种植了大量的人工红树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植被覆盖指数 非监督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的滑坡检测方法 被引量:9
13
作者 虎振兴 徐泓 +3 位作者 汪超亮 周增光 李子扬 李传荣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18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植被覆盖指数(NDVI)的变化广泛应用于滑坡检测,通过检测滑坡后时间序列NDVI的恢复速率可以有效区分与滑坡光谱特征变化相似的区域。但时间序列检测需要较多遥感影像数据,单一传感器的数据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多源遥感影像成为一种可供选... 植被覆盖指数(NDVI)的变化广泛应用于滑坡检测,通过检测滑坡后时间序列NDVI的恢复速率可以有效区分与滑坡光谱特征变化相似的区域。但时间序列检测需要较多遥感影像数据,单一传感器的数据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多源遥感影像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由于滑坡区域植被恢复缓慢而非滑坡区域植被恢复较快的差异,基于此特点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对滑坡区域的植被恢复速率进行多次检测的方法,可以有效排除非滑坡区域,得到更加准确的滑坡检测结果。文章以云南省鲁甸地区为试验区,对该地区2013年5月~2015年4月发生的滑坡进行检测,滑坡检测率为83.28%。相比Behling方法,拥有基本相同的滑坡检测率的基础上,错分误差下降了31.96%,可以更加有效地区分滑坡与耕地和裸地等非滑坡因素,极大提高了滑坡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指数 植被恢复速率 时间序列检测 滑坡遥感检测 遥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后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庆生 刘高焕 +2 位作者 张朝忙 黄翀 谢传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4991-14995,14998,共6页
基于1 km×1 km尺度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展示了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的空间变异规律,阐述了1980s、1995和2000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研... 基于1 km×1 km尺度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展示了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的空间变异规律,阐述了1980s、1995和2000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80s~2000年,耕地面积到1995年减少,到2000年又恢复到1980s的种植面积,在该过程中,耕地主要与水库坑塘养殖、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地以及未利用地相互转化;林地和草地面积变化不大;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地,到1995年大面积扩展,以后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滩涂用地和盐碱地在3个时期间变动较大。1980s、1995和2000年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相同,总体来说,1980s~2000年沿海的无棣县、沾化县、垦利县、东营区和莱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强烈,是该区最为活跃的地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与植被覆盖度指数1980s~2000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垦利县和东营区沿海地带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反映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开发和植被保护并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植被覆盖指数 土地利用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区域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5
作者 许婉彤 曾彪 +1 位作者 李博 杨太保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7-364,372,共9页
利用1982-2013年柴达木盆地5-10月的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等气象资料,结合夏季风指数、经纬向环流指数等大气环流资料及植被覆盖指数对柴达木盆地气候时空变化的区域显著性成因进行讨论.研究表明,除相对湿度变化... 利用1982-2013年柴达木盆地5-10月的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等气象资料,结合夏季风指数、经纬向环流指数等大气环流资料及植被覆盖指数对柴达木盆地气候时空变化的区域显著性成因进行讨论.研究表明,除相对湿度变化不明显外,柴达木盆地降水和气温显著上升,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显著减小,同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经向地带性特征;降水量、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均有突变发生,其中,盆地东部降水、气温、平均风速的突变时间早于西部,东部的日照时数突变时间晚于西部,区域差异特征明显;各气候要素的周期变化具有共性特征,周期变化基本在32、16、10~12、5~6和2~3 a等时间尺度附近变动;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盆地气候变化具有的区域特征可能是亚洲夏季风、经纬向环流、副热带高压等气候系统以及下垫面植被演变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let小波变换 曼-肯德尔突变检验 环流指数 植被覆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VDI模型的关中地区春旱时空动态监测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晶言 白建军 于茜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9-806,共8页
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产品MOD13A2和MOD11A2获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_s,构建T_s-NDVI特征空间,依据该特征空间拟合的干湿边方程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作为反映旱情的指标,监测关中地区2013年2-5月每16 d的干旱状... 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产品MOD13A2和MOD11A2获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_s,构建T_s-NDVI特征空间,依据该特征空间拟合的干湿边方程计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作为反映旱情的指标,监测关中地区2013年2-5月每16 d的干旱状况,并利用区域内气象站点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MOD11A2数据反演的T_s与实测对比平均误差为0.258℃,反演结果能够代替实际T_s参与计算.利用该地区实测的10、20 cm土壤湿度数据与遥感反演的TVDI值进行线性拟合,发现TVDI与20 cm土壤湿度相关性更高,表明TVDI更能反映和指示距地表20 cm的土壤水分状况.关中地区春旱最严重出现在3、4月份,旱情主要以中旱为主;渭河平原整体干旱情况比南部秦岭地区严重,尤其是关中东北部渭南和咸阳部分地区旱情较为严重,南部秦岭山地以湿润和正常为主.旱情整体呈现东北较重,西南较轻的分布.从监测结果看,TVDI能够较好地反映关中地区春季的实际旱情,适用于关中地区春季的旱情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植被覆盖指数 地表温度 土壤湿度 旱情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6年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宋伟宏 程慧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0期80-85,共6页
利用102景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和美国航天局NASA数据共享网数据作为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基础研究数据,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植被覆盖指数(EVI)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保护区生态系统组成以草地为主,占总... 利用102景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和美国航天局NASA数据共享网数据作为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基础研究数据,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植被覆盖指数(EVI)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保护区生态系统组成以草地为主,占总面积的52.9%;其次是荒漠、森林、农田、冰川积雪、湿地。森林主要以落叶阔叶灌丛为主,主要分布在实验区,面积占该类林地总面积的44.4%;温性草原主要分布在实验区,占该类草地面积的55.0%,分布在外围保护地带的占36.0%,分布在核心区的最少。近16年来主要生态系统整体处于稳定状态,2000—2005年自然保护区整体变化趋势是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及冰川积雪面积减少,农田、湿地、荒漠和人工生态系统面积增加; 2005—2010年,森林、农田、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冰川积雪面积净减少,草地和人工生态系统面积净增加;2010—2016年,草地、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面积净减少,森林、湿地、人工生态系统和冰川积雪面积是净增加。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年EVI总体上呈现片状分布特征,且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差异。EVI高值即植被覆盖指数高区域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的东南区域,西北区域EVI值普遍较低,年植被覆盖度变化与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变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自然保护区 土地覆被 时空变化 植被覆盖指数(E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珠峰地区生态质量气象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刊社 袁雷 +4 位作者 杨志刚 建军 刘依兰 洪建昌 罗珍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4-1021,共8页
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MOD13A3/NDVI和2009年的MCD12Q1土地覆盖类型产品等卫星资料为主要遥感数据源,结合珠穆朗玛峰地区的5个气象站及周围的3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量(mm)、相对湿度(%)、风速(m·s-1)和气压(Pa)等气... 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MOD13A3/NDVI和2009年的MCD12Q1土地覆盖类型产品等卫星资料为主要遥感数据源,结合珠穆朗玛峰地区的5个气象站及周围的3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量(mm)、相对湿度(%)、风速(m·s-1)和气压(Pa)等气象要素地面观测资料,以2010年为例,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湿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体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及灾害强度指数进行研究,并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法分析该地区的生态质量状况。研究发现,卫星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的综合应用能提高生态质量的评价效果,综合评价指数法从空间和时间尺度上能较好地反映生态质量的地理分布状况及季节变化。本方法的应用可及时监测珠峰地区生态质量动态变化,为该地区的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生态环境变化评估提供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质量气象评价 植被覆盖指数 土地退化指数 综合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制度建设 重抓措施落实 扎实开展农机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
19
作者 余春江 余晓峰 《现代农机》 2013年第6期20-23,共4页
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是浙江的“西大门”。县域总面积2236km2,下辖县工业园区和18个乡镇、255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境内生态优良,大气与水体质量、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均列全国前10名,生态环境总体... 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是浙江的“西大门”。县域总面积2236km2,下辖县工业园区和18个乡镇、255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境内生态优良,大气与水体质量、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均列全国前10名,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在全国2348个县(市、区)中名列第16位。是全国17个具有全球意义的山地保护区之一,全国9个生态良好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建设 整治 排查 农机 强化 植被覆盖指数 生态良好地区 水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
20
作者 余春江 方社贵 余晓峰 《现代农机》 2010年第6期17-19,共3页
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是浙江的"西大门"。县域总面积2236km2,下辖县工业园区和18个乡镇、449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境内生态优良,大气及水体质量、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均列全国前10名,生态环境总体质量... 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是浙江的"西大门"。县域总面积2236km2,下辖县工业园区和18个乡镇、449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境内生态优良,大气及水体质量、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均列全国前10名,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在全国2348个县(市、区)中名列第16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机 平安 植被覆盖指数 水体质量 生态环境 工业园区 生物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